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關節炎指南

類風濕關節炎指南

發布時間:2020-08-20 15:45:32

1、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准有哪些?

對於任何疾病都應該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晚期類風濕患者,因多已出現多關節病變及典型畸形,所以診斷多無困難。但在本病的早期,僅少數關節受累時,診斷常比較困難。尤以單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僅靠病史和臨床表現決不能確診。那麼,怎樣正確診斷類風濕病呢?美國風濕病學會在廣泛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之後,在1958 年提出了經過修改的診斷標准,目前,很多國家都採用這一標准。另外,國內也提出了有關本病的診斷標准。現介紹如下。

(1)美國風濕病學會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①晨僵。

②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有壓痛(為醫生所看到)。

③至少一個關節腫脹(軟組織肥厚或積液而非骨質增生,為醫生所看到)。

④至少另一個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兩個關節受累所間隔的時間應不超過3 個月)。

⑤對稱性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同時侵犯機體兩側的同一個關節(如果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拇趾關節時不需要完全對稱)。遠側指間關節的累及不能滿足此項標准。

⑥骨隆起部或關節附近伸側的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⑦標準的X 線片所見(除骨質增生外,必須有受累關節附近的骨質疏鬆存在)。

⑧類風濕因子陽性。

⑨滑膜液中黏蛋白凝固不佳。

⑩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學改變中三個或更多:明顯的絨毛增生;表層滑膜細胞增生及呈柵欄狀;明顯的慢性炎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及形成淋巴結的趨勢;表層或間質內緻密的纖維素沉積;灶性壞死。

皮下結節中的組織學改變應顯示中心區細胞壞死灶,圍繞著柵狀增生的巨噬細胞及最外層的慢性炎細胞浸潤。

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標准需上述項目中的7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肯定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5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3 項,①~⑤項中至少有1 項。其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疑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下列各項中的2 項,而且關節症狀的持續時間應不少於3 周。晨僵;壓痛及活動時痛(為醫生所看到),間歇或持續至少3 周;關節腫脹的病史或所見;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血沉增快,C 反應蛋白陽性;虹膜炎(除非在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否則價值可疑)

(2)國內診斷標准(1988 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修訂通過)。

①症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關節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其他鑒別,關節症狀至少持續6 周以上),晨僵。

②體征。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強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結節。

③實驗室檢查。RF(類風濕因子)陽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 X 線檢查。重點受累關節具有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X 線所見。

對具備上述症狀及體征的患者,或兼有RF 陽性,或兼有典型X線表現者均可診斷。並有如下分期。

早期。絕大多數受累關節有腫痛及活動受限,但X 線僅顯示軟組織腫脹及骨質疏鬆。

中期。部分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X 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骨質腐蝕。

晚期。多數受累關節出現各種畸形或強直,活動困難,X 線片顯示關節嚴重破壞、脫位或融合。

2、哪些方法可以治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紊亂以後,所以導致關節滑膜組織發炎,所以引起的關節紅、腫、熱、痛、功能受限,以及最終的骨破壞和殘疾。所以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幾乎大小各個關節,所以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是靠葯物來治。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物可以分成幾大類,具體如下:
1、抗風濕葯: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羥氯喹等;
2、生物制劑:如針對腫瘤壞死因子或白介素-6途徑的生物制劑,都可以很好的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病程;
3、靶向合成的葯物:如托法替布等葯物都可以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發展;
4、糖皮質激素或非甾體抗炎葯:可短期使用,效果較好。

3、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怎麼做?求指導

目前有許多血清學指標有利於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使早期診斷類風濕成為可能。此外,還有一些關節炎早期暫時達不到診斷標准,但有明顯的關節炎症狀,多數在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後疾病得以控制緩解下來。大量臨床案例證實,多數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侵蝕發生在發病頭1-2年內。此時,如不立即進行恰當的治療,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受損。現實生活中,許多患者因偏信偏方或者虛假廣告自行用葯而延誤了治療時期,加大了今後治療疾病的難度。因此提倡一旦出現症狀,應該盡早到正規醫院的風濕科診治

4、類風濕關節炎的種類

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重疊類濕性關節炎。四種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臨床上又可分成幾類,各有其臨床特徵。
(1)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典型類風濕或多關節炎型。其臨床表現為:
①晨僵;
②關節腫脹,疼痛,反復發作;
③多個關節受累,單關節炎少見;
④對稱性關節受累,不同關節間症狀轉移,間隔期在1個月以上;
⑤關節炎症有相互制約現象;
⑥病程可持續幾個月以至達數十年之久;
⑦關節周圍組織病變及並發症,例如,類風濕性皮下結節,關節附近肌肉萎縮,肌無力,關節周圍的組織受累,骨受累,肩手綜合征及下
肢與踩部水腫等。
(2)不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不典型類風濕。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發熱型類風濕:在臨床上可分為長期高熱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和長期低熱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以高熱為主的類風濕發熱,由感冒、外
傷等因素引發,表現為不規則間歇性的特徵。發熱時,溫度多半在38℃—40℃以上,有的高達42℃,一日溫差可有較大波動,發熱時伴有畏寒
、皮疹、關節酸痛的症狀。發熱一般持續2—8小時驟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慾減退、消瘦、貧血的症狀。以低熱為主的類風濕症狀極不
典型,往往被誤診為結核或潛伏性風濕病。病人體溫多在37.3℃—38℃之間,很少超過38℃。全身症狀多,表現為明顯乏力、易累、倦怠、多
汗、晨僵、關節腫脹、疼痛等症。
②單關節炎:多由髖、膝、踝單關節開始發病,病變始終局限於1個關節,以後反復發作,緩解與加重緩慢交替。常伴有其他關節痛,但不
腫,病程可持續1年至數年。
③少關節炎:此型關節炎多半固定在2—3個關節上,好發於腕、踝、膝、跖、髓等關節。關節症狀較輕,發展較緩慢,有較長時期的緩解
期。
④反復發作性風濕病:又稱發作性風濕病。其特徵為發作呈周期性,每次發作持續數小時、數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關節疼痛劇烈,
多由勞累、飲酒、失眠所誘發。
⑤乾性關節炎:臨床以關節僵硬、攣縮為主要表現,關節腫脹不明顯,劇烈疼痛或反而無痛,但關節破壞及增生發展迅速,數月至1—2年
內可使關節毀損變形,發展成殘廢。
⑥內臟型: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其特點是當內臟症狀突出時,關節痛的炎症表現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時輕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
現為心臟損害,類風濕性血管炎,肺、腎損害,關節淋巴結病,關節肝脾綜合征,神經精神和內分泌系統損害,眼、消化系統、血液系統損害
及其他。
(3)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臨床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長期高熱為主要表現;
②多關節炎型類風濕;
③單關節炎;
④少關節炎。
其各自特徵見上。
(4)重疊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臨床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類風濕重疊風濕病:全身症狀重,可伴有明顯心臟損害的表現與心力衰竭;
②類風濕重疊系統性紅斑狼瘡;
③類風濕重疊瑞特綜合征。
合肥協和類風濕治療基地

5、類風濕關節炎偏方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穩定後多久可以停葯

花小錢治大病的典範---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就是花小錢治大病的典範。福清市醫院風濕科林星 類風濕關節炎是我國常見風濕病之一。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若不及時得到有效治療,致殘率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病」。 近年來,各種治療方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但在2003年、2010年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編寫的《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及2008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2009年歐洲抗風濕聯盟會議中,推薦一般把甲氨蝶呤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原因有三點,第一,它療效高,較其它改善病情葯起效快。若第一次使用該葯,3--4星期即可有明顯療效。第二,它是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最有效的葯物之一,約70%早期(指病程小於3-6個月)病人按規范治療可獲得緩解。第三,該葯使用十分方便,目前多採用的方案是小劑量(10-20毫克)每周給葯。歐洲風濕病專家把甲氨蝶呤形象地稱為「錨葯物」,意思是如果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比做一次航行,那從起錨到拋錨的整個航程都要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經濟狀況較差,長期用高檔葯難以承受,而甲氨蝶呤片每片的價格為二角左右,每周僅需一元左右,因此受到廣大患者的肯定與歡迎。這無疑是花小錢治大病的典範。 查看原帖>>

6、什麼是類類風濕關節炎?

症狀體征
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
(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①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②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腘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①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②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③呼吸系統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④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⑤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葯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⑥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⑦消化系統可因RA血管炎、並發症或葯物治療所致。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乾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綜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
(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葯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類型。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
(7)老年發病的RA常>65歲起病,性別差異小,多呈急性發病,發展較快(部分以OA為最初表現,幾年後出現典型的RA表現)。以手足水腫、腕管和跗管綜合征及多肌痛為突出表現,晨僵明顯,60%~70%RF陽性,但滴度多較低。X線以骨質疏鬆為主,很少侵襲性改變。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等合並症而死亡。選用NSAIDs要慎重,可應用小劑量激素,對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反應較好。

7、怎樣治類風濕關節炎好啊?

類風濕關節炎是世界公認的疑難雜症,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沒有完全的明確,所以在臨床上沒有根治和預防的有效措施。那麼怎樣治類風濕關節炎呢?在臨床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目的主要是減輕關節的症狀,延緩病情的進展,防止和減少關節的破壞,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強調的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所以你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腰痛寧膠囊可以的,其特點是重用馬錢子,此葯為風濕要葯,有助於減輕關節僵硬疼痛、延緩疾病進展。

8、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多個關節慢性、非化膿性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玻我國初步調查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為0.3%,以中年女性多見,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遺傳易感性,但其發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遺傳只起一定作用。

與類風濕關節炎指南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