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如何養生?
2、春天養生注意什麼?
在春天應該注意什麼?春季養生的基本常識
經過了寒冬的蜇伏,春風初降,春日融合,萬物開始發萌,逐漸欣欣向榮,正是疏活筋骨的好季節。
春季養生主張早起,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飾物,如手鐲、項鏈、耳環、腰帶等,以免影響身體的氣血循行。出門到空氣新鮮的庭院、草地、樹林里漫步,放鬆心情,放慢腳步,
深深緩緩地呼吸,細心體會大自然寂靜的音籟,品味環境的美麗,感受自身體內生理的韻律、蓬勃的生機!
由於經過寒冷的冬季,衣著厚重,吃香喝辣,再加上春節時期的大魚大肉,活動量又少,體內很容易有積滯,而發生頭昏體熱、橫隔拉緊、喉中痰涎增多,咳嗽、四肢睏倦、腰腳無力等症狀,這是去年冬天及春節累積下來的癥候群,要在春季里從飲食調養方面來改善。
春天應該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團等,多吃清淡之品。如果有胸悶、痰涎氣噎,喉嚨不適,頭暈眼花的現象,可用菊花、陳皮、牛蒡子、甘草、少許鹽泡水代茶飲,可清肝明目,消除食積,並保持排便通暢。
從立春至春分,人體的經氣分別運行於肝膽脾胃,如果以上臟腑素有舊疾,則可能在春季復發,所以可以常常做下列保健操來健體:
一、一腳或前或後,輕輕踮起腳跟,再輕輕放下腳跟著地,一腳做了幾次,再換另一腳,做了幾分鍾以後,覺頭目舒適既可。
二、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腳趾稍向外張,覺身體舒適的角度為原則,右手上舉,位於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後活動,覺右脅部有熱氣沖出來為度,如果沒有這種感覺也一樣可以做此動作,幾秒鍾後,右手放鬆下垂,如此重復幾次,然後換左手重復以上動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經活絡,消除體內積滯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冬季體內的食積,是適合春季的養生運動。
3、春季的養生要點有哪些?
4、春天怎麼養生
春季養生應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春季,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
折疊編輯本段引言
春季養 生,就是指在春天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春季養生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折疊穴位按摩法
①神闕至關元段向雙側擴至大橫、水道橫擦法,以熱為度;
②血海、三陰交、帶脈點壓法;
③腰部八髎穴守法;
折疊加減
①經稀、提前、小腹空墜的期許者加足三里、膻中點壓;
②月經量少、錯後、色淡、頭暈、腰酸者加背部脾俞點壓;
③腎虛加腎俞、太溪、湧泉穴點壓;
④肝鬱氣滯加太沖、行間點刺,期門滾法或振法;
⑤血熱妄行加行間,地機點刺以清瀉血分之熱;
⑥寒凝加命門及周圍熨法,小腹和少腹部位熨法。
過敏性皮膚磁性砭石調理法:
刺法:用力點刺大椎穴、肩髑、肺俞穴,肝俞、脾俞、腎俞、血海、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曲池、內關、外關、神門、合谷及面部的太陽、系頰車、四白水漿及奇穴印堂。
叩法:砭砧輕扣上焦的膀胱經。
刮法:用砭板用力刮後背的上焦及中焦。
滾法:用砭棒輕滾患背部數次。
折疊編輯本段養肝穴位
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把肝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得病,這里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大葯:大敦、行間和太沖。
折疊大敦穴
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大敦穴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折疊行間穴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
折疊太沖穴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郁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
"太沖穴"很好找,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的地方向腳腕脖子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接的盡頭就是太沖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細找到最痛的點,然後從"太沖穴"向揉到"行間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於將肝火基本上泄發出去了。
春季,是指中國農歷的立春到立夏這一段時間,即農歷1 月、2 月、3 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6個節氣。春歸大地,冰雪消融,萬物復甦,柳絲吐綠,大自然一片欣欣向榮。同時自然界陽氣也開始升發。面對如此美麗的春天,我們應怎樣"順時養生"?春天有哪些氣候特徵?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折疊編輯本段方法
折疊養肝為先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將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
中醫養生學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早春時節,專家指出,養肝護肝要從飲食、起居、鍛煉和情志四方面入手。
折疊飲食
春季飲食要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選擇,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張大量的進補。身體特別虛弱的人可以適量食用海參、冬蟲夏草等補品。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
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因此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葯、蓮子、枸杞等食物。
對於"吃肝補肝"的說法,李志紅表示,可以適量吃一些豬肝,但一定要保證飲食衛生。
折疊起居
春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復甦,各種生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人們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起床後要全身放鬆,在庭院中悠閑地散步以舒暢自己的情志。
人們從冬季已經習慣了的"早睡晚起",過渡到春季的"晚睡早起"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不要太急於轉變,而要順應自然界的晝夜時間變化而逐步轉變自己的睡眠習慣。
折疊鍛煉
春季的運動養生保健是恢復身體"元氣"的最佳時節。由於寒冷的冬季限制人們的運動鍛煉,使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特別是全身的肌肉和韌帶,更需要鍛煉以增強其運動功能。春季人們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保持體內的生機,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不過,春天的氣候呈現溫差大、風大的特點,要注意防風禦寒,因此在遇到強風時要適當地減少外出鍛煉,以免風大傷肝。
折疊情志
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木,與春季相應,生理特性為"喜條達而惡抑鬱",故有"大怒傷肝"之說。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條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鬱、煩悶。
專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點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春季養生,情緒上要樂觀,不宜抑鬱或發怒,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臟負擔。有肝臟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寬、心靜。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要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春季
折疊養生禁忌
忌春捂不當
單鞋不要過早穿
霧天不宜鍛煉
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春主生發,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干結等"上火"症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
忌吃得太酸太辣
忌門窗緊閉
折疊編輯本段飲食
拌豬肝菠菜
原料:生豬肝100克、菠菜200克、發好的海米15克,香菜、精鹽、味精、醬油、醋、蒜泥、芝麻油適量。拌豬肝菠菜組圖
製法:
1.將生豬肝切成小薄片,用開水氽半生,撈出用涼水過涼,控凈水分。
2.將菠菜洗凈,切成2厘米的長段,放入開水中焯一下,再放入冷水中過涼,控凈水分。
3.將香菜切成2厘米的長段。
4.把菠菜放入盆內,上面放肝片、香菜段、海米,然後用精鹽、味精、醬油、醋、芝麻油、蒜泥兌好汁,澆上即可。
番茄排骨湯
材料:番茄排骨湯小排500克、番茄250克、番茄醬40克。
製法:
排骨汆燙後,加適量開水,放入薑片、排骨、料酒。待排骨爛熟時,再加入番茄、番茄醬、鹽,再燉上一會就可以了。
功效: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
陳皮白術豬肚湯
陳皮白術豬肚湯
材料:可選用陳皮6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或1個,砂仁6克,生薑5片。
製法:
先將豬肚去除肥油,放入開水中去除腥味,並颳去白膜。陳皮、白術、砂仁、生薑用清水洗凈。然後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煮沸後用慢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促進食慾作用。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白菜豆腐湯
白菜豆腐湯
材料:白菜心2000克、凍豆腐一塊、紅青柿子椒各100克、熬濃的黃瓜汁、鹽、雞精適量。
製法:將白菜心,紅柿子椒切成4厘米長的細絲。將白菜心紅柿子椒絲,凍豆腐用精鹽腌20分鍾,控出鹽水,加入味精和黃瓜汁。待鍋中的水煮滾,倒入以上材料,加鹽,雞精即可。
功效:促進腸壁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促進排便,稀釋腸道毒素,既能治療便秘,又有助於營養吸收。
桂花心粥
桂花心粥
材料:粳米50克,桂花心2克,茯苓2克。
製法:粳米淘凈。桂花心、茯苓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20分鍾,濾渣,留汁。粳米,湯汁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調理腸胃,促進腸胃消化。
蜂蜜茶
材料:蜂蜜10g、食醋(薑汁醋、黑米醋)3~5g,
製法:用溫開水沖至200ml左右,攪勻,空腹或餐後3小時後服用。
折疊編輯本段春季養生食物
折疊雪梨
食物簡介:常見水果,因肉嫩白如雪,故得名。含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C、胡蘿卜素等微量元素。
清肺原理:白色入肺,故白色食物都對肺有保養功效。雪梨水份大,性略寒,可以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健康TIPS:清肺梨。把雪梨內部掏空,放入川貝、冰糖等上鍋煮或蒸熟,待稍冷卻後加入積安堂洋槐花蜂蜜,成蜂蜜雪梨。
折疊銀耳
食物簡介:真菌類銀耳科銀耳屬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性平,味甘、淡、無毒。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葯。
清肺原理:同為白色食物,銀耳性更溫潤,比雪梨更適合體寒或腸胃不好的人,同時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
折疊蜂蜜
食物簡介: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採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制的蜜。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種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
清肺原理:蜂蜜的葡萄糖和果糖,人體最易吸收,還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有機酸和微量元素,有滋養、潤燥、解毒之功效。
健康TIPS:溫涼水服才能清熱。每天清晨起床的時候倒1到2調羹積安堂洋槐花蜂蜜,用溫涼水沖開,空腹飲用,不僅能潤肺,還能解毒養顏,減肥、美容、治療便秘。
折疊山葯
食物簡介: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圓柱形,含大量澱粉和蛋白質,還有維生素、脂肪、膽鹼等成分,以及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清肺原理:含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黏蛋白",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補脾養胃、補肺益腎。
健康TIPS:山葯薏米粥。將健脾祛濕的薏米與補肺滋精的山葯各50克,每日煮粥喝,對男女均有補肺的功能,但又彼此平衡掉了薏米的寒和山葯的粘膩。
折疊百合
食物簡介: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除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維生素B1.B2.C等營養素外,還含有一些特殊的營養成分,如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
清肺原理:這些生物鹼成分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滋補之功,還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病後虛弱的人非常有益。
折疊豆漿
食物簡介:是將大豆用水泡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營養非常豐富,不同種類的豆磨成的豆漿還有相應的獨特益處。
清肺原理: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煙酸以及鐵、鈣等礦物質,除了易吸收,所含的麥氨酸還可防止支氣管炎平滑肌痙攣,從而緩解支氣管炎,減輕肺的負擔。
折疊白蘿卜
食物簡介:根莖類蔬菜,十字花科蘿卜屬植物。生食熟食均可,略帶辛辣味。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維生素C、萊菔甙等。
清肺原理:白蘿卜中的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和止咳化痰的作用。中醫理論認為其性涼,入肺胃經。
折疊柚子
食物簡介:芸香科植物柚的成熟果實,含有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胡蘿卜素、鉀、磷、枸櫞酸等。
清肺原理:性味甘寒,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類胰島素等成分,能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
折疊蓮藕
食物簡介:蓮肥大的地下莖,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它的根根葉葉,花須果實,都可滋補入葯。
清肺原理:熟蓮藕性味甘、溫、無毒,可以補心生血,健胃開脾,滋養強壯,蓮藕湯利小便,清熱潤肺。
折疊葡萄
食物簡介:落葉藤本植物,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它果色艷麗、汁多味美、營養豐富,果實含糖量達10%~30%,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清肺原理:其中的果酸有助於消化,健脾和胃,還有更多有益元素滋養肝腎,潤肺精,降火,通腸胃。
折疊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補充優質蛋白質:春季氣溫變化大,冷熱刺激可使人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從而容易傳染或者復發疾病,這時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雞肉和豆製品等。
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西紅柿和柑橘、檸檬等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富含維生素E的芝麻、青色捲心菜、菜花等,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選擇清淡食物:春季肝氣最旺,而肝氣旺會影響脾,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如多吃酸味食物,就會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食品;飲食應該清淡可口,少吃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肝炎病人忌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這些都需要在肝臟內進行代謝,這樣加重了肝臟負擔,不利肝臟功能恢復。
折疊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斂收攝,會抑制肝氣的生發,肝火過旺者可適當吃些酸味的東西,防止肝氣過度發散。而肝陰虛者,應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氣過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氣,如:大棗,性味平和,可以滋養血脈,強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棗粥、棗糕,以及棗米飯。山葯也是春季飲食佳品,有健脾益氣、滋肺養陰、補腎固精的作用。山葯既可做拔絲山葯、扒山葯、一品山葯、水晶山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葯蛋糕、山葯豆沙包、山葯冰糖葫蘆、山葯芝麻焦脆餅等風味小吃;還可做山葯粥、山葯紅棗粥。
折疊多吃蔬菜
經過冬季之後,人們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多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膚病等,這些均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營養失調。因此,春季到來,人們一定要多吃蔬菜。以當地和當季的蔬菜為主。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長在郊外,污染少,且吃法簡單,可涼拌、清炒、煮湯、作餡,營養豐富,保健功能顯著,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榆錢、竹筍等。如今大棚種植蔬菜逐漸改變了春季新鮮蔬菜供應少的狀況。在生活方便的地方,新鮮蔬菜可以隨時吃到。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萵筍、香椿、四季豆等。春季的湯,應以紅胡蘿卜、白蘿卜、海帶、冬瓜、番茄、春筍
5、春天應如何保養,健康身體
在春天,尤其是早春,溫差幅度copy可達20多度,著裝就要注意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切忌減衣過速。俗語說「寒從腳起」,傳統養生主張春季著衣「下厚上薄」,青年女性尤需注意,不可過早換裙裝,否則會導致關節炎與多種婦科病。「春捂秋凍」,說的就是春天還應適當捂一捂,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疾病。
在飲食上應注意清淡,可吃些蔥、姜、蒜等具有殺菌防病功效的食物,也可適量吃些大棗、蜂蜜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多吃蔬菜也有益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少吃過酸、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品,也不宜進食羊肉、狗肉以及辣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體內積熱。
春天中的養生之道我們今天就先聊到這兒,當然,也不能忘了提醒各位,由於天氣晴朗,樹木乾燥,火險又上升到了最高等級,這兩天大家出門遊玩的時候要注意用火安全。
6、春季養生保健有哪些方法
春季養生應該注意:
一、起居規律
在春天到來之時,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因為這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春天氣候多變,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脫去厚衣服,尤其是體質虛弱者。
二、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
春季飲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三、養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陽春三月是萬物始生的季節,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四、運動養護
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維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五、保暖防病
7、春天如何養生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僅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春天的三個月,可以稱之為是承上啟下吐故納新的時節,此時天地自然的生發之氣都已經萌生,萬物可謂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個時候就應該天黑入夜則睡,日出而早起。不僅如此,還要解開緊束的頭發,寬衣松帶以便讓自己的身體得到舒展,精神也順應春天的生發之氣而得到滋養,此時,只可順著春日陽氣的生發而讓自己胸懷舒暢,切忌不可殺生;相反,要多施予少斂奪,多行賞而少責罰,從而達到一種內外和順的狀況,這就是順應春季時令進行養生的道理。不順反逆的話,則會使肝臟受到損傷,而且還會因為不能供給夏長之氣的不足而在夏季引發身體的寒性病變。
春季身體的調養重在一個「生」字,具體該怎麼樣「生」呢?《黃帝內經》說得很清楚:「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而「以使志生」。這里的「以使志生」,就是說人們在春天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順應大自然的生機勃發之機,讓自己的意志、情趣得到生發,讓自己的心胸更加開闊,心情更加豁達樂觀。
夏之疾在於春之患,就像上面說的,春天不能供給夏長之氣疾病就會在夏天被引發。同樣的道理,如果在春天得了疾病,那麼,疾患多源於在冬天未能做好「精」的固守,未能在冬天儲藏以供給春天生發所需要的身體能量,在了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養生之道後,大家就不難發現,這些養生的道理就像一個「救生圈」一樣,對於生命的護衛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的,組成了生命賴以循環往復的通道。
隨著冬與春的季節更替,陰陽之氣也就近似太極圖一樣,冬寒極而至春暖,陰滿而至陽長。此時,人體的陽氣就在經過冬天後開始「蘇醒」過來了,形成一種向上向外的噴發,那些處於半休眠狀態的身體機能也開始變得活躍,陽氣向外宣發。冬天因為氣溫低身體相對的僵直,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規勸那些活躍分子的時候常說要「冷靜」的原因,因為冷而靜。
春天是個被很多詩人歌頌的季節,小時候學孟浩然的詩句就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也有杜甫的「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更有白居易對春天看似低調的盛贊「人間四月芳菲盡」。是呀,四月芳菲盡,那不說的就是芳菲盡在春三月嗎?春天包含三月六個節氣,在盡享那些「好雨知時節」的喜悅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卻忘記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對我們健康的輕柔提醒,甚至還忘卻了「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警醒。剪刀不僅是剪出了柳條和細葉,也可能剪卻健康。
春季是一個多風的季節,風是一把健康的雙刃劍,幫助我們促進散熱,促進空氣的流通,讓我們總能在空氣的流動中享受到「流水不腐」般的清新;但另一方面,春季的氣候多變,氣溫高,人感到暖和的時候,氣血趨於體表,而當風速大、人感覺寒冷的時候,又像是逃避轟炸一般流回內臟。在這種來回的「奔波」中,氣血流動的波動性自然加大。這也是很多人納悶的地方,總是感覺寒冷的冬天都扛過來了,春天自然不在話下,只等「瀟灑走一回」,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自然受熱就不均衡,所以來去匆匆的風就形成了。可以說,風自其誕生之日起,就有兩張「臉譜」,或者是綠葉的「信使」,或者是落葉「屠戶」。而後者就是我們很多時候在說的「賊風」。為什麼將之稱為是「賊風」呢?到底竊了什麼,又偷了什麼呢?簡單地說,趁虛而入謂之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這也是《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道理。所以,對於來犯的邪風最好有一種「惹不起躲得起」的迴避策略。
2010-2-28 09:46 回復
易之期貨
1位粉絲
2樓
邪風可以單獨成為致病的因子,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就是口乾唇裂了,鼻子缺少水分變得乾燥,由於大量水汽的席捲和濕度的減弱,很多的病菌就開始趁虛而入,支氣管炎、流感、肺結核等許多疾病的流行,都是因為有風充當「幫凶」,所以又有「風者,百病之始也」的說法。具體說來,春風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打你健康的主意。
一是傷肺,最為常見的莫過於「傷風感冒」了,因為「傷風」,人體的健康可謂是遭受了一場「掃盪」,從上往下看,頭要痛,鼻子或塞或流鼻涕,咽喉要痛。當然,這些並非是排隊對你進行攻擊,而是分兵合擊同時進攻。從《黃帝內經》的中醫理論來看,頭痛多源於肺部受到了侵襲,風邪在表的原因,當然如果是賊風避之不及,或者汗出當風的話,風邪則會趁虛而入,導致肺氣不宣、衛氣不固、營衛不和等。
二是傷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就有「風勝則動」的說法,此時,身體多會有一種肢體運動的異常,比如痙攣、抽搐、顫抖等症,最為典型的就是面部神經癱瘓所致的口眼歪斜和抽搐。
春季養生,養心在樂
春為四時之首,既是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的時令,也同樣可以看作是養生的開始,此時,人應該本著「人與大地相應」的基本出發點,順其自然向上向外疏發人體之陽氣。所以,春季養生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由弱到強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而且還要積極地去倡導一種雅緻舒心的生活。那麼,人們應如何養生,才能使身體更健康呢?
(1) 養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的調攝也應該是順應自然而疏泄通達,心緒豁達,或踏青問柳,或遊山玩水,不僅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且有一種融合於大自然的和諧感。除此之外,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開朗的性格也很重要,一項有關長壽秘訣的調查顯示,結果發現其中96%的壽星都是性格開朗的。可以想像,在大自然鳥鳴、泉水叮咚、和煦暖風中的奏鳴下,人融入其中,自然氣血通暢而精神旺盛。
日常生活要安排得豐富多彩。《壽親養老新書》里載有十樂: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清代畫家高桐軒也有「十樂」,即耕耘之樂,把帚之樂,教子之樂,知足之樂,安居之樂,暢談之樂,漫步之樂,沐浴之樂,高卧之樂,曝背之樂。可見,在生活中結合自己的情趣愛好,不僅是生活的豐富,還是一種生命的頤養。
(2) 人緣
好人緣,在很多時候被現代的人作為了人力資源來看,這本身沒有什麼不對的,但那樣做往往對應於自己的理想、目標。換句話說,就使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變成了為了一定目的的利用,自然,人際關系的培養也就成為了一種策略,偏離了協調好周圍的人際關系,從而引起愉快情緒、產生安全感、舒適感和被認同感,也就脫離了健康養生的正道。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女子傷春,男子悲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為冬天屬陰,春天屬陽,春從冬來,春天是從陰到陽逐漸生發的階段,這個時候不管性別如何,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心情也都會開始「發動」,所以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傷春」。在古代甚至有一個節日——上巳節,即在「三月三」這一天,男女被認為是可以合法私奔的,男女聚會,談情說愛以免「傷春」。後來演變成「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實際上也是順應一種心情的放飛,是一種治療春三月產生情緒變化的良方。
(3) 知足
人,面對失敗是無可奈何的事,但重視過程,輕視結果卻是可以控制的。對於追求的目標在過程之中盡可能以一種平常心去盡力,在結果的問題上抱著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試想,那些所謂的成功不都是過眼雲煙嗎?那些歷史上的英雄豪傑不都在演繹著「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人生的悲喜劇嗎?當我們在關注《孫子兵法》,關注《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的時候,是否也該看看古人對於我們「知足常樂」的提醒呢?如《黃帝內經》里所倡導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即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傾慕,無論吃什麼都感到很滿足,穿什麼也不挑剔,不管社會風氣如何,都能夠處得好。這里不擇、不挑就是一種「大順」的倡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在祝福很多人「六六大順」的時候,往往被誤解成了做事要順,其實最大的順在心中,是要「心順」。
2010-2-28 09:46 回復
易之期貨
1位粉絲
3樓
春季養生,養肝在睡
春季養肝重在晚睡而早起,為什麼不是早睡早起呢?
春天屬木,肝屬木。春季養生要注意養肝自是情理之中。那麼,春天養肝應該遵從「夜卧早起」之道,而不是人們常說的早睡早起。說來還是一個「順」字。順的就是春季的生發之氣。因為春天充滿了生發之氣,晝夜的時長發生了變化,白天長而晚上短,所以可以將在白天工作的時間適度延長,而將晚上睡覺的時間適度縮短。聽來或許有點糊塗了,要養生,還要延長工作時間,事實上就是如此。打個比方說吧,水在半罐的時候,搖晃起來對於罐壁的碰撞會產生很大的力量,而在水滿罐的時候,不僅沒有半罐時候的響叮當,而且對於罐壁的碰撞力也會減弱很多,甚至將雞蛋放置其中也不會有什麼破損。
春季萬物生發,我們在對待自己身體的時候,也要像對待新生的事物一樣,扶助其生長而不要傷害它。對於工作時間的適度延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給身體「加滿水」,是一種防止受到春天氣息震盪的一種方法,所以適度的工作時間的延長實際上就變成了一種保養,是給了身體一個生發的機會。如果違反了這個道理,就會傷害到肝臟、肝氣,到了夏天,就會發生寒性的病變,就會使得人們適應夏季盛長的能量不足。這也可以用五行相生的原理來解釋,春天屬木,夏天屬火,木能生火。現在木沒有養好,就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火,火一旦弱了,就會引起寒性的病變。所以,如果前一個季節沒有養好身體,那麼,淤積的病氣就會在下一個季節表現出來。這就是順應春天生發的養「生」之道,因此要早起而晚睡。
當然,我們強調春季養生要順勢而為,以防止體內的陽氣被抑制,氣機不暢,各種邪氣乘虛而入,形成我們熟悉的「上火」,但並非就是沒有一個限度,甚至走上極端,晚上堅持越晚越好,早上越早越好。對於睡眠,要有一個時間上的充分的保證和睡眠規律的基本的遵從。除了適度之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即使在愛美的女孩那裡,早起的時候建議你也不要做形與容上的精心打扮,甚至不需要緊束頭發,就像印象中的「懶大嫂」一樣,可穿著防止著涼的拖鞋「披頭散發」地在庭院散步,只要不嚇著人,只盡管舒緩自己的身體就好,要知道,身體好了自己收益,活在美的贊許中,更要活在屬於自己的健康中。
春季養生,養身在動
動,即運動,如果說運動還很專業,涉及到的范圍很狹小的話,那麼,理解為活動或許更有實用性,因為盡管我們不可能花太多的時間在專門的場所進行專業的運動,但活動卻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而且活動是必需的,所謂的「人挪活」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春季多做戶外活動,如可以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釣魚、賞花、郊遊等,還可以聞聞花香,聽聽鳥叫,看看野鴨嬉水等。大自然中富含負離子的空氣,同樣對於骨骼的生長發育能起到直接的營養供給的作用。
當然,這並非完全說春季你的鍛煉可以無所顧忌,比如春季霧多,風沙也大,所以鍛煉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大,以防受潮寒誘發關節疼痛;在鍛煉中或鍛煉後,不要在草地上隨處躺卧,否則容易引起風濕性腰痛或關節炎;也不要起得太早,或者在塵土隨風飄飛的地方鍛煉,太早外出鍛煉易受「風邪」的侵害,塵沙過重則容易嗆風。《黃帝內經》里說「風者,百病之長也」,又說「風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常常與風邪有關。受「風邪」的侵害較輕者易患傷風感冒,重者可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發作,甚至能使人凍歪嘴,患面神經麻痹、心絞痛等病。所以,一般來說,適宜選擇在太陽將出來時起床鍛煉較好,地點最好是一些較為開闊的樹林和草地等處,有流水尤佳。
8、春季保健常識
仲春時節要學會給身體降降火2009年03月25日 星期三 18:49核心提示:經過了寒冷的冬季,也度過了料峭的早春「倒春寒」,全國的氣候開始漸漸進入溫暖的春天。按照中醫傳統理論,人體的陽氣也開始升發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時期。同時,各種「火」氣,也隨著溫暖的天氣,侵入一些人的身體。記者走訪各中醫院門診,發現因上火去看病的病人比以前尤其增多,中醫師對記者說:「中醫的上火有許多的表現,上焦上火會出現口舌生瘡的症狀,下焦有火則會表現為泌尿系統感染。」
乾燥的天氣,如果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的話,患上這些疾病,尤其是泌尿系統疾病的風險就比較大了。」還有一些人出現上火症狀就去葯店買一些常見的中成葯「去火」,中醫專家指出,去火的中成葯不能隨便吃,一定要對症治療才能正確「降火」。
中醫的火多是內火
所謂「上火」,實際是中醫所談的一種致病因素,有外感、內生之分。中醫認為邪火大部分還是由內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種誘因。總的說來還是身體的陰陽失調引起的。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沒有火邪,只有熱邪,火熱同性,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熱為火之微,火為熱之極,熱邪多為外感,火邪多屬內生。
春天自然界萬物復甦,陽氣上升,易擾動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出現春燥;加之北方地區春季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多風,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而且天氣變化反復無常,較難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易使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上火症狀,如咽喉乾燥疼痛、牙齦腫痛、眼睛紅赤干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乾裂、口舌生瘡、食慾不振、大便干結和小便發黃等。
降火要對症治療
不少人一聽說上火就想到「牛黃解毒丸」,其實中成葯也不能亂吃,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症狀選擇葯物。根據中醫的三焦來劃分,火可以分為三種:將頭暈、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將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將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春季下焦多見濕熱,一般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尿頻尿急、尿澀痛、尿短淋瀝、小便赤黃、腰痛等。
根據各個不同臟腑的症狀來分,又可大致將上火的類型分為以下五種:
心火
虛火、實火之分,可見心悸、失眠多夢、舌尖痛、口舌糜爛、尿黃灼熱等。實火多由邪熱內蘊、痰火內郁或情志所傷而致。若勞累過度,耗傷心之陰血,形成陰陽失衡,陽氣偏亢則會出現虛火。
胃火
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易飢、便秘等,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等。
肝火
可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邊尖紅,脈數,甚則昏厥、發狂、嘔血等,有時還會感到心煩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氣郁結日久,或過食辛溫之品,或熱內蘊化火上逆所致。
肺火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腎火
腎火偏亢又稱命門火旺。一般多因為腎陰不足導致陽火偏亢,出現火迫精泄的病機。一般會出現陽強易舉、遺精、早泄等症。
治療「上火」選對葯物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葯,不要盲目投用西葯。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如「上焦火」導致的口舌生瘡可以選擇西瓜霜等;治「中焦火」可以用清胃散等;治療「下焦」濕熱選用三金片等。其中的三金片作為一種常用的中成葯,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一般用於下焦濕熱,熱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以及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屬腎虛濕熱下注證的患者。在選擇葯物之前,最好經過專業的中醫師的診斷。
另外中醫針灸、拔罐、推拿等對於治療上火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上火和心理狀態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許多的「火」其實就不會產生。
針對五種不同的臟腑之火,也可以選擇以下食療的方法來降火。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取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裹),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桅子可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二、喝綠豆粥去胃火:
用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石膏可以解肌清熱,除煩止渴,用於治療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等。綠豆清涼解毒,熱性體質及易患瘡毒者尤為宜。
三、喝梨水去肺火:
取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川貝母可清熱潤肺,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等症狀。梨也有生津、潤燥、清熱等功效。
四、夏枯草茶去肝火:
夏枯草12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後煮半小時,最後加入菊花煮3分鍾,即可代茶飲。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熱散結的功效,為清肝火、散郁結的要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痛、暈眩等症。
五、吃豬腰去腎火:
取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動物腎臟具有補腎益精作用,是中醫學「以臟養臟」理論的具體體現。枸杞子、山萸肉也有補益腎陰的功效。
來我空間看看吧 shuijingmili
9、春季如何養生最好??
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1.起居調養
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春季應早睡早起,進行鍛煉。
2.精神養生
春季養生要戒暴怒,戒憂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應該多踏青問柳,登高賞花,來陶冶性情,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3.飲食調養
春季養陽,宜進食辛甘發散之物,不宜進食過酸,酸味入肝收斂,不利於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一般來說,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製品、香蔥、香菜等。
4.運動調養
冬藏春發,春季要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年老行動不便的,也可在園林亭台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除蟲,消滅傳染源,同時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可以對居室空間進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兩次。對預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時人最好離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