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脊椎風濕病

脊椎風濕病

發布時間:2020-08-30 12:34:12

1、脊椎病與風濕病有什麼區別

脊椎病、腰椎盤突出是由於脊柱椎間盤的退變引起,需要以牽引、理療的綜合手段來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
西醫中的風濕病是由鏈球菌感染引起,表現為遊走性的關節疼痛和關節積液、風濕結節、風濕性腦病和心臟病等。
中醫中所講的風濕比較寬泛,認為是身體被風邪侵襲所致,基本包括了上述的脊椎病、腰椎盤突出、慢性勞損和西醫中的風濕病。
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種情況應該咨詢西醫或者中醫的骨病科。可能還是以中醫治療為主,針灸、推拿按摩、熏蒸,西醫主要就是局部封閉,堅持治療,應該會有效果。早日康復!

2、風濕性脊椎炎的症狀是什麼?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3、請問頸椎病和風濕病有什麼異同呢?

我是搞西醫的
西醫范疇里 頸椎病是一種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或由繼發性頸椎關節退行性病變所引起的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臨床體征和症狀。多表現為頸肩痛 多向上肢發射,或四肢乏力,行走不穩或頭痛,頭暈伴惡心嘔吐還可以有眩暈,視物模糊。
風濕病是一種由乙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全身性多反應性疾病。多好發於心臟,關節等處。
具體看什麼科室要看病變在哪個部位。

4、脊椎骨質增生怎麼辦?風濕病怎麼治?

醉諄仔籽拽租撞罪准子桌租爪自奏

5、脊椎感染風濕是什麼症狀

指導意見:
這個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反應、遺傳、感染、內分泌因子等造成。常見的就是疼痛

6、跪求高人指點下,這是風濕病還是強直性脊椎炎啊? 生活快不能自理了,在異鄉很痛苦啊。

你好!
根據你的情況,強直性脊柱炎的確診的幾率很大。
因為強直性脊柱炎在很多地方被歸類為風濕的一種,有些醫生沒有經驗,所以很難區分。
根據你的症狀描述,b27陽性,晨僵、c反應蛋白、血沉偏高,髖關節疼痛,等綜合判定,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對於片子的問題,說明患者的症狀沒有影響到正常的髖關節,還有受到炎症的損害。
應該為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要積極進行治療,防治病情繼續惡化。

7、頸椎病和腰椎病和風濕病的區別

頸型頸椎病以頸部酸脹不適疼痛為主,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在棘突部及其兩側壓痛明顯但多較輕。

治療上二者區別不大,只是范圍大小而異。另外牽引頸椎對風濕病無治療作用,而對頸型頸椎病則效果明顯。中西葯治療可相互交叉用葯,都有一定的療效。

頸部風濕病常見的有風濕性肌纖維炎,為一慢性遷延性疾病,多與風寒潮濕有關,除頸肩部多見外,全身各處均可發生。表現為全身各關節肌肉酸痛不適,活動不便利,壓痛范圍較廣泛,畏風寒,且無固定壓痛,叩之有舒適輕快感。檢查可有抗「O」增高(大於500u),血沉增快,其餘檢查均為陰性。

拍片時風濕性疾病頸椎多無異常,而頸椎病者則可表現為頸椎排列異常,即生理前凸消失,頸椎變直或出現反曲現象。過伸、過屈位、側位拍片有時可見椎間隙滑動現象,示頸椎不穩定。而風濕性疾病拍片均無此種表現。頸椎病者抗「O」陰性,血沉正常,無特殊化驗檢查陽性。

8、通常風濕病表現有哪些?麻煩知道的請說一下,謝謝。 描述:背痛(脊椎處)說不出來什麼滋味,不能久坐/

症狀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於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必須分清局部病變引起的疼痛與系統性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疼痛的區別。

(二)僵硬: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三)關節腫脹和壓痛: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四)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指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范圍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遭破壞有關。在類風濕關節炎常見。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喪失。由於乏力常與其他症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麼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症狀。乏力是否對稱、是中軸性還是外周性分布,對疾病的鑒別診斷非常有用。

(六)疲勞:疲勞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嚴重時甚至會使患者無法完成日常活動。疲勞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會出現,如RA及纖維肌痛綜合征等。

風濕是由於人長期受風、寒、濕、邪的侵蝕,在關節里產生一種叫「神經毒素」的有害物質。它是風濕難以治癒的真正根源。

與脊椎風濕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