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保健品有哪些牌子
針對現今保健品市場情況,對保健品市場上信譽度較高,口碑較好來的保健品品牌,作出歸類匯總,便於消費者作出更自好的選擇。
1、 黃金搭檔:中國最大的保健品企業之一,十佳保健品品百牌
2、度 海王:中國馳名商標,十佳保健品品牌
3、 太太口服液:中國馳名商標
4、 紅桃K:中國馳名商標,十佳保健品品牌
5、知 安利道:知名暢銷品牌、國家免檢產品
6、 東阿阿膠:中國馳名商標,十佳保健品品牌
7、 長壽之家: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同仁堂王牌養生產品「御品」代理商
2、長輩總愛為我們買各種保健品,怎麼勸才能拯救被洗腦的老人?
上有老,下有小
生兒育女以後,我們漸漸成了家裡的中堅力量。既是年幼的寶寶依靠的懷抱,也是父母長輩信賴的港灣。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一寶不僅是「珍寶」的寶,更是「寶寶」的寶――老小孩。
對於家中的「老小孩」,我們要像當年他們教我們使用勺子那樣,教他們使用手機和電腦,教他們如何識別壞人,如何不被騙??
從電信詐騙到如今「聽講座購買保健品」,針對老年人的騙術層出不窮,讓老年人防不勝防,也讓做子女的我們心累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當父母到了愛買保健品的年紀,我們應該如何拯救他們吧!
文/南瓜媽媽
01
「喂,我能騙你點兒錢嗎?」
2012年央視春晚,蔡明、常遠、王寧、郭豐周共同表演的小品《天網恢恢》,第一次將電信詐騙這一主題搬上了春晚的舞台。
蔡明老師一句嗲聲嗲氣的「喂,我能騙你點兒錢嗎?」惹觀眾笑得前仰後合,但現實生活中的騙子比狐狸還狡猾,哪會這么單純呢?
02
「爸,媽,你們幹嘛去?」
「我們去聽講座!」
公安部曾發布過一組大數據,從2011年至2015年五年時間,電信詐騙案發案數量增長近5倍。但與此同時,相信許多人也都已經注意到了,一種新型的騙術也在悄然蔓延――保健品講座。
2017年11月27日,半島都市報刊登過一篇報道,山西省一名工商局執法人員「卧底」保健品講座現場、拆穿了騙子們精心部署的戰略。
《半島都市報》2017年11月27日報道
這篇報道讓南瓜媽想到自己的經歷: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時候,立志成為一名認真負責的媒體人,見到某報社「生活館」招聘記者,就滿懷期待地前去實習。沒想到上崗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為一場「保健品講座」拍照。等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根本就是一場為老人家「洗腦」的騙局,於是當場辭了職。
新聞報道中的騙局模式,與南瓜媽親身經歷的那一場「講座」有許多驚人的相似,可見這種騙術已相當成熟、成體系了!今天就和大家「分步驟」地來為大家拆解一下。
「來聽講座,福利禮品送不停!」
這種騙局往往是以「小恩小惠」作為開端的。「工作人員」會在農貿市場、蔬果商店、超市等地散發小廣告,以「來聽講座就送免費報紙/雞蛋/油」等小恩小惠,邀請老人報名,留下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收進他們的資料庫。
「現場不能拍照、錄像、錄音哦!」
以騙錢為目的的「講座」有嚴格的紀律。在南瓜媽親臨的那場講座中,每一排座椅兩側都會有工作人員「把守」,禁止參加講座的老人拍照、錄像、錄音,不明真相的老人很容易被「嚇唬」住。
「大家好,我是某某大學的教授。」
每一場「講座」都會有一位名頭響當當的主講人,某某大學的教授、深耕某某領域的專家、某某大公司的總經理等。之前與大家提到的新聞中,主講人就打著「北京醫科大學」的名義言之鑿鑿,而實際上並沒有這樣一所大學。
「我對你這么好,你一定要相信我啊!」
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則略暖的故事:老人的兒子在兩年前死去,但卻接到詐騙電話,對方謊稱是她兒子。因為騙子的聲音和她兒子實在太像,老人捨不得掛斷。老人最後說了實情,並請求對方「再說一句吧」,騙子思考片刻答「媽,保重啊」。
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沒有這樣暖心的劇情,騙子們當然可以噓寒問暖、忙前忙後,但他們的眼睛卻會始終「緊盯」著你的腰包。
「拋磚引玉,不滿意就退錢!」
拋磚引玉的伎倆,會將講座推向一個小高潮。例如,主講人先拿出一套精緻的碗筷,標價不菲,但如果你願意購買成套的保健品,這套精緻的碗筷就可以免費送給你。而這套保健品的數量有限,你必須先交納一部分「訂金」,不過你放心,如果後悔了,是可以退錢的。
「可以退錢」,聽起來很是公平理智,但實際上,通常每一場講座的聽眾都是街坊鄰居,而且大都是不與兒女同住的,就算讓他們回家冷靜一下,又有幾人能真正想清楚、走出這個騙局呢?
03
狹路相逢,只能鬥智斗勇
遭遇「保健品講座」騙局的老年人,也許會花重金買回一大堆無用的保健品,把本該用來養老的積蓄浪費掉;也有可能會因為誤食這些「假葯」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我們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無法拆穿、攻破一個個騙局,但保護好自家老人不遭騙,卻是義不容辭的。
電視劇《鄰居也瘋狂》中
李大爺因為被騙了30萬心臟病發作住院
科普,用最能接受的方式
網路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張照片:一位兒子用媽媽能看懂的語句給電腦桌面的圖標命名,這樣媽媽在用電腦的時候就不會不知所措了。
南瓜媽也做過這樣的事:在南瓜的外婆剛剛開始使用智能機的時候,用最通俗的語言,在記事本畫出了每一個屏幕上所有程序的功能,並把她根本用不到的那些程序收進了角落裡的文件夾。最近有一天,突然發現她自覺地為微信、支付寶等帶有支付功能的APP設置了雙重密碼,頓感欣慰。
其實正如前文所說,我們教長輩使用手機和電腦,就像他們當年教我們吃放一樣。我們不得不用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導,這樣才能收獲最好的效果。當他們學會了使用這些設備、懂得了保護自己的信息,很多「套路」也就不攻自破了。
關懷,只做鎧甲不當軟肋
針對老年人的騙術,最容易找上那些不與兒女同住的老年人,這樣的老人本身不具備辨別真偽的能力,身邊也沒有能幫助他們辨別真偽的人,非常容易走入騙子的圈套。
雖然由於條件限制,我們很難再像小時候那樣與父母同吃同住,但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懷,不應該因此變淡、變少。如果條件允許,就和他們住得近一點、常去看看他們;如果分居兩地,一定要常聯系、把新鮮的資訊帶給他們。
上有老,下有小。作為家的「中堅力量」,我們也許會感到壓力山大。不過別忘了,我們兒時也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等到我們老了,孩子們也會令我們欣慰。
在合適的年紀,為最重要的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心甘情願
3、推薦幾種比較好的老人保健品
我推薦幾百種我父母用的:
豆漿 (含大豆異黃酮對女性更年期非常好) 蜂王漿 中老年喝的牛奶 益生菌酸奶 另外多吃水果蔬菜 注意鍛煉和心情舒暢就可以了
不要到市場上買什麼度補品全是騙人的。保健品真的那麼有效的話,醫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看病了。我上面說的這幾樣一定要堅持用版。我家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膳食和保持良好的心情加上適當的鍛煉。
你母親是由於更年期引起的種種不適吧權。這跟內分泌有關,堅持喝豆漿是不錯的選擇。有空多陪陪她帶他出去旅遊一下比吃什麼葯都好。
4、記者卧底揭保健品營銷黑幕是怎麼回事?
在某招聘網站,南都記者向「廣東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遞了簡歷,應聘健康顧問崗位,很快記者接到了面試電話。在越秀區水蔭路某大廈,隔著一張豪華辦公桌,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總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該公司的經營模式:前台是綠色食品超市,主要銷售五穀雜糧等綠色農產品(11.510, 0.00, 0.00%);後台銷售高端定製的醫葯保健品,如蜂膠。王總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後台運作,前台主要是依託綠色食品超市進行零售以吸納會員。王總指著辦公室的一瓶蜂膠稱,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製保健品,一套產品定價約2萬元,一個療程約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調理腸胃,起輔助治療作用。
「我們的業務員提成可以達到10%。」王總說,員工待遇和業績掛鉤,公司銷售冠軍一個月可以做到30萬元的業績,「就是把握好那幾個(重點)顧客,顧客自己用得好,會介紹身邊的人用產品」。王總介紹,公司員工的底薪呈階梯式分布,普通員工2000元、經理2500元、店長5000元;提成方面,員工拿銷售業績的10%,經理拿個人提成10%加上團隊管理提成5%,店長的提成則是整個店面業績的3%-5%,另還有股份分紅。該公司旗下的綠色食品連鎖超市中(據調查廣州地區有18家門店)共有5家「百萬店」(即月銷售業績過百萬元),業績最高的店一個月曾做到138萬元。面試結束時,王總言語間對記者寄予「厚望」:「一個星期,我們可以從一個陌生的顧客,到有業績,有成交。」再成長兩三個月,就能勝任經理角色甚至帶領團隊。
上崗第一天的傍晚6時許,所在超市會議室內燈火通明,在外奔波的業務員都回來接受培訓。記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業務員將陪同老人客戶前往外地一個山莊開展兩天一夜的旅遊活動,這是公司業務上的「重頭戲」,不容出錯。
負責培訓的林經理是個90後,因業績突出曾獲公司獎勵一輛小車。他在白板上寫下6位老人客戶的姓名,讓負責跟進的業務員逐一回答相關信息,供全體業務員討論。針對每位老人客戶,他都詳細詢問年齡、經濟狀況、身體疾病、經濟自主權等。有業務員告訴記者,目標老人的經濟狀況越好,身體疾病越多,意味著出去旅遊期間「出單」的可能性越大。
隨後林經理要求全體業務員練習「贊美」,以防第二天見到老人客戶後詞窮。他隨機讓一名女業務員上台扮作客戶,要求其他業務員在3秒內根據衣著服飾說一句贊美的話,不能重復,沒完成者將接受體罰。「靚姨你很有氣質!」「你的皮膚看起來好好啊!」「阿姨你的褲子好合身啊,在哪買的?我想給我媽媽買一條。」……業務員們紛紛給出贊美。有3名未能及時給出贊美話的業務員被罰做俯卧撐,並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補說出20句贊美的話。
街頭搞優惠活動吸引老人辦會員卡、派團購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後約老人到店內參加團購;團購現場贈送老人低價一日游機會;將報名參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帶到郊區的山莊遊玩、「預熱」,臨走分發一份禮品,增進感情,消除其戒備心……上班數日,記者逐漸摸清了該超市進行保健品會議營銷的基本流程,其中最關鍵、最隱秘的一環,被業務員們稱為「重頭戲」的,是組織目標老人客戶參加公司第二輪安排的山莊「兩天一夜」旅遊。其間,公司會安排「專家」接受老人問診、讓老人試用公司的保健產品,並開展「會議營銷」,經理、店長齊上陣,對老人們輪番「洗腦」,從而兜售蜂膠等高價保健品。
5、老年人保健品排行榜,老人適合吃什麼保健品?
老年人最適合吃的當屬有保障的復保健品啦,如果小藍帽標志都沒有,你敢讓你家老人吃嗎?老年人的消化吸收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都在走下坡路,體質也會越來越弱,因此補充人體制需要的小肽是很必要的,三九蛋白肽中的小肽對於老人進行免疫調節和補充多種營養效果不錯。更多的資料可以打給三九蛋白肽(400101/5353)的營養老師咨詢,在上班時間她們接到都會及時給與回復的。
6、為何老年人容易陷入保健品騙子的圈套?
很多人不解,為何家裡的老人屢屢都陷入保健品的風波之中呢?而且很多人還是傾家盪產也要去買,甚至跟家裡人鬧翻了也要聽信保健品銷售者的一番說辭。這些老人是怎麼了,明明活了幾十年按照道理來說是不會被誘惑的,怎麼會心甘情願的掏錢。其實這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有一部分是因為銷售者的花言巧語,有些是老人自身的心理需求。
花言巧語迷惑老人,很多人喜歡用老人貪便宜的這個方面入手。買東西就送東西,買東西就搞活動等等。還有很多保健品公司搞一些旅遊,集體活動等等,這些活動恰恰也是老人比較信任的。一來二往,就會造成老人十分信任銷售保健品的這些人,而且很多老人跟銷售者關系好,也願意購買。而且很多銷售保健品的公司還弄一些保健身體的,所以很多老人對保健品這一塊又比較新奇,所以上當受騙的也確實比較多。
洗腦,也是老人想要的關心。很多銷售者就是看著老人的兒女不在身邊,於是充當「假兒女」,噓寒問暖,讓老人徹底的相信這些銷售者。覺得人家跟自己無親無故的,但是對自己也這么好,不過就是買個保健品而已,自己也願意花錢買享受。所以很多老人也會迷失在所謂的「愛」裡面。
所以,老人深陷保健品的風波,一部分是銷售者的原因一部分也是因為兒女不再身邊。讓這些銷售者搶佔先機躲得了老人的信任之後,就會教唆老人,對兒女好還不如對自己好,你看兒女也沒有管你多少等說法之中,讓人防不勝防。
7、最適合中老年人的保健品有哪些?
挺多的,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不僅是他們自身非常關注的健康問題, 更是他們的子女十分關心重視的問題。選擇一款適合的優質保健品是十分重要的。copy 市面上的保健產品種類繁多,適宜人群也各有不同,個人推薦亞麻籽油類的保健品,
亞麻籽油類的保健品
亞麻籽油是亞百麻籽榨取的油類,亞麻籽( flaxseed 或linseed) 又稱胡麻籽, 是亞麻科、亞麻屬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亞麻的種度子 。
大量的基礎研究、流行病學調查、動物試驗及臨床觀察表明,α-亞麻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生理功效,被國際醫學界、營養學界所公認:
1)預防心腦血管病
2)降血脂
3)降低臨界性高血壓
市場上的亞麻籽油品知種繁多,有一種亞麻籽油產品憑借著優質的品質、顯著的療效備受好評,它就是「己所欲」亞麻籽油維生素E軟膠囊。
「己所欲」亞麻籽油維生素E軟膠囊具有以下功效:
1.富含Ω-3(α-亞麻酸)
2.添加維生素E 雙重抗氧化
3.藍帽子認證
國家食品葯品管道理監督總局批准。所以說它真的是一款非常適合老年人的好油。
8、給老人買什麼保健品好呢?
保健品很多都不如食補,現在的保健品行業亂象叢生,真要買保健品,建議找找有在醫院做醫生的朋友咨詢下,讓老人做個全身檢查,再確定是否需要保健品。現在什麼的很多保健品,營養成分還不如一鍋雞湯。
9、老人總中保健品騙局是因為什麼?
保健品行銷玩的全是套路:有的是免費試用,分享交流感受,「洗腦」之後,工作人員一對一電話推銷;有的是設連環套,這次聽課買500塊錢的蜂膠,下次聽課返還你600塊錢,每次上完課拋個誘餌,勾引著老人下次還去聽課買東西,最後這些人把錢捲走,留給老人一堆不值錢的東西;有的是利用老年人愛佔便宜的心理,搞限量發售,買一送二,造成奇貨可居、銷售火爆的假象引誘老人……其實,即便不是維權義工「卧底」,我們也基本上清楚知道保健品行銷套路。但問題是,即便是知道了保健品行銷套路又如何?其實,老人也知道,他們買的不是保健品,而是「想找人陪」。
對付保健品行銷套路的「解葯」在保健品之外,換言之,其症結在於老人的晚年生活太寂寞。而解決了老人的寂寞之後,保健品行銷再玩什麼樣的套路,老人也不容易上當受騙。如何解決老人的寂寞問題?這首先需要獲得兒女的關愛。有事沒事多給老人打電話,常回家看看,讓老人獲得更多心靈的慰藉;其次,需要老人自己走出去,融入老人群體,而不是陷入保健品行銷套路中去;再次,需要更多的正規的保健講座,老人是最需要保健知識的。
據了解,近年來當地消保委組織曾在奉化劇院舉辦了幾期「科學養生保健講座」,為了吸引更多老人來上課,來聽課的都有小禮物贈送。累計有2000多老人來聽課。這是值得借鑒和推廣的方式;再次,需要社區多組織老人活動,讓老有所樂成為老人的生活底色;最後,當然,也需要對不實的保健品推銷進行打擊。需要監管發力,把「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貫穿始終。
對付保健品行銷套路的「解葯」在保健品之外,還是先治好老人的「寂寞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