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診斷標准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自身抗體及X線表現。診斷要點有:
1.晨僵:晨起時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至少持續1小時(病程6周或以上)。
2.多區域關節炎:3個或3個以上區域(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膝、踝及跖趾關節等)出現關節炎,且同時有軟組織腫脹、積液或疼痛。
3.手關節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炎中,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及疼痛(6周或以上)。
4.對稱性關節炎:兩側關節同時受累(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跖趾關節受累時,不一定對稱),病程6周或以上。
5.類風濕結節:醫生能觀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陽性:任何檢測方法證明血清類風濕因子含量異常(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小於5%)。
7.X線檢查:早期關節炎X線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中後期可表現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破壞、關節脫位或融合,並有骨質侵蝕或病變關節有明確的骨質脫鈣。
以上7條能滿足4條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診斷為
地址:南京市察哈爾路10號
2、類風濕緩解標准
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緩解標准有
① 晨僵時間低於15分鍾
② 無疲勞感
③ 無關節痛
④ 活動時無關節痛或關節無壓痛
⑤無 關節或腱鞘腫脹
⑥ 血沉(魏氏法)女性小於30mm/小時,男性小於20mm/小時。
符合五條或五條以上並至少連續2個月者考慮為臨床緩解;有活動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肌炎和近期無原因的體重下降或發熱,則不能認為緩解。
1、「液體刀」不是開刀,它的治療機理是通過向病變關節腔內注射特殊的活性大分子的化合物。利用它對病變滑膜的特殊親和作用,均勻分布於病變滑膜的表面,對病變的滑膜直接起到溶解代謝的作用,攻入這些病變滑膜的核心部位,使它們失去活性,通過新陳代謝排除體外,從而消除關節腫脹和疼痛,阻止軟骨和骨破壞,防止關節畸形及器官受累。該技術相當注射「疫苗」一樣,安全高效。
針對病灶(關節滑膜炎症)一針技術將炎性細胞殺滅並清除,阻止並修復骨頭的損傷,不畸形,不再疼痛,關節活動自如,是目前治療風濕病療效最好的。它是從病根採取的治療,故康復後不會復發,操作簡單,無痛苦,不住院,應該是風濕類風濕強脊炎骨病的首選!
地址:南京市察哈爾路10號
3、什麼叫做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
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試驗(ASO):滴度超過5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約有80%ASO增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見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兒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成年患者陽性率高達70% -80%,兒童病人陽性率為30%左右。類風濕因子檢查對類風濕病不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正常人中約1%~5%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相反,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4、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有哪些?
對於任何疾病都應該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晚期類風濕患者,因多已出現多關節病變及典型畸形,所以診斷多無困難。但在本病的早期,僅少數關節受累時,診斷常比較困難。尤以單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僅靠病史和臨床表現決不能確診。那麼,怎樣正確診斷類風濕病呢?美國風濕病學會在廣泛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之後,在1958 年提出了經過修改的診斷標准,目前,很多國家都採用這一標准。另外,國內也提出了有關本病的診斷標准。現介紹如下。
(1)美國風濕病學會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①晨僵。
②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有壓痛(為醫生所看到)。
③至少一個關節腫脹(軟組織肥厚或積液而非骨質增生,為醫生所看到)。
④至少另一個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兩個關節受累所間隔的時間應不超過3 個月)。
⑤對稱性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同時侵犯機體兩側的同一個關節(如果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拇趾關節時不需要完全對稱)。遠側指間關節的累及不能滿足此項標准。
⑥骨隆起部或關節附近伸側的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⑦標準的X 線片所見(除骨質增生外,必須有受累關節附近的骨質疏鬆存在)。
⑧類風濕因子陽性。
⑨滑膜液中黏蛋白凝固不佳。
⑩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學改變中三個或更多:明顯的絨毛增生;表層滑膜細胞增生及呈柵欄狀;明顯的慢性炎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及形成淋巴結的趨勢;表層或間質內緻密的纖維素沉積;灶性壞死。
皮下結節中的組織學改變應顯示中心區細胞壞死灶,圍繞著柵狀增生的巨噬細胞及最外層的慢性炎細胞浸潤。
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標准需上述項目中的7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肯定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5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3 項,①~⑤項中至少有1 項。其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疑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下列各項中的2 項,而且關節症狀的持續時間應不少於3 周。晨僵;壓痛及活動時痛(為醫生所看到),間歇或持續至少3 周;關節腫脹的病史或所見;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血沉增快,C 反應蛋白陽性;虹膜炎(除非在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否則價值可疑)
(2)國內診斷標准(1988 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修訂通過)。
①症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關節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其他鑒別,關節症狀至少持續6 周以上),晨僵。
②體征。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強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結節。
③實驗室檢查。RF(類風濕因子)陽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 X 線檢查。重點受累關節具有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X 線所見。
對具備上述症狀及體征的患者,或兼有RF 陽性,或兼有典型X線表現者均可診斷。並有如下分期。
早期。絕大多數受累關節有腫痛及活動受限,但X 線僅顯示軟組織腫脹及骨質疏鬆。
中期。部分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X 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骨質腐蝕。
晚期。多數受累關節出現各種畸形或強直,活動困難,X 線片顯示關節嚴重破壞、脫位或融合。
5、類風濕的診斷標准
您好!為明確本病的診斷、病期和發展情況,在病初應攝包括雙腕關節和手及(或)雙足X線片,以及其他受累關節的X線片。RA的X線片早期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繼之出現關節間隙狹窄,關節破壞,關節脫位或融合。根據關節破壞程度將X線改變分為Ⅳ期
I期 (早期)
1* X線檢查無破壞性改變
2 可見骨質疏鬆
II期 (中期)
1* 骨質疏鬆,可有輕度的軟骨破壞,有或沒有輕度的軟骨下骨質破壞
2* 可見關節活動受限,但無關節畸形
3 鄰近肌肉萎縮
4 有關節外軟組織病損,如結節和腱鞘炎
III期(嚴重期)
1* 骨質疏鬆加上軟骨或骨質破壞
2* 關節畸形,如半脫位,尺側偏斜,無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3 廣泛的肌萎縮
4 有關節外軟組織病損,如結節或腱鞘炎
IV期(末期)
1* 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2 III期標准內各條
合肥黃山路446號
6、風濕三項數值標准范圍是多少?
你好,風濕三項指的是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0~15mm/h;女性0~20mm/h。類風濕因子(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RF<20IU。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7、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有統一的標准:1 早起關節僵硬至少一小時(>=6周) 2 三個以上關節腫脹(>=6周) 3 手指關節或掌指關節一或近端指關節腫脹(>=6周) 4對稱性腫脹 5 手的X線改變。6皮下結節 7 類風濕因子陽性。如具備4項以上指標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8、類風濕的緩解標准
您好!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緩解標准有
① 晨僵時間低於15分鍾
② 無疲勞感
③ 無關節痛
④ 活動時無關節痛或關節無壓痛
⑤無 關節或腱鞘腫脹
⑥ 血沉(魏氏法)女性小於30mm/小時,男性小於20mm/小時。
符合五條或五條以上並至少連續2個月者考慮為臨床緩解;有活動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肌炎和近期無原因的體重下降或發熱,則不能認為緩解。
目前 ,國內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尤其是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基本仍採取葯物保守治療 ,忽略甚至不了解液體刀及手術的治療。沈陽軍區疾病控制中心醫院風濕科的觀點則是 :類風濕性關節炎應提倡早期進行液體刀滑膜切除術,因為及時去除發炎增厚的滑膜組織,可以阻止局部病變進展 ,減輕全身其他器官受累的程度。
類風濕關節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但普遍的觀點認為 ,滑膜在類風濕關節炎疾病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滑膜是關節內最先受侵犯的組織 ,病變最初局限在關節滑膜區域 ,其他損害均繼發於滑膜病變。異常增生的滑膜組織侵蝕周圍肌腱、韌帶、軟骨及骨 ,造成關節進行性破壞畸形 ,最終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對健康、生活質量構成嚴重威脅。液體刀滑膜切除術就是要直接溶解代謝掉極度增生的滑膜組織 ,消除惡性循環 ,阻止炎症的發展。同時由於清除了病變的滑膜組織,有助於關節活動度的增加 ,能有效防止關節畸形的進一步發展。病變的滑膜切除後 ,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得到了保存 ,病人能獲得穩定的關節。此外 ,因液體刀滑膜切除術清除了病變滑膜 ,去除了類風濕因子攻擊的靶器官 ,減少了關節內致病因子釋放進入血循環 ,有利於全身病情的改善。同時使抗類風濕葯物更集中作用於全身其他關節 ,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疾病的發展。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
9、類風濕分類標準是?
您好!1987 年美國風濕病協會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標準是:
1. 關節及關節周圍的晨僵至少 1 小時(≥ 6 周)。
2. 3 個或者 3 個以上關節區的關節腫(≥ 6 周)。
3. 腕關節、掌指關節或者近端指間關節至少有一個關節區關節腫(≥ 6 周)。
4. 對稱性關節炎(≥ 6 周)。
5. 類風濕結節伸肌表面或近關節區域的皮下結節。
6. 類風濕因子陽性(正常人群中陽性率<5% )。
7. 手 X 線像改變後前位手、腕關節 X 線顯示骨侵襲或明確骨質脫鈣的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改變。
合肥黃山路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