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風有什麼作用?
您好:
防風勝濕能解痙,配伍羌活效更強。防風辛甘最去風,諸風口噤醫頭痛。善行周身療拘急,骨節痹疼力最雄。
防風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疼,止痙的作用。
可用於治療外感表證,風寒濕痹,破傷風等證。
防風含揮發油,甘露醇,苦味苷,酚類,多糖類和有本品有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作用,防風新鮮汁對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劑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程度不同的抑製作用。
1.
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周身骨節疼痛,脊痛項強,四肢攣急等症。防風有祛風濕,通經絡,強筋骨的功效,這經常和羌活,獨活,當歸,薏苡仁,威靈仙,伸筋草,雞血藤等配合應用。配伍羌活,細辛,山蒼術等,治療外感兼風濕侵襲肌表,頭疼如裹,肢節重痛。
2.
用於治療肝風內動,風痰上擾,破傷風等導致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症。防風還有顯著的祛風解痙作用,這個時候要和全蠍同用,防風能增強全蠍祛風止痙的功效。還可以隨證配用鉤藤,蜈蚣,姜蟲等。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治療風毒侵犯經絡,引動內風,角弓反張的破傷風證。
3.
用於治療肝鬱傷脾而造成腹瀉、腹痛。防風能人肝經氣分,經常配合白術,白芍等同用,比如痛瀉要方(防風,白術,白芍,橘皮),就是治療此類病患經常使用的方劑。用於治療慢性腸炎,經常和白芍,補骨脂,五味子,烏梅等配伍。可配伍荊芥,大黃,連翹等,治療風熱壅盛,表裡俱實,發熱惡寒,二便不通。
4.
用於治療腸風便血。反復發作,長時間不愈的大便下血,前人經驗認為是大腸有風邪,可以在對症葯方中,加入防風,每收較好的作用。經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防風和附子同用,可減小附子的毒性;防風和黃芪同用,能夠增強黃芪的功效。
5.
用於治療皮膚病。防風通聖散加減可以治頑固性濕疹,帶狀皰疹,扁平疣等。配伍荊芥,當歸,苦參等,治療風疹或者皮疹瘙癢。
6.
用於治療急性卡他性結膜炎,防風通聖散加減用水煎服。
2、出風濕癢的厲害怎麼辦
風濕病的治療主要是葯物治療。1.非甾體抗炎葯——使炎症介質前列腺素產生減少、並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例如芬必得、扶他林。2.糖皮質激素——是免疫制劑。是慢性抗炎葯、例如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是短效葯。 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是長效葯。3.改變病情抗風濕葯——抑制免疫反應作用。現在的臨床治療是以綜合治療為主、就是三種葯物聯合應用。效果好、副作用少。並且減少了並發症的發生。
3、奶奶得了風濕,腿癢,用什麼葯能治風濕癢,或者用什麼洗?
泡黑螞蟻吧。臨床抄上對風濕有奇效。襲但要擬黑多刺蟻,因為只有這一種螞蟻才是國家承認有葯食兩用的螞蟻。也無毒無副作用,其他螞蟻都是有微毒的。療效也是最好的。。不過別被商家忽悠,擬黑多刺蟻的身體特徵是背部和腰部都有成對的突刺。肉眼可以看到。如果說背部和腰部沒有刺的螞蟻,都不是擬黑多刺蟻。。最好長白山的
4、全身起風濕發癢怎麼辦1
塗一些外用的葯,然後自己用的,可以用壯骨茶,我可以告訴你
5、出風濕癢的不行怎麼辦
可以塗點葯膏或者抹點東西
6、風濕瘙癢處理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有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主要表現:一般無高熱,僅少數病人有低熱。關節多為酸痛,呈遊走性竄痛或限於一兩個關節輕度腫痛,關節功能因疼痛輕度受限。如累及膝關節則行走、上下樓及蹲站時困難。呈反復發作,遇天氣變化(刮風、下雨、陰天)時加重。有時四肢出現環形紅斑或結節性紅斑,說明有風濕活動,應進一步檢查。亦有的病人心臟並無器質性改變,而常有心悸、胸悶、憋氣等現象。應注意觀察有否瓣膜損害等器質性改變,應進一步檢查排除風濕性心臟病。
夏大中 醫師
7、治療身體瘙癢穴位?
百蟲窩穴 皮膚瘙癢症,蕁麻疹,風濕癢疹,陰囊濕疹,下部生瘡,蛔蟲病,膝關節病,腎臟風瘡,產後風。
8、身上一片一片的風濕癢怎麼辦
你好
發熱期間,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與油膩之物.指導意見: 主要是支持療法,對症治療.可酌情給予退熱劑,止咳劑及鎮痛劑.喉痛用復方硼砂液漱口,皮膚瘙癢可用爐甘石洗劑或生油塗拭,結膜炎用o.25%氧黴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數日.
9、風濕很癢怎麼辦
類風濕和風濕有某些相似之處,如都有風、寒、濕外因及關節疼痛,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風濕病含義廣泛。
一、病因不同:
風濕病系患者感受風寒濕等邪氣導致,不累及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癒,有少數風濕熱病人系鏈球菌感染所致,而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於20~40歲女性。
二、病理
類風濕病理基礎是滑膜炎和血管炎。風濕病沒有明確的病理基礎。
三、症狀不同
風濕病關節一般不變形,累及大關節。類風濕關節炎則屬於早期症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初期手指、足趾小關節呈現對稱性腫脹,後期關節變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症狀,
四、診斷不同
類風濕關節炎
1.晨僵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至少持續1h(病程≥6周)
2.3個或3個以上區域關節部位的關節炎
3.手關節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炎中,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病程≥6周)
4.對稱性關節炎 (病程≥6周)
5.類風濕結節醫生觀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陽性
7.放射學改變
風濕病關節炎沒有診斷指標,類風濕因子陰性、沒有放射學改變。
五、治療法則不同:
風濕病用一般西葯沒有治療用葯,採用中醫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葯常能速愈,而類風濕需要正規採用西葯治療,聯合中葯可以減少西葯劑量和副作用。
六、愈後
風濕病可以治癒,而類風濕只能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