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體定期放血有什麼好處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中醫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針刺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
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非專業人員尤其不可盲目應用「放血療法」。
2、十宣放血的作用?
痛處的旁邊有明顯的靜脈突出,放血出之即效。 十宣穴放血功效 十宣穴放血可以治療小兒驚厥。 驚厥是一組兒科常見的急性證候,臨床上以抽搐痙攣或伴神...
3、"放血療法"仍被用於治病是真的嗎?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南一名女子因患乳腺癌,在一家中醫館進行治療。治療了一個多月,主要手段為「放血療法」,最後其因傷口潰爛被丈夫送去醫院,被診斷為重度貧血甚至一度病危。隨後,當地衛生機構查處了這家中醫館。
其實,「放血療法」一直備受爭議。相關專家指出,「放血療法」只適用於極少數病症,對於大部分病症並無療效,反而可能引起較大的副作用。
多名患者因「放血」耽誤治療
其實,湖南這名女子因為「放血療法」導致重度貧血並非孤例。南都記者查詢發現,此前已經有多名病人因為採用了「放血療法」而耽誤治療。
早在2011年,一名賬戶名叫「埋線放血賈大夫」的微博用戶發了一條微博:「今天給這位病人放血,是出血量最多的一位,足足有850毫升……」該微博還鏈接了一張「女子趴在治療床邊,雙腿後方有幾道鮮血緩緩流下」的照片。此外還有多名網友曬出了曾在該診所治療的圖片。有網友表示「850毫升?!人體一共才多少血啊?」隨後,北京市東城區衛生監督部門介入調查。
今年8月,一名湖南的女士,在2016年發現身患乳腺癌後,沒有去醫院就醫,而是採用服用偏方、吃「素食」、使用放血療法等手段進行治療,結果一年半以後,該女士的病症逐漸加深,右側乳房的癌腫已經長得像個皮球,不得已才到正規醫院尋求治療,醫生一看搖搖頭稱「來晚了」。
古老的「放血療法」
其實,南都記者查詢獲悉,「放血療法」是一種古老的治療方式,在中國也有上千年歷史。
據多篇文獻記載,在中醫的話語體系中,「放血療法」又叫刺絡、刺血、瀉血等,傳統中醫的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毫針、小針刀等進行點刺放血。就放血量而言,一般是3至5滴,放的部位通常為指尖、耳尖、太陽穴、尾中穴,放血量並不大。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曾記載:「刺小絡之血脈」、「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認為刺絡放血能夠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攻邪最捷」。
在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認為,疾病是由體液失去平衡所致,放血和發汗、催吐一樣,都是平衡體液的方法。古羅馬名醫蓋倫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套復雜的放血療法,影響深遠,以至於到了中世紀,放血已成為歐洲大陸包治百病、保健養生的常規療法。
從19世紀中葉起,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了不同疾病的發病機理,因此就採用了很多不同的療法,粗暴的放血療法就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國內不少機構仍在使用
不過,中國的「放血療法」一直存在。
一名曾接受過放血療法的網友對南都記者回憶道,「當感冒的時候,家裡經常用針挑破皮膚,放一點血出來,出血量一般不大,就是幾毫升,但因為針是金屬的,有可能引起皮膚感染,後來葯品逐漸多起來後,才停止這種療法。「
上海一家醫院的內分泌與代謝科主治醫師張征表示,如今的放血療法並不是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還可應用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色病等極少數疾病。紅細胞增多症是因為骨髓異常增生,紅細胞數量明顯增多,由於目前尚無有效抑制骨髓過度造血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放血減少過多的紅細胞,但也已更多地採取單采紅細胞放血而不是放全血。血色病則是因為鐵代謝障礙,過多的鐵被儲存在體內導致組織器官病變,對於這樣的病人,除了盡可能減少鐵攝入量和使用鐵螯合劑,通過直接靜脈適度放血也是迅速改善病情的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放血』是有創操作,存在誘發血栓、增加感染、失血過多等潛在風險,在缺乏必要監管的情況下,容易被一些『江湖游醫』、非正規醫療機構盲目濫用。」張征說。
4、中醫所說的.十宣放血是怎麼做?
中醫所說的十宣放血療法,是指位於十個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個穴,稱其為十宣穴。然後用三棱針刺破十宣穴,放出少量血液,宣洩人體內的毒素,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方法稱其為十宣放血法。它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比如中風時急救,就用十宣放血法,在病人手指上刺上去,要刺出血來 (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等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每指一滴),大約幾分鍾之後,患者就會自然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紅,在兩耳的耳垂兒的部位,各刺兩針,也各流兩滴血,幾分鍾以後,嘴就恢復原狀了。 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否則,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經一路的顛跛震動恐怕還沒到醫院,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都破裂了。
5、中醫的放血對身體有損害么
【少商放血】內熱引起咽喉腫痛可放血治療,效果非常快.
少商穴的功效與作用 本穴三棱針點刺出血,配伍商陽穴,合谷穴可
如發熱不退,可以少商,耳尖,大椎點刺放血,可根據情況加退六腑或水底撈
孩子出疹子發燒昏厥可十宣穴和少商穴放血
四縫穴除了治療小兒疳積、百日咳外,其治療范圍在逐漸擴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脹、咽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發熱、感冒哮喘、小兒驚風等症均有奇效。還有人發現可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癤腫、痛風、月經不調等症。
取穴及操作療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取之。
(2)消毒:穴位用安爾碘,針具高壓消毒。
(3)針具:三棱針或25 mm毫針或5、6號注射針頭。
(4)操作:為緩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繩捆緊,用安爾碘消毒後,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點刺。點刺深淺根據年齡、體質決定,刺後用雙手擠出少許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熱者可多擠出些血液直至血液變紅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療5~7次為一療程。
6、關於十宣放血
不算。針刺十宣放血是一種治療手段,主要用於急救。無意割破手指無論位置和作用均有不同。放血療法是一種古老的治療方法,其原理通過放血刺激人體的代謝活動,作用以中醫來講主要是「開竅,泄熱,活血化瘀」。
7、中醫的放血療法真的能治病嗎?會不會有什麼風險?
中醫放血療法是需要辯症的,一般不採用,只有急症,燥症,膿瘡疔腫等實症才會採用。
宣揚放血療法可治幾十種病的都是騙子。
因為刺血療法屬泄法裡面的重手法,只可用於急救緩解症狀,不能直指根源,急症緩解了還是需要從病源著手調理。
8、十宣放血,針要扎在指甲裡面嗎?
不是,是扎在指尖處,距離指甲大概0.3到0.5厘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