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化驗類風濕

化驗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0-08-05 07:23:44

1、什麼叫做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

抗溶血性鏈球菌抗體試驗(ASO):滴度超過5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約有80%ASO增高,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見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兒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成年患者陽性率高達70% -80%,兒童病人陽性率為30%左右。類風濕因子檢查對類風濕病不是惟一的診斷依據,因正常人中約1%~5%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相反,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需要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2、我的化驗結果能確定為類風濕嗎?

這些化驗室指標不能確定是否為類風濕,類風濕的診斷標准你看看吧:
①症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關節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其他鑒別,關節症狀至少持續6周以上),晨僵。
②體征: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強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結節。
③實驗室檢查:RF(類風濕因子)陽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線檢查:重點受累關節具有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所見。
對具備上述症狀及體征的患者,或兼有RF陽性,或兼有典型X線表現者均可診斷。並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絕大多數受累關節有腫痛及活動受限,但X線僅顯示軟組織腫脹及骨質疏鬆
②中期:部分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骨質腐蝕。
③晚期:多數受累關節出現各種畸形或強直,活動困難,X線片顯示關節嚴重破壞、脫位或融合。

3、查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化驗哪些項目?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情況,風濕檢查一般抽血檢查風濕四項就可以。
指導意見:
建議你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動態觀察。

4、查類風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5、憑一些化驗判斷是否是類風濕

這些血液免疫學檢查有多種方法,各種方法的試驗數值不一樣的。
你化驗結果單上應該有個參考來數值范圍,你可以對照,只源要在那范圍之內就是正常的。從你的情況看,三個結果應該是正常的。

但是,要診斷不能單靠一兩項檢查作出結論。一般要綜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百查結果,只有達到診斷要求的度幾個項目結果都異常的時候,才能診斷為類風濕。如果沒有臨床表現,應該可以排除類風濕。

6、想化驗自己是不是類風濕,需要化驗些什麼

如果有關節的紅腫,疼痛表現,有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可查類風濕因子、血沉、C反應蛋白、抗CCP抗體。RA標准供你參考。
ACR/EULAR2009年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准:分關節受累、血清學、滑膜炎持續時間、急性時相反應物4個部分,評分為10分。總得分大於等於6分以上可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可疑類風濕關節炎大致設為3~4分(3-5分疑似類風濕關節炎)
1、關節受累 (0-5分)
1個中大關節 0分
2-10中大關節 1分
1-3個小關節 2分
4-10小關節 3分
>10個至少1個為小關節 5分
2、滑膜炎持續時間 (0-1分)
<6周 0分
≥6周 1分
3、血清學 (0-3分)
RF或抗CCP抗體均陰性 0分
RF或抗CCP抗體至少1項低滴度陽性(規定高於正常人上限水平且低於3倍正常人上限水平) 2分
RF或抗CCP抗體至少1項高滴度陽性(規定高於3倍正常人上限水平) 3分
4、急性時相反應物 (0-1分)
CRP或ESR均正常 0分
CRP或ESR增高 1分
備註:患者接受的每個評分范疇,按最高得分。例如,患者5個小關節受累同時四個大關節受累,評分為3分。

7、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疾病有自己的特點,當一個青中年女性出現了腕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腫脹疼痛,一般首先需要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就是常見於青中年女性,累及到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化驗類風濕因子陽性,做x線片檢查可以發現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狹窄,當符合上述特點,並且患者的病程超過六周以後就可以考慮類風濕關節炎。
當然,並不是所有符合這種特點的關節炎都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肝臟綜合征或其他風濕系統疾病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症狀。還有一些老年人出現了手腕關節的腫痛或者是膝關節,踝關節受累,通過化驗檢查有時候可能也是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如何判斷得類風濕關節炎,還是需要患者到正規的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讓醫師通過專業的能力進行診斷。患者一旦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以後,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能夠避免出現致殘。

8、類風濕檢查方法

你好,風濕四項包括:抗溶血性鏈球菌「O」(ASO)、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和紅細胞沉降率(ESR),也就是區別類風濕和風濕的四項化驗項目。

9、類風濕三項正常指標是哪些呢

風濕三項(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
抗o的臨床意義:
增高: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疾病。用於檢測風濕病是否在活動期的試驗,期間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說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鏈球菌,但不一定會患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需要同時檢測抗鏈球菌的菌體抗原並結合臨床表現等;
類風濕因子(RF)的臨床意義: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RA患者RF陽性率為52%~92%,一般RF陽性者療效差,並伴有其他並發症,如周圍神經炎及動脈炎等;RF陰性者病情較輕,並發症較少,療效較好。RF陰轉或含量降低,可作為評價葯物療效及病情緩解的一個指標;
C-反應蛋白(CRP)的臨床意義: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與化驗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