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祛風濕食物

祛風濕食物

發布時間:2020-09-02 08:10:32

1、什麼食物有去風濕的作用

風濕病的人吃以下這些食療較好: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薑粥:粳米50g,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後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烏粥:生川烏頭3~5g,粳米30g,薑汁10滴,蜂蜜適量。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g,雌雞1隻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11)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葯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
(4)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2、祛風除濕吃什麼食物最好

你好! 首先,飲食應全面,營養均衡,不可偏食。一般來說,除痛風性關節炎外,飲食是沒有太多禁忌的,如瓜果、蔬菜、魚、豬肉、魚油、維生素、蜂蜜均可食用,以利於全面吸收營養。主要宜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滿足患者機體對營養及能量的需要,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其次,不宜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品,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最好忌食。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助你

3、哪些食物可以祛風除濕?

以下五種食物可以。

1、薏仁:

如果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等與體內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

2、紅豆:

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造成水腫虛胖。紅豆含有的石鹼成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消除浮腫。紅豆水對因口味重、壓力或排便不順引起的水腫更有效。

3、茼蒿:

中醫認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溫脾開胃、養心安神、降壓補腦,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脹痛等病症。所以,雨水節氣調養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4、淮山:

山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在歷史上與牛膝、地黃、菊花並稱為「四大懷葯」遠銷海外,並有「四大懷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鐵棍為王」之說。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濕功效。

5、菌類:

菌類也是祛濕好食材。菌類包括各種耳類和菇類:如木耳、銀耳、蘑菇以及竹蓀等。菌類擁有高蛋白、多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多礦物質,同時又無膽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4、祛風除濕吃什麼食物

1.櫻桃中醫認為櫻桃性味甘溫,歸脾、肝經,有發汗透疹,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經常吃櫻桃,有助於減輕疼痛,消除腫脹,可防治關節炎和痛風。科學家認為櫻桃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質,在治療關節炎和痛風類炎症有顯著的效果。【櫻桃粥】櫻桃100克,粳米100克。先將櫻桃洗凈後榨汁;將粳米淘洗干凈後入鍋慶煮粥,待粥熟時加入櫻桃汁和白糖調勻,再煮一二沸即可。本品有祛風除濕,;蘭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2.烏蛇中醫認為烏蛇肉性味甘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開寶本草中記載其:「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烏蛇粥】烏蛇肉100克,粳米100克。先將烏蛇肉洗凈後切細,用澱粉、醬油、料酒胡椒粉勾芡;將粳米淘洗干凈後入鍋內煮粥;待沸後加入烏蛇肉,等粥熟後加入調料即可。每日1劑。本品有祛濕的功效。可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2、三色湯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痙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注意: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薑、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三色湯】配料:黃豆芽2兩,姜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澱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做法:將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在鍋內放入雞湯,姜絲,燒開後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後,將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5、什麼食物可以祛風

祛風的食物: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氣補血,食之使人健壯,尤以葡萄乾補力為甚,宜與桂圓肉同煎服。能益肝腎、強筋骨,用於氣血兩虛之心悸、失眠、神疲、盜汗等。
⑵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的作用。可作為零食或燉湯食用。常用於類風濕病人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2~3個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⑸栗子:具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腎虛、腰膝酸軟者。
⑹新鮮桑葚:為平補肝腎之品。用鮮桑葚500克,鮮桑枝2厘米長段,浸酒密封30天。搖勻,每日飲20毫升~50毫升。有祛風濕、補肝腎、利血脈等作用。

6、抗濕食物有哪些

  祛濕的食物
1、淮山
山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在歷史上與牛膝、地黃、菊花並稱為「四大懷葯」遠銷海外,並有「四大懷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鐵棍為王」之說。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濕功效。
2、菌類
菌類也是祛濕好食材。菌類包括各種耳類和菇類:如木耳、銀耳、蘑菇以及竹蓀等。菌類擁有高蛋白、多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多礦物質,同時又無膽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3、薏仁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等與體內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
4、紅豆
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造成水腫虛胖。紅豆含有的石鹼成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消除浮腫。紅豆水對因口味重、壓力或排便不順引起的水腫更有效。
5、冬瓜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冬瓜除了是我們夏日常食用的蔬菜外,冬瓜皮、冬瓜子還是一種中葯,具有利水化濕的功效。歷代本草記載,冬瓜皮能治腫脹、消熱毒、利小便。冬瓜利水作用較強,容易水腫的人應該常吃。煮湯效果好,需少加鹽,淡食為佳。
6、土茯苓
據《本草綱目》記載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新鮮土茯苓既有干土茯苓祛濕解毒的功效,在味道方面又比干土茯苓的更加清鮮。
7、鯉魚
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8、荷葉
荷葉色青綠,氣芬芳,是傳統葯膳中常選用的原料。荷葉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近代研究證實,荷葉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膽固醇和減肥的作用,其食療范圍進一步擴大。

祛濕的食譜
1、薏米蓮子湯
2、咖喱雞絲羹
3、三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湯
4、山葯茨實薏米湯

7、吃什麼可以去風濕?食療

風濕病包括風濕、類風濕、痛風等疾病。根本原因是人體肝腎虧虛、正氣不足而感風寒濕邪引起疼痛。飲食上,中醫認為,以形補形,可以通過補肝腎、強筋骨以及祛風除濕的食物加以治療,效果較好。強筋壯骨的食物有骨頭湯、魚湯等。補腎陽的食物有韭菜、核桃等。補腎陰的食物有山葯、桑椹子、枸杞等。紅豆、黑豆等既可以補腎,也可以祛濕。薏仁可以很好地祛濕、利尿,有祛風濕的作用。但是合並有痛風的患者,注意不能食用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和某些豆類。

8、祛風驅寒的食物

祛風驅寒的食物

1、魚類:

鯽魚補脾虛,助消化,療食慾不振。鰱魚補中益氣、暖胃、澤膚。鱘魚活血通絡、益氣補虛。黃鱔補肝養血,溫陽益脾。

2、肉類:

羊肉補益虛勞、平肝、治脾胃虛弱。牛肉益氣養血,治精血虛虧,牛肝補肝益血、明目,牛血理氣補中。雞肉溫補脾胃、補血益腎。狗肉滋補脾胃、溫腎補陽。鼠肉治虛弱體勞,疳積膨脹。貓肉通經活絡、補虛養血,可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鹿肉補五臟,療虛勞,通絡祛風,鹿鞭壯陽。豬肝補肝明目、益氣養血。

3、海帶:

含有大批的維生素A、D,非凡是含有較多的海草碘,能抗血液酸化,活躍生理機能,增強免疫力。海帶還有較好的降血壓作用,常吃有預防腦血管意外的作用。

(8)祛風濕食物擴展資料:

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宜的食物

1、肥肉、油炸食品、起酥麵包等高熱量低營養素密度的食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熱量的食物吃後身體產熱多,但事實並非如此,吃肥肉、曲奇、油炸食品、起酥麵包等高熱量的食物對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沒什麼幫助。

因為身體產熱不僅需要「脂肪」這種燃料,還需要鐵、碘、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而肥肉、油炸食品等營養素密度低,吃多了只能轉變成身體上的脂肪,造成肥胖。 

2、蛋糕、點心等高糖食物。和高熱量食物一樣,蛋糕、點心等高糖食物的營養素密度也很低,不利於身體產熱。吃太多高糖食物,會大量消耗體內的B族維生素,從而加重舌炎、口角炎、眼痛等上火症狀。當人體缺少B族維生素時,不僅會疲乏無力、消化不良,還會有情緒沮喪、反應遲鈍等表現。 

3、酒。「酒越飲越暖,水越喝越寒」許多人這樣認為,冬天喝酒的人明顯增多。事實是,飲酒後,血管受酒精刺激擴張變粗,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膚,帶來暖意,但這只是一時的假象。短暫溫暖過後,由於血管無法及時收縮,反而會加快身體散熱速度,令人感覺更冷,甚至可能使人感冒、凍傷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十大驅寒溫補食物推薦 秋冬季養胃又暖身

9、吃食物什麼祛風濕

在廣東空氣濕度大,每到多雨季節,在飲食上少不了「祛風濕」。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潮濕的環境容易誘發神經痛,關節炎等。康之家網上葯店專家建議,潮濕季節養生最適宜健脾除濕。下面為你推薦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菜餚。
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癒後,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症狀。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奈普生,阿斯匹林,布洛芬,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等。
烏蛇肉100克,粳米100克。先將烏蛇肉洗凈後切細,用澱粉、醬油、料酒胡椒粉勾芡;將粳米淘洗干凈後入鍋內煮粥;待沸後加入烏蛇肉,等粥熟後加入調料即可。每日1劑。本品有祛濕的功效。可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和類風濕有區別嗎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痙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
注意:風寒濕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薑、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
【秦艽桑枝煲老鴨】
配方:秦艽30克,老桑枝50克、老鴨100克。
製法:將老鴨洗凈切塊與中葯材一同入煲,加水適量,煲爛後,調味,吃鴨肉飲湯。
功效:秦艽有祛風濕、止痛、解熱作用;桑枝能祛風濕通絡活絡作用;鴨肉滋脾胃。本食療方適用於關節腫痛伴有低熱之風濕熱痹型系統性紅斑狼瘡。

與祛風濕食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