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授300萬買保健品沒人勸說嗎?
在國外工作的湯先生前不久接到了中介電話,說他父親打算變賣房產,湯先生十分驚詫,匆匆趕回國了解情況。
原來,曾經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近些年來不知著了什麼魔,瘋狂迷信保健品,家裡的保健品和器械堆積成山。父親說,為了買這些保健品,足足花掉了他三百萬的積蓄。但令人詫異的是,傾家盪產非但沒有令湯老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居然還打算賣房籌錢,繼續買保健品。
湯老伯向我們展示了一款雪靈芝營養口服液,這是兩個月前,一家名為大康時代的公司邀請他去安徽宣城旅遊,他在當地聽完一場所謂「養生講座」後買專下的。商家宣稱,這種口服液原價4萬,打一折賣4千,湯老伯一口氣買了六盒。「他們說是這是西藏第一葯,知道老人沒錢,贊助我們讓我們也能吃得起好的葯,全面改善身體。屬「老伯告訴記者。
2、保健品真害人
當然可以告它們,這屬於犯罪的,他們這些騙子,唉。。。就專門騙你媽媽這種容易上當的人,以後告訴你媽媽,不要上當了
3、性保健品無人售貨店是怎麼購買東西的
簡單來說就是無人售貨機是怎麼使用的問題,百一般機身上都有操作流程說明的。
如果使用現金購買,一般是先選商品,根度據提示投入紙幣或硬幣,知出貨後拿出商品,按下找零退幣按鈕找零,拿出零錢道,購物完成。
如果是微信支付寶手機掃碼支付,那就更簡單了,選擇商品回後屏幕會提示支付方式,選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後會彈出一個二維碼,然答後手機掃碼支付,機器出貨,購物完成。
4、路邊開的24小時無人看守的保健品店怎麼買東西
第一步 選擇你需要購買商品
第二步 選擇購買數量
第三步 等待計算付款金額
第四步 投幣付款(硬幣或者紙幣,看支持金額)
第五步 自動販賣機找零和取貨
OK,一切大功告成,購物愉快
其實和買地鐵票差不多
5、我在淘寶里開了一家保健品的店可是沒人買怎麼辦?
你是新開的店吧~!信譽個很重要的東西,沒有信譽怎麼會有人買呢~!
沒信譽別人以為你是騙子呢
6、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 為什麼沒人管
採用欺騙的手段讓老人購買保健品是違法的,老人如果受騙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據受騙的不同情形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物價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等地投訴抄,也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情節嚴重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符合刑法中關於詐騙罪的情節,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根據2010年7月1日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百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對於度已經被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查獲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損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就購買假冒偽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損失提出賠償;對於已經交由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保障自身的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知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道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7、明知道保健品沒有絕對的療效,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上當呢?
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以前都是求溫飽,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越來越多的人也就更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了,保健品也就越來越受大家歡迎了。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保健品並不能作為葯品進行治病救人,但是依然很多的人去購買,這是為什麼呢?
保健品,其實就是保健食品,是屬於食字型大小的,不是葯物,不具備任何的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特定人群補充特殊營養,調節人體機能性而已!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保健品都是將其作用誇大了,然後吸引了大部分是老年人的人群進行購買。
1、「預防大於治療」、「是葯三分毒」的心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的人都開始十分注重保健。正所謂是葯三分毒,而保健品恰恰不是葯,他們只是一種食品,在很多人的眼裡就符合了他們對於養生的需求:能夠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強身健體的效果,又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的傷害。於是,很多人都寧願花大價錢也要防病,正是抓住了這種心理才讓保健品火熱!
2、虛假宣傳造成治療假象。
在廣告宣傳方面,保健品也是越加的放肆,不具備任何治療效果的保健品被誇大成為了能夠起到預防加治療的效果,使得一些常年收到疾病困擾或者急需保健的人群,在頭腦沖動的情況下大量購買。再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所謂的名醫講堂、宣傳,使得大眾喪失一些基本判斷,讓保健品變相成為了葯品。
對於保健品,我們不能說它完全就是無效的,對於一些有特定需求的人,或者缺乏營養元素的人群,保健品還是不錯的。能夠及時有效的補充人體缺乏的各種特定營養元素,但是這不能成為銷售商甚至不法之徒的漏洞,我們要擦亮自己的雙眼,讓自己不受騙上當!
8、為什麼年輕人普遍認為保健品都是騙人的?
我想先說一個30年前的故事。1988年的一天,一位43歲的浙江校辦廠經理正在推銷課外輔導資料時,偶然得知一名浙江大學教授有個包含枸杞、山楂、桂圓的配方,聲稱對小孩營養消化有好處。機敏的他立刻扔下手中的教輔材料,親自登門拜訪並得到了配方,最終調配成一款兒童營養液。
隨後,這款口服液被命名為「娃哈哈兒童營養液」,這位腦筋靈活的經理還為此發明了一句廣告詞——「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3年便銷售過億元。
這位經理就是現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娃哈哈的第一桶金,就是源於保健品。
或許這個故事放在今天像是天方夜譚,但在氣功橫行的90年代,人們對保健品的狂熱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1994年,國家統計局曾對35個大中城市進行調查,30%以上的家庭會買保健食品饋贈親友,而在北上廣等十大城市,10歲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種營養口服液的比例更是高達83%。
相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朋友,一定對口服液的三大巨頭——生命一號、太陽神、紅桃K記憶猶新。尤其是生命一號,我現在還記得它魔性的廣告詞:「生命一號,補充大腦營養,提高記憶力!」「喝生命一號,考出好成績!」
當年天真的我也抱著喝完數學題全會做的心態嘗試過幾瓶,就記得味道說甜不甜,說酸不酸,三分像葯,七分倒像飲料。至於療效,智商沒上去,體重卻上去了。
事實上,這些所謂能夠提升記憶力,進而提升考試成績的保健品,主要成分都是氨基酸、牛磺酸、腦磷脂。看到這還算正常,起碼都是對大腦有益的葯物。可是後面緊跟著的就是大棗、枸杞、陳皮等中年人的標配。雖然這些在中醫里也有安神補腦的功效,但如此土洋結合,實在不倫不類。此外,在一瓶小小的口服液中,這些葯物的比例更是一個疑問。
既然中西結合行不通,有人就打起了神奇中醫的主意。中華鱉精就號稱是從中華鱉里提取了大量營養物質,配合傳統中草葯,能夠益智健腦。
作為當時中國體壇的大紅人,馬俊仁說自己弟子常喝中華鱉精,更是讓許多人深信它的保健價值。
曾經有一位怪叔叔來我家作客,手上拿的就是兩盒中華鱉精,還口口聲聲說他家孩子就是喝了這個,語文也會了,英語也行了,一口氣做10道奧數題都不費勁了。
結果所謂的中華鱉精,後來被曝光不過就是糖水,整個工廠甚至連一隻「鱉」都沒有,只有一隻供觀賞的鱉。
老人或許對這些「保健品」的真相知之甚少,不過年輕人卻是在各種渠道接受到的信息中對國產保健品逐漸喪失信心。再加上現在可選擇的進口產品數不勝數,廣告也做的更到位,年輕人自然就更對國產保健品嗤之以鼻。
而這些保健品之所以能霸佔我們的童年,甚至在今天經過變形,繼續欺騙著我們的父母,一方面是依靠「謊言重復一千遍就能變成真理」的邏輯,重復播放惡俗但有效的廣告;另一招則可稱為「因為所以就這么辦」,在兩個或三個事物之間建構似是而非的強關聯,而事實上它們之間並無關聯或只是弱關聯。
9、為什麼那麼多人買保健品呢
原因如下:
1現在生活條件好,很多人手頭不缺錢
2人都有一個願望,就是與秦始皇一樣,想多活幾年,最好能『多活五百年』
3保健品的廣告普天蓋地,很多人被洗腦了,認為任何保健品都能對身體有益
4賣的人的推銷的力度大,也是原因之一,我見過某推銷者找一個老年人,推銷一種保健床和床墊,用了大約大半年,每周都去老人家中訪問,問寒問暖,真是比他子女還關心哦,最後就花了上萬元買下了,。。。。。
10、老人被騙買保健品為什麼沒人管
採用欺騙的手段讓老人購買保健品是違法的,老人如果受騙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據受騙的不同情形向消費百者權益保護協會、工商行度政管理部門、物價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等地投訴,也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情節嚴重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符合刑法中關於詐騙罪的情節,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根據2010年7月1日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對於已經被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查獲的不法分子,老年內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損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就購買假冒偽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損失提出賠償;對於已經交由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保障自身的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