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情況,風濕檢查一般抽血檢查風濕四項就可以。
指導意見:
建議你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動態觀察。
2、類風濕性關節炎要做什麼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直是讓廣大患者最為頭疼的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要做什麼檢查呢?
您好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一般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做檢查⑴血常規等檢查⑵免疫球蛋白檢測⑶類風濕因子及其他血清學檢查
3、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你好,根據你情況,風濕檢查一般抽血檢查風濕四項就可以。 指導意見: 建議你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動態觀察。
4、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都要做什麼檢查
類風濕關節炎從症狀方面來說,如果患者出現兩個手對稱的關節腫脹、疼痛,甚至畸形,會對患者的關節部位做一些檢查:一、驗血方面的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比較特意的檢查,包括類風濕因子、環胍氨酸肽的檢查;二、C反應蛋白、血成檢查;三、血常規;四、肝腎功能;五、影像學的檢查。
5、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6、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要做哪些檢查?
你好親,請問這些症狀多長時間了?是否正規醫院檢查確診類風關
你好親,根據你的描述情況和提供症狀初步判斷屬於關節炎,但是最好正規醫院骨科檢查風濕因子確診後對症治療,平時需要注意保暖,飲食清淡少油膩辛辣刺激食物,祝健康
7、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8、類風濕性關節炎做什麼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的檢查分幾個問題,第一是為了診斷,可以查類風濕因子。這幾年又出現了新的抗體,比如抗膠質蛋白、抗核周因子、抗CCP抗體,這些新的抗體對診斷類風濕更敏感,可能會更早期的診斷。也可以做X線,早期表現不出來;晚期可以看骨頭有沒有侵蝕,關節面有沒有侵蝕,可以幫助診斷。其次可觀察患者病情輕、重,如果病人血沉特別高,C反應蛋白就特別高,同時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沉高、C反應蛋白高。第二,要觀察病情的輕重,有些指標可以反映輕重。比如血沉快慢、C反應蛋白高低,症狀也能反應輕重。比如手指頭腫不腫、晨僵明顯不明顯,這也可以反映病情輕重。另外,還要仔細觀察葯物有沒有副作用,要定期查肝功、腎功能、血常規等。
9、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主要檢查指標
1、有至少一個關節具有明確的臨床滑膜炎(腫脹)
新標准目的在於給新症患者分類。另外,具有侵蝕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典型表現,其病史符合2010標準的,應該分類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長期疾病,包括那些疾病處於非活動期(經過治療或未經治療),基於回顧性的可以獲得的資料,先前符合2010年標準的,也應分類為類風濕關節炎
2、具有滑膜炎,用其他疾病不能得到更好解釋的
不同表現的患者鑒別診斷也不同,但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關節炎和痛風應該可以包括在內。如果不清楚應該考慮哪些相關的鑒別診斷,應該咨詢風濕病學專家。
RA分類標准(評分演算法:A-D的項目評分相加;患者如果按下列標准評分≥6/10,明確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雖然患者評分不足6分的不能分類為類風濕關節炎,但是他們的狀態可以再次評價,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符合標准。
A:受累關節
指的是查體時發現的任何腫脹或觸痛的關節,可通過滑膜炎的影像學證據證實。在評估中,遠端指間關節,第一腕掌和第一跖趾關節除外。關節分布的分類根據受累關節的位置和數量,劃入最可能受累關節類目。
1個大關節(0分)。大關節指的是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
2-10大關節(1分)
1-3小關節(有或沒有大關節)(2分)。小關節指的是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2-5跖趾關節,拇指指間關節和腕關節
4-10小關節(有或沒有大關節)(3分)
超過10個小關節(至少一個小關節)(5分)。在這一條中,至少一個受累關節必須是小關節;其他關節可以包括任何大的或額外的小關節的組合,如其他別處未特別列出的關節(顳頜關節,肩峰鎖骨關節,胸鎖關節)
B:血清學
(至少需要1項結果)。
陰性指的是低於或等於當地實驗室正常值的上限。低滴度陽性指的是國際單位值高於正常值上限,但是低於正常值上限3倍。高滴度陽性指的是國際單位值高於正常值上限3倍。當RF值只能得到陽性或陰性時,陽性結果應該應該被評為低滴度陽性。
-RF和ACPA陰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項是低滴度陽性。(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項高滴度陽性(3分)
C:急性期反應物
(至少需要1項結果)。正常或異常根據當地實驗室標准確定。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異常(1分)
D:症狀持續時間
症狀持續時間指的是評估時,患者自己報告的受累關節滑膜炎體征或症狀(如疼痛,腫脹,觸痛)的持續時間,不論是否經過治療。
-<6周(0分)
-
≥6周(1分)
註:在A-D內,取病人符合條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個小關節和4個大關節受累,評分為3分。
ACPA:ACPA是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即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