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止痛葯

風濕止痛葯

發布時間:2020-08-04 16:12:59

1、風濕關節疼痛吃什麼止痛葯

你好,可以口服非淄體類抗炎葯和免疫制劑,實在疼痛再服用止痛葯,如戴芬,最好不要吃,以免產生依賴性,平時注意保暖,不要著涼,飲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

2、常用止痛葯名稱

通用名:科洛曲片

英文名:Ketongning,Tramadol Hydrochloride and Ibuprofen Tablets

治療分類:止痛葯

主要成份:本品為復方制劑,其組分為:每片含克痛寧按神經毒蛋白計為160ug,含鹽酸曲馬多25mg,含布洛芬50mg。

適應症:主要用於晚期癌症疼痛、手術後疼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中、重度疼痛的鎮痛。

用法用量:口服或含化,成人1次1~2片,一日2~3次。

商品名:普威

通用名:尼美舒利片

英文名:Nimesulide Tablets

治療分類:止痛葯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是尼美舒利。

適應症:本品適用於慢性關節炎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等);手術和急性創傷後的痛;耳鼻咽部炎症引起的疼痛;痛經;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等症狀治療。
【英文名】Indomethacin
【類別】抗炎止痛葯
【別名】 消炎痛 ,吲哚美辛,久保新;美達新;意施丁;吲哚新,艾狄多斯,運動派士
【外文名】Indomethacin,Indometacin,Amuno, Confortid, INTEBEN, Indocin
【適應症】
1.解熱、緩解炎性疼痛作用明顯,故可用於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及癌性疼痛;也可用於滑囊炎、腱鞘炎及關節囊炎等。 2.能抗血小板聚集,故可防止血栓形成,但療效不如乙醯水楊酸。 3.治療Behcet綜合征,退熱效果好;用於Batter綜合征,療效尤為顯著。 4.用於膽絞痛、輸尿管結石引起的絞痛有效;對偏頭痛也有一定療效,也可用於月經痛。

3、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什麼不能亂用止痛葯?

止痛葯如水楊酸制劑、消炎痛、萘普生等能緩解關節、肌肉疼痛,確有一定療效,但停葯後疼痛又出現。因此,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切忌濫用,以免依賴成癮,導致其他疾病。
2糖皮質激素強的松、地塞米松等在減輕關節腫痛、控制炎症、消炎止痛方面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
合肥市黃山路446號

4、風濕止痛什麼葯好用

意見建議:風濕止痛丸功能主治是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於四肢麻木,腰腿沉重,風濕疼痛。本品是治療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炎、痛風及關節腫大疼痛等疾病最常用藏葯之一。仙露風濕止痛丸是西藏大慶活動指定產品。 適應症: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關節腫痛變形、痛風、四肢僵硬、老寒腿、產後風、強直性脊柱

5、風濕性關節炎吃什麼葯止痛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6、治療類風濕止痛葯有哪些。怎麼治療。急。。。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在生活中往往給患者所帶來的危害是比較的巨大的,通常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臟。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趁早的治療,那麼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療呢?關於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療的問題韓國冷巴專家為您詳細的分析如下:一、葯物治療
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
下:1.
外敷巴布類貼膏進行調整。目前國內常用的巴布類貼膏有韓國冷巴等。此類貼膏不
同於以往貼膏,其葯物包容量大,含葯層的增厚能夠完全滿足單位給葯和葯效持久,在
皮膚能足夠滲透,進一步保證和加強了葯物對治療的效果。
2.非淄體抗炎葯
此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
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
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3.慢作用抗風濕葯
此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葯物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
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製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
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4.細胞毒葯物
此類葯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製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
呤、雷公藤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葯物,副作
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5.腎上腺皮質激素
本類葯物是強的抗炎、抗過敏葯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
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
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二、外科療法
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療,外科治療是關鍵,
主要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
人工關節的置換、滑膜切除等。手術不能治癒疾病只能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三、其他治療
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是風濕性關節炎綜合治療的
不可少的部分。

7、有特效的類風濕止痛葯嗎,是什麼?

不僅關節疼痛、紅腫、屈伸不利等類風濕症狀,可以通過益腎蠲痹丸改善甚至治好,益腎蠲痹丸對身體的刺激也小。。謝謝您能一如既往的採納我的回答

8、風濕骨病吃什麼止痛葯比較好

可以吃抗炎葯物,非類固醇類抗炎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和阿司匹林。平時的飲食要少吃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類的食物,比如牛奶,肥肉,油炸類食品等,還有海鮮類食物要少吃。飲食要有節制,以清淡,高蛋白,低脂肪為主,可多食維生素C,B多的蔬菜和水果。

9、風濕骨痛,用什麼止痛葯最佳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與風濕止痛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