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疾病有自己的特點,當一個青中年女性出現了腕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腫脹疼痛,一般首先需要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就是常見於青中年女性,累及到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化驗類風濕因子陽性,做x線片檢查可以發現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狹窄,當符合上述特點,並且患者的病程超過六周以後就可以考慮類風濕關節炎。
當然,並不是所有符合這種特點的關節炎都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肝臟綜合征或其他風濕系統疾病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症狀。還有一些老年人出現了手腕關節的腫痛或者是膝關節,踝關節受累,通過化驗檢查有時候可能也是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如何判斷得類風濕關節炎,還是需要患者到正規的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讓醫師通過專業的能力進行診斷。患者一旦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以後,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能夠避免出現致殘。
2、是否類風濕?
根據你的描述不能排除類風濕,建議去醫院診治。
類風濕的診斷依據,通常採用美國風濕病協會1987年的標准:
1、晨僵持續至1小時(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
4、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
5、有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鬆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項者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4項者為肯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3項者為可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標准不足2項而具備下列標准2項以上者(a.晨僵;b.持續的或反復的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疼痛至少6周;c.現在或過去曾發生關節腫大;d.皮下結節;e.血沉增快或C反應蛋白陽性;f.虹膜炎)為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3、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類風濕?
不同類風濕患者的症狀表現是不同的,一般表現為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足趾關節紅、腫、熱、痛和活動障礙,晚期關節可能會出現畸形,除了關節表現外,全身型的症狀包括晨僵、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等;
4、憑一些化驗判斷是否是類風濕
這些血液免疫學檢查有多種方法,各種方法的試驗數值不一樣的。
你化驗結果單上應該有個參考來數值范圍,你可以對照,只源要在那范圍之內就是正常的。從你的情況看,三個結果應該是正常的。
但是,要診斷不能單靠一兩項檢查作出結論。一般要綜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百查結果,只有達到診斷要求的度幾個項目結果都異常的時候,才能診斷為類風濕。如果沒有臨床表現,應該可以排除類風濕。
5、類風濕怎麼確診?
三年前我確診了是類風濕,一直靠吃葯,最近去了東方類風濕專科看,做了幾次治療,現在感覺好多了。
6、請問我是否可以完全排除類風濕,如不能排除需要怎麼辦呢?_類風濕關節炎
楊大夫,您好,周一到貴院就診,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我,當時您說讓我可以復查下類風濕因子RF,結果是34.6,參考范圍是<30,楊大夫,我到底能不能排除類風濕呢???右手還是有腫脹現象,但是不疼。
7、什麼叫做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
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試驗(ASO):滴度超過5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約有80%ASO增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見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兒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成年患者陽性率高達70% -80%,兒童病人陽性率為30%左右。類風濕因子檢查對類風濕病不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正常人中約1%~5%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相反,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8、如何徹底確診或排除類風濕?
檢測指標中的抗「O」就是抗鏈球菌溶血素醫學上簡稱為O。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的一種代謝產物能溶解人體內的紅細胞,所以這種產物被取名為「O」溶血素,如果人體感染了溶血性鏈球菌後,「O」溶血素在體內作為一種抗原物質存在。
在醫學上醫生們為了測定這種能中和鏈球菌溶血素「O」的抗體含量,他們就會稱為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而通過這項實驗所檢測到的數值就是我們很多的患者朋友在檢查單子上所見到的抗「O」。
所以說,抗「O」的升高只是提示了感染過這種細菌,而這種細菌是呼吸系統感染最常見的,成人90%以上都會感染過,如果患者出現了持續發燒盜汗、疲倦乏力、關節痛等症狀才,尤其出現在兒童時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時要積極診治。
類風濕因子參考值在0-20之間,但是由於各個醫院所用的檢驗儀器不一樣,其參考值范圍會有所不同。
風濕類風濕的常見臨床表現有關節疼痛和壓痛,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等。建議去到正規醫院綜合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