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是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莖又稱毛筍、毛竹筍等。主要產於我國南方一種普通的蔬菜。竹筍的種類很多,可以分為冬季採摘的冬筍,春季採摘的春筍,以及夏季採摘的鞭筍。其中以冬筍的質量最佳,春筍次之鞭筍最差。中醫學認為,竹筍性甘、寒;入胃、大腸經。其具有清熱化痰、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等功用,還有不少食療方。例如:(1)急性病發熱時的咳嗽:冬筍50克,粳米100克,加適量食鹽、蔥末、麻油煮粥食用。(2)小兒麻疹、水痘病菌初發熱口渴、小便不利;鮮竹筍50克,鯽魚一條約250克,煮湯食用,可促使透疹、疾病早愈。(3)久瀉、久痢脫肛;鮮竹筍50克,粳米100克,煮粥常食。(4)產後虛熱、心煩、手足心熱;鮮竹筍100克,最好用鮮竹茹、竹葉心,水煎服,喝湯。(5)便秘:鮮竹筍100克,炒菜、煮食均可。此外,用鮮竹筍的根煮水代茶常飲可降低血中膽固醇,起到減肥、治高血脂症、高血壓病的作用。由於竹筍中含有較多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兒童正在長身體階段不宜多食;有尿路結石者也不宜食用。有些人對竹筍過敏,則應忌吃。
2、有風濕病是否不能吃竹筍?
風濕骨痛酒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關節炎食譜 口味: 原本味 工藝: 其他 風濕骨痛酒的製作材料: 主料: 雞血藤60克,絡石藤60克,海風藤60克,桑寄生60克,五加皮60克 輔料: 白酒2000克 教您風濕骨痛酒怎麼做,如何做風濕骨痛酒才好吃 1. 將雞血藤、絡石藤、海風藤、桑寄生、五加皮切成薄片後置於容器中; 2. 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小帖士-健康提示: 本品具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之功效,適於風濕性關節炎及關節疼痛等症患者飲用。 小帖士-食物相剋: 絡石藤:絡石藤與鐵落、菖蒲、貝母相剋 風濕止痛酒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關節炎食譜 口味: 原本味 工藝: 其他 風濕止痛酒的製作材料: 主料: (豕希)薟草150克,川烏頭15克,附子15克,甘草15克,露蜂房45克,穿山龍45克,烏梢蛇45克,全蠍45克,地鱉45克,桂枝45克,桑寄生45克,紅花30克,青風藤30克,絡石藤60克,牛膝15克,蜈蚣9克,石楠藤,60克 輔料: 蔗糖1900克,白酒7000克 教您風濕止痛酒怎麼做,如何做風濕止痛酒才好吃 1. 將?薟草、制川烏、制附子、炙甘草、露蜂房、穿山龍、烏梢蛇、全蠍、土鱉蟲、桂枝、桑寄生、紅花、青風藤、絡石藤、石楠藤、牛膝、蜈蚣一同搗為粗末後裝入布袋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 2. 每天攪拌1次,浸泡30~40天後,取出葯袋過濾; 3. 濾液加蔗糖攪拌溶解,靜置15天後再過濾即成。 小帖士-健康提示: 本品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之功效,適於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痛、關節疼痛)等症患者飲用。 小帖士-食物相剋: 川烏頭:川烏頭反半夏、瓜蔞、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惡藜蘆,忌豉汁。 附子:附子反半夏、瓜蔞、白蘞、貝母;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甘草、黃芪、人參、烏韭。 甘草:甘草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露蜂房:露蜂房惡乾薑、丹參、黃芩、芍葯、牡蠣。 絡石藤:絡石藤與鐵落、菖蒲、貝母相剋 蜈蚣:本品與蜘蛛、桑葉相剋。 長寧風濕酒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關節炎食譜 口味: 原本味 工藝: 其他 長寧風濕酒的製作材料: 主料: 當歸120克,生地黃120克,土茯苓90克,威靈仙90克,防風60克,防己60克,紅花60克,木瓜30克 輔料: 白酒1500克 教您長寧風濕酒怎麼做,如何做長寧風濕酒才好吃 1. 將當歸、生地、土茯苓、威靈仙、防風、防己、紅花、木瓜切碎後置於容器中; 2. 加入60度白酒密封浸泡3周後取出過濾取酒液; 3. 將葯渣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煮後濾渣取汁; 4. 另用蝮蛇、眼鏡蛇、赤煉蛇,(均用活蛇)各500克,分別浸酒1000克; 5. 3周後濾取酒液,等量混合成為"三蛇酒"; 6. 再將葯酒、葯汁、三蛇酒二者等量混合,即成為長寧風濕酒。 小帖士-健康提示: 本品具有活血解毒、搜風通絡之功效,適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他關節炎等症患者飲用。 小帖士-食物相剋: 生地黃:本品與蘿卜蔥白、韭白、薤白相剋。 土茯苓:服時忌茶。 威靈仙:威靈仙與茶及面湯相剋。以甘草、梔子代飲可也。 防風:防風惡乾薑、藜蘆、白斂、芫花。 防己:防防己惡細辛,畏萆解。 抗風濕葯酒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關節炎食譜 口味: 原本味 工藝: 其他 抗風濕葯酒的製作材料: 主料: 五加皮20克,麻黃20克,川烏頭20克,草烏20克,甘草20克,木瓜20克,紅花20克 輔料: 白酒1000克 教您抗風濕葯酒怎麼做,如何做抗風濕葯酒才好吃 1. 將五加皮、麻黃、制川烏、制草烏、烏梅、甘草、木瓜、紅花切碎後置於容器中; 2. 加入60度乙醇密封浸泡10~15天後,過濾去渣; 3. 再加入乙醇至1000毫升,靜置24小時,過濾即成。 小帖士-健康提示: 本品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之功效,適於風濕性關節炎等症患者飲用。 小帖士-食物相剋: 麻黃:本品與辛夷、石韋相剋。 川烏頭:川烏頭反半夏、瓜蔞、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惡藜蘆,忌豉汁。 草烏:不宜與貝母、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同用。 甘草:甘草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春筍的特點?
春筍,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
竹筍,即竹的嫩莖,古人又稱之為「竹萌」、「竹胎」。
竹筍可分為冬筍、春筍、鞭筍三類。陽春三月,細雨霏霏,青翠竹林,春筍紛紛破土而出。春筍為斑竹、百家竹春季生長的嫩筍,色白、質嫩、味美。杜甫詩雲:「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蘇東坡更是偏愛竹筍,曾雲:「長江繞郭知魚味,好竹連山覺筍香。」
春季,春筍上市,正是品嘗這鮮嫩清香佳蔬的最佳時節。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一生愛竹成癖,畫竹入迷,對鮮嫩肥美的竹筍情有獨鍾。他有詩為證,詩曰「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把春筍與鰣魚作為春天最美味的食品。
春筍不僅肉質豐脆,味香醇甜,且營養豐富,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 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所含氨基酸高達16~18種,包括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及胱氨酸等。筍中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解便秘之效,所以又被稱為「刮油菜」,是一種有效的減肥保健佳蔬。對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腸癌及痔瘡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春筍作為佳蔬入饌,燒、炒、煮、燉、燜、煨皆成佳餚。由於它有吸收其它食物的鮮味的特點,所以,既可與肉、禽及海鮮等葷料合烹,也可輔以食用菌、葉菜類等素菜合燒,如筍炒肉絲、海鮮炒筍、蘑菇筍片及火腿鮮筍湯等。
春筍又是一種很有療效的良葯。中醫認為,春筍味甘性寒,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和「清腸、透毒、解醒、發痘疹」及「主消渴、利水道、益氣」等功效。
歷代中醫常用竹筍治療保健。如用春筍燒肉,可滋陰益血;芝麻油燜春筍,能化痰消食。小兒患麻疹,可用嫩筍尖做湯食用,能透發出疹,縮短病程,若與鯽魚同燉,飲湯更佳。用春筍可煮粥、拌食,有解酒作用。春筍還具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消化的功能,常食對單純性肥胖者也大有裨益。
竹筍食療案例
1.風濕性關節炎:鮮筍適量,搗爛敷患處,隔日換1次,數次有效。
2.小兒麻疹:鮮竹筍同鯽魚煮湯食之。
3.久瀉、久痢、脫肛:鮮竹筍與米同煮粥。
4.腹水:用早蛀竹筍(蟲筍)10克加陳葫蘆10克、冬瓜皮50克,用水煎服。
兩種人不能吃竹筍
竹筍因含粗纖維和草酸鈣較多,故胃痛、胃潰瘍、胃出血、腎結石及腸炎患者應慎食或忌食。
竹筍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而草酸很容易與鈣結合成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鋅的吸收和利用。由於兒童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如果體內缺鈣,會造成骨骼畸形,容易患佝僂病。兒童長期缺鋅,也會導致發育遲緩,智能低下。所以,12歲以下兒童忌多吃春筍。
脾胃好春筍吃得才能開心,一般只需要艾灸兩個穴位,能快速提高腸道健康狀況。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灸療足三里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4、有風濕的人可以吃竹筍嗎?
竹筍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意見建議:有高血壓、風濕的病人可以吃竹筍。
5、有高血壓、風濕的病人可不可以吃竹筍?
病情分析: 竹筍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意見建議:有高血壓、風濕的病人可以吃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