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大品牌保健品有哪些
保健品產業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朝陽產業,其全球市場容量穩速上升。中國作為一個具有傳百統保健養生理念的大國,對保健品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長。隨著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和人們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保健品因其度穩定的利潤率開始獲得各大企業的青睞,可以預見今後保健知品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但是保健品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
在「中國排行榜•2015中國保健品十大品牌」榜單中,海王折得桂冠與東阿道阿膠、無限極名列前三甲,昂立、盤龍雲海分列四、五位,第六至第十位依次是大專印象、九芝堂、「一枝筆」萊陽梨汁保健飲品以及太太-靜心口服液和太極。這些品牌是國內健康產業領域具有廣泛影響的知名品牌,以良好的美譽度和品質保證,廣受消費者青屬睞。
2、如何進口保健品到中國銷售?
這個估計沒人知道、一般都是自己去北京備案、總之很麻煩、很繁瑣,周期還長。
3、中國保健品市場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的我國保健品行業,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產業。到2000年,我國保健品產值達到500億元,利稅100億元,保健品生產的企業總數、產品品種、年產值和實現利潤已佔醫葯類企業總量的50%以上,成為中國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之一,國民經濟的一個新興行業。
保健品產業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目前,我國城鄉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為52.9%和56.8%,處於溫飽向小康的過渡階段,東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區已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人們的消費觀念、健康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促進城鄉保健品消費支出以每年15~30%的速度快速增長。同時,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保健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隨著社會競爭愈演愈烈,生活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給人們生理和心理機能帶來巨大沖擊,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不斷擴大。為規避不健康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使人們求助於保健品,使得保健品的開發和生產成為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再者,多層次的社會生活需要,為保健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除了在家庭和事業雙重壓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入保健品消費行列之外,「一老一小」(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軍。隨著老齡化趨勢的發展,「銀發族」對保健品的需求旺盛,使參茸滋補類的保健品消費大幅上揚。現代家庭對獨生子女成長的期望,使家長捨得在營養保健品上投資,這就為滋補壯體型、益智型、營養均衡型、食療型等保健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在「送禮送健康」新時尚潮流的引導下,保健品成為節假日送禮的重要選擇之一,中秋、國慶、元旦、春節期間這5個月的保健品銷量佔到全年銷量的65%以上,成為保健品產銷旺季。據預測,到2005年,我國保健品銷售總額將突破1000億元,表明在新的世紀里,保健品市場將繼續擴大,保健品行業將繼續保持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地位。
保健品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保健品產業已有快速發展,但有諸多問題嚴重製約保健品行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一是低水平重復生產現象嚴重,不利於競爭力的提升。據統計,我國共有保健品企業3000多家,其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佔總數的1.45%,投資總額在5000萬元至1億元的中型企業佔38%,10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上的小型企業佔了41.39%;投資不足10萬元的作坊式企業佔12.5%。截至2000年6月,我國已批準的保健品有2453個品種,但在市場可見到的僅700餘個,而真正有市場份額的不足百個,能長期站得住腳的產品更是為數不多。
二是過分依賴廣告促銷,不利於提高質量水平。有些企業的廣告費高達銷售額的30%以上,從一開始就陷入研發低投入、廣告高投入的怪圈。在廣告宣傳中,又較多地存在誇大宣傳現象,慣於使用「概念炒作」,把它作為保健品「造市」法寶,實際上成為保健品「短命」的硬傷,這使得保健品產業常常陷入了「概念—市場—概念」的經營誤區。
三是產品開發力量薄弱,不利於提高科技含量。目前,不少專業保健品企業技術力量薄弱,產品開發投入少,且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較多採用買斷經銷權或外購產品的辦法,使得整個保健品產業的產品層次很低。據統計,2000年,在全部的保健品企業中,僅有20%的企業進行了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從事新產品開發的科技人員僅占保健品從業人員的7%。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保健品90%以上屬於第一、二代產品,較少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產品功能雷同現象明顯,在衛生部准予申報的22項保健功能中,具有增強免疫、調節血脂和抗疲勞功能的產品佔全部產品的2/3。
四是難以面對國外企業進入,不利於提高市場份額。目前有20多家國際知名保健品跨國公司通過收購、兼並、租賃等形式,在中國設立分廠,斥巨資進駐我國市場。2000年,美國全球健康聯盟就與國內葯業巨頭三九集團簽訂了在華開展保健品連鎖營銷的協議;位列世界500強前列的美國杜邦公司,其生命科學領域中營養與保健的TAKECARE系列產品也開始全面進入我國;國際著名品牌、美國第三代保健食品——維格爾保健食品營養套餐被成都五牛集團以1億元購得在我國的代理權。在保健品零售領域,近五年來國外保健品正在悄悄地佔領中國市場。2000年,僅花旗參就在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銷售了2000多萬美元。目前歐美等國在中國銷售的保健品近500種。這些都說明,中國的保健品企業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五是產業法規不完善,不利於提高政府監管能力。目前保健品產業還沒有統一的行政歸口管理部門,衛生、醫葯、工商等部門各自為政,還沒有制定一個可操作性的產業標准以及規范統一的檢測手段、審查程序和管理辦法。一些違法經營者便採取打「擦邊球」的策略進入保健品市場,一些不具備生產條件的廠家,在該產業較高利潤的刺激下,紛紛投產或轉產保健品,這是導致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
4、一些國外的營養類保健品為什麼國內的葯店沒有賣的?
因為我過對於進口營養品有著嚴格的審批制度。審批手續也非常復雜,比如要申請流程就需要:
國產和進口保健食品申報資料項目(1):
(一)保健食品注冊申請表。
(二)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或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提供申請注冊的保健食品的通用名稱與已經批准注冊的葯品名稱不重名的檢索材料(從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政府網站資料庫中檢索)。
(四)申請人對他人已取得的專利不構成侵權的保證書。
(五)提供商標注冊證明文件(未注冊商標的不需提供)。
(六)產品研發報告(包括研發思路,功能篩選過程,預期效果等)。
(七)產品配方(原料和輔料)及配方依據。原料和輔料的來源及使用的依據。
(八)功效成份/標志性成份、含量及其檢驗方法。
(九)生產工藝簡圖及其詳細說明和相關的研究資料。
(十)產品質量標准及其起草說明(包括原料、輔料的質量標准)。
(十一)直接接觸產品的包裝材料的種類、名稱、質量標准及選擇依據。
宋體(十二)檢驗機構出具的試驗報告及其相關資料 ,包括:
1、試驗申請表;
2、檢驗單位的檢驗受理簽收通知書;
3、安全性毒理學試驗報告;
4、功能學試驗報告;
5、興奮劑檢測報告;(僅限於申報緩解體力疲勞、減肥、改善生長發育功能的注冊申請)
6、功效成份檢測報告;
7、穩定性試驗報告;
8、衛生學試驗報告;
9、其他檢驗報告(如:原料鑒定報告、菌種毒力試驗報告等)
(十三)產品標簽、說明書樣稿。
(十四)其它有助於產品評審的資料。
(十五)未啟封的最小銷售包裝的樣品2個
請進口保健食品注冊,除提供上述申報資料外,還必須提供以下資料:
產品在生產國(地區)生產銷售1年以上的證明文件,該證明文件應當經生產國(地區)的公證機關公證和駐所在國中國使領館確認。
生產國或地區有關機構出具的該產品生產企業符合當地相應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證明文件。
生產國(地區)或國際組織的與產品相關的有關標准。
產品在生產國(地區)上市使用的包裝、標簽、說明書實樣。
連續三個批號的樣品,其數量為檢驗所需量三倍。
由境外廠商常駐中國代表機構辦理注冊事務的,應當提供《外國企業常駐中國代表機構登記證》復印件。
境外生產廠商委託境內的代理機構負責辦理注冊事項的,需提供經過公證的委託書原件以及受委託的代理機構營業執照復印件。
5、怎樣才能在國內銷售進口保健品?
如需自復營進口,還需要到相關部門辦理下列手續:
到當地外經貿主管部門領取《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經過備案登記後才具備對外貿易資格。對外貿易經營者應憑加蓋備案登記印章《登記表》在30日內到當地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稅務等部門辦理開展對外貿易業務所需要的手續。
1、如果能合法通過海關和商檢進口,則即可在國內銷售;
2、如果沒有獲得進口保健食品批准制文號,則只能作為普通食品銷售,且不能在標簽、廣告中宣傳功效、療效、功能;
(5)大國賣保健品擴展資料
進口流程
1、進口商必須擁有海關及檢疫的進出口備案。
2、進口商需知向國家工商部門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
3、所指預包裝食品進口首先辦理標簽的咨詢報告取得認監委的合格進口允許。
4、產品得到允許後發貨需辦理標簽備案。
5、尋求報關公司代理為其進行辦理商檢抽樣道報關等事宜。
6、取得中國檢驗檢疫局的合格證書,產品加貼中文標簽即可出售。
6、國外保健品和國內的保健品為什麼價格相差那麼大?
因為首先進口保健品要取得批百文比國內保健品取批文要難很多,准入難,辦理費用自然就不低,其二,進口產品時一般在外國是按美金結算的,再換成度人民幣時來回兩次又會增加匯率差,其三,根據知不同貿易國的政策,關稅不同,增值稅17%是硬交的,關稅是另外交的,還不包括海外運費,道到了海關的檢驗費,落地費,倉儲費、國內運專費等,其四,國外同類產品成份的標准就比國內的要屬高,進貨成本也高,所以國外的產品自然比國內的價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