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類風濕因子定量,該做什麼檢查
具體去醫院咨詢專業的醫生 平時 自己 可以貼正午陽光的遠紅外磁療貼 膏葯 效果可以的。
2、血沉13 尿酸239 抗O定量92.6 類風濕因子定量126.1 C反應蛋白定量0.30 是類風濕嗎
類風濕因子定量126.1
99%是類風濕了
尿酸239 在正常范圍,
抗O定量92.6 在正常范圍
你做一下 抗環瓜氨酸肽(CCP)的檢查吧 不知道你們的醫院 能做不,這是診斷類風濕目前最最 公認的檢查了
我們醫院 收費是 120 我是北華大學的 吉林的
3、類風濕因子值為49,抗鏈球菌溶血素定量值為828,嚴重嗎?是什麼病?
看有沒有發燒,查下白細胞,風濕熱和類風濕關節炎都不能排除,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抄檢查包括:詳細詢問病史(病前有無上感史等,關節痛特點等),之後酌情安排知血象,AKA,CCP(診斷意義最大),AFA,APF,血沉,CRP,抗O,關節照片。
根據lz提供資料無法給出明確診斷及疾病嚴重程度評估,診斷治療請在正規醫院專科醫生(風濕免疫科或骨科)道指導下進行。
4、請幫忙看看這個類風濕化驗是正確的嗎?
可疑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下列各項中的2項,而且關節症狀的持續時間應不少於3周:
①晨僵。
②壓痛及活動時痛(為醫生所看到),間歇或持續至少3周。
③關節腫脹的歷史或所見。
④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⑤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
⑥虹膜炎(除非在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否則價值可疑)。
單純的類風濕因子定量檢測增高不足以進行類風濕的診斷,我建議你把自己的臨床症狀詳細說一下。另外,應該到醫院檢查左肘關節X光片,類風濕因子定量也應該復查。
5、什麼是類風濕?類風濕定量因子是一個什麼參數?臨床意義?其值為17意味什麼?期待專業人士的解答?謝謝
您好:類風濕是一種免疫變態反應型疾病,是由風,寒,濕熱侵入肌體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氣血水濕等新陳代謝紊亂兼受外邪侵襲,致使氣血,水濕運行不暢經絡受限,瘀化熱,熱集生毒,侵入關節破壞組織。類風濕屬中醫痹症,所謂「痹症「就是人體營衛失調,感受風寒濕之氣,合而為痹,或日久正虛,內生痰濁、瘀血、毒熱,正邪相持,使經絡、肌膚、血脈、筋骨,乃至臟腑的氣血痹阻,失於濡養,而出現肢體疼痛、腫脹、酸楚、麻木、重著、變形、僵直及活動受限等症狀。在《素問•痹論》篇中對「痹「的認定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意思是說,氣候變化無常,冷熱交錯,或居處潮濕、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風寒濕邪氣,侵入人體,注入經絡,儲留關節,使氣血痹阻,而為痹症。這是說的外因。內因是指:「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就是說,都因為人體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或勞累過度,肌膚毛孔疏鬆,營衛不固,流注經絡、關節肌肉,致使氣血凝滯阻塞不通。這就是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從總體上說,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外界因素促發的一類疾病,現無根治的方法。所謂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癒疾病,而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談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認為類風濕關節炎與遺傳因素有關,此外,類風濕關節炎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異常的抗原抗體反應相關,免疫抑制劑只能抑制抗原抗體反應,使它們維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關節畸形、強直,生活不能自理,顧慮很重,這是不必要的。只要醫患之間積極配合,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且持之以恆,一般都能控制病情進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葯對類風濕關節炎有一定的療效,如雷公藤可控制關節炎症,緩解疼痛,但並不能阻止關節病變的進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風濕葯的副作用,僅服用中葯治療,最終出現關節破壞、畸形就是例證。因此,對類風濕關節炎可以採用中西葯聯合治療,不要因服中葯而停用療效已肯定的抗風濕葯,切忌亂投醫,以免延誤病情,失去治療時機。
http://.baidu.com/question/5916504.html
6、什麼是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人或動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是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IgD類和IgE類。
7、RF 類風濕定量達到6000IU/ml的話是什麼原因
就是類風濕這個病,飲療加針炙結合中草葯治療,養生為主.
8、抗ASO定量507.2 類風濕因子定量12.4 尿酸391 C反應蛋白質定量11.2 這是風濕嗎?
根據目前這些指標不能下診斷,要看有沒有發熱?關節疼痛?等情況,建議風濕免疫科正規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