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雷諾

類風濕雷諾

發布時間:2020-08-26 15:42:45

1、類風濕的晚期症狀有哪些

類風濕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濕若不及時治療,一旦發展到晚期,會大大增加治療的難度。很多人對類風濕的晚期症狀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就請專家為大家介紹。 類風濕的晚期症狀 一、晚期類風濕的表現重、病程長,可出現嚴重的內臟損傷害,類風濕血管炎的表現比較突出,病理上呈壞死性血管炎改變,主要累及動脈、並伴血栓形成血清學上常有高滴度的類風濕因子,冷球蛋白陽性,補體水平降低,免疫循環復合物水平增高。 二、晚期類風濕臨床上可出現心包炎、心內膜炎、心肌炎、冠狀動脈炎或急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侵犯肝脾可出現費爾蒂綜合症、侵犯胃腸道出現腸系膜動脈栓塞、侵犯神經系統表現為多發性單神經炎,可旨起壞死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還可出現指尖或甲周出血點、嚴重的雷諾現象、指端壞死、血栓形成等,影響眼部可出現鞏膜炎和角膜炎。 以上就是專家為大家介紹的類風濕的晚期症狀,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晚期類風濕病情嚴重,可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出現上述類風濕的晚期症狀,要及時的進行科學的治療。

2、類風濕因子呈陽性是什麼意思

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類風濕因子正常范圍0-20IU/ml。你雖然類風濕因子陽性,也不能就確定你是類風濕,要結合相關的症狀、血沉、CRP和X線片子等等進行診斷。建議你盡快到正規醫院的相關科室、像風濕免疫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盡早確診,盡早開始治療!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已經有比較先進的治療方法了,像依那西普就能夠直接作用於TNF腫瘤壞死因子(這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關鍵致病因子),抑制TNF的活性,用這種方式從根本上阻斷類風濕關節炎的發展。這種生物制劑的中文名叫做恩利,現在已經在中國有處方了。國外的指南現在已經推薦在疾病早期就開始使用恩利等生物制劑,在早期就把病情控制住不再發展,否則等到關節已經開始變形的時候,用什麼好葯都只能維持現狀,而很能恢復原樣了。所以啊,你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進行檢查確診。

3、大夫我患有風濕有雷諾症狀要怎麼治療,請問我目前的用葯和理嗎?【風濕 雷諾症 未分化結締組織病】


關節疼痛是症狀、雷諾現象是體征、未分化的結締組織病是病名。您的病情無法簡單判斷,請到正規大醫院風濕免疫科進一步就診明確。

(董振華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京協和醫院董振華 http://dongzhenhua.haodf.com/

4、雷諾現象是什麼

雷諾現象又稱間歇性手指皮色改變、肢端動脈痙攣現象、繼發性肢端動脈痙攣現象,指在寒冷刺激、情緒激動、長期使用震顫性工具,以及多種疾病影響下,誘發的血管神經功能紊亂;

導致知肢端動脈陣發性痙攣、血流暫時減少或中斷道,隨後擴張充血的特徵性病變,伴疼痛和感覺異常為特徵。

呈現四肢末端皮膚顏色間歇性蒼白、發紺和潮紅的變化。多見於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約1:10;多在20~30歲發病,極少超過40歲。


(4)類風濕雷諾擴展資料:

雷諾現象典型發作時指(趾)端呈現典型的三個時期表現:

1、蒼白,初起小動脈陣發性痙攣、指或趾端局部缺血導致,發作時局部溫回度降低或有麻木、僵硬感,若運動神經受影響還可引起運動障礙及多汗。

2、發紺,數分鍾後細小動脈痙攣解除,毛細血管擴張被動充血而出現紫紺色。

3、潮紅,最答後小動脈重新擴張,循環重新恢復而出現反應性充血潮紅腫脹。嚴重者由於血管痙攣時間長,可出現指甲營養改變,指端變細、彈性差。

5、雷諾綜合症是什麼?

雷諾綜合征是由於寒冷或情緒激動引起發作性的手指(足趾)蒼白、發紫然後變為潮紅的一組綜合征。沒有特別原因者稱為特發性雷諾綜合征;繼發於其他疾病者,則稱為繼發性雷諾綜合征。

多發生在20~40歲,女性多於男性。起病緩慢,開始為冬季發作,時間短,逐漸出現遇冷或情緒激動即可發作。一般多為對稱性雙手手指發作,足趾亦可發生。

發作時手足冷,麻木,偶有疼痛。典型發作時,以掌指關節為界,手指發涼、蒼白、發紫、繼而潮紅。疾病晚期,逐漸出現手指背面汗毛消失,指甲生長變慢、粗糙、變形,皮膚萎縮變薄而且發緊(硬皮病指),指尖或甲床周圍形成潰瘍,並可引起感染。

(5)類風濕雷諾擴展資料:

病因

1、特發性雷諾綜合征病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寒冷刺激 病人對寒冷刺激比較敏感,在寒冷地區本病的發病率較高。

(2)神經興奮病人多是交感神經興奮型,可能與中樞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有關。

(3)職業因素 長期從事震動性機械的工人如氣錘操作工,其發病率高達50%,具體機制不明。

(4)內分泌紊亂 此病女性佔70%~90%,症狀在月經期加重,妊娠期減輕,可能與性激素有關。

(5)其他原因 遺傳、疲勞、感染等。

2、繼發性雷諾綜合征常伴有以下疾病

(1)全身性硬皮病;

(2)系統性紅斑狼瘡;

(3)皮肌炎或多發性肌炎;

(4)類風濕性關節炎;

(5)50歲以上病人四肢動脈粥樣硬化;

(6)血栓性脈管炎,少見;

(7)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創傷和葯物如麥角誘導劑、長春新鹼、巴比妥酸等亦可引起本病。

6、類風濕怎麼確診?

三年前我確診了是類風濕,一直靠吃葯,最近去了東方類風濕專科看,做了幾次治療,現在感覺好多了。

7、雷諾氏病與風濕病有什麼關系

雷諾氏症是風濕的一種表現。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8、雷諾氏病與風濕病有什麼關系?

雷諾綜合症,又稱肢端動脈痙攣症,是由於支配周圍血管的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肢端小動脈痙攣性疾病

9、什麼是雷諾綜合征?

雷諾綜合征
霄諾綜合征是指由寒冷或情緒因素刺激所誘發的指動脈、指小動脈發作性痙攣,表現出以雙手指蒼白、紫紺和潮紅為特徵的病變。本病多見於青年女性,好發於雙手手指,但也可涉及雙足趾。引發本病的原因,與寒冷刺激,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內分泌紊亂等有直接關系。倒艮多免疫結締組織疾病(如皮肌炎、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動脈硬化症、乾燥綜合症等)常伴有雷諾綜合證,因此有人認為與機體免疫功能異常有關。
[臨床表現]
1.發病時手指皮膚蒼白,數分鍾後轉為紫紺,再由紫紺轉為潮紅,繼而膚色恢復正常。一般由蒼白轉至正常約15—30分鍾。當蒼白和紫紺時,有指端麻木、刺痛、發涼、感覺遲鈍。轉為潮紅時有輕度燒灼,脹痛。隨膚色恢復正常而消失。
2.雙手同時發病,且呈對稱性。發自指末節、逐漸向全指和掌指擴展,但不超過掌面。
3.病久且反復頻繁發作者,表現為手指皮膚變薄,緊縮、硬韌,伴有關節失靈或僵硬,甚則靜息痛和指端潰瘍。
4.患者常伴有情緒易激動、憂郁、傷感、多疑、失眠、多夢、周身痛無定處等精神症狀。
5.常在寒冷季節或遇到冷刺激、或情緒刺激時發作。
6.多見於20~40歲女性。
[診斷]
1.依據臨床表現及反復發作病史。
2,冷水試驗:雙手浸入4℃水中1分鍾,看是否誘發皮膚變化。或在20℃室溫下測手指皮溫後,將手浸入4℃水中2分鍾,觀察皮溫恢復時間,超過30分鍾為陽性。
3.微循環檢查:發病時檢查有助於診斷。
4.動脈造影、免疫功能試驗及多項生化檢查,以排除相關類疾病。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查找到原發病者,治療原發病為主。
(2)心理疏導治療:針對患者病情,給予谷維素、安定或鎮靜葯物,或抗抑鬱葯物。
(3)亦有採用擴張血管葯物治療者,如妥拉蘇林、利血平等。
2.中醫葯治療
(1)內治法
①肝鬱氣滯:每遇情緒激動發病,平素情緒抑鬱不暢,時有脅肋脹痛,胸悶多太息,身痛無定處,脘悶,食慾時好時差,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通絡。
方葯: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當歸15克、香附10克、枳實10克、鬱金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陳皮10克、白術10克、川芎10克、桑枝15克。
②心脾兩虛:每遇情緒波動發病,面色少華,心悸膽怯,失眠多夢,頭暈,神疲乏力,食慾不振,舌胖淡,脈細或細弱。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方葯:黃芪2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黨參10克、遠志6克、炒棗仁10克、木香10克、五味子6克、茯苓15克、龍眼肉10克、甘草10克、砂仁5克、桑枝15克。
③寒凝經脈:每遇寒冷發病,平素畏寒肢涼,喜溫怕冷,尤以發作時為甚,指(趾)端麻木、刺痛、發涼,紫紺時間較長,伴有輕微腫脹,舌暗或有淤點,脈沉細。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脈。
方葯:黃芪20克、桂枝10克、當歸15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細辛4克、紅花(0克、桃仁10克、吳茱萸3克、桑陵20克、草蔻5克。
④濕熱阻絡:反復發作,指(趾)膚腫脹緊縮,關節僵硬,疼痛剝烈,常有靜息痛,可伴有指(趾)湍潰瘍或壞疽,舌紅苔黃或黃膩,詠弦偏數。
治法:清熱化濕,通絡解痙。
方葯:金銀花3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當歸15克、蒼術10克、元參15克、甘草6克、烏蛇15克、僵蠶10克、地龍10克、蒲公英30克、絲瓜絡10克。
(2)外治法
驗方:川椒木30克、辣椒根50克、乾薑11克、蘇木20克、威靈仙20克,煎水,漫洗雙手,每日1次。
(3)針刺治療:取穴曲池、內關、合谷、中渚、後溪、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太沖,隔日1次,發作時可採用指端點刺放血法。
[預防與調養]
1.注意保溫,防止凍傷。
2.心情保持舒暢,增加體育運動。
3.初病應積極查找原發病因。

與類風濕雷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