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葯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慾,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4)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5)注意飲食宜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的病程較長,如果患病後忌口太嚴,長年日久,影響營養的吸收,對疾病的康復不利。一般說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飲食,不必忌口。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關節紅腫灼熱時,不宜進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虛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蝦、蟹、竹筍之類。一旦病情穩定,忌口即可放寬。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配製葯膳時,應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採用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等法則。配膳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葯膳配方。一般而言,風(行)痹患者宜用蔥、姜等辛濕發散之品;寒(痛)痹患者宜用胡椒、乾薑等濕熱之品,而要忌食生冷;濕(著)痹患者宜用茯苓、苡米等健脾祛濕之品;熱痹患者一般有濕熱之邪交織的病機,葯膳宜採用黃豆芽、綠豆芽、絲瓜、冬瓜等食物,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正確對待食補與葯補。無論食補還是葯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2、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西葯怎麼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0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mg,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g,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g,每日3次。
〈2〉二線葯物
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諾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2.青黴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維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2.中醫葯治療
〈1〉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葯:防風10克、防己10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秦艽10克、羌獨活各1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薑2片、大棗5枚。
本方葯不宜久服,宜間斷服用,因祛風燥濕之劑易耗傷陰液。
〈2〉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葯:防己10克、蠶砂20克、苡仁30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梔15克、黃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見於類風濕活動期,來勢較急常伴感染,故應積極尋找感染病灶,作另行處理。
〈3〉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葯: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香附、地龍、五靈脂、沒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殼10克。
〈4〉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
方葯:黨參15克,獨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風、當歸、芍葯、川芎、地黃各10克,細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黃芪各15克,白術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3、風濕性關節炎吃啥中成葯
醫生建議:你好,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葯,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部分葯物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希望可以幫到你。外敷的葯有「千年活骨膏」,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顯著。
4、類風濕性關節炎用什麼中葯?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適當應用一些中葯進行調理,主要知是選擇具有活血化瘀,以及散瘀止痛等作用的,方劑來調理。比如可以應用黃芪、桂枝、穿山龍、地龍、青道風藤等,都具有這些作用。當然也要在專業中醫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使用,千萬不要濫用葯物,因為專中醫往往是辨證施治,所以一定要針對性的治療。此外,類風濕關節炎,就目前來講,主要還是應用,正規的西醫葯物治療,常選用非甾體抗炎葯,聯合甲氨蝶呤屬等,改善病情抗風濕葯治療。
5、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中成葯有哪些?
我們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這個就很多了,因為目前在醫院里公用的,就是有一些,比如說我們醫院就是痹痛定膠囊,通絡開痹片、金烏骨通膠囊,什麼金天格、盤龍七、復方夏天無,還有白芍總苷、正清風痛寧,雷公藤,這都是治療風濕性疾病的葯物,但是這所有的葯物,都有一定的適應症,而且同時葯物的服用,它是有一定的療程,就是老百姓講的,我得服用多長時間呢,這些葯物都應該到醫院里來,請醫生來看,有些葯物比如說對心臟,心臟病、高血壓還是孕婦,這些都是有禁忌症的,所以得了這些風濕病,不要自己在外面,隨便在醫院,葯店隨便買一買葯,還是到醫院里請醫生看一看,這是比較正確的一種治療方法。
6、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中草葯有哪些?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草葯,按其主要功用分為以下幾類。
(1)疏散風邪。獨活、羌活、防風、麻黃。
(2)溫經散寒。熟附子、川烏、草烏、桂枝、細辛。
(3)除濕蠲痹。苡仁、防己、蒼術、萆_、蠶沙、木瓜、茯苓、豬苓、澤瀉、滑石。
(4)清熱通痹。知母、黃柏、石膏、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經活絡。_薟草、絡石藤、忍冬藤、秦艽、松節、伸筋草、木瓜、海楓藤、千年健、透骨草、雞血藤、穿山龍、姜黃。
(6)搜風剔絡。全蠍、蜈蚣、地龍、蘄蛇、烏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蠶、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紅花、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葯、五靈脂。
(8)化痰散結。半夏、茯苓、陳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貝。
(9)益氣養血。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雞血藤。
(10)補腎壯骨。熟地、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狗脊、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仙靈脾、鹿茸、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7、治療風濕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葯有哪些
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為以下幾類:1、疏散風邪類:獨活、羌活、防風、麻黃。2、溫經散寒類:桂枝、川烏、草烏、熟附子、細辛。3、除濕蠲痹類: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蒼術、蠶砂、豬苓、澤瀉、滑石。4、清熱通痹類:忍冬藤、銀花、連翹、黃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藍根。5、通經活絡類:豨薟草、清風藤、威靈仙、絡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節、木瓜、海楓藤、千年健、透骨草、雞血藤、穿山甲、姜黃。6、搜風剔絡類:全蠍、蜈蚣、地龍、蘄蛇、烏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蠶、蜂房。7、活血化淤類: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乳香、沒葯、五靈脂。8、化痰散結類:半夏、茯苓、陳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貝。9、益氣養血類: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雞血藤。10、補腎壯骨類:熟地、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狗脊、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仙靈脾、鹿茸、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8、怎樣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用中葯?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治癒後很少復發,關節不會受損。
孔教授一生向佛他免費發中醫秘方放治療各種風濕類的病情!制氏草200g制草禾20制尖白15g制工草15g青風藤20g海風藤20g地龍15g防己15g桂技15g川牛膝15g甲珠15g白芷20g白蘚皮15g甘草15g關節發熱者加漏蘆30g發涼者加附子10-30g(先煎一小時)麝香1羚羊骨6坎炁5(研沖)
可以在網路中搜索:孔氏驗方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