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因子高是怎麼回事
你好,類風濕因子增高多提示類風濕關節炎可能,某些自身免疫性疾患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增高,如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一些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引發類風濕因子增高。
2、類風濕因子正常值是多少?
你好,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在0-20之間范圍,超過此范圍顯示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偏高,類風濕患者中約有60%能夠檢查出類風濕因子值高出正常范圍。
3、貧血風濕因子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小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晚期可強直和畸形,功能嚴重受損。我國發病率0.4%—1.0%,80%患者發病年齡在20—45歲,男女之比為1:2.4。[病因]1、感染:多種致病原如支原體,EB病毒等,可能與發病有關。2、遺傳:該病有家許聚集現象,HLADR4、DR1型發病率增高。3、雌激素可能與發病有關。4、受寒、受潮、勞累、營養不良、外傷、精神刺激可誘發本病。[病理]RA基本病理改變為滑膜炎和類風濕血管炎(包括類風濕結節)。[診斷](一)臨床表現1、一般症狀:常緩慢起病,有乏力、納差、體重減輕及低熱等。2、關節表現:(1)最常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腕關節為主的對稱性、多關節、小關節腫瘤、活動受限,指關節呈梭形腫脹,晚期可畸形。(2)晨僵:持續時間常與病情活動程度一些。3、關節外表現:(1)類風濕結節:見於關節降突部位,單個或多個,數毫米至數厘米大小,持續數月至數年,是病情活動的表現。(2)系統性表現:部分患者病情活動時有胸膜炎、間質性肺炎、心包炎、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脾大等。(二)實驗室檢查1、一般檢查:輕、中度貧血,活動期血沉加快。2、免疫學檢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2)抗核抗體10%—20%陽性。(3)類風濕因子80%陽性。(4)C反應蛋白增高。3、滑液檢查:半透明或不透明,黃色,粘度差,細胞數5萬—10萬/ml,中性粒細胞佔50%—90%,類風濕因子陽性,有時可見類風濕細胞。(三)特殊檢查X線:早期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後期關節軟骨破壞、侵蝕、關節間隙狹窄、強直和畸形。(四)類風濕關節炎特殊類型1、青少年型類風濕關節炎:全身型發病佔20%,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關節腫痛,一過性皮疹,肝、脾和淋巴結腫大,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培養陽性,抗生素無效,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效。多關節型約佔45%與成人RA相似。少關節炎型佔40%,受累關節數≤4個,多發於膝、踝和肘關節,眼部病變多,如虹膜睫狀體炎等。2、Felty(費耳提)綜合征:發病率約佔1%,類風濕關節炎表現伴有脾臟腫大及粒細胞減少。(五)診斷標准1、晨僵至少1小時,≥6周;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6周;3、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腫,≥6周;4、對稱性關節腫,≥6周;5、皮下結節;6、手X線像改變(至少有骨質疏鬆及關節腔隙狹窄);7、類風濕因子陽性(所用方法正常人群中不超過5%陽性)。以上7項中有4項陽性者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六)鑒別診斷1、強直性脊柱炎:①多見於青少年男性患者。②以骶髂關節、腰椎病變為主。③X線示骶髂關節炎,晚期腰椎呈竹節樣變。④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2、風濕性關節炎:①發病前常有鏈球菌感染史。②遊走性大關節炎。③心臟常受累。④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⑤阿司匹林療效較好。3、系統性紅斑狼瘡:①有系統性病變如漿膜炎、蛋白尿等。②有皮疹如蝶形紅斑、盤狀紅斑、光過敏等。③抗Sm抗體、抗ds-DNA抗體陽性。[治療]治療目的:控制炎症,緩解症狀,控制病情進展,防止關節破壞和畸形,保持關節功能。(一)葯物治療1、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任選1種。萘普生0.2—0.4g,每日2—3次;或芬必得0.2g,每日2次;或扶他林25—50mg,每日3次等。2、糖皮質激素:NSAIDs療效差的病人短期加用潑尼松5—10mg,每日1次;對重症RA患者,如有嚴重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高熱等,可短期使用中至大劑量潑尼松或地塞米松。3、慢作用抗風濕葯(DMARDs):(1)甲氨蝶呤(MTX):口服或靜脈注射10—15mg每周1次;連續6個月以上。(2)瑞得(金諾芬):3mg,每日2次。(3)柳氮磺胺吡啶:開始每天0.25g,逐漸加量至0.75g,每日3次。(4)青黴胺:第1個月0.25g,每日1次;無效時逐月加0.25g/d,至0.25g,每日3次。(5)雷公藤多甙式:10—20mg,每日3次。4、治療方案:NSAID(和潑尼松)與DMARDs合用,療效不佳時可2—3種DMARDs合用。(二)手術治療1、滑膜切除:葯物療效不佳時選用。2、關節成形術或人工節置換術:晚期關節畸形、強直、功能嚴重障礙時可施行。(三)特殊治療血漿置換術:重症RA如有嚴重血管炎等,或葯物療效欠佳,可輔以血漿置換術。(四)對症治療急性期休息、關節制動,恢復期關節功能鍛煉,葯物療法。[預後]80%—90%患者病情緩解,10%—20%致殘,少數患者因系統性血管炎等重症RA或並發感染等死亡。
4、小孩12歲檢查結果類風濕性因子為6.9是啥意思?
類風濕因子一般是0-20為正常,需結合考慮抗O、血沉、C反應蛋白指標是否正常。類風濕因子通常是感染了A組溶血性鏈球菌後人體免疫系統針對自身組織所產生的一種抗體,以變性IgG為靶抗原,會對病人自身組織造成損傷。
5、什麼是風濕因子?
建議:您好!類風濕因子是一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結和類風濕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也可產生。類風濕因字的臨床意義①典型和肯定的類風濕病人的RF陽性率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陽性率較低;②RF陽性也可出現於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惡性腫瘤,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牛皮癬、結節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氣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氣管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麻風、矽肺、膀胱腫瘤、白血病等;③正常人群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陽性率可達20%左右;④類風濕因子多見於具有關節外病變的類風濕病人,如皮下結節、血管炎、心肺損害等;⑤類風濕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現越早,則病變越可能向嚴重方向發展,故RF也可作為判斷預後的一個指標。不知道患者現在具體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針對風濕類的疾病建議可以採用中醫的方法「侯氏療法」來治療的,葯物結合體質療法、相關的功能鍛煉、飲食和心理指導來系統的綜合治療。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隨時向我們咨詢!祝您早日康復!
6、類風濕性因子究竟是什麼來?
類風濕因子是存在於血清中的一種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因最初多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中發現,故此命名。現已證實,類風濕因子是人體產生的一種針對體內變性免疫球蛋白(1gG)的一種抗體,即也是一種自身抗體。它與IgG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在體內各處的沉著是引起關節局部病變和關節外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約8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
7、血清中主要檢測到的類風濕性因子是?
不知道.可以問一問長輩
8、什麼是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人或動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是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IgD類和IgE類。
9、類風濕性因子高的原因?
您好,尿酸過高屬於機體嘌呤代謝障礙,尿酸沉積關節,出現酸痛不適,運動功能障礙。應規律服用降低尿酸及活血止痛的葯物有效治療。臨床上常見的葯物有別嘌醇,丙磺舒,痛風疼痛明顯可聯合秋水仙鹼來有效治療。同時一定要注意飲食因素,不吃海鮮,豆製品及動物內臟,要注意嚴禁喝酒。
10、類風濕因子?
你好,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要做風濕四項:抗O,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病變部位x線片,相應的症狀如手指、腳趾等關節腫脹,疼痛,早晨僵硬等,針對你目前的病情情況,建議去正規風濕免疫科或專業醫院進行系統化治療,精準祛炎、消融病變滑膜,阻斷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