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百科

類風濕百科

發布時間:2020-09-02 02:45:06

1、什麼是類風濕

1.好發人群
女性好發,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高發年齡為40~60歲。
2.症狀體征
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
(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①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②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腘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①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②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③呼吸系統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④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⑤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葯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⑥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⑦消化系統可因RA血管炎、並發症或葯物治療所致。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乾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綜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
(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葯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類型。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
(7)老年發病的RA常>65歲起病,性別差異小,多呈急性發病,發展較快(部分以OA為最初表現,幾年後出現典型的RA表現)。以手足水腫、腕管和跗管綜合征及多肌痛為突出表現,晨僵明顯,60%~70%RF陽性,但滴度多較低。X線以骨質疏鬆為主,很少侵襲性改變。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等合並症而死亡。選用NSAIDs要慎重,可應用小劑量激素,對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反應較好。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RA患者自身抗體的檢出,是RA有別於其他炎性關節炎,如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的標志之一。目前臨床常用的自身抗體包括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此外,還包括抗RA33抗體、抗葡萄糖-6-磷酸異構酶(GPI)抗體,抗P68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X線分期:①Ⅰ期正常或骨質疏鬆;②Ⅱ期骨質疏鬆,有輕度關節面下骨質侵襲或破壞,關節間隙輕度狹窄;③Ⅲ期關節面下明顯的骨質侵襲和破壞,關節間隙明顯狹窄,關節半脫位畸形;④Ⅳ期上述改變合並有關節纖維性或骨性強直。胸部X線片可見肺間質病變、胸腔積液等。
(2)CT檢查胸部CT可進一步提示肺部病變,尤其高分辨CT對肺間質病變更敏感。
(3)MRI檢查手關節及腕關節的MRI檢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變,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破壞很有幫助。
(4)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研究認為其與MRI有較好的一致性。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抗CCP抗體檢測、抗核抗體等,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RA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對於單關節難治性的RA有輔助的治療作用。

2、類風濕因子是什麼?不要用百度百科裡頭的話來搪塞!要通俗易懂一點的!謝謝

北京衛人醫院風濕專科醫生為您解答:類風濕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結合成免疫復合物,這種物質能激活身體內的另一部門——補體系統,釋放出炎症介質如組織胺,引起關節滑膜和關節腔內炎症,從而促發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滑膜細胞的吞噬作用。這些吞噬免疫復合物的細胞稱為類風濕細胞。

3、風濕類風濕怎麼引起的?求幫助

1、缺乏礦物質:由於患者體內的必需礦物質在膠原蛋白基質缺乏,導致骨骼不能正常的發育,骨版骼的末端受權到相鄰骨頭和軟骨的沖擊,引起風濕性關節炎的出現。

2、飲食因素:沒有合理健康的飲食加上身體過於勞累,導致體內有酸性體質存在,長期下去,酸性物質使軟骨降解,導致骨關節發生炎症,誘發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

3、鈣元素流失:人體體內如果大量的鈣元素缺乏或者流失,造成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造成患者的關節發生病變,所以說這也是形成風濕性關節炎的多發病因。

4、吸煙:吸煙也會增加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頻率,對此大家也許很少聽說,但是這是在臨床上存在的一個事實。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095名先前被確診為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與1530名健康成年人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與從不吸煙的男性相比,吸煙者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危險增加一倍。想知道更多類風濕知識可以搜一下「類風濕120論壇」類風濕知識的百科網站。

4、類風濕屬不屬於職業病???

一般職業病是某一類職業易患而且發病人數較多的疾病!具體要根據你的職業而定-具體怎麼認定要到勞動部門了解!!

但我可以和你說下類風濕的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對稱性、侵蝕性的關節滑膜炎和可能多系統受累為特徵。
目前國際上最被認可的治療為聯合用葯治療。效果和治癒情況也是值得稱贊的。
如果你確定為類風濕建議你使用柳氮磺吡啶結腸溶膠囊+甲氨蝶呤片聯合用葯治療。
類風濕患者發病的頭兩年為治療關鍵期,如果治療及時會避免關節的不可逆轉的損傷。

有什麼關於治療的疑問可以給我留言!!

5、風濕類風濕是怎麼回事?一到冬天就疼

因為冬天人體的免疫力較低,受寒風濕邪侵入的機會要高於春秋。
1、注重保暖、防潮:內衣汗濕後應及時換洗,被褥要勤曬;冰冷濕潤的氣候和環境、冷水的不斷影響,都可誘發風濕病發生或使病況加劇;氣候改變時,加強防寒保暖,盡量不觸摸冷水,切忌風吹受寒或雨淋受濕。應穿長袖長褲睡覺,不宜用竹席、竹床,要注重保暖不受涼。
2、多運動,多訓練: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本身免疫性疾病,加強體育訓練,增強本身免疫力,關於防治類風濕關節炎有著很重要的含義,一起加強訓練,增強體質也能削減人體患病的幾率。可是要牢記,晨練不行太早,避免受涼,別的,秋天多霧,大霧氣候不宜做野外訓練。
3.恰當穿衣,注重保暖:秋季晝夜溫差較大,氣候改變無常,類風濕關節炎首要累及的是人的各個關節,要注重避免關節受涼,依據溫度的改變恰當添加衣物。想知道更多類風濕知識可以搜一下 「類風濕120論壇」 類風濕知識的百科網站。

6、手指類風濕怎麼引起的?

手指類風濕怎麼引起的?主要因為這三點:

1、外物的撞擊:不少患者朋友之所以會被手指類風濕疾病所纏身,那是由於他們的手指以前受到過外物的撞擊,從而使得他們的手指關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創傷,再加上可能沒有及時進行過有效的事後處理,最終致使該疾病出現在自己身上。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有的人喜歡在冬天用冷水刷牙、洗臉甚至洗澡等,這么做很容易導致手指關節受到不良影響,長此以往,手指類風濕疾病就會主動找上門來的。

3、工作原因:因為某些職業的工作需要,一些人群要常常跟一些化工產品、化學物品進行親密的碰觸,手指很容易被有毒物質入侵,即使使用了手套等一些防護措施可能也沒有多大的效果,就這樣常年累月的積累下就容易形成手指類風濕。想知道更多類風濕知識可以搜一下 「類風濕120論壇」 類風濕知識的百科網站。

7、風濕病百度百科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百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度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知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道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專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屬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

8、類風濕病是怎麼得來的?

誘發類風濕的三個因素
1、免疫因素
人體內部的免疫系統,就像是「城牆」,保護人體不受疾病的危害,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或異常,就給了「敵人」可乘之機。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中,有很多人都是受到免疫異常影響,從而導致患病的。
2、感染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疾病都會受到感染因素的影響,如強直性脊柱炎與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有關。
3、過度勞累
過去勞累的人們,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由於在生活中勞累過度,生病住院的大有人在。這是因為人們過度勞累,會使人體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下,這樣會造成內分泌功能會失調,代謝產物或者某種激素經過結合蛋白以及介導蛋白,從而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想知道更多類風濕知識可以搜一下 「類風濕120論壇」 類風濕知識的百科網站。

9、什麼是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人或動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是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IgD類和IgE類。

與類風濕百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