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腳腫
類風濕腳腫,去醫院找大夫看看,對症治療,然後平時注意保暖,晚上用溫熱水泡腳,不注意要勞累過度,多休息。
2、親人手腫腳腫,醫生檢查是類風濕。這個嚴不嚴重啊?
你好
診斷一種疾病光靠你的敘述還不夠,還要結合你的症狀和體征及化驗結果。
請提供患者性別、年齡、患病多久了?
如果確診是類風濕,這個病情就要引起重視。及早治療,合理選擇中葯是最好的辦法。
3、手指腫脹是類風濕嗎
你好!類風濕因子陽性可見於很多種疾病,風濕病中的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出現。類風濕關節炎常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等對稱性關節區腫脹,超過3個關節區腫脹等,你照片中關節區腫脹不明顯,可以再檢查ANA、ENA、AKA、APF、血沉、C反應蛋白及雙手關節正位片(含腕)。
4、手指會腫脹是不是類風濕關節炎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5、類風濕怎麼確診?
三年前我確診了是類風濕,一直靠吃葯,最近去了東方類風濕專科看,做了幾次治療,現在感覺好多了。
6、類風濕怎樣消腫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分型辯證論治
(一)、氣血雙虧證:
臨床表現:肌肉關節疼痛無力時輕時重,活動後加劇,筋剔肉潤,肢體麻木。或關節變形、或肌肉萎縮,面黃少華、心悸、氣短、乏力、易汗、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
辯證分析:氣血兩虛之痹多因素體氣血不足,腠里空虛,或大病之後,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而入,流注於筋骨血脈,搏結與關節而成。或本病日久,氣血消耗,正虛邪戀,肌膚失光,筋骨關節失養,故關節疼痛乏力,筋剔肉潤,肢體麻木。關節變形,肌肉萎縮;氣虛則氣短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血虛則心悸,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為氣血雙虛之症。
治法:補益氣血,活絡祛邪
方葯:八珍湯與風濕紅散主之。
二、肝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關節冷痛、腫脹、晝輕夜重,屈伸不利,關節變形,肌肉萎縮,腰膝發軟,下肢無力,足跟疼痛,畏寒喜暖,手足不溫,面色胱白,自汗,口淡不渴,毛發脫落或早白齒松或脫落,或面浮肢腫,或小便頻數,男子陽痿,女子月經後衍量少,舌淡胖嫩,苔白滑脈沉弦無力。
辯證分析:腎藏精、生髓,主骨,為作強之官;乾脆些,主筋,罷極之本。本病日久肝腎虛弱,則真衰弱,髓不能滿,筋骨失養,加之邪之羈,血氣不行,痹阻經絡,漸至關節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筋骨萎縮,腎陽不足,溫煦失職,故畏寒喜暖,手足不溫,腎主元陽,腰為腎之府,腎陽不足,故見腰疼疲軟,下肢無力;足少陰腎經循足跟,肝腎陽虛而筋脈失養,故足跟疼痛;腎藏精,肝藏血,肝腎陽虛經血失溫,故男子陽痿,女子月經量少後衍;舌淡胖嫩,苔白滑,脈沉弦無力。為陽虛之像。
治法:溫補肝腎,祛寒除濕。散風通絡。
方葯:紅散與右歸丸主之。
三、肝腎陰虛證
臨床表現:筋肉關節腫脹,骨節煩痛,或關節屈伸不利,筋脈拘急牽引,肌膚麻木,步履艱難,日輕夜重,日久腰膝酸軟無力,形體消瘦,或咽干耳鳴,頭昏視物不清,或失眠多夢、盜汗,五心煩熱,連顴潮紅,男子可見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舌紅少苔;脈細數或弦細數。
辯證分析:腎主骨,藏真陰而寓元陽為先天之本。肝為筋,體陰而用陽,司全身關節之屈伸。本病日久傷陰,致腎水虧虛,水不涵木,木火消灼陰津,筋骨關節脈絡失養,則見關節疼痛,肢體麻木,抽擎拘急,脈絡不榮,血脈不通,氣血凝聚,則關節腫脹變形。晝為陽,夜為陰,陰虛逢夜,二陰相加正邪相爭更甚,故見日輕夜重;肝腎陰虛則生內熱,故兩顴潮紅、失眠;腎水虧損,水不涵木,而見頭昏目眩,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或弦細數,均為陰虛有熱之象。
治法:滋補肝腎,強壯筋骨,兼清虛熱。
方葯:紅散與左歸丸主
以上三例為虛證
四、濕熱痹阻證
臨床表現:關節紅、腫、熱、痛,尤以四肢小關節為甚,肢體困重,晨間僵硬,皮下結節,發熱,口渴不欲飲,煩悶不安,瘦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滯數或滑數。
辯證分析:多因素體陽虛,內有蘊熱,或受風寒之邪,經久不愈,邪留經絡,蘊化為熱,故見發熱。或感受濕熱之邪所致。熱為陽邪,陽盛則熱,濕為陰邪,重者粘膩,濕勝則腫,濕熱交阻與經絡、關節,故關節紅腫熱痛,肢體困重。濕熱熏蒸內外,故見發熱,口渴,不欲飲。濕熱交蘊於肌膚,蘊庸於滯寒於營血,故可見皮下結節。濕熱侵襲關節肌肉,礙於氣血運行,故見晨僵。舌紅苔黃膩,均為濕熱交阻之象。
治法:清熱祛濕,宣痹通絡。
方葯:紅散與宣痹湯主之。
7、類風濕有什麼症狀啊?我最近感覺手腳有點腫,是不是類風濕的前兆啊?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7a6431333335326138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種兼有細胞免疫異常和體液免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免疫異常的原因可能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①感染,②家族遺傳,③內分泌失調。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緩慢,病初可有疲倦無力、食慾減退、體重減輕、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先驅症狀,隨後發生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僵硬,近端指關節(即靠近手掌的指關節)腫可使手指呈梭形腫脹,以晨間最為顯著,活動後減輕(此種現象稱為晨僵)。受累關節以兩手小關節(尤其是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腕、膝、足關節為主,肘、肩、髖、踝關節也可受累。病初可能只有一、二個關節受累,以後發展為對稱性多關節炎。病變晚期關節畸形、僵硬、功能受限,關節附近肌肉萎縮。還可發生皮膚慢性潰瘍、肌炎、心包炎、神經病變、心胸膜炎、瓣膜病、肉芽腫性肺炎或廣泛肺間質性纖維化等。不知道你家人的病情到什麼程度了,我還是建議你領你家人去醫院詳細的檢查一下,畢竟類風濕不是小病,不要拖延,這種病越拖越嚴重,類風濕如果及早的治療,恢復大多較好。起病急的優於起病緩者,男性較女性為好,僅累及少數關節而全身症狀輕微者,或累及關節不屬對稱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暫,約有10%~20%患者因治療不及時而成殘廢。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嚴重晚期病例可死於繼發感染。所以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要及早的治療,不能拖延,一旦誤了最佳治療時期,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成了不治之症。我建議你去中安醫院看看,他們在治療類風濕方面是最權威的,全國有20家的分院,東營也有,你趕快去看看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他們在東營的地址: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濟南路30號中心醫院對面 他們醫院在網上也能找到,你可以百度一下啊,先了解了解!!呵呵
8、如何判斷自己得了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疾病有自己的特點,當一個青中年女性出現了腕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腫脹疼痛,一般首先需要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就是常見於青中年女性,累及到腕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化驗類風濕因子陽性,做x線片檢查可以發現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狹窄,當符合上述特點,並且患者的病程超過六周以後就可以考慮類風濕關節炎。
當然,並不是所有符合這種特點的關節炎都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肝臟綜合征或其他風濕系統疾病也可以引起類似的症狀。還有一些老年人出現了手腕關節的腫痛或者是膝關節,踝關節受累,通過化驗檢查有時候可能也是類風濕關節炎。
所以如何判斷得類風濕關節炎,還是需要患者到正規的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讓醫師通過專業的能力進行診斷。患者一旦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以後,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能夠避免出現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