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社區預防與保健

社區預防與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17 17:35:22

1、預防保健中三級預防和五層次預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三級預防的抄主要內容有:(1)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其內容主要包括改善環境措施和增進健康措施兩方面。如防止和消除環境污染百,通過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等;(2)二級預防即臨床前期預防,主要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早〞預防度措施;(3)三級預防即臨床預防,對病人採取及時的、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病情惡化,預防並發症,防止傷殘,使之早 日康復。
2.五層次預防的主要內容有:(1)個人預防即第知一層次預防;(2)家庭預防即第二層次預防;(3)社區預道防即第三層次預防;(4)國家預防即第四層次預防;(5)國際預防即第五層次預防。

2、社區服務包括什麼

信息發布傳達,信息對接,事物協調,部門對接等等。
(1)一般家居生活服務,包括日常生活服務和家務勞動兩部分。
(2)社區環境綜合治理服務。
(3)社區醫療衛生服務。
(4)社區少年兒童服務。
(5)社區生活服務。
(6)面向特殊群體,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社區服務。

3、社區預防堅持以人為本,以下列哪項為中心

社區預防堅持以人為本,以下列哪項為中心? ()

 A. 疾病 B. 醫生 C. 病人 D. 健康

正確答案為: C

答案解析:社區衛生服務是以病人的健康為中心。

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老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為重點服務對象,融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於一體的健康服務體系。



(3)社區預防與保健擴展資料:

社區預防相關知識點

一、社區預防是在社區范圍內為保護居民健康而採取的綜合措施。

二、社區預防的基本原則:

1、疾病預防。

2、降低危害健康因素。

3、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4、免疫預防與葯物預防。

5、篩檢。

三、社區預防醫學

社區預防醫學是實現「人人享有健康」最高發展目標的橋梁,是現代醫學的重要領域,是生物一心理一社會現代醫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指導實現「人人享有健康保健」全球戰略目標的可靠保證。

社區預防醫學是研究社區環境和人群健康,並為之進行醫療衛生服務。

當今21世紀預防醫學發展的重點是社區預防醫學。

4、社區衛生服務有哪些特徵?基本原則有哪些

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是(1)是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基層衛生服務;(2)是以預防為導向的服務;(3)是綜合性服務;(4)是持續性服務;(5)是可及性服務;(6)是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的原則是: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依據社區人群的需求,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多方籌資,公有制為主導。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服務。

堅持以區域衛生規劃為指導。引進競爭機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努力提高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做到低成本、廣覆蓋、高效益,方便群眾。

堅持社區衛生服務與社區發展相結合。保證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

堅持實事求是。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點帶面,逐步完善。

5、衛生保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什麼作用

一、大力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改善社區居民的衛生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構築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新格局,必須把城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社區,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不斷豐富城市社區建設內涵。
二、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須納入社區發展規劃和區域衛生規劃,要與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緊密結合,並充分利用中醫和西醫衛生資源。
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是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服務的綜合性基層衛生服務機構。
四、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地市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
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般以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設置,服務人口約3-5萬人。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難以方便覆蓋的區域,以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補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避免重復建設,擇優鼓勵現有基層醫療機構經過結構和功能雙重改造成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床位、基本設備、常用葯品和急救葯品應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居民需求配置;衛生人力應按適宜比例配置。
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要堅持社區參與的原則。
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立、運行應引入競爭機制。
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命名原則是:區名+所在街道名+識別名(可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命名原則是:所在街道名+所在居民小區名+社區衛生服務站。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准

一、基本功能
(一)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進行社區診斷,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進社區公共衛生的建議及規劃,對社區愛國衛生工作予以技術指導。
(二)有針對性地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與寄生蟲病的健康指導、行為干預和篩查,以及高危人群監測和規范管理工作。
(三)負責轄區內免疫接種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四)運用適宜的中西醫葯及技術,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
(五)提供急救服務。
(六)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七)提供會診、轉診服務。
(八)提供臨終關懷服務。
(九)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衛生咨詢服務。
(十)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十一)提供康復服務。
(十二)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十三)開展計劃生育咨詢、宣傳並提供適宜技術服務。
(十四)提供個人與家庭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十五)負責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與上報。
(十六)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管理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十七)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二、基本設施
(一)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應少於400平方米,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二) 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居民需求、社區資源等可設置適宜種類與數量的床位。
(三) 具備開展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工作的基本設備以及必要的通訊、信息、交通設備,具體內容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四) 常用葯品和急救葯品的配備按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科室設置
設有開展全科診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免疫接種、婦幼保健和信息資料管理等工作的專門場所。
四、人員配備
(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
(二)根據功能、任務及服務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量的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人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師。在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尚未普遍實施的情況下,暫由經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承擔。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須接受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等知識培訓。
(三)待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標准後,按有關規定執行。
五、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其中包括:
(一) 各類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准則。
(二) 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三) 各類人員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
(四) 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各項技術服務工作規范。
(五) 家庭衛生保健服務技術操作常規。
(六)服務差錯及事故防範制度。
(七)會診及雙向轉診制度。
(八)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九)財務、葯品、設備管理制度。
(十)檔案、信息資料管理制度。
(十一)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理與考核評價制度。
(十二)社會民主監督制度。
(十三)其它有關制度。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指導標准

一、基本功能
(一)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協助社區管理部門實施健康促進。
(二)開展免疫接種、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三)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規范化管理工作。
(四)提供院外急救服務。
(五)提供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衛生保健服務。
(六)提供雙向轉診服務。
(七)提供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保健服務。
(八)提供康復服務。
(九)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衛生咨詢工作。
(十)提供計劃生育咨詢、宣傳服務。
(十一)提供個人與家庭的連續性健康管理服務。
(十二)在社區建設中,協助社區管理部門不斷拓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十三)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其它適宜的基層衛生服務。
二、基本設施
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應少於60平方米,至少設診斷室、治療室與預防保健室,有健康教育宣傳欄等設施,符合國家衛生學標准及體現無障礙設計要求。
三、人員配備
(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須具備法定執業資格。
(二)根據功能、任務及服務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量的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人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師。在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尚未普遍實施的情況下,暫由經過全科醫學培訓、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承擔。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須接受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等知識培訓。
(三)待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標准後,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管理制度
參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准》。

6、什麼是社區預防?

社區預防是在社區范圍內為保護居民健康而採取的綜合措施。社區預防的基本原則:疾病預防、降低危害健康因素、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免疫預防與葯物預防、篩檢。

7、社區預防與保健突出兩個方面

(

8、社區衛生服務有哪些特徵 基本原則有哪些

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特點
1人性化服務,重視機體的生物、心理行為、社會文化等因素來觀察、處理健康問題。既重視人的生物學特點,又重視人的社會心理特點。
2)綜合性服務,服務對象不分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型。服務內容包括醫療、預防、康復和健康促進。社區衛生服務還重視社區調查、社區診斷、社區問題評估,從衛生工作角度提出解決社區有關問題的方案,實施社區預防和社區健康教育。
3)持續性服務,社區衛生服務從圍產期保健到瀕死期的臨終關懷;從疾病發展的階段,是從健康危險因素潛在期,到機體功能失調、疾病發生、演變、康復等各個時期,服務過程包括從接診、出診、跟蹤出診、轉診和家庭服務等。
4)協調性服務,社區衛生服務強調的是團隊合作,採用團隊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個人行為發揮集體優勢、互相支持、分工協作、交流學習,從而全面保證對病人和社區居民的預防、醫療、康復及健康促進等的實施。
5)可及性服務,社區居民能及時得到社區衛生服務。
基本原則:
1)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3)堅持實行區域衛生規劃,立足於調整現有衛生資源、輔以改擴建和新建,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路。
4)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並重,中西醫並重,防治結合。
5)堅持以地方為主,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積極推進。

與社區預防與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