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葯監總局公布打擊保健品「四非」情況:絕不手軟
程序合法的公司搞出來的保健品違規的沒有一千也有兩千。
2、保健品行業為什麼有這么多質疑
保健品行業亂象頻出
作為一位知名演員,林志穎為何也會涉足保健品行業?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可觀的利潤可能是林志穎涉入該行業的重要原因。
根據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共有2006家,2012年產值約2800多億元。而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行業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厚的利潤,給了許多保健品商家發財的機會。
但是由於我國保健品行業歷史短,目前還有許多不規范之處,亂象頻出。產品多如牛毛,且質量良莠不齊,違法、違規添加普遍,虛假廣告滿天飛,許多不良商家依靠這些獲得了高額利潤。
有關資料顯示,國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佔2%,更多的是投資100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下的企業,該類企業佔全部廠家的50%。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誇大宣傳的現象,有相當比例的保健食品為假冒產品。
一位曾從事過保健品銷售的人士告訴記者,國內的保健品行業很不規范,許多保健品並沒有太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保健品都會違法添加西葯成分,不僅價格高昂,而且有時候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副作用。
風頭過後又開張
面對著保健品市場的亂象,自今年5月始,國家食葯總局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生產行為,如地下黑窩點生產或企業未經許可生產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經營行為,比如經營假冒保健食品文號、標志以及未經批准聲稱特定保健功能產品,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違法銷售保健食品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如在生產減肥、輔助降血糖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葯物等;打擊保健食品非法宣傳行為,如在廣告中誇大功能范圍、宣稱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等。
據記者了解,保健品「四非」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許多從事違法保健品銷售的公司業務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一些涉嫌違規公司被迫關門以躲避「風頭」。但是,更多的公司又會重新開張。
曾在南京一家保健品推銷公司打工的趙某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由於整治,他所在的公司暫時關門,但最近一段時間老闆打電話給員工,要重新開張了。據他介紹,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通過電話方式推銷保健品,而推薦對象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公司通過一些非法途徑購買這些老年人的資料,然後有針對性地向他們電話推銷保健品。「銷售價格一般都在產品采購價格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倍。」據了解,通過這種方式推銷的產品,即便有一部分保健品被退貨,公司利潤依舊可觀。至於產品來自哪裡,通過什麼渠道購買,到底能起到什麼作用,只有老闆清楚。
保健品的高利潤,也已經是該行業的共識。記者在北京的一些葯店采訪時發現,幾乎均有保健品銷售,許多保健品的價格從100元到1000元不等,一位葯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產品的進價大約僅是銷售價格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一些銷售人員表示,葯店如若不順帶銷售保健品,則幾乎無利可圖。
法律法規亟須健全
通過虛假宣傳銷售「三無」保健品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也多次曝光各地非法生產和虛假宣傳保健產品的事件,將保健品行業的潛規則暴露無遺。比如,央視報道的所謂膠原蛋白其實並沒有商家所宣傳的那麼「功效神奇」,對人體並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但消費者在強大的輿論宣傳下,不明就裡上當受騙。此次,方舟子也針對林志穎所宣傳的膠原蛋白進行了抨擊,他認為膠原蛋白完全沒有林志穎所宣傳的功效。
但是方舟子對於這些現象也只能進行揭露。「我揭露了那麼多騙人的,有幾個受到法律制裁了?比如幾年前有個台灣來的保健騙子『排毒王子』林光常,我揭露了以後他在大陸仍然風光,等回台灣了才被抓起來判刑。」方舟子在微博中稱。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無疑對保健食品監管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可以吊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保健食品審批長期處於「只進不退」的狀態,一旦拿到批准證書就沒有被吊銷的風險,從而給違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還應健全保健食品標准體系,加強檢測體系建設。
3、為什麼國家要打壓保健品呢?
食品葯品安全關系人命。
現在葯品管理較為規范,主要是葯品企業較少,GMP認證保證了硬體達標。價格混亂但不至於害死人。
食品安全正在抓,內主要是鄉鎮企業、小作坊不好控制。
保健品用食品的成本,賣葯品的價格,欺詐老年人。雖不能治死人,但耽誤病情,有害人嫌疑。
不少保健品中添加葯品,更是害人不淺。
保健品早就有規定,有「療效」的容走葯品管理途徑,走食品的絕不允許宣傳「療效」。
4、為什麼整改保健品
因為保健品行業有些公司營銷模式涉嫌百傳銷。當第一個保健品公司被爆度出在公眾視線里,並且引起了非常多網友關知注,如果不徹查打擊的話會對整個中國社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所以政府道必須出手引導整改,以安民心。再者內傳銷是社會的毒瘤容,只要任何行業沾上了,被查是早晚的事。
5、如何打擊虛假宣傳的保健品?
把膳食補充劑定義為保健食品是錯誤的,小藍帽是商家和專家為了利益而炮製出來怪胎。強烈要求取締「保健食品」的審批。
6、對於虛假宣傳的保健品要怎麼舉報?
去國家食品葯品監督局舉報,現在搞四非檢查非常嚴格的,不信抓不住他。嚴厲打擊:非法宣傳、非法經營、非法生產、非法銷售,這幾項我看這個所謂的教授佔了幾項了。
7、保健品市場亂象幾時休?
目前,保健品市場一方面持續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亂象叢生的局面。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企業數量多、生產規模小;二是產品重復多、科技含量低;三是假冒偽劣保健品若隱若現、虛假廣告狂轟濫炸、消費者跟隨成風;四是監管法規不夠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
要讓保健品真正成為消費者健康的護航者,既需要管理部門的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保健品功效浮誇風,也需要規范營銷渠道,讓宣傳與實際不符的產品無法進入流通領域。
首先,完善法律法規。完善的行政法律法規建設是加強保健品監管的制度保證。《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的頒布,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保健品監管幾乎無法可依的現象,但仍無法滿足監管需求,急需盡快完善配套法律。
其次,明晰行政主體職責。以往,我國對於保健品監管相對集中在審批環節。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原料摻假、虛假宣傳等現象屢禁不止。因此,必須強化保健食品原料監管;規范保健食品企業標准備案;加強保健食品流通環節監管力度;建立監督通報協查制度,提高綜合監管能力。同時,加快形成與監管體系相配套的體系建設。組織開展保健食品原料標准制定工作,根據注冊工作需要確定原料標准;通過完善保健食品產品注冊標准,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可控;加強檢測體系建設,完善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學葯品的檢驗檢測手段,加強保健食品質量檢測機構的建設。
再次,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要加強對保健食品不法流動商販打擊力度,對那些以保健食品冒充葯品宣傳、贈送、銷售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要嚴厲打擊,維護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8、保健品亂象
近幾年,不時有報道稱老年人因輕信保健產品、理財產品而被騙,輕則破財,重則搭上生抄命。魚龍混雜的保健品市場,讓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辨別真假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法襲商家「忽悠」。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騙局」,到底是誰的責任?。
首先,老人時間充裕,無人陪伴:
父母們都退休在家,沒有事情可以打發時間。而子女們都忙著事業,一年百到頭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也渴望被關心、被重視,這就給保健品推銷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其次,老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父母退休後,度基本上都有一份可觀的退休金,再加上平時兒女們給的一些存款。在經濟條件充裕的情況下,他們有了一定的購知買能力。這些都是導致老人被騙的原因,國家不會因為個把老人的事情而引起高度重視,所以當事件發展到無法控制的時候才會引起重視,這些都是正常的,道不是每個政府都是神,但政府部門也在各個方面努力。
9、近期四非打擊保健品,開會賣保健食品到底違不違法! 有沒有個准確無誤的說法?
只要產品正規。如果開會賣保健品違法,那以後就不能辦展銷會、發布會了,街上的促銷也可以告他非法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