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熱證

風濕熱證

發布時間:2020-08-29 20:48:06

1、中醫所指寒痰風濕熱是什麼意思

山葯有健脾益肺、強精固腎的功效。煎湯服用或調制山葯粥,能補腎益精、固澀止遺,經常食用可防治陽痿、早泄、遺精、腿軟。

2、診斷風濕熱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常規。急性期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稍增多。可有輕度的貧血。

(2)血沉(ESR)。除舞蹈病和心力衰竭外,血沉加快。血沉顯著加快,常常直接和疼痛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3)C 反應蛋白(CRP)。急性風濕熱發病2 周以內,C 反應蛋白常呈陽性,1 個月後多變為陰性。C 反應蛋白與疾病的嚴重性成正比。風濕熱靜止期時消失,再度出現是風濕熱復發的預兆。本試驗和血沉,對診斷急性風濕熱都不是特異性診斷指標,但可協助判定本病是否活動。

(4)黏蛋白(MPT)。當風濕活動時黏蛋白可見增多。

(5)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此試驗可證明有鏈球菌的先驅感染,為有代表性的反應。但抗「O」陽性並不能說明是否患有風濕熱。

(6)免疫球蛋白。在風濕活動期,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M 和A(IgG、IgM、IgA)均可升高,恢復期則降至正常。

3、風濕熱的病因有哪些?

風濕熱的確實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無論從臨床、流行病學及免疫學方面,均能證明A 組溶血性鏈球菌與風濕熱的發病有密切關系。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風濕熱的流行季節及其分布地區,常與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的流行與分布有關。鏈球菌感染流行後,常繼以風濕熱發病率的增高。兩者在流行病學上甚為一致。

(2)風濕熱發病前或復發前1 ~ 4 周,常有A 組溶血性鏈球菌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而心內膜炎、關節炎、舞蹈病等,常繼發於猩紅熱和扁桃體炎。

(3)風濕熱發作時,患者的鼻咽部拭子培養,可獲得A 組溶血性鏈球菌。血清中各種鏈球菌抗體,如抗鏈球菌溶血素O 及S 抗鏈球菌激酶等抗體均有增加。在風濕熱靜止期培養轉為陰性,抗體滴定值亦下降。

(4)青黴素防治鏈球菌感染後,降低了風濕熱的發病率和復發率。

在病因研究方面,已注意到病毒感染與風濕熱的關系。臨床上看到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中約有1/3 病例從來沒有鏈球菌感染的病史及證據。在兒童風濕熱中,以舞蹈病作為唯一表現的患者,也可以沒有任何鏈球菌感染的證據。因此,有人認為不典型的風濕熱,可能由於病毒(常為柯薩奇B 病毒)所致。也可能由於病毒感染使人體易被鏈球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與鏈球菌感染一並發生致病作用。

4、風濕熱證有什麼治療方案?

【食療葯膳】

(1)防風薏米煎

[原料]薏米30克

5、男青年風濕熱痹證吃什麼菜好一

你好!

風濕痛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的疾病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疼痛。
意見建議: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

希望能幫到你,望你採納。

6、如何能確診為風濕熱,到醫院應該檢查哪些項目

迄今風濕熱尚無特異生的診斷方法,臨床上沿用修訂Jones診斷標准,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輔以實驗室檢查。如具有兩項主要表現,或一項主要表現加兩項次要表現,並有先前鏈球菌感染的證據,可診斷為風濕熱。

7、怎樣才能診斷出是風濕熱痹證還是風寒濕痹

有紅腫是熱痹,風寒無

8、風濕熱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1.鏈球菌感染和免疫反應學說風濕熱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但目前公認風濕熱是由於甲族乙型鏈球菌咽部感染後,產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毒感染學說近年來有關學者對病毒感染學說較為關注,認為風濕熱可能與柯薩奇B3、B4病毒感染有關。
3.遺傳因素最近發現風濕熱患者中有遺傳標記存在,應用一種含有稱為883B細胞同種抗原(allogeneicantigen)的血清,大約72%風濕熱患者呈陽性反應。
4.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參與風濕熱的發生。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1)鏈球菌感染和免疫反應學說:雖然風濕熱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但目前公認風濕熱是由於甲族乙型鏈球菌咽部感染後,產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業已證實,人體組織和鏈球菌的某些結構有交叉抗原性,因此機體可錯將鏈球菌誤認為是「自體」,而不產生正常免疫反應將其清除;一旦機體免疫功能發生改變,鏈球菌作為抗原進入人體可產生相應抗體。目前已能檢出多種自身抗體,如抗心肌抗體、抗M蛋白抗體、抗心瓣膜多糖抗體、抗神經元抗體等。該類抗體不僅與鏈球菌有關抗原發生反應,同時也可作用於自身心肌、心瓣膜、神經組織及結締組織的有關抗原,造成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相應組織損傷,引起風濕熱的發生。在風濕熱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細胞免疫機制也起重要作用。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技術,證實風濕熱病灶以T淋巴細胞浸潤為主。風濕熱患者血循環中有淋巴細胞反應增強以及一系列細胞免疫反應標記物激活,如白介素(IL-1、IL-2)、腫瘤壞死因子-γ(TNF-γ)增高,白細胞移動抑製作用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和單核細胞毒性增高,T淋巴細胞對鏈球菌抗原反應加強,吞噬細胞產生自由基,外周血和心臟組織細胞中促凝血活性增高等,均表明細胞免疫在風濕熱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2)病毒感染學說:近年來有關學者對病毒感染學說較為關注,認為風濕熱可能與柯薩奇B3、B4病毒感染有關,其根據是:①在部分風心病患者血清中柯薩奇B3、B4抗體滴定度明顯升高;②風心病患者左房及心瓣膜上曾發現嗜心病毒;③當爪哇猴感染柯薩奇B4病毒後,可產生類似風心病的病理改變。但此學說尚未被普遍接受,且難以解釋青黴素確實對預防風濕熱復發有顯著療效。不少學者認為,病毒感染可能為鏈球菌感染創造條件,在風濕熱發生過程中起誘因作用。
(3)遺傳因素:最近發現風濕熱患者中有遺傳標記存在,應用一種含有稱為883B細胞同種抗原(allogeneicantigen)的血清,大約72%風濕熱患者呈陽性反應。針對B細胞同種抗原也已產生出單克隆抗體D8/17,急性風濕熱患者80%~100%呈陽性,而對照組僅15%陽性,因此有可能採用單克隆抗體來篩選急性風濕熱易感人群。通過免疫遺傳學的研究,發現風濕熱患者及其親屬中,其免疫系統的細胞上有特殊的抗原表達,多數報告伴同HLA-DR4頻率增高,此外也有HLA-DQAl和DQB1某些位點出現頻率增高。該研究的進展有可能在廣大人群中發現風濕熱和易患者,以進行針對性防治。多數學者認為,遺傳因素可作為易患因素之一,但同一家庭中多個成員的發病,最可能原因還是與生活環境相同和易於互相感染有關。
(4)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參與風濕熱的發生。在風濕熱和風濕活動時常有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升高;血中雖有白細胞增多,但其吞噬能力降低,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結果顯示淋巴細胞向原淋巴細胞轉化率降低,表明有細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外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在本病病程中也很重要。
至於營養不良學說、微量元素與風濕熱的關系(目前發現缺鋅與風濕熱及風心病的免疫病理學機制有密切關系)、內分泌障礙等,還在繼續探索中。總之,風濕熱的發病機制錯綜復雜,它是鏈球菌咽部感染後和機體免疫狀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病理風濕熱是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根據病變發生的過程可以分為3期。
(1)變性滲出期:結締組織中膠原纖維分裂、腫脹、形成玻璃樣和纖維素樣變性。變性病灶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炎症反應的細胞浸潤。本期可持續1~2個月,恢復或進入第2、3期。
(2)增殖期:在上述病變的基礎上出現風濕性肉芽腫或風濕小體(Aschoffbody),這是風濕熱的特徵性病變,是病理學確診風濕熱的依據和風濕活動的指標。小體中央有纖維素樣壞死,其邊緣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並有風濕細胞。風濕細胞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胞漿豐富呈嗜鹼性,胞核空,具有明顯的核仁,有時出現雙核或多核形成巨細胞,而進入硬化期。此期可持續3~4個月。
(3)硬化期:風濕小體中央的變性壞死物質逐漸被吸收,滲出的炎症細胞減少,纖維組織增生,在肉芽腫部位形成瘢痕組織。
由於本病常反復發作,上述3期的發展過程可交錯存在,歷時需4~6個月。第1期和第2期中常伴有漿液滲出和炎症細胞浸潤,這種滲出性病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臨床上各種症狀的產生。在關節和心包的病理變化以滲出性為主,而瘢痕的形成則主要限於心內膜和心肌,特別是瓣膜。
風濕熱的炎症病變累及全身結締組織的膠原纖維,早期以關節和心臟受累為多,而後以心臟損害為主。各期病變在受累器官中有所側重,如在關節和心包以滲出為主,形成關節炎和心包炎。以後滲出物可完全吸收,少數心包滲出物吸收不完全,極化形成部分粘連,在心肌和心內膜主要是增殖性病變,以後形成瘢痕增殖。心瓣膜的增殖性病變及粘連常導致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9、風濕熱,專治風濕的葯方

1 你要確定你是風濕換是類風濕
還是去中醫院或好的門診看看吧
2 網上不會有人給你貼的,帖了也是胡亂開的方子,好的方子因為涉及處方權的問題不會拿出來的,還有下處方是要根據病情病勢的,
3 我是學醫的,學的不好,不幹給你開 只能給點建議吧!慚愧啊!

有一方 僅做你參考
二妙散

黃柏20G 蒼術15G

以上2味為末 沸湯 入薑汁調服

主治 濕熱下注證

與風濕熱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