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使用水楊酸制劑抗風濕活動?
及時合理地使用抗風濕葯,是治療風濕熱的重要環節。用葯劑量要足,療程應充分,才能制止風濕活動。水楊酸制劑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葯物,對風濕熱有退熱、鎮痛、消炎的作用。急性風濕熱患者服此葯24 ~ 48 小時內,體溫即下降,關節腫脹和疼痛減輕,活動改善,心率減慢,血沉下降,患者感到症狀明顯好轉,因此,此葯是治療風濕熱的首選葯物。
(1)阿司匹林。為最常使用的葯物。成人每日6 ~ 8g,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0.1 ~ 0.15g,分3 ~ 4 次口服。
(2)水楊酸鈉。成人每日6 ~ 8g。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0.1 ~ 0.15g,分3 ~ 4 次口服。
用葯至臨床症狀控制後,或出現輕度中毒反應,如耳鳴時,劑量可酌情減去1/3 ~ 1/2,維持6 ~ 8 周。
水楊酸制劑常有胃部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食慾不振,上腹部疼痛和胃出血。故應在飯後服用。必要時可加用氫氧化鋁和三硅酸鎂等制酸葯。亦可同時進食少量牛乳或奶粉以保護胃黏膜。但不宜用碳酸氫鈉,因為該葯可降低水楊酸制劑在胃腸道的吸收和增加腎臟的排泄,並且鈉離子可促發和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狀。水楊酸制劑用量過大時,可出現毒性作用,如耳鳴、耳聾、頭昏、嘔吐、呼吸過度(酸中毒)、出血(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和精神錯亂等。
兒童患風濕熱較多,水楊酸制劑應用廣泛,再加上兒童不能及時反應毒性症狀,因此易發生急性水楊酸中毒,使用時更需慎重。水楊酸制劑偶可出現過敏性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潰瘍病活動期和新近有出血史的患者忌用。
腸溶阿司匹林片,雖然對胃沒有什麼刺激,但這種劑型在腸道的吸收量不定,劑量較難掌握。臨床使用時應予注意。
2、風濕病怎麼治療?
很多風濕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都是內里空虛,導致外邊氣血塌陷,畏風寒導致了風濕。哪有那麼多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下而得風濕病的,這個少之又少,所以說上來用附子、全蠍、蜈蚣、馬錢子治風濕病的,多數效果不好,反而傷及正氣,而且過於毛躁。想幾副葯就把風濕治好,這個無一是處,也不太可能。
上了歲數的人得了風濕病往往都得慢慢培補元氣,疏通經脈,調暢氣機,慢慢的再稍加一下通經活絡的葯,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都說拔罐不好,畏風寒通過拔罐把他拔出來那也可取。但是於內這個拔罐徒傷正氣,有的說拔出黑血來了,拔出一個大印子,一個大泡,以為是拔出來了,當時好像緩解了,隨後又重了,這個都不值得提倡。輕微的好使,但是重症,慢性病刮痧也不行,貼一些膏葯,都是治標不治本,培補元氣、守其真氣、調暢氣機終歸治本之法。
任何健身健康問題,歡迎留言!
3、風濕怎麼治
一幫都是濕氣太重,可以艾灸效果不錯
4、風濕病一般吃什麼葯比較好
你好!風濕病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需要應用抗菌消炎的葯物治療,如青黴素注射液靜脈滴注,如果有關節疼痛,需要對症給予抗炎止痛類葯物,如依託考昔片,若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需要考慮風濕性心臟病的可能,需要及時給予改善心肌供血、營養心肌的葯物
5、如何治療風濕病
風濕性疾病是一類侵犯多種組織多系統和內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免疫性炎症反應,可致成各種組織和器官損傷,嚴重影響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損害。此外,大多數風濕性疾病都有關節症狀;每個病人,同一種疾病,不同病程都有其特殊性。應該仔細評價,以制訂出其個人的治療計劃。治療目標應包括緩解症狀,改善病情,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盡可能延續患者的生命。由於大部分風濕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根治,因此要爭取病人的合作,長期堅持治療。治療的方法包括葯物,理療,休息及鍛練,矯形及手術。要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療。
以下僅就治療風濕性疾病的葯物進行討論。
葯物治療
治療風濕性疾病的葯物可分為如下幾類:
1. 非甾類抗炎葯(NSAIDs):此類葯物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症反應和目的。最早為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至今仍為治療急性風濕熱及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葯物。後來生產出各種水楊酸類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種葯物的葯代動力學及不良反應各不相同,主要對胃腸,腎,肝和血液系統,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質激素,因為這類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有較強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應帶來的各種症狀,如發熱,關節腫脹和疼痛。所以對各種風濕性疾病,常被用為第一線葯物。臨床上應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長效等制劑。用法有口服,肌肉或關節腔內注射,靜脈注射,可根據病種,病情作不同的選擇。但由於其並非根治葯物,長期大量使用可誘發感染,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糖尿病,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精神異常等;且如停葯過快易產生病情反跳現象,故應注意根據病種和病情,調節使用葯物的種類和劑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則上以小劑量,短療程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葯物(DMARDs)又稱為慢作用抗風濕葯物。此類葯物包括許多種類結構不同,作用各異的葯物。它們的共性是起效比較慢,有一定蓄積作用,故停葯後,作用消失也較慢,仍可維持一段時間。它們並無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過不同的機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製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關節腫脹,疼痛,僵直和減輕系統性症狀,降低急性期反應蛋白,血沉。如使用時間較長,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標,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類的葯物包括有抗瘧葯-氯喹、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環磷醯氨,青黴胺,金制劑,環孢素A及來氟米特。
以上各種葯物對人體重要的臟器(肝,腎,膀胱,肺,胃腸,生殖腺)和組織(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應注意適應症的選擇。
4. 其它:其它治療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雲克等。
(1) 雲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膠原酶的活性,防止軟骨分解和破壞,抑制破骨細胞。可消炎,鎮痛。
(2) 雷公藤總甙:抑制T、B細胞增殖,抑制T-細胞產生IL-2及B-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產生。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
其他措施
風濕病患者,除葯物治療外,對血中有很多循環免疫復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選用免疫吸附及血漿清除療法;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滯度,疏通微循環,可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
手術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術,晚期可作關節置換術,或肌腱修復或轉移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6、類風濕與風濕的區別是什麼?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上多侵犯雙手小關節及腕關節。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感染了溶血性鏈球菌以後,引起的免疫反應,屬於反應性關節炎,它並不是細菌直接侵犯到關節,而是由於細菌感染以後引起體內的一個免疫反應,屬於風濕熱的關節表現。
7、風濕病怎麼治療
你好,風濕病的主要治療目的是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推薦選擇使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萬洛等,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副作用明顯減少。不科學治療的話長期發作容易造成關節病變,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
8、如何診療牛風濕病?
風濕病是常有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膿性炎症。其特徵是膠原結締組織發生纖維蛋白變性以及骨骼肌、心肌和關節囊中的結締組織出現非化膿性局限性炎症。膠原結締組織的變性是由於在變態反應中大量產生的氨基乙糖(hexoseamin)所引起。如氨基乙糖能被身體細胞的精蛋白所中和,就不會發生纖維蛋白變性或表現得不明顯。該病常侵害對稱性的肌肉、關節、蹄,另外還有心臟。我國各地均有發生。但以東北、華北、西北等地發病率較高。
【診斷及鑒別診斷】
到目前為止風濕病尚缺乏特異性診斷方法,在臨床上主要還是根據病史和上述的臨床表現加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下述的輔助診斷。
(1)水楊酸鈉皮內反應試驗
是用新配製的0.1%水楊酸鈉10毫升,分數點注入頸部皮內。注射後30分鍾和60分鍾分別檢查白細胞總數。其中有一次比注射前的白細胞總數減少五分之一時,即可判定為風濕病陽性反應。據報道,本法對從未用過水楊酸制劑的急性風濕病病馬的檢出率較高。一般檢出率可達65%。
(2)血常規檢查
風濕病病馬血紅蛋白含量增多,淋巴細胞減少,嗜酸性白細胞減少(病初),單核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
(3)紙上電泳法檢查
病馬血清蛋白含量百分比的變化規律為:清蛋白降低最顯著,β-球蛋白次之,γ-球蛋白增高最顯著,α-球蛋白次之。清蛋白與球蛋白的系數變小。
在臨床上風濕病除注意與骨質軟化症進行鑒別診斷外,還要注意與肌炎、多發性關節炎、神經炎,頸和腰部的損傷及牛的錐蟲病等疾病作鑒別診斷。
【治療】
風濕病的治療要點是:消除病因、加強護理、祛風除濕、解熱鎮痛、消除炎症。除應改善病畜的飼養管理以增強其抗病能力外,還應採用下述的治療方法。
(1)應用解熱、鎮痛及抗風濕葯
在這類葯物中以水楊酸類葯物的抗風濕作用最強。這類葯物包括水楊酸、水楊酸鈉及阿司匹林等。臨床經驗證明,應用大劑量的水楊酸制劑治療風濕病,特別是急性肌肉風濕療效較高。而對慢性風濕病則療效較差。除用其粉劑(水楊酸鈉、阿司匹林)內服外,還可使用含有水楊酸的針劑,可將10%水楊酸鈉溶液100~300毫升,5%葡萄糖酸鈣溶液200~300毫升,分別靜脈內注射,每日一次,連用5~7次。或取水楊酸鈉咖啡因15毫升,水楊酸鈉15克,烏洛托品12克,蒸餾水100毫升混合製成滅菌溶液,馬牛靜脈內一次注射,連用3~5次。
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與水楊鈉的作用相似,但內服後對胃黏膜刺激性較小。其鎮痛作用較水楊酸鈉強,但抗風濕作用則較弱。臨床上常用其粉劑大劑量內服(馬25~50克,牛25~75克,豬及羊3~10克)。
保泰松(phenylbutazone)及羥保泰松(oxyphenbutazone)兩葯,前者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粉末;後者為白色結晶粉末,是前者的衍生物,其優點是作用較保泰松略強,副作用較低。該葯的作用與氨基比林相似,但抗炎及抗風濕作用較強,解熱作用則較差,臨床上常用於風濕症的治療。其用法和劑量是:保泰松片劑(每片0.1克),馬、牛2~4克口服,一日2次,3天後劑量酌減;羥保泰松片劑,馬、牛頭兩天每千克體重12毫克,後5天用每千克體重6毫克口服,連用7天。
(2)應用皮質激素類葯物
這類葯物能抑制許多細胞的基本反應,因此有顯著的消炎和抗變態反應的作用。它還能緩和間葉組織對內外環境各種刺激的反應性,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臨床上常用的有: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醋酸氫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潑尼松(強的松)、氫潑尼松(強的松龍)注射液、醋酸氫化潑尼松注射液、氟美松磷酸鈉鹽注射液及注射用促皮質素等。它們都能明顯地改善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但容易復發。
(3)抗生素控制急性風濕病的鏈球菌感染
風濕病急性發作期,無論從咽部是否證實有鏈球菌感染,均需使用抗生素。首選青黴素,肌內注射每天2~3次,一般應用10~14天。不主張使用磺胺類抗菌葯物,因為磺胺類葯物雖然能抑制鏈球菌的生長,卻不能預防急性風濕病的發生。
(4)應用碳酸氫鈉、水楊酸鈉和自家血液療法
其方法是,每天靜脈內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200毫升,10%水楊酸鈉溶液200毫升。自家血液的注射量為第1天80毫升,第3天100毫升,第5天120毫升,第7天140毫升。每7天為一療程。兩療程之間間隔一周,可連用兩個療程。對急性肌肉風濕病療效顯著,對慢性風濕病可獲得一定的好轉。
(5)應用針灸
應用針灸治療風濕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根據病情的不同採用新針、電針、水針和火針。
(6)應用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對風濕病,特別是慢性經過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①局部溫熱療法
將酒精加熱後(40℃左右),或將麩皮與醋按4∶3的比例混合炒熱裝於布袋內進行患部熱敷,每日1~2次,連用6~7天。亦可使用熱石蠟及熱泥療法等。光療法中可使用紅外線(熱紅燈)局部照射,每次20~30分鍾,每日1~2次,至明顯好轉為止。
②電療法
中波透熱療法、中波透熱水楊酸離子透入療法、短波透熱療法、超短波電場療法、周林頻譜療法及多源頻譜療法等對慢性經過的風濕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急性蹄風濕初期的炎性滲出階段時,以止痛和抑制炎性滲出為目的,可以使用冷蹄浴,用醋調制的冷泥敷蹄等局部冷療法。
(7)局部塗擦刺激劑
局部可應用水楊酸甲酯軟膏(處方:水楊酸甲酯15克、松節油5毫升、薄荷腦7克、白色凡士林15克),水楊酸甲酯莨菪油擦劑(處方:水楊酸甲酯25克、樟腦油25毫升、莨菪油25毫升),亦可局部塗擦樟腦酒精及氨擦劑等。
除上述的療效外,有人應用以10%水楊酸鈉溶液為抗凝劑的相合血液500~1000毫升進行輸血,以治療各種風濕病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9、水楊苷的作用
水楊苷具有解熱和鎮痛作用,過去曾用於風濕病的治療,現已被其他葯物所代替。由於它水解後可產生水楊醇,容易被氧化而產生水楊酸,因此曾是合成水楊酸類葯物的主要來源,現在制葯工業上已採用合成法製造水楊酸。
10、風濕用潮汕話怎麼說
抄風濕用潮汕話叫huang si。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百,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度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問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答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