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雞怎樣抓好育雛的第一「黃金」周?
稱小雞第一周為養殖周期黃金周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個階段是小雞腸道及各個器官發育最快的一周,開食的好與壞關繫到小雞的體重、採食量、抵抗力、均勻度等等,那又該怎麼做呢?
一,雞苗的選擇:
雞苗最好選擇信譽度高的大廠家,但是來了之後建議做進一步的抽查,隨意挑幾只小雞做一下解剖,主要是看小雞的腺肌胃和腸道,因為現在垂直傳播病很厲害,例如,腺、肌胃炎,現在很多小雞第二天就有腺肌胃炎的病例,這不是養殖管理的疏忽,而是孵化場出場前就帶有的疾病,這個時候可以要求退苗,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也建議大家育雛第二天就可以用一點治療腺肌胃炎的中葯做一下預防。
二,雞苗到家就要有水有料,立即開食:
雞苗從出殼到養殖戶家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早出殼的雞苗,要在孵化器裡面等1天多才開始裝車運輸,等雞苗到家時大部分雞苗都已經出殼了12個小時,有的甚至更長,這期間小雞沒水沒料一直挨餓,所以雞苗到家後我們就不要再去控幾個小時的水或料,而必須要趕緊的開食。
實驗數據顯示,立即開食促進了卵黃的吸收,增加了腸道絨毛長度和腸道重量,加速了免疫器官的發育,節約了母源抗體和脂肪——既提高了雛雞的抗病力,又增加了雛雞的成活率。
三,開口葯的選擇:
選擇一個好的開口葯是至關重要的,剛出殼的小雞抵抗力很弱,臟器發育還不是很完善,所選的葯物對肝腎的刺激要小或是無刺激最好,如果肝腎受損發育不好,後期想把雞養好就困難了。
同時在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醒大家的是,維生素一定要用質量好的,如果使用差的不但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過多的電解質離子還會引起雛雞拉稀。
四,舍溫的調控:
雞苗剛進雞舍時,雞舍溫度不宜過高,因為雛雞在運輸過程中,運苗車的溫度並不高,大部分是在28-30度,如果這時雞舍溫度過高,一是造成小雞大的應激,二是小雞會出現洗澡現象。
雞苗進入雞舍3-4個小時內把舍溫升到33-34度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觀察,不能死板的按溫度計來,以小雞分布均勻,少量有張嘴為准。
五,喂料:
第一周不建議控料,全天供料,少加勤添,每次等料吃完後再加,以免高溫高濕發生霉變,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勻料,時常晃動料筒,刺激小雞盡可能多的吃料,有利於小雞腸道和各器官的發育,體重增加小雞的抵抗力也會提高,有利於七天的做苗。
六,水:
水是重中之重,必須達到人用飲水的要求,育雛期間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飲水器,讓小雞在半米內就能喝到水,飲水的溫度應該接近舍溫為宜,水溫過低也是腺肌胃炎高發的一個重要誘因,所以一定要注意。
七,控光:
進舍24小時全光,照從第二天開始可以採取控光措施,第一周結束後可以逐漸控制到兩個小時左右,從第八天開始可以逐漸加長控光時間到4-6小時,切記關燈的時間要固定。
八,環境:
如果是地面育雛,注意墊料的乾燥,空氣濕度最好保持在55-70%,濕度低會損害呼吸道粘膜,容易起呼吸道病,溫度低扎堆,溫度高影響小雞採食,避免有過大的噪音及各種不利因素,造成小雞的應激。
下面是一個1500隻大肉食的用葯方案,全程預防
2、科學區分放養雞
規模較小、見效也比較快的特點。近年來我國的養雞戶不斷增多,雞的飼養量也
在迅速的增加。
然而由於很多養殖戶對養殖掌握不到位,仍然對養雞存在著很多錯誤的觀點。
因此,我們有必要逐步提高人們科學的養雞管理水平,以確保養雞業的健康發展,這
也是養殖戶迫在眉睫的首要責任之一。
一、常見的可選擇性的養雞方法
1、塑料大棚的養雞方法
塑料大棚養雞是一種投資較少,而收益卻較高的養雞方法,非常值得在初步飼養的
養雞戶和經濟條件不太好的養雞戶中推廣應用。
這種養雞方法的優點是取材比較方便,可用普通的農用薄膜作為塑料大棚雞舍的主材料,
同時利用竹子和草簾等材料。這些材料比較容易獲得,隨需隨建,而且搭建簡便,省時
省工,能達到農牧結合的效果。而且養雞也可以肥田,同時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此外
由於塑料大棚又具有透明的特點,可以受到太陽光照的照射,有利於提高家雞的成活率。
2、利用山地等天然的地域養雞
我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都有草地、林地、果園以及荒灘等的天然青飼料地域。這些地域
同時也存在著很的昆蟲等動物性飼料,這些對於放養家雞是非常有利的。
山地養雞法具有隔離條件較好的優點,可減少雞類疾病的發生,使其成活率較高,同時投
資也較少。這種養雞法既降低了飼養的成本,養出的雞也具有風味獨特和味道鮮美的優點,
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
3、籠子養雞法適合大量養雞的方法除了塑料大棚養雞、山地養雞之外,還有一種是籠子養雞法。
常用的雞籠又可分為育雛、育成、肉用仔雞和產蛋雞籠四種。
雞籠養雞的方法具有飼養密度較高的特點,其飼養的條件更加方便於進行人工的控制,
可保證蛋雞的產蛋率,同時也可保證肉雞的增重速度,相比較而言,這種養雞方法的耗料較少,
節省了空間和墊料等,受到養雞戶和生產者的歡迎。
二、科學養雞的前期准備
1、要編制好養雞場的生產計劃
在養雞之前,首先要根據養雞場的規模和性質做出詳細的生產計劃。切實而可行的年度生產
計劃可以有利於各項養雞工作的統籌安排,其中包括編制雞群的周轉計劃、產蛋計劃,還包括
飼料的生產和供應計劃等。
在制定計劃時,要分別記錄能夠生產的和需要購入的飼料種類與數量等數據,同時要注意計劃的
制定應適應季節的變化。此外,還要制定好產品的銷售計劃,其中包含種蛋、種雛、食用蛋、糞肥等
各種因素,衛生防疫計劃和用工計劃以及用各種日常的消耗核算也應該列入計劃之內。
2、養雞品種的選擇
目前就全國的情況來看,雞的良種化程度已經相當高,因此在進行選擇飼養的品種時要是依照市場的需求而定。
在選購雛雞時應該去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都較高的種雞場進行選購,這些場的防疫措施較好,雞苗質量也就相對
較高,這樣購買回來的雛雞就不會有太多的疾病,也可做到節省原料的目的。此外,好的種雞場都有良好的售後服務,
免除了很多後顧之憂。
3、雞飼料選擇與飼養管理
雞飼料的配製是養雞業的基礎,飼料支出占養雞成本的一半以上。要選擇質優價適的飼料進行飼喂,
在進行雞飼料的選擇時,要嚴格按照雞的不同生長和發育階段來選擇或者配製合適的飼料,小雞階段可選用全
價的顆粒飼料,到雞出欄前十天左右可選用肥雞料,這樣做可以改善家雞的肉質,使雞的體重增加,
因而做到提高養雞效益的目的。在使用飼料時要注意觀察飼料的顏色和氣味等性狀,如果出現結團、潮濕以及霉變
等異常現象時要立即停止使用,以免造成巨大的損失。在雞的飼養過程中,育好雛雞是尤為關鍵的環節。要對育雛舍
和用具進行徹底的消毒,同時嚴格控制舍內的溫度,具體示季節的變化而定。在雞的第一次飲水時可加少許的葡萄糖,
最後也要注意養雞環境的衛生和通風換氣等方法。
三、科學養殖的提高方法與措施
1、提高科學養雞意識,學習養殖
作為養殖戶首先要認識到以預防為主的飼養方針,剛開始養雞的養殖戶,要懂得科學管理和疫病防治的基礎知識,其中包括
密度、通風、光照時間、雞飼料的配製、疫病免疫程序的制定等幾個方面來提高養殖戶的素質和學習技術的能力。
除了要有科學的指導,養殖戶也要加強學習,閱讀科學養殖及養殖信息等方面的書刊和報紙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產實
踐中,進而不斷地摸索和總結,最終提高養殖的技能,使養殖事業越做越好。
2、做好飼養環境的衛生,提高成雞的質量
要搞好養雞的環境和雞舍的衛生,做到定期清掃和定時清除雞糞,對雞舍也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措施,
盡量降低雞舍內的氨氣以及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的濃度。進雞前可用葯物噴灑消毒,使雞舍處於無菌的狀態,
減少雞舍污染造成的疫病。此外也要注意通風,在加強通風的同時也不要忽視雞舍的保溫措施,使溫度適宜。
當然,如果育雛室的溫度過高,也會造成育雛前舍內的相對濕度較低,家雞易感染呼吸道類型的疾病。
3、預防家雞疾病,做好日常保健工作
家雞的疾病防治對養雞戶來說特別重要,很多雞病易感染,危害大,因此要徹底搞好雞的防疫保健工作。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飼料配合的不當或者溫度過高過低以及外傷等原因造成,
也可能是由於葯物過量或者吸入有害氣體等造成。要做好雞類疫病的預防和管理,平時多注意觀察雞群的生產狀況,
並做好雞群的採食、喝水、糞便、雞的各種狀態等的記錄,通過對記錄的分析和整理,
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對於危害較大的疫病,應根據疫病的發展情況,對其它雞群採用有效的疫苗進行防疫注射。
因此,綜上所述,只有掌握了科學而專業的養殖才能養好雞。
3、蛋雞育雛營養標准
蛋雞育雛季節與育雛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要根據生產目標選擇最佳的育雛季節。在自然條件下,一般春季3~5月份育雛最好,雛雞生長發育快,成活率高,開產早,產蛋時間長,產蛋多,種蛋受精卵、出雛率高,種用價值高。
蛋雞育雛需要做的准備工作有哪些?
一、制訂切實可行的育雛計劃
要根據自己養雞場的總體規劃、房舍及設備條件、人力與財力、工藝流程等制訂育雛計劃,確定育雛的時間、數量及技術指標,擬訂雞群周轉計劃、飼料及物質供應、獸葯及疫苗使用計劃、經費預算、人員分工和培訓等。
二、清潔消毒雞舍
首先清除舍內邊料、糞便,將舍內設備、用具搬遷到舍外浸泡、清洗。用高壓水沖洗整個雞舍,從頂棚牆壁、門窗、設備,最後沖洗地面,保證無塵、無羽毛、無糞便。待地面晾乾後,用2%~3%的氫氧化鈉水潑灑地面,待干後用清水徹底沖洗地面。消毒後的雞舍,應空舍兩周後方可進雛雞。
三、准備育雛用具和設備
1.保溫設備。常用電熱保溫傘、紅外線燈、煤爐或木炭火盆等。
2.照明燈。在育雛舍內和育雛傘下均應安一盞照明燈,以便雛雞靠近熱源和採食、飲水。7天後可關閉照明燈。
3.溫度計。根據不同育雛方式,選擇能代表室內溫度的適當位置放置溫度計,放置高度以距雞背部2~3厘米為宜。
4.放食用具。10日齡前採用塑料薄膜投放飼料,10日齡後改用淺碟盛裝飼料,20日齡後採用淺飼槽裝飼料。
5.飲水器。種類很多,常用吊式飲水器或鍾式真空飲水器。養雞戶也可自己製作飲水器。
四、育雛方式的選擇
育雛方式按雞佔用地面和空間的不同,可分為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立體育雛。
五、飲水、飼料、墊料、葯物和疫苗的准備
雛雞進舍前2小時,應把5%葡萄糖液和0.1%維生素c的水溶液裝入飲水器內,均勻放置於雞舍內預溫。
進雞前的1~2天,准備好配合飼料,按雛雞的營養需要及生理特點,配合好新鮮的全價飼料。育雛的前6周內,每隻雞消耗1.2~1.5千克飼料,據此備好充足的飼料原料,有條件的最好給小雞飼喂破碎飼料。另外,育雛還要准備好預防疾病的葯物、疫苗及消毒劑,如消毒葯、抗白痢病、球蟲病、疫苗和抗應激的葯物等。
六、雞舍預熱
進雞前1~2天,雞舍內安裝好燈泡,整理好供暖設備,網上平養的則需鋪上塑料布。然後開始升溫,達到育雛溫度。籠養雞舍如採用全舍加溫方式,雞舍室溫應達到32℃~34℃,育雛籠電加溫方式室溫不低於24℃;平養雞舍室溫不低於25℃,保溫傘下溫度達到33℃~35℃。當舍溫達到此溫度時,應當適量通風換氣。如熱源是煤、木炭或柴草等,要檢查煙道、煙筒有無漏洞,發現漏煙要及時堵好,以防煤氣或煙霧中毒。
4、蛋雞怎樣育雛,進苗後應該做哪些工作
一、接雛時期關鍵點雛雞入舍雛雞舍保證有理想的溫濕度標准。
運雛車到場後,應迅速將雛雞從運雛車移出,雛雞進舍前半小時可將舍溫降至25度左右,將雛雞盡快放入育雛舍,同時逐步將溫度提升至35度、適度60左右,並維持穩定,前後夜溫濕度要均勻。雛雞開水原則:清潔、衛生。雛雞入欄後,因經過長途運輸、脫水、遇到極端溫度等,首先應在飲水中使用肽博士(免疫營養素),可緩解應激效果。(一般飲3天),其次為了防止小雞出現糊腚糊肛現象,要飲水使用鹽酸沙拉沙星(桿菌清),雞舍燈光要明亮,讓飲水器里的水或乳tou懸掛的水滴反射出光線,吸引雛雞喝水。無論何時,在提供飼料之前使雛雞飲水1-2小時,減少雛雞脫水。若使用真空飲水器喂水,則要求每4-6小時擦洗一次飲水器。
二,雛雞開食應該注意的問題
雛雞開食及早開水開食不僅有利於促進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器官,特別是小腸)的發育,而且,還有利於促進免疫系統的發育。飲水及開食工作可同時進行。育雛期的前72小時是培養雛雞良好食慾及消化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良好的食慾也是雛雞一生中生長發育的基礎。應做到少添勤添(每天5-6次),這樣做可刺激雛雞的食慾。飼料使用顆粒破碎料,方便雛雞採食。每次添料時,應及時清理料盤里的舊料,並定期清潔料盤。盡量保證每籠每天的喂料量基本相同。稱重與入舍記錄在雛雞開水、開食前,留出幾盒雛雞用於稱取初生重。一般初生重要用電子秤來稱,取樣約2-3%左右。統計並記錄路途死亡、入舍死亡及實際入舍數等。免疫若免疫程序安排在一日齡有免疫項目,為避免應激,最hao等雛雞正常開水、開食,並熟悉雞舍環境之後再實施免疫(一般首次免疫安排在雛雞入舍12小時以後進行)。挑雛對於混雜在健康雛雞當中的少數有問題的雛雞,應及時挑出來並淘汰掉,或進行必要的單獨護理。
雞開食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促進腺胃粘膜的發育和生長,為了後期不被「吃出來的病——腺胃炎」影響生長,建議開食後中葯飲水魯冠獸葯的胃舒(白頭翁散),雛雞就開始調理腺胃的生長環境,促進腺胃粘膜的吸收功能,胃舒作為魯冠主打的高效產品,已經成為新一代胃黏膜保護劑,並且對幽門螺桿菌有很強的殺滅抑製作用,對後期雞的提料和正常進入產蛋高峰期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入舍雛雞挑選關鍵點:
雛雞是否合格直接關繫到遺傳性能的發揮,雛雞階段的管理與產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標呈很強的正相關!為了保證雞群為產蛋階段打下堅實基礎,除日常的飼養管理外,雛雞疫病管理控制不可忽視。及時了解母源抗體水平及雛雞的免疫護能力是疫病免疫防控的重要基礎,並且還要做好細菌性疾病的篩查,以便對雞群制定合理的保健程序及方案。
5、育雛雞吃什麼飼料
育雛當然有小雞飼料咯,但是開口葯也是相當重要的,
用東東商城的(磷桿清四代),可做開口葯用,治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
開口葯是養雞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決定了以後養雞的質量
雞苗,葯,還有個人的飼養管理,缺一不可
做完疫苗後還要用(加強胃康靈)預防腺肌胃炎,
預防措施做好,養雞才能養的更成功。
6、剛開始養雞,雛雞飼養管理注意事項有哪些?
(1)初次餵食 雛雞一般於孵出後24~36小時內開食為好,開食的飼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易於雛雞啄食,營養豐富,易消化。常用的開食方法是:1~2日齡喂粉狀玉米、碎米或碎粒料,2~3日齡起逐漸增加混合料。開食料最好先用開水燙軟,待食料吸水膨脹後再進行飼喂。
(2)初次飲水 雛雞的初次飲水,可以在開食前,也可與開食同時進行。初期宜飲溫水,並在第一次的飲水中,加入1%~2%的糖類,以增強雛雞抵抗力。飲水不得中斷。早飲水可加速卵黃物質被機體吸收利用,有助於雛雞的食慾和消化吸收。
(3)日糧配合 雛雞的日糧,要求新鮮,營養全面,混合均勻。在1月齡內的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應為20%左右(肉用雛雞還要略高些),代謝能為11715千焦/千克,粗脂肪1%,粗纖維應低於5%。
(4)飼喂方式 雛雞的飼喂方式有限制採食與自由採食兩種。前者可有效地控制雛雞生長發育的進程,使其具有較高的育種價值與生產性能;後者對肉用雛雞較實用,可促進雞體生長發育和達到經濟增重。
(5)飼喂次數 一般育雛初期採用自由採食,使雛雞能迅速熟悉採食與飲水。注意要少喂勤添,防止飢餓。第一天飼喂2~3次,以後每天喂5~6次(其中夜間1次),10~35天每天喂5次,6周齡以後逐漸過渡到4次。肉用雛雞採取日夜自由採食法飼喂。
(6)及時分群 隨著雞齡的增長,飼養密度要適當調整。在考慮平面雛雞群密度的同時,還要注意雞群大小。一般7日齡內每群以300~500隻為宜。有條件的話,以後可合並為1000隻一群。最好能按品種、品系、性別、強弱分群,不同日齡的雛雞不宜混群飼養。
(7)疾病防治 育雛舍應與孵化室、成雞舍嚴格分開,並保持一定的距離。搞好雞舍及環境衛生工作,按規定及時接種各類疫苗,嚴格消毒制度。及時剔出病、死雞,並作出妥善處理。一般雞場(舍)應謝絕參觀,以防疾病傳播。
7、土雞怎麼育雛最好?
育雛期是養殖中比較關鍵,技術要求較高的飼養階段,了解和掌握雛雞的育雛過程,對於提高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8、為什麼育雛工作是養雞的重點和難點
因為剛孵化出來的小雞是最脆弱的,身體的提抗力差,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死亡率最高,所以,育雛工作做的好,能提供雛雞的成活率。
9、放養雞育雛斷啄行嗎
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