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品銷售團伙

保健品銷售團伙

發布時間:2020-07-15 05:52:52

1、我之前做過保健品電話銷售,我離開一年後聽說整個公司被抓了,會不會來抓我啊?

你好,只要你沒有非法所得,沒有故意欺騙,沒事的。

2、保健品團伙詐騙2000萬從犯怎麼處理

不考慮其他情況,在九年九個月到十年八個月內量刑

3、賣保健品犯法被警察帶走現在在看守所會判刑么

保健品本身是不錯的,不過有的人借用保健品的名頭來騙人,其實根本就不是正規的物品,所以所在購買保健品時應該看好是不是正規的廠家。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摘自刑法修訂案,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9次會議通過)

《葯品管理法》第48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分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3)保健品銷售團伙擴展資料

保健品與葯品的區別

第一:生產及配方組成不同。葯品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條件,都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審查,並通過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嚴格檢查及多年的臨床觀察,經有關部門鑒定批准後,方可投入市場。而保健品根本勿需經過醫院臨床實驗,可直接投入市場。

這樣,屬於葯品的必然具有確切的療效和適應症,不良反應明確;屬於保健品的則不然。

第二: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不同。作為葯品維生素類產品(葯字型大小),必須在制葯廠生產,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氣清潔度、無菌標准、原料質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葯都要達到GMP標准(葯品生產質量規范);而作為食品的維生素類產品(食字型大小),則可以在食品廠生產,標准比葯品生產標准低。

第三: 療效方面的區別。作為葯品,一定經過大量臨床驗證,並通過國家葯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審查批准,有嚴格的適應症,治療疾病有一定療效;而作為食品的保健品,則沒有治療作用,僅僅檢驗污染物、細菌等衛生指標,合格即可上市。

第四:說明書和廣告宣傳方面的不同。作為葯品,一定要有經過SFDA批準的詳細的使用說明書,適應症、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十分嚴謹;而作為食品的保健品,說明書不會這樣詳細、嚴格。

所以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為確保安全,最好選擇SFDA批準的標有「OTC」(非處方葯)字樣的葯品,購買時看看是否附有詳細說明書。在服用屬於葯品(葯字型大小)的保健品前必須仔細閱讀說明書,要按推薦劑量服用,不要超劑量服用。

參考資料:網路-保健品

4、保健品團伙詐騙案怎麼量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版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權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5、會銷模式保健品違法嗎為什麼會被抓獲

會銷模式是違法。

會銷,顧名思義是通過會議營銷。主要是對特定消費群體,以親情服務和產品說明的方式銷售產品。而這種普通的營銷模式,卻被不少不法保健食品企業盯上,成為其牟取暴利的重要方式。

從事會議營銷的保健食品企業魚龍混雜,有些企業誇大、虛假宣傳,利用贈送產品、免費吃飯、免費旅遊等手段吸引消費者購買偽劣產品,產品價格遠高於同類產品。

(5)保健品銷售團伙擴展資料

近年來,向老年人銷售保健品的「會議營銷」騙局成為社會問題,因為無法找到「會銷」團伙的真實地址,子女發現父母受騙上當後難以維權。而「會銷」團伙換個酒店又可以繼續招搖撞騙,難以現形。

廣州年過八旬的張奶奶被人介紹參加「68元暢游惠州三天兩夜」,之後和其他老年團友被拉入某酒店舉行的保健品營銷大會,收了免費禮品,又被一群青年「乾爹干媽」叫得耳熱。

這些老人每人掏了幾千或上萬元購買了一堆「三無」保健品。等張奶奶子女找到該酒店時,「會銷」人員已人去樓空,酒店方表示,只是出租場地,與那些人沒有關系。

「會銷」的核心是會場,一個高端的會場是「會銷」團伙騙局的一部分。為此,《廣東省2017年保健食品非法會議營銷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規定,非食品經營許可證中核準的經營場所。

如使用賓館、酒店、影院或其他非注冊場所舉辦保健食品會議營銷宣傳推廣的,不得進行現場銷售活動。

對於監管部門來說,管住會場是管住坑老騙老行為的關鍵。然而對於那些擅長打游擊的「會銷」團伙來說,這一點不難規避。離開「會銷」現場。

附近很多地方都有不法分子「殷勤」地為老人提供銷售服務;即使銷售騙局就在現場進行,如果沒有人舉報,也難以對其進行查處。

6、記者卧底揭保健品營銷黑幕是怎麼回事?

在某招聘網站,南都記者向「廣東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遞了簡歷,應聘健康顧問崗位,很快記者接到了面試電話。在越秀區水蔭路某大廈,隔著一張豪華辦公桌,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總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該公司的經營模式:前台是綠色食品超市,主要銷售五穀雜糧等綠色農產品(11.510, 0.00, 0.00%);後台銷售高端定製的醫葯保健品,如蜂膠。王總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後台運作,前台主要是依託綠色食品超市進行零售以吸納會員。王總指著辦公室的一瓶蜂膠稱,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製保健品,一套產品定價約2萬元,一個療程約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調理腸胃,起輔助治療作用。

「我們的業務員提成可以達到10%。」王總說,員工待遇和業績掛鉤,公司銷售冠軍一個月可以做到30萬元的業績,「就是把握好那幾個(重點)顧客,顧客自己用得好,會介紹身邊的人用產品」。王總介紹,公司員工的底薪呈階梯式分布,普通員工2000元、經理2500元、店長5000元;提成方面,員工拿銷售業績的10%,經理拿個人提成10%加上團隊管理提成5%,店長的提成則是整個店面業績的3%-5%,另還有股份分紅。該公司旗下的綠色食品連鎖超市中(據調查廣州地區有18家門店)共有5家「百萬店」(即月銷售業績過百萬元),業績最高的店一個月曾做到138萬元。面試結束時,王總言語間對記者寄予「厚望」:「一個星期,我們可以從一個陌生的顧客,到有業績,有成交。」再成長兩三個月,就能勝任經理角色甚至帶領團隊。

上崗第一天的傍晚6時許,所在超市會議室內燈火通明,在外奔波的業務員都回來接受培訓。記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業務員將陪同老人客戶前往外地一個山莊開展兩天一夜的旅遊活動,這是公司業務上的「重頭戲」,不容出錯。

負責培訓的林經理是個90後,因業績突出曾獲公司獎勵一輛小車。他在白板上寫下6位老人客戶的姓名,讓負責跟進的業務員逐一回答相關信息,供全體業務員討論。針對每位老人客戶,他都詳細詢問年齡、經濟狀況、身體疾病、經濟自主權等。有業務員告訴記者,目標老人的經濟狀況越好,身體疾病越多,意味著出去旅遊期間「出單」的可能性越大。

隨後林經理要求全體業務員練習「贊美」,以防第二天見到老人客戶後詞窮。他隨機讓一名女業務員上台扮作客戶,要求其他業務員在3秒內根據衣著服飾說一句贊美的話,不能重復,沒完成者將接受體罰。「靚姨你很有氣質!」「你的皮膚看起來好好啊!」「阿姨你的褲子好合身啊,在哪買的?我想給我媽媽買一條。」……業務員們紛紛給出贊美。有3名未能及時給出贊美話的業務員被罰做俯卧撐,並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補說出20句贊美的話。

街頭搞優惠活動吸引老人辦會員卡、派團購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後約老人到店內參加團購;團購現場贈送老人低價一日游機會;將報名參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帶到郊區的山莊遊玩、「預熱」,臨走分發一份禮品,增進感情,消除其戒備心……上班數日,記者逐漸摸清了該超市進行保健品會議營銷的基本流程,其中最關鍵、最隱秘的一環,被業務員們稱為「重頭戲」的,是組織目標老人客戶參加公司第二輪安排的山莊「兩天一夜」旅遊。其間,公司會安排「專家」接受老人問診、讓老人試用公司的保健產品,並開展「會議營銷」,經理、店長齊上陣,對老人們輪番「洗腦」,從而兜售蜂膠等高價保健品。

7、保健品公司涉嫌詐騙,涉案金額幾千萬,老闆和銷售員工被捕,員工會判刑嗎

要看員工參與的zd程度,如果他明知道是詐騙也參與裡面可能會認定同案。
依法應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鏈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回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答;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8、詐騙團如何銷售虛假保健品?

「老中醫」專業「壯陽」、「豐胸」?上了一次當,沒想到還有騙局在後面!昨日,廣東省公安廳舉行「颶風11號」「颶風12號」專案收網行動發布會,成功打掉電信詐騙犯罪團伙20餘個,打掉傳統「盜搶騙」犯罪團伙6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10餘人,僅清遠警方就搗毀4個分別以「豐韻挺」「壯陽補腎茶」為噓頭冒充名醫、專家高價銷售虛假保健品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抓獲團伙成員220餘人,初步核實被騙人數8680餘人,涉案金額達2700餘萬元。梅州警方搗毀電信詐騙窩點48處,刑拘涉案嫌疑人81名。

今年1至月,全省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同比下降29.3%,破案、抓獲人數分別上升170.9%、47.5%,全省涉電信詐騙警情呈明顯下降趨勢。同時,全省「盜搶騙」案件同比大幅下降23.49%、破案同比上升42.47%。

具體騙局:

1 「老中醫」「豐胸」 回訪後被騙3次

2017年3月,清遠警方接報稱,今年3月,受害人劉某在網上查詢豐胸產品,被彈出的「老中醫豐韻挺」產品廣告所吸引,於是通過添加微信好友聯系客服咨詢。在客服的推薦及相關案例吸引下,劉某以1496元向客服購買了「產品」進行使用。使用產品數天後,劉某接到自稱「高主任」的回訪電話,當劉某向「高主任」反映該產品沒有效果後,「高主任」在電話中告知劉某體內有分泌物需要去除,推薦劉某花4800元購買其他產品搭配使用,說這樣才能起到預期效果,劉某聽信「高主任」的建議後購買了該款葯品。數天後,「高主任」來電詢問劉某產品效果如何,被劉某告知無效果後,「高主任」又給了「總監」的電話讓劉某聯系。「總監」在電話中告知劉某使用產品無效是因為其身體患淋巴結病變,需要先去除病症。於是,劉某再花費2000元購買了「總監」推售的產品。劉某先後經微信客服、「高主任」、「總監」三個環節推廣,被該犯罪團伙先後偽裝成不同身份實施詐騙3次,損失8296元。

2 「壯陽」無效 產品回訪組來電

今年3月初,受害人郭某在瀏覽網站時,一個「壯陽補腎益腎茶」的廣告吸引了他的注意,郭某用微信搜索加了網站中的微信。在得到「一個療程見效」的保證後,郭某花1280元購買了1個療程的產品。

然而,使用數日後,郭某發現完全沒有效果,一氣之下把產品全部扔掉。蹊蹺的是,郭某在用「葯」期間,不斷有「020」開頭的固話聯系他,並有一條手機號碼發送的簡訊,簡訊內容大致為:「020開頭的固話是產品回訪組的電話,盡快接。」郭某便上網搜索該產品的相關信息,發現很多人都反映這款產品是騙人的,郭某感覺自己已經被實施詐騙,由於覺得被詐騙金額不大,並且覺得難以啟齒,所以當時沒有選擇報警。後來,案件被警方偵破。

3 以送花籃之名 未曾謀面騙你錢

今年1月22日,被害人盧某梅報案稱:她於2017年1月初在珍愛網相親平台認識了一個自稱「鍾某」的男子,不久,事主與「鍾某」在網上確定了男女關系。

「鍾某」以新店開張的名義叫盧某梅送羅漢松樹以表達誠意,然後發了花店老闆的賬號給事主。之後,盧某梅給花店老闆轉賬5880元,接著又在支付寶轉賬了1960元給對方,一共轉賬7840元。之後,事主一直聯系不上「鍾某」和花店老闆,發現被騙。

辦案民警介紹,今年初,以送「花籃」方式實施電信詐騙的案件接連發生,經深入研判,成功梳理出18個「花籃」詐騙犯罪團伙,案件涉及廣東梅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和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涉案人員160餘人。

特點:作案手法隱蔽 遍布全國各省市

經過初步調查,「送花籃騙局」的手法是犯罪嫌疑人通過在各大婚戀交友網站以假身份注冊賬號,物色離異或喪偶的中年男性或女性,通過網聊編造各種理由迷惑受害人,獲取受害人信任後,以自己的服裝店、家電店等開業為由,要求受害人送「花籃」祝賀以表誠意,同時再由同夥扮演「花店老闆」聯系受害人,進而實施詐騙。

「冒充名醫、專家高價推薦銷售虛假保健品」騙局中,犯罪嫌疑人用購買來的他人手機卡注冊昵稱為「壯陽」或「豐胸」的名醫、專家等名稱的微信賬號,通過互聯網推廣營造「診療權威」假象,吸引受害人添加詐騙微信賬號,在騙取信任後,虛構、誇大受害人病情,高價推薦「三無」保健品,進而實施詐騙。

相關案件作案手法隱蔽性強,犯罪窩點遍布廣東省梅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清遠、雲浮等市及江西、湖南、湖北等全國多個省份,涉及范圍廣,受害群眾多,性質惡劣,影響極壞。

與此同時,省公安廳組織對近期廣東突出的地緣性「兩搶一盜」犯罪類案進行深入研判,成功發現一個流竄於珠海、中山、江門等市盜銷建築工地建築材料的犯罪集團,涉及多個團伙、逾百名犯罪嫌疑人。對上述案件分別列為「颶風11號」、「颶風12號」專案開展偵查。

4月下旬,在公安部的指揮協調下,省公安廳組織珠海、中山、梅州、清遠、雲浮等市公安機關,先後對該兩起專案開展集中收網,一舉摧毀上述犯罪團伙。

詐騙手法:

1.注冊賬號:詐騙團伙大量購買手機卡注冊微信並將昵稱設為「壯陽」或「豐胸」的老師、顧問等名稱,比如「豐胸中醫」等。

2.網路推廣:團伙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編寫「壯陽」和「豐胸」的虛假案例文章,利用網路推廣公司在熱門搜索引擎對類似查詢記錄的網民進行推送,誇大效果,吸引網民瀏覽虛假網路推文並添加詐騙微信賬號加為好友,使受害者進入第一個圈套。

3.微信「診療」:詐騙團伙的微信賬號朋友圈內均會有大量的虛假成功案例和聊天截圖,營造「診療權威」的假象,然後進行過話術培訓的業務員就按照內部指定的「話術」對受害人進行「診治」。基本流程:打招呼-問診-總結客戶症狀(依照設定的劇本進行虛假診斷)-虛設危機(虛構、誇大事實)-推單-報價-成交(收取訂金)-確認收貨地址-通過物流發放快遞(收取剩餘款項)。

4.回訪受害人:在受害人購買了微信環節的產品後,按照團伙分工,後續安排由團伙成員假扮的「營養師」「主任」通過電話回訪的形式繼續聯系受害人,對表示使用產品無效的用戶,以受害人身體有毒素、體質有問題等謊言,誘騙受害人再購買其他虛假「排毒」「調理」產品,配合「豐胸」「壯陽」產品使用才能有效果,進而對受害人實施二次詐騙。

與保健品銷售團伙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