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烏頭治風濕

烏頭治風濕

發布時間:2020-09-03 03:15:37

1、這個治療風濕病的偏方可以用嗎?川烏,草烏,何首烏,千年見,追地風,牛夕,各10克,泡一斤白酒一周

可以用。它治療風濕痹痛,特是下肢痹痛或拘攣都有較好效果。

2、烏頭、桂枝、花椒煮水可以治療風濕嗎

這是可以治風寒濕痹,對應的症狀是怕冷怕風,關節腫痛僵硬變黑但很少會發紅發熱。烏頭有毒一般要先煮去毒。

3、川烏、草烏能泡酒治療風濕嗎

川烏和草烏上治療祛風去濕的常用的中葯。用其泡酒,酒行葯勢、葯借酒力,對於風濕的效果,如虎添翼。但是必須要提醒你的是,
川烏、草烏的毒性極強
,必須在專業的中醫師的指導下用葯,以免發生意外。

4、川烏、草烏泡酒口服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容易中毒嗎?

樓主,用這兩種有毒性的葯物是醫生開的,還是自己看書得來的.如果是看書得來的,請慎用.如果醫學開的,超過了治療量,那你可請醫生解釋你聽為什麼要超過量.用這兩種毒葯來治療的前提都會另加大量的乾薑,乾薑是降低毒性,強加葯效.請問這葯加了嗎.如果葯方中的葯量是10克以內的話,除非體質很差的人,要不然只會起到興奮,不會引起中毒.注:甘草'綠豆,乾薑可解川烏、草烏的毒!

5、草烏的攻效怎樣

草烏的功效與作用:草烏為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科植物烏頭,北烏頭的根,草烏的功效是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草烏的作用是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脘腹冷痛,痰癖,草烏用葯禁忌是孕婦,陰虛火旺及熱證疼基本概述
葯名:草烏
別名:制草烏、堇、芨、烏頭、烏喙、奚毒、雞毒、茛、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獨白草、土附子、竹節烏頭、金鴉、斷腸草
性味:辛、熱、有毒
歸經:入肝、脾、肺經
功效: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
主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調敷或醋、酒磨塗。
葯材基源:草烏為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科植物烏頭、北烏頭的根。

功效作用
1、草烏治脾胃虛弱及久積冷氣,飲食減少:草烏頭(凈洗)500克,蒼術1000克,陳橘皮(去白)250克,甘草(生,椎碎)200克,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為度,去卻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烏頭、蒼術二味,曝干,粗搗篩焙乾,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焙乾,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鹽湯咸溫酒下三十丸。(《聖濟總錄》)
2、草烏治陽虛上攻,頭項俱痛,不可忍者:細辛、新茶芽(炒)。草烏頭(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鹽炒)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10克,入麝香末25克,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本事方》烏香散)
3、草烏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本經》
4、草烏治一切諸瘡未破者:草烏頭為末,入輕粉少許,臘豬油和搽。(《普濟方》)
5、草烏治腦泄臭穢:草烏(去皮)25克,蒼術50克,川芎100克。並生研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熱物。(《聖濟總錄》)
6、草烏治瘰癧初作未破,作寒熱:草烏頭25克,木鱉子二個。以米醋磨細,入搗爛蔥頭、蚯蚓糞少許。調勻敷上,以紙條貼令通氣孔。(《醫林正宗》)
7、草烏追風活血,取根入葯酒。《綱目拾遺》
8、草烏治久患頭風:草烏頭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冷服。更隨左右搐鼻。(《指南方》)
9、草烏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葯性論》
10、草烏治喉痹、口噤不開: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擦牙,並搐鼻內,牙關自開也。(《綱目》)
11、草烏治破傷風:草烏頭(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為末。每服2.5克,冷酒一盞,入蔥白少許,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蔥白熱粥投之。(《儒門事親》)
12、草烏治發背、蜂窩、疔瘡、便毒:草烏頭一個,川烏頭一個,瓦一塊,新汲水一桶。將二烏並瓦浸於水桶內,候瓦濕透,即將川烏、草烏於瓦上磨成膏,用磨葯手挑葯貼於瘡口四周;如未有瘡口,一漫塗葯如三、四重紙厚,上用紙條透孔貼蓋,如葯干,用雞翎蘸水掃濕,如此不過三度。(《瑞竹堂經驗方》二烏散)
13、草烏治麻痹症。又為傷科要葯。《貴州民間方葯集》
14、草烏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葯也。《葯類法象》
15、草烏治腫毒癰疽,未潰令內消,已潰令速愈:草烏頭末,水調,雞羽掃腫上,有瘡者先以膏葯貼定,無令葯著入。初塗病人覺冷如水,府乃不痛。(《聖濟總錄》草烏頭散)
16、草烏治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草烏頭一個,用燒酒適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17、草烏治一切癱瘓風:草烏頭(生,不去皮)、五靈脂各等分。為末,滴水為丸,如彈子大。四十歲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覺微麻為度。(《本事方》黑神丸)
18、草烏治一切風齒疼痛,飲食艱難:草烏頭三枚(炮),膽礬(研)、細辛(去苗葉)各5克。搗研為細散。每用一字,以指頭揩擦,有涎吐之。(《聖濟總錄》草烏頭散)
19、草烏治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別錄》
20、草烏治風濕麻痹疼痛,發破傷風汗。《東醫寶鑒》
21、草烏治一切癰腫毒: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為末,用醋調搽四圍,中留頭出毒,如干用醋潤之。(《景岳全書》草烏揭毒散)
22、草烏治清濁不分,泄瀉注下,或赤或白,臍腹疞痛,里急後重:草烏頭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燒作灰)為細末,醋糊丸。如蘿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兒三丸;水瀉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湯、白痢乾薑湯下。(《局方》三神丸)
23、草烏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綱目》
24、草烏治偏正頭痛:草烏頭200克,川芎藭200克,蒼術250克,生薑200克,連須生蔥一把。搗爛,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曬干,揀去蔥、姜,為末,醋、麵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臨卧溫酒下。 (《戴古渝經驗方》)

6、關於中葯,類風濕,中葯烏頭等

所謂」偏方「是沒有廣譜性的,只對個體有效或顯效。中醫診治需辯證論治,治病求本,本於體質,屬個性化治療,一人一方。
川烏、附子等葯因其毒烈性經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供你參考。

7、烏頭有什麼作用?

烏頭為散寒止痛的葯,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烏頭能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如烏頭湯治歷節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於寒邪所致心腹疼痛,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滿痛,大烏頭煎、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
烏頭除單獨為方外,多與它葯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葯,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附子、蜀椒、乾薑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8、烏頭功能是治什麼?

烏頭的功效: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有大毒,別名:草烏、附子花、金鴉、獨白草、雞毒、斷腸草、毒公、奚毒等。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冶風庳,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葯,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之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症。
別名:草烏、附子花、金鴉、獨白草、雞毒、斷腸草、毒公、奚毒等。
烏頭: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一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製後方可內服。生烏頭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用作止痛劑。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痹痛,關節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
烏頭的作用:

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葯,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適應症:烏頭能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如烏頭湯治歷節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於寒邪所致心腹疼痛,如第九篇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滿痛,大烏頭煎、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

烏頭除單獨為方外,多與它葯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葯,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附子、蜀椒、乾薑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與烏頭治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