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幼年型類風濕

幼年型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0-08-26 21:18:09

1、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有什麼特點?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下簡稱JRA)是指16 歲以下兒童所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成年人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以下不同。

(1)JRA 全身症狀重,如高熱、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關節病變較輕。

(2)血清免疫學指標異常者較少,如類風濕因子陽性率較成年人明顯低。

(3)JRA 患者的起病方式表現不一,有全身型、多關節型和少關節型。而成人RA 的起病方式比較一致,可以用同一診斷標准衡量。

(4)JRA 很少有皮下結節,而成人RA 則多見。

(5)JRA 患者雖然常表現為明顯的關節腔積液,而關節疼痛和晨僵等症狀都較輕,關節活動較少受限制。成人RA 患者的關節腫脹雖然常為中度、輕度,而關節疼痛和晨僵症狀都較重,關節活動容易受限制。

(6)JRA 患者頸椎受累可達50%,而成人RA 患者則少見。

(7)JRA 患者容易出現寰枕關節半脫位,但很少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而成人RA 患者很少發現寰枕關節半脫位,一旦發生多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壓迫症狀。

(8)JRA 患者預後較成人RA 好,75% 可康復。

2、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應注意些什麼?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整個發病過程變化多端,部分患兒的病情能夠長期得到緩解,無後遺症或後遺症很少;有的則病情持續發展,引起關節不同程度的畸形,以致關節功能發生障礙。這些情況與起病的年齡大小無明顯關系。只要在發病早期得到及時治療,並給予良好的護理,部分患兒可以得到完全康復。
雖然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葯物,但只要採取綜合治療,仍能收到較理想的效果。
當病情處於急性期時,應注意患兒的休息,除晚上有充足的睡眠外,白天也應安排一定的睡眠及休息時間。除高熱及膝關節等負重關節腫痛較明顯需要卧床休息外,應鼓勵患兒進行適當的活動,以避免因較長時間不活動造成骨質疏鬆、肌肉萎縮、關節攣縮、強直等不良情況的出現。但必須強調活動要適當。姓度的活動反而會使關節炎症加重、關節破壞加速。在浴室或溫水中進行鍛煉會使他們更安逸和更有趣。要選擇一些有助於肌肉發育和保持兒童健康的玩具。騎三輪腳踏車和自行車能促進使用多個關節,且對這些關節不會施加太大的壓力。游戲設備要合適,以便患兒和正常的兒童能在—起玩耍;,如兩個座位的鞦韆或有靠背的蹺蹺板。娛樂活動有助於兒童結交朋友,並同時鍛煉他們的身體。夾板有勘於防止關節變形。患兒會感到爬行比步行更舒服,長此以往的話,彎曲的關節可成為永久性攣縮。應當鼓勵兒童直立行走,而不是斷。
患病中兒童遭受許多疼痛和殘疾之苦,他們需要來啟家庭和朋友的厚愛和支持。必須鼓勵其他兒童訪問他們,並像對待其他兒童一樣對待他們。即使患兒住院,兒童教育應繼續進行。
個別自己不能行動的患兒,需要到為殘疾兒童所設的專門學校去學習。患兒參加學習與玩耍,其重要性還在於他們不被排斥在其他兒童之外。
在飲食方面,應給予可口、容易消化、含有高蛋白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一般不必忌口。 106.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可用哪些葯治療
由於兒童對一些抗風濕葯物的不良反應比成年病人更敏』感,因而在用葯以前,應該慎重選擇,用葯以後應密切觀察。治療宜先從簡單、安全和比較保守的療法開始,如未見效再選用其他治療。除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對症治療外,應盡早開始用慢作用葯,一種不足時,在密切觀察下,也可採用聯合療法。毒性較大的免疫抑制劑只在嚴重情況下才謹慎使用。
非甾體類抗炎葯的種類甚多,可選擇適宜於兒童的葯物使用,如阿司匹林,對體重在25千克以下患兒,每日每千克體重80~100毫克,對年長兒及體重較大的患兒,每日總量不超過3.6克,分3-4次服用,一般用葯1-4周可見效。病情緩解後逐漸減量,以最低有效劑量長期維持,可持續數年。治療過程中,特別最初幾周應注意有無毒性反應,如胃腸道刺激症狀、耳鳴、出汗、換氣過度、嗜睡或易激惹等精神改變、蕁麻疹、哮喘、出血傾向及肝功能異常等。兒童較易對阿司匹林產生中毒症狀,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很接近,必須密切觀察並隨時調整劑量。若發現輕度肝功能異常,可不必停葯,常於2—3個月後自行恢復正常。如連續用葯6個月療效不滿意,可考慮改用其他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鈉(扶他林)等。
較重患兒可同時選用金制劑、青黴胺、氯喹、柳氮磺毗啶、甲氨喋呤等。應用中必須謹慎,注意這類葯物的副作用。 ;
由於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具有阻礙兒童生長發育,引起骨質疏鬆和降低對其他疾病抵抗力等不良反應,且只能改善症狀,對骨破壞無改變作用,不能作為常規葯物大量使用,除非全身型,有多關節、多系統損害或少關節炎型合並虹膜睫狀體炎者,才可選擇應用。當單關節腫痛明顯時,除用其他葯物全身治療外,則在嚴密消毒下,可抽液後關節腔內注入醋酸強的松龍、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利美達松等。
中葯可根據病情辨證施治,或者選用雷公藤等中成葯進行治療。如加用理療、針灸等綜合治療,效果則會更好。

3、幼年單關節型類風濕可以治癒嗎?

最近面世的新葯痹痛酊,內服加外用,對幼年單關節型類風濕效果很好。

4、幼年型類風濕淋巴結腫大

你好
你的病情與淋巴結關系不大。你的肘關節腫大是類風濕引起,由於關節積液所以腫大。
這個病呼吸道感染容易誘發或加重你的風濕病。建議及時控制嗓子發炎。
你的病情建議中葯治療比較好。

5、幼年型類風濕病能治好嗎拜託了各位 謝謝

【治療措施】, 治療的目的為減輕症狀,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關節畸形。由於病程較長,必須對病人及家長表示同情,耐心解釋病情,取得他們的長期合作,進行隨訪。, 一般治療 應及早採用綜合療法,注意休息,適當營養。採用理療、熱敷、蠟療、紅外線照射,並進行體育療法,如輕度關節活動度訓練、肌肉屈伸運動、騎小輪車等,以保持關節功能,增強肌力,防止關節強直及肌肉萎縮。對嚴重患者要從心理上盡力支持,堅持治療。此外,還應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如有扁桃體炎、鼻塞炎及齲齒等病灶,宜盡力治療。, 葯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葯 首選阿司匹林,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換用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葯。療程長,症狀控制後仍須維持至少半年。, (1)阿司匹林:劑量及用法見風濕熱治療節,但療程更長,持續服用維持量需在半年上甚至數年之久。一般用葯1~4周後可見效,服葯10天後未見好轉,就測血清水楊酸濃度,如未達到有效濃度20~25mg/dl,應增大劑量,但須警惕中毒反應。, (2)痛滅定(Tolmetin,Tolectin):其抗炎,鎮痛及解熱作用較強,副作用較阿司匹林輕,可長期使用。對少關節型效果便佳。開始用量15mg/kg·d,漸增至30mg/kg·d,分3~4次服。每日最大量1.8g。, (3)萘普生(Naproxen,Naproxyn):屬布洛芬類,療效與阿司匹林相近,但不良反應較輕。口服吸收完全,一次給葯後2~4小時血漿濃度達高峰,半衰期12~14小時,95%由腎排泄。劑量10~15mg/kg·d,分2次。每日最大量1.0g。, (4)布洛花(Ibuprofen,Brufen):且懸浮液100mg/5ml,每日劑量20~4mg/kg。開始量20mg/kg·d,第2周增至30mg/kg,分3次,服用3~6個月,效果與阿司匹林近似,但胃腸道反應較後者輕。, (5)消炎痛(Indocin,Indomethacin):開始劑量0.5mg/kg·d,漸增至2.5mg/kg·d,分3次,最大量100mg·d。對少關節型常有良效。除胃腸道、中樞神經系統及過敏反應外,尚可抑製造血系統,致白細胞減少,偶有再生障礙性貧血。, (5)雙氯芬酸鈉(雙氯滅痛、扶他林Diclofenac):為一種新型的強效消炎鎮痛葯。特點為葯效強,不良反應少,口服吸收迅速,服後1~2小時內血濃度達峰值。排泄快,長期應用無蓄積作用。劑量為0.5~3mg/kg·d,分三次口服。, 2.作用緩慢抗風濕葯 本類葯物作用緩慢,常需數月至半年才能生效,且毒性較大,故僅適用於經非類固醇葯治療病情長期未能控制,或仍處於活動進行性,有關節侵蝕危險的多關節型患兒。有(1)金制劑:硫代蘋果酸鈉金,金諾芬(瑞得,Auranofin);(2)青黴胺(D-penicillamine)。, 3.皮質類固醇 僅適用於嚴重全身型並發心肺受累,或少關節型並發虹膜睫狀體炎的患者。一般採用強地松1~2mg/kg/d症狀減輕後1~2周逐漸減至0.5mg/kg/d,3~4周後漸減至最小有效量,隔日頓服,並加用阿司匹林。激素與阿司匹林使用時,可使後者腎臟廓清率增加,致血濃度下降,應監測血葯濃度以調整阿司匹林用量。由於皮質激素可致骨質疏鬆、軟骨破壞及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並發感染、生長發育落後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等副作用,應避免長期使用。單純關節炎的病例不應使用激素。慢性關節炎經久不愈時,可於滑膜腔內注入醋酸可的松。, 4.免疫抑制劑 全身症狀嚴重及進展性關節炎患者,對阿司匹要及其他非固醇類抗炎葯物未見療效,可試用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1~2.5mg/kg·d,但副作用較大,宜慎用。近年來應用氨甲喋呤每周5~10mg/m2,晚近報道經金制劑、青黴胺及皮質激素治療無效的29例患者,採用氨甲喋呤治療,每財劑量7.5mg/m21次服或分2次,每12小時1次。治療8~39月,18.5月。服葯半年全身型患兒83%退熱,關節症狀半數改善,無明顯副作用。並認為適當代替慢性用抗風濕葯。, 5.其他葯物 近年使用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一定效果。曾報道一組6例經阿司匹林,皮質激素,青黴胺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的患兒,使用丙種球蛋白400mg/kg靜脈滴注,隔日1次,共用3次,以後每月1次,療程6~9月。結果治療早期的3例明顯好轉,1例好轉。但於治療後期效果均不滿意,這一治療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在葯雷公藤製劑用於治療活動期病例,認為用葯2月能緩解關節炎,達最佳療效,但可發生副作用如腹瀉、腹痛、口乾、痛癢等,減量後即消失。其他葯物,如保泰松、羥氯喹、硫氨磺胺吡啶等均經試用,療效不肯定,有的副作用較大,兒科較少應用。, 外科及眼科治療 對關節強直畸形可作關節牽引,關節成形術及其他矯形治療。必要時施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虹膜睫狀體炎應及時由眼科醫生協助治療,一般採用散瞳、局部用地塞米松滴劑,必要時行結膜下注射可的松。 查看原帖>>

與幼年型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