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大師

保健大師

發布時間:2020-07-15 15:50:02

1、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病逝,這么注重養生的大師卻早逝,養生真的不能長壽嗎?

那不一定。人要想長壽,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佔到了50%。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首先要更正一點,梅墨生先生不是養生專家,更不是營養學家,而是中國著名的書畫家,擅長書法和中國畫。梅墨生之所以讓很多人誤解為養生專家,是因為他在出名之後參加的很多活動和電視節目當中,講了很多他自己的養生經驗和觀點。

現代社會,科技已經較為發達了,大家都學過基礎科學的常識。那些所謂的保健品,打著營養、無毒副作用的旗號,卻難超越能量守恆,平常飲食均衡,就已經滿足了對各類營養的需求。比如,雖然維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計量單位的補充,長期破壞體內的生態平衡,醫生說是安全范圍,但醫學真的到了讀懂人體的層面嗎?只是現有眼界制定的標准而已。你以為的無害,只是現在無法評估評估真實危害。

三餐七分飽,稍微准時准點,別餓死,別撐死,體內減少生理對抗,至少消化系統減少了患病概率。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嘗試一點點,別克制,別貪嘴,身體對於營養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免疫,才能張弛有度、進退有序。運動多了並不僅是提高生理機能,同時也加速身體老化。能多睡就多睡,睡覺降低新陳代謝,身體損耗自然減少。也別睡的昏天黑地,困了就補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該干什麼干什麼。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對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以微笑相迎。無論是和朋友在一起,還是微信跟老同學聊天,記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那也會增加壽命。

2、都說只要會養生就可以長壽,可為何養生大師59歲就離世了?

養生和長壽沒有必然聯系,並不是說只要堅持養生,就一定可以讓自己長壽,只是說養生對長壽有好處,可以提高自己長壽的概率。養生大師59歲就去世,去世的原因也和養生沒有必然聯系,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去世,不能因為養生大師的早逝就斷定養生不能長壽,這種觀點很明顯不夠嚴謹。

養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有很悠久的歷史,也涉及到很多的學科,是多學科的綜合。養生的概念基於道家的思想,它包含身體和精神兩個概念,養生目的就是要達到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狀態。

要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在身體上的表現就是,要經常的參加體育鍛煉,但不是特別激烈的運動,而是類似於太極這種比較柔和的運動,運動量適中。心理上的表現則是通過琴棋書畫的熏陶,讓人有一個開闊的胸襟,能夠有一個好的心態。

通過對養生概念的解釋,可以發現養生是基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止是單純的身體活動,還蘊含著很多哲學思想,因此養生的更多是中老年人,只有有了一定的閱歷之後,才可以理解養生的內涵,他們對長壽也更加渴望。

當然現在的養生已經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特權,年輕人也可以開始學習養生,不過年輕人追求的不是日後的長壽,而是現在身體上的健康,通過養生,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投入到工作中去。

3、如何成為「養生大師」

首先,你可以為自己尋找一個足以唬住「粉絲」的「出身」。如果祖上有人做過太醫、御醫、民間游醫之類,那麼你自然就是「名門之後」。如果沒有,也沒關系,不妨找找哪個古代名醫跟自己同姓,自稱是他的多少代傳人——完全不用擔心別人信不信,信的人自然會信,不信的有能力揭穿你的人也不會太多,而且他們往往也沒興趣跟你較勁。打造好了「出身」,下一步就是建立自己的「養生理論」了,建立的秘訣就是「大堆常識加故弄玄虛」。首先找出公眾廣為接受的觀念,比如要健康就要多吃蔬菜、少吃油膩、節制飲食、生活規律等等,然後在「古代典籍」中找一些古文來佐證,再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相生相剋」之類的理論來牽強附會。這樣做的目的是滿足大眾的「民族自豪感」,為贏得「相信」打下良好的基礎——即使以後捅了簍子,「粉絲」們也會說「瑕不掩瑜,多數還是有道理的」。這當然遠遠不夠,「大師」必須要有「雷人的理論」。比如「不能吃辣椒,吃了會致癌」、「不能喝牛奶,因為那是牛喝的」、「不能穿裙子,會氣血不暢」、「不能吹空調,會腎虛」……只要你敢說,就會有人相信——很多人對於「危害」都是習慣於「寧可信其有」的。願意相信的人遵循了這些「理論」不會有什麼損失,而不遵循的人中總是難免有人會生病,而「粉絲」們就會說:「大師說過了,你這病是什麼什麼導致的。」作為「大師」,不能「光破不立」,還必須提供一些「養生秘方」。這個其實很簡單,隨便找一兩種大家平常都吃的東西,把它玄虛化就可以了。比如,五穀豆類都對身體有好處,但是要特別挑出一種,不管是紅豆、黑豆或者綠豆,然後說這個只要怎麼怎麼吃就可以治病——原料一定要簡單,大家都能夠消費得起,才會有許多人願意追隨。但是過程一定要復雜,「注意」的地方一定要多,比如多少豆加多少水,什麼時候下鍋,煮多長時間,最好是用什麼容器什麼水等等。還有「吃紅薯治癌症」、「晚上吃生拌菜治百病」、「按摩某位置治腎虛」、「吃某種紅色食物補血」等等。如果你碰巧學過中學生物,還可以弄一些現代生物學的名詞術語,諸如「抗氧化」、「代謝產物」、「類黃酮」、「降血脂」、「蛋白質變性」、「維生素失活」之類的,更顯得博古通今、中西合璧。如果這些還不夠「雷人」,還可以再弄一些更邪門的,比如「生吃泥鰍去肝火」、「放血療法治肺癌」之類,不過這些療法有一定的風險,搞不好出了事故就比較麻煩,比如用芒硝治病的「大師」就進了監獄。所以,這類療法要慎用,要講也要在成為「大師」之後再講——當你成了「大師」後,出了事故也就會有「粉絲」來為你辯護了。比如有人生吃泥鰍得了病不得不進行手術,就有「粉絲」說:「不是生吃泥鰍療法不好,而是現在的泥鰍不好。」完成了上面兩步,後續工作就是宣傳了。人們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一定要有很拉風很吸引人的口號,比如「不生病的智慧」、「把健康徹底說清楚」、「讓你多活幾十年」、「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之類。如果想不出來,只要到城鄉結合部看看電線桿子,就能夠獲得許多靈感。現代科學還不可能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是許多人會相信「大師」的「神奇」。說得越邪乎,就越有人願意去嘗試。一旦嘗試了,心理期望又會轉化成「相信自己確實好多了」,於是就會有追隨者。當「養生大師」的形象初步建立後,就會有更多的媒體來關注。尤其是一些號稱「生活智慧秀」的娛樂節目,更會對你推崇有加。一旦進入這樣的傳播渠道,觀眾就會把對「正規媒體」的信任放到你的身上,於是你就會成為更大的「大師」。

4、國內著名養生專家有哪些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 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 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 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 熟讀四書五經 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 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 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編著有《新編抗衰老中葯學》、《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老年醫學在中國》、《抗衰老葯物學》等10餘部學術著作 發表有關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方面的論文及文章數十篇 並獲多項成果獎。目前 張國璽研究員主要從事養生保健知識方面的研究和講座活動 廣受好評。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 主任醫師 正師級 教授。他先後為朱德、華國鋒、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領導同志做過保健醫生 並在黨和國家的多次重大會議和活動中擔任保健工作 也多次承擔外國元首、重要領導人來訪的醫療保健任務 積累了豐富的保健經驗 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科學家」 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將中醫進行到底》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 1948年6月出生 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 台灣中華離子醫學 民間團體 教授 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著有《不生病之真法》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益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 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 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 一直致力於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在大學里主講「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巡迴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讓每一位聽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 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多年來 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井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 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少華臨床經驗集》、《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等著作 深受讀者喜愛!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 《跟名醫學中醫》、《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等大型叢書主編。並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 廣受好評 鳳凰衛視中文台也曾對其進行專訪。 著有《無病一身輕》。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 發表論文四十多篇 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 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 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作為學科帶頭人 王洪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全面系統地圍繞《黃帝內經》做一次論證和整理 但是《黃帝內經》博大精深、文字深奧 單是古今中外注釋它的著作就有500多部 要想全面系統地整理和繼承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洪圖經過長達十年的辛勤耕耘 把一部460萬字的《黃帝內經研究大成》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這一年是1997年 這部著作被學術界評為了劃時代、里程碑性的著作,並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這也是中醫學著作首次獲得此項榮譽

5、如何看待養生大師因病早逝這一頗具諷刺的社會現象?

前段時間,養生大師梅墨生先生因腸癌早逝的消息想必都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對於梅先生的逝世我個人是比較難過的,但是對於他的死,很多人對此爭論不休。也就是梅墨生先生身為養生大師,為什麼會英年早逝。

這個問題的討論甚至一度上升到了中醫與西醫的辯證,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養生的理論絕大多數都是契合中醫理論的。

例如說,提到養生,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想大概就是平時拿著個養生杯,裡面泡著枸杞紅棗茶,飲食以米和面為主,葷素搭配,有菜有湯。平日里不吃垃圾食品,不去娛樂場所,不蹦迪,不熬夜。持續健身,打打太極,跳跳廣場舞等等。

那麼這些行為真的能夠養生嗎?這樣養生真的能讓我們減少病災嗎?持續如此的養生真的能夠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嗎?

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毫無疑問是「是的」。

但是如果你問我,這些行為能不能避免癌症的發生,能不能杜絕癌症的出現,那我只能搖搖頭說「我不知道」了。

所以說,不能單純地把梅先生的逝世歸結到「養生」的層面上,因為梅先生是死於腸癌的。而癌症是當前社會最難攻克的醫學難題,我們無從知道癌細胞突變的原因和幾率。

正如我們不能因為張學良抽煙喝酒還活到一百歲,就認為抽煙喝酒對人體無害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某個人壽命不長就完全否定其生活習慣,更不能因為「養生大師」早逝就簡單的否定養生無用。

6、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6)保健大師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7、被稱為美容保健史上一代大師的是誰?

我們只要看到這些,稱自己為大師的人就要提高警惕,
因為很多真正的大師是非常低調的,不會讓別人知道,
而我們看到宣傳的這些大師,他們什麼都不會。

8、人生必須知道的保健方法有幾種,可以請保健大師談談嗎?想認識下保健大師?有誰介紹下給我嗎?

勤洗腳。懶洗頭……
笑傻紅塵是

百度的注冊名字,你找找吧

9、近幾年層出不窮的偽養生專家、大師有哪些?

48歲的馬悅凌,祖籍江蘇copy南京,曾在南京做護士和兼職主持節目,2007年馬悅凌所著《不生病的智慧》一書出版,被譽為「健康教母」,但至今無醫師資格證。馬對外宣稱,創造治癒乳腺癌在內的100多個奇跡。

重慶縉雲山紹龍觀百住持李一,曾被宣傳成養生專家、學問大師,號稱有3萬名弟子,2010年卻被曝光其履歷和「神通」多有虛假,且被弟子舉報強奸女大學生。

林光常,台灣人,出書《無毒一身輕》,以養生飲食為目的,逐步推廣理念,並取得巨大成功。後來推廣各種商業產品,並誇大了飲食治療的理論,導致巨大爭議,受各界討論。後因涉及無證治療,被台灣省法院判刑。從一個成功的商人到成功的養生理論推廣者,是非常經典度。但是也是誇大食物功能的典型。

「劉太醫系列從書」的作者劉弘章、劉浡父子是兩名知「大忽悠」,不僅其書中的許多論斷是錯誤的,就連其「御醫後人」、「醫學博士」的身份也是假的,隱藏其後的是赤裸裸的功利目的。

現在他們的好多書還在賣,有的人還專門到書店去找道某一個所謂的養生專家的書,我在書店也看見過一本《劉太醫談養生》的書,後來詢問書店的店員,她們對誰是真養生專家,誰是偽養生專家都不清楚。

與保健大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