1、風濕有什麼食療方法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
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礙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往往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葯物不斷發現,用於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一線葯與二線葯的聯合治療,二線葯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症風濕病。
3.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
4.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後,致殘率明顯下降,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2、風濕食療
風濕病人多食溫性或熱性食物,適用於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
羊肉也是溫補。
另外,風濕病人少動涼水,保暖為主。
3、吃什麼東西可以去風濕
風濕不能根除,只有緩解。我媽去年風濕引起肩膀痛,用一個中醫開的外用葯酒擦,加上用烤燈烤,症狀緩解了很多,好幾個月都沒復發。一旦風濕痛,就擦這個葯酒還是很管用。
4、去風濕的食物有哪些一
答:風濕病的人吃以下這些食療較好: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5、怎樣去除風濕
中醫治療風濕的時候強調去濕和保健養生。那麼風濕病怎麼去濕怎麼養呢?這主要有這樣三方面:1是針對風濕的類別選擇去濕的食物進行食療。2是通過中醫養生的方式避免濕氣入侵。3是及時治療風濕的原發病和相關疾病。
一、風濕患者的飲食治療方面:
1、在飲食方面要控制高脂肪膳食。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一種酮體,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因此,關節炎患者宜控制高脂肪膳食。不過,食物的選擇宜豐富,特別要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大豆製品,還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維生素C可抑制炎性滲出,促進炎症吸收。
2、若是濕熱性質的風濕,中醫治療風濕在食療上主要通過食有助於清熱除濕宣痹的食物,如豆芽、赤小豆、蓮子、平菇、冬瓜、絲瓜、薏米、小米、綠豆等,忌食辛辣溫燥之品,如:蔥姜、胡椒、牛羊肉等。
3、若是寒濕性質的風濕,應多食如黑大豆、蔥、姜、胡椒、黃鱔、蛇肉、狗肉、羊肉等,慎食滋膩礙濕食物如豬脂、蟹肉等。
4、中醫指出在風濕後期久多瘀多虛,肝腎不足,對風濕的治療應同時補肝腎,益氣血,功補兼施,並可結合病人口味及舌苔變化調整食物,指導病人選擇適宜飲食,更好的發揮食療食養功能。
5、風濕活躍、關節紅腫熱痛時,要忌吃辛熱燥火的姜、辣椒、蔥、羊肉、狗肉之類。
二、及時治療原發病和相關疾病
風濕病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全身性疾病。感冒、氣管炎、鼻炎、中耳炎、扁桃體炎患者,特別是本來就有扁桃體腫大、齲齒等病灶的人,更容易誘發風濕病,從而導致風濕性關節炎的發作或加重。冬季氣候寒冷,如果不注意保健,感冒、氣管炎、鼻炎、中耳炎、扁桃體炎都容易發作。這些疾病如不積極治療,則鏈球菌勢必進一步侵犯關節和心臟,引起病情惡化。
三、遠離濕冷、讓自己內里相對乾燥
相對乾燥的環境無論對人體還是食物都更有利。夏季要保持涼爽和乾燥。冬季要保持溫暖乾燥。風濕患者的鍛煉方面,注意晨練不要太早,陰雨天氣不要外出運動。
風濕應注意冬季養生,注意去濕。在食療的時候要結合具體的風濕種類區分治療,針對病因採取去風去濕、散寒或清熱等方法。
6、如何食療風濕免疫
「醫食同源」,所以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為「食療」。食療具有方便、可長期服用而無副作用(當然需要對症選食)的特點,特別適用於慢性病變。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葯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具體幾種食物如下:
①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②薏仁、豆腐、芹菜、山葯、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用於緩解腫脹症狀。
③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④剛開叫的公雞,配150克生薑(切成片),在鍋中燜燉,不放油鹽,可放少量白酒,1天內吃完。隔1周再服1次。公雞仔具有補虛益腎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緩解局部疼痛、關節肌肉無力。
⑤童子鱔魚0.5干克,陰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飲用。每次飲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鱔魚性溫善竄,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能,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⑥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狀。
⑦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這里的對症主要是根據中醫學將類風濕性關節炎歸為痹症,並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四型。根據不同的類型選用不同食品。一般而言,風痹宜用姜、蔥等;寒痹宜用胡椒、乾薑等食品;濕痹宜用苡仁、山葯等;熱痹宜用冬瓜、絲瓜、綠豆芽等。
7、什麼食物有去風濕的作用
風濕病的人吃以下這些食療較好: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薑粥:粳米50g,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後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烏粥:生川烏頭3~5g,粳米30g,薑汁10滴,蜂蜜適量。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g,雌雞1隻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11)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葯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8、怎樣通過食療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1)薏苡紅棗蛇肉羹
[配方]當歸15克,黃芪25克,薏苡仁50克,紅棗(去核)6枚,蛇肉200克。
[操作]將當歸、黃芪、薏苡仁、紅棗分別洗凈。蛇肉洗凈,切成小塊。把全部用料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飲湯吃蛇肉,每天1料。
[療效]補氣益血、祛濕除痹。用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之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者。
(2)生薑雞
[配方]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克。
[操作]公雞肉、生薑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
[療效]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3)老桑枝煲雞
[配方]老桑枝60克,雌雞1隻約500克。
[操作]老桑枝、雌雞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
[療效]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9、中醫食療里怎樣利用食療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
在風濕熱時出現關節炎症狀,稱為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的症狀是對稱性、遊走性和多發性的關節疼痛,可反復發作,並常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急性期過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並不遺留任何關節畸形或運動障礙,但常可同時出現心臟損害。發炎的關節,在發作期出現紅、腫、疼痛。甚至不能活動。
發病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檢查時常見血沉增快、抗「O」增高、血漿粘蛋白增多等。一般採取抗風濕治療。
[飲食原則]1.進食清淡而具涼性、能清熱的食物,如芹菜、薺菜、菊花腦、枸杞頭、草頭、馬蘭頭等。
2.多吃水果及果汁,如西瓜、甘蔗汁、梨汁、荸薺汁等。
3.忌食溫燥傷陰、辛辣刺激食品,如姜、椒、蒜、桂之類。
[食療驗方]1.鹿茸5克,豹骨20克,枸杞20克,白酒1000毫升。製法:將鹿茸、豹骨和枸杞放入白酒中,浸泡1周,密閉保存。用法:每次1盅(25~40毫升),日飲1次。半個月為1療程。本方有舒筋活絡,散寒祛風功效,用治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及肥大性脊柱炎等病症。
2.虎筋100克,母雞1隻。製法:虎筋水中浸泡1宿,和母雞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煨至虎筋極爛,酌加蔥、姜、五味調料即可。用法:分頓隨量食用,日3次。半個月為1療程。本品有強身舒筋功效,用治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筋骨攣痛拘急,關節不利等症。
3.象皮2克,蜂蜜50毫升。製法:取乾燥生象皮研為細末,和蜂蜜混合,加水150毫升,製成pH<5的混合液備用。用法:將上葯塗抹於發炎關節的表皮,白天每2小時1次,連用1~2周。用葯時,患處禁止過多活動,禁入冷水。本品消腫定痛,用治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而見關節紅、腫、熱、痛者。
4.烏雌雞1隻。製法:宰殺黑色母雞,去毛及內臟,洗凈,加水適量煮熟。酌加豉汁、蔥、姜、椒、鹽、醬少許調味。用法:分頓隨量趁熱食用,不拘次數。本品有補虛弱,祛風濕,壯筋骨的作用,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骨節疼痛拘急,足不任地,下肢酸楚,陰天病情加劇者。
5.駝脂油1匙,白酒1盅。製法:取駝脂熬煉為油,濾出冷卻。用法:每次用駝脂油1食匙和白酒1盅,溫化熱飲,日1次。駝脂酒有溫經散寒、祛風活血的功用,適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6.雪豬油30克,雪豬骨50克,白酒1000毫升。製法:將雪豬脂熬煉成油和雪豬骨一同放入白酒中,浸泡1周。用法:每次熱飲1盅(約25毫升),日1次,半個月為1療程。雪豬油和雪豬骨均為良好的祛風濕葯,主治風濕痹痛。浸酒熱飲,有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的功用。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以及筋骨攣痛拘急者。
7.谷稈(稈草)燒灰熏烤關節疼痛處,並以熱灰敷患處,每晚1次,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8.向日葵盤(開花時採下)適量,加水煎成膏狀,外敷。治療30餘例無名腫毒,風濕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均有一定效果。
9.醋:治療關節炎,選新磚數塊,好陳醋每次300毫升左右(能使磚吸足即可)。取磚放在爐內燒紅,取出放在醋內浸透,趁熱放在關節下煙薰(在煙薰時先把紗布一塊放在醋內,取出放在關節處),然後用被子包住,防止散熱過快和醋味走失(在磚下放一些不易燒著的物品墊著,以免熱磚薰壞東西),在煙薰時,病人以不燙之距離逐漸向墊磚靠近,但要稍熱些。隔日1次,待磚冷即止。年久者3~4次,一般者2~3次可愈。
10.蜂毒: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用蜂毒治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膚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後(約3~5分鍾),再拔除螫刺。近代的蜂毒療法系採用預先制備的蜂毒水劑或油劑,行皮內注射。
11.治關節風濕痛。鮮萍菜60克,水煎服。
12.風濕性關節痛、腰痛、坐骨神經痛,均可用青梅酒搽患部。青梅酒製法:取未熟之青梅浸酒。酒應浸沒梅子並高出3~6厘米,密封1個月後可用,愈陳愈好。
13.海蜇皮:治膝髕風濕。白皮子(即海蜇皮)貼之。
14.蜂乳:治慢性期風濕性關節炎,每日服王漿400毫克,連服3~6個月。
15.辣椒:治療風寒、風濕引起之關節痛、跌打損傷,可內服或外搽辣椒酒。方法:辣椒12克,泡酒500克,半個月後可用,內服每次15克或初服5克,漸增至15克,不得超過15克,日服2次。
16.香蔥:治關節炎。細香蔥頭120克,老薑30克,搗爛外敷(紅腫加酒炒,夏天不炒)。
17.櫻桃:櫻桃50克,泡酒500克,半個月後可飲用,每次服10毫升,日飲2次,可治風濕腰腿疼痛。
18.虎骨酒:酥制虎骨60克,黃羊角屑60克,芍葯片60克,白酒100克。葯物裝入紗布袋內泡白酒內10天。每日空腹服食1次,每次1小盅。適於腎氣不充,風侵筋骨而引起的臀、脛疼痛等症。
19.白花蛇酒:金錢白花蛇1條。研碎,用白酒500克浸15天。每服15毫升,晚上服。
20.薏苡米酒:薏苡米60克,白酒500克。製法:將薏苡米淘凈,裝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白酒、紗布葯袋,放入酒瓶內,蓋好蓋,封固浸泡7日即成。每晚臨睡前飲1小盅。
21.竹葉酒:竹葉500克。加水煎取汁,糯米1千克蒸煮成飯,加竹葉汁和酒麴拌勻釀酒。每服50毫升,1日2次。
23.清燉烏蛇:烏蛇1條,蔥、姜、黃酒、鹽各適量。將烏蛇去皮及內臟,洗凈,切成5厘米長的段備用。將烏蛇段放入沙鍋內,加蔥,姜,黃酒、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熟透,再加鹽即成。
24.炒蛇片:烏蛇1條,植物油、鹽、胡椒粉、黃酒、蔥、姜、各適量。將烏蛇去皮、內臟,洗凈,切成薄片。姜切成片。蔥切成節備用。燒熱鍋,放植物油,燒至油七成熱時,將蛇片倒入鍋反復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時,加鹽、黃酒、蔥、姜,繼續翻炒至熟透即成。
25.牛膝蹄筋:牛膝10克,蹄筋100克,雞肉500克,火腿肉50克,蘑菇25克,胡椒5克,味精5克,黃酒30克,蔥10克,姜10克,鹽5克。將牛膝洗凈後,切成斜刀片,蹄筋放入大碗內,加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蒸至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肉洗凈後切成絲,蘑菇水發後切成絲。蔥、姜洗凈後,切成蔥段、薑片。蹄筋脹發後,切成長節。雞肉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將蹄筋、雞肉放入碗內,再把牛膝片擺放在雞肉之上,火腿絲、蘑菇絲拌勻後撒在周圍,蔥段、薑片放入碗中,再用胡椒粉、味精、黃酒、鹽、清湯,調好湯味倒入盛雞的碗內,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酥爛後即可出籠,揀去蔥、姜,再調准口味即成。
24.胡椒根燉蛇肉:胡椒樹根100克蛇肉250克,黃酒、蔥、姜、花椒、鹽各適量。將胡椒根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蛇肉剖腹,除去內臟洗凈,切成2厘米長的段。蛇肉、胡椒根放入鍋內,加蔥、姜、鹽、黃酒、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熬至蛇肉熟透即成。
27.薏苡米粥:苡仁粉30克,加入陳倉米(即陳粳米)50克,同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每日早晚餐頓服,10天為1療程。
10、吃什麼可以去風濕?食療
風濕病包括風濕、類風濕、痛風等疾病。根本原因是人體肝腎虧虛、正氣不足而感風寒濕邪引起疼痛。飲食上,中醫認為,以形補形,可以通過補肝腎、強筋骨以及祛風除濕的食物加以治療,效果較好。強筋壯骨的食物有骨頭湯、魚湯等。補腎陽的食物有韭菜、核桃等。補腎陰的食物有山葯、桑椹子、枸杞等。紅豆、黑豆等既可以補腎,也可以祛濕。薏仁可以很好地祛濕、利尿,有祛風濕的作用。但是合並有痛風的患者,注意不能食用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和某些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