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活動

風濕活動

發布時間:2020-08-01 08:35:19

1、風濕熱活動是什麼意思

風濕炎症活動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常有輕度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呈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 2.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改變某些血清成份在各種炎症或其它活動性疾病中可發生變化。在風濕熱的急性期或活動期也呈陽性結果。常用的測定指標有: ⑴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血沉加速,但合並嚴重心力衰竭或經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水楊酸制劑抗風濕治療後,血沉可不增快。 ⑵C反應蛋白:風濕熱患者血清中有對C物質反應的蛋白,存在於α球蛋白中。風濁濕活動期,C反應蛋白增高,病情緩解時恢復。 ⑶粘蛋白:粘蛋白系膠原組織基質的化學成份。風濕活動時,膠原組織破壞,血清中粘蛋白濃度增高。 ⑷蛋白電泳:白蛋白降低α2和γ球蛋白常升高。 3.免疫指標檢測 ⑴循環免疫復合物檢測陽性。 ⑵血清總補體和補體C3:風濕活動時降低。 ⑶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急性期增高。 ⑷B淋巴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總數減少;T抑制細胞明顯減少,T輔助細胞與T抑制細胞的比值明顯增高。T抑制細胞減少後,引起機體對抗原刺激的抑制減弱,破壞了免疫系統的自隱性。 ⑸抗心肌抗體:80%的患者抗心肌抗體呈陽性,且持續時間長,可達5年之久,復發時又可增高。 上列各項檢查聯合應用地,其診斷意義較大。若抗體和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均為陽性,提示活動性風濕病變;若二才均陰性,可排除活動期風濕病。抗體升高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陰性者,表示在恢復期或發生了鏈球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若抗體正常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陽性;應考慮其它疾患。

2、什麼運動有助於治風濕?

晨練和散步不僅可增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體質,促進其康復,而且可以增加關節的適當活動,從而減少關節強直與畸形,減少殘疾的形成。其主要方法有:
1)快速走路和倒走。這是一般人容易掌握而且能堅持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所謂快速走路,即每分鍾120步,時間由短到長。所謂倒走,即退著走,在平道上或廣場上進行,每次100-200步,可與快速走路交替進行。體質較好的病人,還可進行快跑、長跑和變速跑。
2)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等中華傳統武術。
3)騎自行車,跳老年迪斯科、傳統舞蹈、健美操等。也可進行關節體操街道簡單的關節功能鍛煉。

3、風濕四項都有哪些

風濕四項會有哪些?風濕四項是診斷疾病是否存在的重要依據,對疾病的早期確診治療是有幫助的,需引起重視。那呢?下文權威專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一起來了解。 ?風濕四項包括抗「0」、血沉、類風濕因子及C-反應蛋白。 1、抗「0」:(ASO)滴度超過200單位為增高。特別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風濕熱患者有80%抗「0」增高,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見偏高。 2、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風濕活動存在,部分患者也可正常,病情緩解時也可見正常。 若你還存在哪些疑問需要解答?可點擊此處在線咨詢北京風濕病中醫醫院專家。 3、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年患者可見70%-80%。兒童患者僅佔30%左右,正常人中約有1%-5%可見陽性。陰性也不能排除類風濕,需結合臨床全面考慮。 4、C--反應蛋白:(CRP)一般正常值小於5ug/mg,如果大於10ug/mg說明風濕類疾病處於活動期。 風濕的危害是相當大的,一旦確診,需及時進行治療,爭取盡早控制病情,早日恢復健康。不妨選擇我院通統療法,通過「通、排、調、補、修、活」,促進關節功能修復,一方面:通經絡、排寒氣、調脾臟、補腎氣。 一方面:修復關節組織、活化細胞,達到活血化瘀,補腎助陽,改善陽虛體質,達到關節病長期緩解,不再復發。 ?通過上述講解,是否對你深入認識疾病有所幫助呢。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風濕的危害不容忽視,需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避免錯過疾病最佳治療時間。

4、什麼是風濕活動

風濕炎症活動的證據,反應非特異性炎症的指標

1.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常有輕度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呈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

2.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改變 某些血清成份在各種炎症或其它活動性疾病中可發生變化。在風濕熱的急性期或活動期也呈陽性結果。常用的測定指標有:

⑴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血沉加速,但合並嚴重心力衰竭或經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水楊酸制劑抗風濕治療後,血沉可不增快。

⑵C反應蛋白:風濕熱患者血清中有對C物質反應的蛋白,存在於α球蛋白中。風濕活動期,C反應蛋白增高,病情緩解時恢復。

⑶粘蛋白:粘蛋白系膠原組織基質的化學成份。風濕活動時,膠原組織破壞,血清中粘蛋白濃度增高。

⑷蛋白電泳:白蛋白降低和γ球蛋白常升高。

3.免疫指標檢測

⑴循環免疫復合物檢測陽性。

⑵血清總補體和補體C3:風濕活動時降低。

⑶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急性期增高。

⑷B淋巴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總數減少;T抑制細胞明顯減少,T輔助細胞與T抑制細胞的比值明顯增高。T抑制細胞減少後,引起機體對抗原刺激的抑制減弱,破壞了免疫系統的自穩性。

⑸抗心肌抗體:80%的患者抗心肌抗體呈陽性,且持續時間長,可達5年之久,復發時又可增高。

上列各項檢查聯合應用,具有較大診斷意義。若抗體和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均為陽性,提示活動性風濕病;若二項均陰性,可排除活動期風濕病。抗體升高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陰性者,表示在恢復期或發生了鏈球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若抗體正常而非特異性血清成份測定陽性;應考慮其它疾患。

風濕性 關節炎
以四肢大關節 (膝、髖、踝、肘、 肩、腕 )為主 , 急性者發病急高熱、關節紅熱痛;慢性者關節 遊走竄痛或兼低熱 抗鏈「 O 」升高 (1:600單位以上),若陰性需有結節性或形紅斑現症.血沉多快.類風濕因子陰性 ,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愈後不留畸形。

迄今為止,風濕熱活動性的判斷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患者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之後,疾病的活動性有所降低,或在一些特殊的臨床症型如遷延型、亞臨床型的患者,風濕熱活動性的確定,不但對診斷,而且對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均有很重要的意義。傳統採用的指標血沉和 C反應蛋白,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為血沉常在心力衰竭時,或在激素治療後迅速下降至正常,而C反應蛋白僅在疾病早期呈一過性的陽性,這說明他們對判斷風濕活動性意義有限。下面是可以採用的判斷步驟和方法:①近期有無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②詳詢病史及細致檢查以發現輕症的關節炎或關節痛。③系統地監測體溫以發現有無發熱(尤其是低熱)。④檢查有無心臟炎的存在,注意原有心音、心率、心律和心臟雜音性質有無發生肯定的變化或出現新的病理性雜音。如收縮期雜音在Ⅱ級以上或新出現舒張期雜音意義較大。⑤注意短期內心功能有無出現進行性的減退或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⑥化驗室指標,如血沉、C反應蛋白陰性時應進行其他化驗室檢查。糖蛋白電泳(或粘蛋白)α

5、風濕三項都是那三項

人們平常說的風濕三項指的是血沉、抗o、類風濕因子。
【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 0~15 mm/h;女性 0~20 mm/h。
檢查介紹:血液加抗凝劑後,置於特製的玻璃管中,測定紅細胞在一定時間內下降的距離,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
臨床意義:生理性增高:見於妊娠3個月至產後1個月、年幼小兒、60歲以上老人。
病理性增高:見於各種炎症、貧血、惡性腫瘤、大面積組織損傷或壞死(如心肌梗死、手術創傷等)、嚴重腎病、高膽固醇、高球蛋白血症、結核病和風濕病活動期等。
在類風濕裡面,類風濕輕度活動時20~40mm/1h;中年活動度40~80mm/1h;高度活動時>80mm/1h。
【類風濕因子(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 RF<20IU。
檢查介紹:是類風濕關節炎和其他疾病病人血清中出現的抗人變性免疫球蛋白的自身抗體。
臨床意義:增高: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如乾燥綜合征、硬皮病、多發性肌炎);慢性肝炎病人及老年人等也增高。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檢查介紹:簡稱抗「0」或ASO試驗。鏈球菌溶血素是溶血性鏈球菌的代謝產物之一。
臨床意義:①抗「O」值超過400單位,提示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因此,凡由此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猩紅熱、丹毒、急性腎炎等)會使抗「O」值增高。由於抗「0」與血沉的變化均無特異性,即使病人抗「0」、血沉都增加情況下,對活動性風濕病的診斷,仍應結合臨床表現來考慮。
②某些與溶血性鏈球菌無明顯關系的疾病,抗「O」值也可增加。如少數肝炎、腎病綜合症、結核病、結締組織疾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有些過敏性紫癜等病人,鑒別診斷時應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
以上是確診類風濕關節炎的風濕三項指標,以及其標准,超過正常標準的情況下,可以確診是類風濕關節炎,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患者本身的症狀反應,綜合來判定。

6、是什麼引題風濕病

風濕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無論從臨床流行病學及免疫學方面,均能證明A組鏈球菌與風濕病有密切的關系。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風濕病的流行季節及其分布地區常見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猩紅熱、皮膚化膿性感染、上呼吸道炎症等,風濕熱往往在以上疾病發病後1-4周發作。

2、風濕熱發病時,A組溶血性鏈球菌的培養陽性率可達70%-90%,血清中鏈球菌抗體,如抗鏈球菌溶血素O及S,抗鏈球菌激酶等抗體增加,多呈陽性反映。在風濕病靜止期止期培養轉為陰性,抗體滴定值亦下降。

中醫認為該病的病因病機是失天不足,營血虧虛,衛氣不固,風寒濕熱等病邪侵犯肌體,阻於經絡,留注關節,累及內臟而致。
注意:
如果是類風濕關節炎,要適當休息,加強營養,盡量參加適當運動,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功能障礙和強直。不要過多吃肥膩食物、海產品及過酸、過鹹的食品。避免受到風寒、防止潮濕環境:盡可能不要受涼、淋雨或受潮,例如不要穿已濕的衣服、鞋子或襪子,不要住太過潮濕的地方,不要暴飲冰水等等。夏天不能洗冷水澡。天冷了用水要用溫水。
如果是風濕性關節炎為促進疾病的恢復,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居住的房屋應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被褥要乾燥,輕暖。床鋪要平整。切勿在風口處睡卧。
2.洗漱宜用溫水,晚間洗腳,熱水應能浸及踝關節以上,時間在15分鍾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
3.要按季節和天氣的變化來增減衣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一般都比較怕冷,喜歡穿暖和一些,但要避免穿得過多,以免捂得過於嚴實而出汗。天熱出汗時要避免電風扇直接吹風。出汗後要及時用干毛巾把皮膚擦乾,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更換乾燥衣服,避免受風。睡眠時不要貪涼,室內空氣應流通,但不要睡在:穿堂風"處。夜間有盜汗者,除內服葯之外,可在睡前用五倍子粉加水調勻,敷於臍內。
4.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慮,也不可滿不在乎,更不能情緒低落。要善於自製,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寬廣,愉快生活。
5.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出現關節畸形、活動受限,個別關節可能完全不能活動,因而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甚至部分晚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為了防止這種不良後果產生,應該告訴患者,患病後即應使自己的病變關節盡可能處於正常功能狀態。茲列舉正常人關節的活動范圍如下,以供參考:
(1)掌指及指間關節各屈曲45°。
(2)拇指置對掌位。
(3)腕關節背伸30°,輕度尺側偏(即向外側偏移)。
(4)肘關節屈曲90°。
(5)肩關節外展45~60°,前屈30-45°,外旋15-20°。
(6)躁關節90~95°。
(7)膝關節屈曲5~10°。

這些是網上搜的,最好還是去醫院找專科醫生,對症治療。

7、有風濕傾向的人如何運動鍛煉

風濕病的康復離不開運動,對於老年人來說,風濕病往往會導致行動不便,然而對於這種慢性疾病,進行適當的鍛煉反而可以幫助患者疾病早日恢復健康,所以說康復鍛煉是風濕病患者不可少的,適合風濕的運動有哪些?
風濕病的康復離不開運動,風濕病的治療中,運動鍛煉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即關節可動范圍訓練、增強肌力運動和日常生活運動、步行訓練。這些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選擇。如在風濕病急性期宜選擇以維持現狀為目的關節可動范圍訓練,如伸臂、屈肘、松腿、彎腰、握拳,活動腕部及手指等。慢性期則選擇能改善各個關節功能和恢復肌力的各種運動方法。這些都能大大提高風濕病的治療效果。
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等中華傳統武術。
騎自行車,跳老年迪斯科、傳統舞蹈、健美操等。
也可以進行關節體操等簡單的關節功能鍛煉。
快速走路和倒走。這是一般人容易掌握而且能堅持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所謂快速走路,即每分鍾120步,時間由短到長。所謂倒走,即退著走,在平道上或廣場上進行,每次100200步,可與快速走路交替進行。體質較好的病人,還可進行快跑、長跑和變速跑。
通過以上關於風濕病的康復離不開運動的介紹,希望大家不再疑惑,同時在臨床上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措施,從而不再使疾病在康復的過程中出現復發的狀況,同時也希望大家進行良好的科學運動。

與風濕活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