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病一般在身體里會產生什麼症狀
一:症狀
1、晨僵
清晨起床後,關節、腰背、軟組織等出現黏著感,活動後可以減輕。類風濕關節炎的晨僵可持續1小時以上
2、長期口乾舌燥
清晨起床後,關節、腰背、軟組織等出現黏著感,活動後可以減輕。類風濕關節炎的晨僵可持續1小時以上
3、皮膚黏膜症狀
不明原因的皮疹、曬太陽後皮膚過敏、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皮膚結節、紅斑等也可能是風濕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出現面部的蝴蝶疹,口腔潰瘍反復發作且伴有外陰潰瘍或眼炎可能是白塞病等。
4、關節腫痛與變形
多數風濕免疫病都有關節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腫或痛,可同時並發關節周圍皮膚發紅、發燙。如足部第一拇指的跖趾關節突發紅腫熱痛可能是痛風,遊走性的全身大關節腫痛要考慮風濕性關節炎等。
5、雷諾現象
指遇冷或情緒改變時,雙手或雙足變白進而發紫,保暖或情緒穩定後變紅,最後轉為正常顏色,這可能是硬皮病、各種血管炎等。
二:食物風濕病患者的飲食應以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主要原則。
建議食用軟爛易消化食物,盡量選用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湯、藕粉、果汁、蛋湯、粥、面片湯;還需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鐵、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D,如菠菜、紫菜、雞蛋、牛奶、新鮮的水果蔬菜、活力捷等食物;忌辛辣刺激油膩生冷食物,忌煙酒。
2、可能是風濕引起的右後背疼痛 怎麼辦呢
建議:風濕引起的右後背疼痛。建議選服正清風痛寧,奇效風痛靈,萬通筋骨片,雙氯滅痛片,天麻丸,追風透骨丸等。也可烤電,砂燙,熱敷等理療治療。
3、通常風濕病表現有哪些?麻煩知道的請說一下,謝謝。 描述:背痛(脊椎處)說不出來什麼滋味,不能久坐/
症狀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於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必須分清局部病變引起的疼痛與系統性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疼痛的區別。
(二)僵硬: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三)關節腫脹和壓痛: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四)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指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范圍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遭破壞有關。在類風濕關節炎常見。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喪失。由於乏力常與其他症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麼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症狀。乏力是否對稱、是中軸性還是外周性分布,對疾病的鑒別診斷非常有用。
(六)疲勞:疲勞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嚴重時甚至會使患者無法完成日常活動。疲勞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會出現,如RA及纖維肌痛綜合征等。
風濕是由於人長期受風、寒、濕、邪的侵蝕,在關節里產生一種叫「神經毒素」的有害物質。它是風濕難以治癒的真正根源。
4、怎樣判斷風濕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5、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背痛怎麼治
對於這種風濕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特別關鍵的。因為,在臨床上,風濕性關節炎是會侵犯身體多個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時間可以幾天、幾周或幾個月,並帶有不同程度的活動性,往往累及終生,形成長期病痛,也有僅因關節組織的腫脹和擴展,只有關節運動時才發生局部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還可能會帶來活動受限、肌肉萎縮,最典型的危害就會會給患者造成難以治療的背痛。
6、急!急!急!類風濕會背部疼痛嗎?
你好 你母親總是渾身疼痛,乏力,尤其是背部,這也是類風濕病的臨床表現。 你母親 出現這種症狀,說明她的病情處於發展期。 建議抓緊治療類風濕病,如果類風濕病的病情控制了,她的症狀自然就消失了。
7、背痛是什麼原因
背部疼痛是許多人都有過的痛苦經歷,但近來有一個好消息也許能使這些患者感到鼓舞,這就是:大部分下背部疼痛都可以經過8———12周的自我療法得到痊癒。
下面是您在背部開始疼痛的頭幾天可以採用的家庭治療方法:
1、盡可能早地在您受傷的背部放置冰塊,每隔一小時放10———15分鍾。冷敷可以防止水腫的發生、減輕疼痛並促進康復。
2、腹部朝下平直俯卧,胳膊放在身體兩側,頭側向一邊。如果這個姿勢使您感到背部疼痛,就調整一下姿勢從而使自己感到舒適,保持這種姿勢並放鬆共1———2分鍾。
3、做骨盆傾斜運動以活動下背部,並輕輕地活動脊椎骨。平躺在地板上,曲起膝蓋兩腳平放在地板上。慢慢綳緊您腹部的肌肉並向地板方面壓迫下背部。保持正常的呼吸,並將這個姿勢保持10秒,然後放鬆。
4、每3個小時進行3———5分鍾的短距離散步,盡量不要長時間地行走。
會慢慢好起來的!祝你早日康復!
四肢著地的骨盆搖動運動
骨盆搖動可以很有效地減輕背部的疼痛。雙膝著地,雙手支撐地板,背部保持平坦,收縮腹部的肌肉,並拱起背,有如正發怒的貓一般。頭部與背部保持水平狀,接著,放鬆並恢復至中心,試著避免讓背部在維持平直之前放鬆。
可以在背部下方增強這運動,並加強背部肌肉,只要做以下的運動,就可以辦到了。保持背部平坦,低下頭來,開始伸直一隻腳。維持一隻腳與背呈一直線,不要過高,彎曲膝蓋,同時將之置於地板上,讓頭部回到中心位置。重復6—8次,接著,另一隻腳又重復6—8次。 輕微的腿部搖動運動
生產後的背痛,通常是發生在背部的骶髂關節,即脊椎與骨盆連接處。疼痛是發生在脊椎底部的某一側,這種疼痛很可能會擴及整個臀部,同時腿部很可能也會感到疼痛。這運動對於減輕這一類的疼痛非常有效,尤其是左側的骶髂關節;相反側的運動則是減輕右側骶髂關節的疼痛。
仰躺,雙腳伸直,並開始彎曲左膝蓋。當你做這運動時,要使你的肩膀、頭與右腳維持平貼於地板的狀態,將左膝彎曲至胸部,用左手握住左膝部,並用右手握住左腳踝,輕輕地將膝蓋往肩膀方向推,以右手將左腳踝壓至陰部。慢慢地放鬆壓力,重復這動作數次,做輕輕的搖擺動作。當你做完這運動時,要注意的是在站起來的時候,要避免肌肉受到拉傷。
這時,換以左腳平貼於地面,慢慢地彎曲右膝。接著,將右腳平貼於左腳旁,使雙膝並攏,然後同時抬起雙膝,接著以四肢著地。
採取立姿的高跪姿態,然後半跪,一手平貼於地面,小心地成為站立的姿態。
假如背部下方的兩側都產生疼痛感,則仰躺,雙膝彎曲至胸部,以雙手環抱膝蓋,貼緊胸部。抱住大腿,在膝蓋上方由一側搖動至另一側。按照上述的指導,慢慢地站起來。
手臂向後環繞運動
這運動有助於減輕背部上方與肩膀肌肉的緊張,並改善姿態。
保持站立的姿態,雙腳分開約30厘米,維持膝蓋的柔軟度,同時不要向後傾.要確保臀部的收縮與腹部的緊縮。手臂向上舉向前,高過耳朵繞圈。
另一方式則是坐在沒有靠背的板凳上,將雙腳平置於地板上。雙手置於肩膀上,同時手肘向上與向前繞圈,要以最舒適的方式盡可能地繞大圈,盡量貼近雙耳。同時,身體的其他部分要保持正直,不要因為肩膀僵硬而弓起背。
在整個過程中,要有韻律地呼吸。手肘再繞一次圈時,肩膀都要離開雙耳,重復大約8—10次(雙臂不應朝前方繞圈,因為只會徒增肩膀向前拱與不良姿勢的可能性)。
側彎
此運動有助於背部由一側移動到另一側。
雙腿張開,與髖部同寬,同時雙手置於髖部,使膝蓋保持柔軟。收縮腹部肌肉,同時臀部保持收縮。將髓部維持於中心,身體的重量要平均地分配在雙腳上,柔軟地側彎至最大限度,維持彎曲的姿態數秒鍾。接著,重復往右側彎,要維持身體平直的狀態,就彷彿它是位於兩扇窗戶之間的一直線般。避免為了增加運動幅度而踮起腳尖,否則會造成反效果。
另一方式是坐著,雙臂平置於兩側。側彎時深呼吸,恢復姿態時則吐氣。每次重復這動作8—10次。
頸部、膝蓋與手部的環繞運動
脊椎上半部的運動主要是迴旋運動而且迴旋的程度通常是很有限的。這運動可以增強上半身的軀干與肩膀的靈活度。
雙腳直立張開,與髖部同寬,使膝蓋保持柔軟,手臂與手掌伸展,與肩膀同寬。同時,與肩膀的高度同高,收縮腹部的肌肉,並收緊臀部,維持下髖部正對著正前方.同時,眼睛注視著左手指尖。肩膀與手臂盡可能地往左繞,使右手彎曲,橫過胸部,維持這姿態數秒鍾。回到中心點,然後再往相反的方向彎曲。在身體向左或向右旋轉的時候呼氣,而在恢復中心的時候吐氣,重復這動作8—10次。
①身旁置一椅子,直立於椅子旁,一隻手靠在椅背上。維持膝蓋的柔軟度,輕輕地抬起右腳的腳跟,同時彎曲頭部與軀干,使頭部與軀干靠近右膝。在做這動作的時候呼氣,維持這動作數秒鍾,然後慢慢地恢復原來的狀態,並吸氣。
②提起右膝,使之呈水平狀,在換腳以前,重復這動作4次(如果以單腳站立,然後要提起膝蓋,或是向前彎的時候,會引起背部疼痛的話,那麼就要避免做這動作)。
8、後背疼痛怎麼辦 風濕 我25歲身體總是疼痛,就是後背和腰旁邊
兒童自身疾病原因引起的性早熟 兒童自身的原因是由疾病引起的,這些疾病主要分布在三個部位:顱內、腎上腺和性腺(睾丸和卵巢)。顱內引起性早熟的疾病有腫瘤、腦膿腫、腦炎、腦積水、腦外傷、顱內手術、顱內放療和化療等。腎上腺引起性早熟的疾病有腎上腺腫瘤、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等。睾丸引起性早熟的疾病有睾丸間質細胞瘤和家族性睾丸中毒病。卵巢引起性早熟的疾病有卵巢腫瘤和卵巢囊腫。另外,還有一些疾病如肝臟腫瘤、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性早熟,只是較少見。一些葯物如部分抗腫瘤葯、異煙肼、酮康唑和性激素等也可引起性早熟。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內科於立君
9、風濕比較嚴重,該如何解決?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10、風濕引起的背痛用什麼葯好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