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預防疾病手抄報。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喝開水,不喝生水
3、家長要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
4、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5、注意搞好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還要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曬太陽,增強免疫力
6、避免人畜混在一起,尤其要減少兒童與家禽、家畜直接接觸
2、學校如何預防甲流 黑板報
H1N1病毒
H1N1是一種病毒,是Orthomyxoviridae系列的一種病毒。它的宿主是鳥類和一些哺乳動物。所有亞型的H1N1病毒已被隔離野生鳥類,但疾病是罕見。有些H1N1病毒引起嚴重的疾病大多發生於家禽方面,而人類卻很少出現。但經過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傳播和變異,這可能導致疫情或人類流感大面積傳播。
與H1N1同一系列的還有H5N1, H7N2, H1N7, H7N3, H13N6, H5N9, H11N6, H3N8, H9N2, H5N2, H4N8, H10N7, H2N2, H8N4, H14N5, H6N5, H12N5等等。
變種
變種有時根據宿主而改變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禽流感
*人類流感
*豬流感
*馬流感
*狗流感
也有時被命名為根據其致命的禽類,特別是雞:
*低致病性禽流感( LPAI )
*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 ,也稱為:致命流感或禽流感死亡
在H1N1為標記根據的H號碼(類型的血凝素)和一個N號碼(類型的神經氨酸酶)。每個亞型禽流感病毒已經變異成為各種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概況;一些致病的一個物種,但不接受其他一些致病的多個物種。最知名的菌株滅絕。
H1N1病毒是消極意義上說,單鏈,分割RNA病毒。有16個不同的HA抗原( H1至H16)和9個不同的適用抗原(N1至N9)
遺傳
它的病毒結構是球形或絲狀的形式。臨床分離的經歷有限的化驗過程和組織培養,有更多的絲狀比球形粒子,但主要包括球形顆粒。
在H1N1病毒基因組上包含8個單體(非配對) RNA鏈代碼為11蛋白(HA, NA,NP, M1, M2, NS1, NEP, PA, PB1, PB1-F2, PB2) 。總基因組大小是13588。分割性質基因組允許整個基因在不同的病毒載體的細胞同時存在。 8個RNA的部分是:
*下編碼血凝素的感染到宿主生物體HA。流感病毒芽從根尖表面極化上皮細胞(如支氣管上皮細胞)到腔肺部,因此通常嗜肺。原因是,HA的類胰蛋白酶克拉僅限於肺部。然而, 2004的H5和H7亞型禽流感病毒使病毒的增長其他器官比肺部感染速度更快。
*NA神經氨酸酶。
*NP核蛋白。
*M 基質蛋白 。
*NS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非結構蛋白( NS1和NEP)。
*PA RNA聚合酶。
* PB1 的RNA聚合酶和PB1 - F2代蛋白。
* PB2 RNA聚合酶。
對RNA的合成核蛋白發生在細胞核,蛋白質的合成發生在細胞質中。該病毒內核離開細胞核移植對細胞膜,斑塊病毒跨膜蛋白(血凝素,神經氨酸酶蛋白和M2 )和一個基本層的供應量M1蛋白,並通過這些補充,完成包膜病毒釋放到細胞外流體。
1998年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分離到一株H3N2亞型h1n1,其HA,NA和PB1基因為人型流感病毒基因,M,NP和NS基因為豬型流感病毒基因,PB2、PA基因為禽型流感病毒基因[10]。1978年,日本暴發的H1N2h1n1是由H1N1和H3N2基因重組而產生的新亞型[11]。國內從山東豬分離出H9N2流感病毒,分析可能是由雞和鴨流感病毒重組的結果[10]。繼H9N2亞型流感病毒1998年首次從豬群中分離到,研究表明,通過進行部分序列分析發現,豬源H9N2亞型與國內分離的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SI和人流感之間也可以發生交叉感染和傳播。1978年,從台灣的一個豬群中分離到了H3N2亞型h1n1,通過測序發現,此病毒發生了人流感病毒和SI病毒基因片段的重組[12]。
由於h1n1受到的免疫壓力較大,8個基因片段的氨基酸變化不斷積累,其抗原變異明顯。在孤立的地理環境中,h1n1卻可持續存在並保持相對的遺傳穩定性[13-14]。
豬作為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流感病毒跨種屬障礙而感染新宿主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豬上皮細胞具有唾液酸2,6-半乳糖苷和唾液酸2,3-半乳糖苷,人流感病毒可與前者結合,而禽流感病毒與後者結合,因此,豬上皮細胞就能夠被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感染,而成為毒株間基因重組的活載體[15-16]。
由於h1n1可直接感染人,導致人類患病或死亡,其公共衛生意義日漸顯著。加強對h1n1的研究,在減少世界經濟損失和提高人類衛生健康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編輯本段]疫病情具體介紹
H被稱為紅細胞凝聚素,N被稱作神經氨酸苷酶,它們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H有1—15個亞型,N有1—9個亞型(在甲型病毒的情況下)。由於H和N的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傳播速度也不相同。
1918~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發於1918年1月美國東部,1918年4月在法國軍隊中流行,以後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總數估計約2000萬人。關於這次大流行的病原,據血清學溯源,認為是由豬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2009年4月25日,突然傳出豬流感在墨西哥爆發狀況。
美國政府官員28日說,他們正考慮為眼下肆虐的流感疫情換名字,因為「豬流感」會使人產生誤解,認為在墨西哥、美國等國暴發的疫情與食用豬肉有關。
美聯社報道,這種病毒其實是一種混合體,集中了豬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特徵。由於美國官員認為,雖然豬流感病毒在其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把眼下出現的流感簡單地命名為「豬流感」並不準確,反而對北美豬肉及豬肉製品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說,食用豬肉不會感染豬流感,這種病毒眼下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宣布,豬流感改名為「甲型H1N1流感」,因為病毒並非由豬傳開。
豬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豬群中一種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Orthomyxoviruses)。目前在實驗室里所分離出來的病毒,多被辨識為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A型流感病毒的亞種之一。電子顯微鏡下的A型流感病毒豬流感有很多個不同的品種,計有: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亞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能導致豬流感的感染。
現在在墨西哥爆發的豬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道傳染病,初步研究檢測出這種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攜帶有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斷,同時擁有亞洲豬流感和非洲豬流感病毒特徵。
路透社援引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報道,稱這種新型流感病毒為豬流感,是因為科學家曾在患者體內檢測出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但這種新型流感病毒具有病毒雜交特性。
世界衛生組織稱,這次引發豬流感的病毒是禽流感和人類流感經過「洗牌效應」產生的新病毒。不同的病毒相遇後交換基因,變異為新型的混種病毒,因此人類對其缺乏免疫力。這將使得此次豬流感疫情的波及范圍和後續影響難以估測。但該病毒的攻擊性,人體免疫力的個體差異和人類從對抗各種流行性感冒中所獲取的綜合抵抗力都是決定這次疫情狀況的決定性因素。
根據美國的紀錄,人類感染H1N1豬流感病毒疫情曾在1976年和1988年出現,造成兩人死亡。
2.豬流感會有什麼症狀?
流感病毒的跨物種性也會使人類感染豬流感病毒,其症狀與普通流行性感冒類似,但嚴重程度卻有天壤之別。一般為突然發燒到38度以上,咳嗽,頭痛,關節疼痛,鼻塞,全身乏力以及沒有胃口。一些感染了病毒的人還會出現流鼻涕,咽喉痛,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症狀。在以前發現的一些病例中,豬流感還能使人感染肺炎,呼吸出現衰竭,以及健康狀況慢性惡化。而也有些患者無任何不適,有些則足以致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指出,豬流感主要對抵抗力弱的人威脅較大。所以,只要保持身體健康,堅持體育鍛煉,民眾不需要過於擔心。
3.豬流感如何傳播?
墨西哥人乘地鐵紛紛戴上口罩。
豬流感的群間傳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噴嚏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環境中更易發生感染,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電話機或其它平面上,再透過手指與眼、鼻、口的接觸來傳播。因此盡量不要身體接觸,包括握手、親吻、共餐等。如果接觸帶有豬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後又觸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也會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現症狀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後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後發病。小孩的傳染性會久一些。
近期墨西哥、美國等地接連爆發新型豬流感病毒疫情,墨西哥疑似病例高達4000餘人,可能已有152人死於豬流感,美國已確認有50人感染。網易探索將帶您認識豬流感。
4.如何預防豬流感?
墨西哥城要求公民在公共場合彼此距離最少1.8米。
此次豬流感病毒呈現的一個特點是,就是對青壯年攻擊性強,墨西哥確診的死者中大多數年齡都在25歲至45歲之間。衛生專家提醒,流感爆發後很難防止它蔓延,但常識可以幫助個人自我保護。他們指出,第一要務是洗手,以酒精為底的洗手乳或泡沫消毒劑,殺死細菌或病毒的效果也非常好。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代理主任貝瑟(Richard Besser)表示:「咳嗽或打噴嚏時要遮住,經常洗手。」
吃豬肉會不會傳播豬流感呢?一般說來,目前的H1N1隻要不出現變異,加熱至71℃就能被殺,市民不必盲目擔心。
因為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跟人類H1N1病毒的抗原非常不同,所以季節性流感的疫苗不能為人類提供保護。為了防止感染,應採取以下措施:
保持手部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如沒有明顯污垢時,可用酒精搓手液消毒。
避免手部接觸眼睛、鼻及口。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遮掩口鼻。
不要隨地吐痰,如要吐痰應將分泌物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有呼吸道感染征狀或發燒時,應戴上口罩,並盡早求醫。
若出現流感征狀,切勿上班或上學。
如外游途中或回程後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的征狀,要馬上就醫,告知醫生有關外游記錄。
5.是否有預防豬流感的疫苗?得了豬流感能治好嗎?
目前,還沒有研發出針對豬流感病毒的疫苗。由於H1N1豬流感病毒不同於H1N1人類流感病毒,現有的流感疫苗並不能預防H1N1豬流感病毒。 但四種治療季節性流感的葯物可預防豬流感:金剛烷胺(amantadine),金剛乙胺(rimantadine),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盡管其均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葯物,但近期從豬流感患者體內檢測出的病毒特徵來看,它已對金剛烷胺(amantadine),金剛乙胺(rimantadine)有了抗葯性。因此在治療和預防時,採用奧司他韋(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韋(zanamivir)將更為有效。
6.是否會大規模傳播?
自從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肆虐之後,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組織)首次將流感警告級別從三級提高到四級。這意味著,全球必須採取緊急措施,來應對豬流感引發的挑戰。
而世界衛生組織此次將流感警告從三級提高到四級,已經意味著對於流感危險性的評估發生了質變。因為按照其分類,一級到三級警告,僅要求各成員國採取准備措施,包括加強能力建設以及做好應急准備措施等;但如果達到四級到六級,則要求各國進入緊急應對狀態,並採取必要的防控手段。
在自然界中,流感病毒一直在動物中間傳播,包括鳥類和豬等。雖然從理論上說,所有這些流感都有感染到人類的危險,但只要還未對人類造成現實危險,警告級別就被設定為一級。
在二級警告階段,家養或者野生的動物已經造成了人類感染,構成了潛在的大流行威脅。
到了三級警告階段,來自動物的流感病毒或者動物與人流感重配之後的病毒,已經造成人類的偶發或者小規模(家庭級別)的感染;但其整個人際傳播能力,還無法持續。今年年初,曾在中國多地出現散發病例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就處在這個階段。
孕的婦女在接觸了病豬後患病死去。1976年新澤西州的一個美軍基地出現了豬流感傳染病情,一名士兵患病不治身亡,另有4名士兵因感染肺炎而住院。起先,專家還擔心這種病毒是曾奪去數百萬人生命的「西班牙流感」的變種,但幸運的是病毒並沒有擴散到基地之外。
[編輯本段]疫情防治
1 、豬流感全病毒滅活疫苗(SlV inactivated vaccines)
在已研製的豬流感疫苗中,技術最成熟並用於生產的主要是H1NI型和H3N2亞型單價或雙價豬流感全病毒滅活疫苗。其形式多為油佐劑疫苗,滅活劑一般採用甲醛或BEI。據報道,豬流感滅活疫苗能有效保護斷奶仔豬和種豬抵抗SI,使發病率降低30%~70%,使死亡率降低60%~87%。目前,這類疫苗在歐美多個國家已實現商品化供應,例如Intervet公司的End-FLUence(with Imugen)和End FLUence(with Microsol Diluvac Forte),Pfizer公司的FluSure,以及Schering Plough動物保健公司的MaxiVac-FIu、MaxiVac Excell 3等等。國內華南農業大學、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等單位也在豬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研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研究結果表明,用國內分離毒株培育後制備的H1亞型;91H3亞型單價和雙價豬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經一次免疫後3周Hl抗體效價即可達到1:160以上,免疫後4周HI抗體水平超過1:400,至免疫後12NHI抗體滴度仍可保持在1:100以上,超過1:80的抗體陽性標准。如果進行二免,則HI抗體水平更高,有效保護期可達到6個月以上,完全能夠滿足各種日齡豬只的防疫需要。目前,這些疫苗已經通過臨床檢測,正在申報新獸葯證書,相信不久的將來即可有商品化的國產疫苗投放市場。
豬流感全病毒滅活疫苗雖然具有安全、高效、生產成本低、有效抗體持續期長等優點,但也存在產生抗體較慢、誘導細胞免疫的能力弱、應激反應強等不足。特別是疫苗種毒大多來自於流行毒株,一旦疫苗制備過程中發生病毒泄漏,容易造成環境污染,誘發新的疫情。為此,科學家們還在不斷探索開發新型豬流感疫苗。
2、 SlV亞單位疫苗(SlV subunit vaccines)
亞單位疫苗是通過物理化學方法或基因工程手段獲取病原體主要免疫原蛋白而製成的一種疫苗,它可以有效避免利用全病原體生產疫苗而導致的生物安全風險,並有利於提高疫苗中有效成分的濃度、純度,以及開發多價、多聯疫苗。目前已研製成功的亞單位疫苗包括口蹄疫病毒VPI亞單位疫苗、結核桿菌核糖體亞單位疫苗、多種細菌的外毒素亞單位疫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亞單位疫苗等。迄今為止,人用流感疫苗的發展已經歷了3個時期,第1代疫苗是全病毒滅活疫苗,第2代是半裂解疫苗,第3代是全裂解病毒亞單位疫苗。與前2代疫苗相比,第3代疫苗進一步除去了病毒成分中與免疫功能關系不大且對機體有應激作用的大分子蛋白及熱源質,而將流感病毒主要免疫抗原血凝素(HA)和神經胺酸酶(NA)濃縮,因此這種疫苗對機體的應激性小,接種後抗體上升快、維持時間長,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也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目前,在許多國家的人群中已開始全面使用第3代全裂解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但對於豬流感來說,這種亞單位疫苗的生產成本過於昂貴,短期內成為主流免疫產品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人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第4代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
構建豬流感病毒亞單位基因工程疫苗的方法有多種,其中報道較多的包括:
1)利用原核表達系統(大腸桿菌系統)或真核表達系統(酵母系統)在體外表達豬流感病毒流行毒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然後收獲、濃縮和純化目的蛋白,再進一步制苗免疫。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制備過程簡單、目的蛋白產量大、主要成分可以定量配置。但由於體外表達的蛋白難以維持或恢復天然蛋白的空間結構,蛋白純化過程復雜、成本高,而且總體免疫效果尚不及傳統的全病毒滅活疫苗,因此對這類疫苗從工藝方面還需進一步改進。
2)將豬流感病毒免疫原(HA和NA)基因單獨或者與細胞因子(白介素-6、Y干擾素等)編碼基因串聯後克隆到真核表達質粒中,然後再將重組DNA質粒導入機體細胞,通過機體內源性表達並提呈給免疫系統,誘導宿主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發揮保護作用,這就是所謂的DNA疫苗。研究結果表明,單純依靠豬流感病毒HA基因免疫的DNA疫苗效果並不理想(特異性抗體水平低、攻毒保護性差),如果共表達一些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細胞因子,或者使用DNA疫苗後再用常規滅活疫苗進行加強免疫,則可以明顯提高免疫保護水平。但總體來看,這類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確實,重復性差,與傳統全病毒滅活疫苗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從實驗室階段到開發出成型產品還需要較長的時問。
3)活載體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目前,這是被人們寄予較大希望,並有可能實現商品化的疫苗。被用作載體的包括人腺病毒5型(human adenovirus 5,HAd5)、豬腺病毒3型(porcine adenovirus 3,PAV3)、豬偽狂犬病病毒(PRV)、桿狀病毒(baculovirus)等。其中研究比較成熟的是以腺病毒為載體的豬流感亞單位基因工程疫苗,例如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開發的部分產品已進入轉基因安全評價和臨床實驗階段,預期開發前景良好。腺病毒載體具有許多優點:①腺病毒粒子相對穩定,病毒基因組重排頻率低,在包裝細胞內能有效復制;②安全性較好,尚未發現腺病毒與宿主基因的整合;③腺病毒基因組較大(約36kb),對外源基因的容量也大(目前已證實外源DNA插入容量可達7.5kb);④腺病毒除了可在腸道和呼吸道繁殖以外,還可以感染肝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等多種體細胞,並且,腺病毒感染對於受體細胞是否處於分裂期要求不嚴格;⑤腺病毒載體很容易將外源基因直接轉移到靶細胞中,使其獲得有效表達。研究證實,用攜帶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HA S~HNA基因的重組腺病毒疫苗(2×109TCID )對40日齡實驗豬免疫2周後,Hl抗體水平超過1:160,能有效抵抗同亞型豬流感強毒株的攻擊。人們在不斷開發新的活載體基因工程疫苗的同時,也在努力解決抗原濃縮、二次免疫受初次免疫抗體干擾、部分豬只對細胞疫苗過敏等問題,希望不久的將來這類疫苗能夠得到廣泛應用,作為傳統全病毒滅活疫苗的補充。
3 中醫治療豬流感
豬流感作為流感的一種,可以用傳統的中醫理論和方法進行治療,從中醫角度講,流感是感受外來邪氣,客於肺經,閉其清道,肺氣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發熱、惡風、惡寒、頭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之類。如不能及時治療會轉為內傷,引發腎陽衰而陰寒內生,腎絡通於肺,心肺之陽不足,不能統攝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沒有外感的足征,多睏倦無神,或噴嚏不休,或兩腳冰冷,法宜扶陽,如四逆湯、白通湯、封髓丹、麻黃附子細辛湯、薑桂湯之類。
中醫講求辨證施治,根據流感不同類型分別治療,有一訣竅:凡見打噴嚏、流清涕、鼻塞,而無其它症狀,就屬於內寒感冒,不論輕重,服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必效,病去葯止,不留後遺症。若服其它感冒葯,必然無效,而且,還會使病邪加深加重,轉成肺腎等重病。
所以,治療流感卻服用治療外感的葯物,一定不會有很好的療效。而且,還會將陰邪斂在體內,到一定時間必定會發作。而現行的中、西醫的治療方法,都具有再次將陰邪收斂的作用,如此經過多次積累,最終造成哮喘、鼻炎、咽炎、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治療流感跟西醫完全不同,不用去考慮致病的病毒,只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辨證施治,所以,不論是豬流感還是其它什麼流感中醫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治療,而治療的前提是辨證。
流感或瘟疫的發病時間和區域都是有其固定的規律可循的。由於流感和瘟疫都有「溫」和「燥」的特性,一般都會發生在春、秋兩季或季節之交。所以,春季發生疫情多從南方開始,並逐步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向北發展;而秋季發生疫情多從北方開始,並逐步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向南發展。這也是流感病毒(或溫疫病毒)會隨著氣 候溫度和人體溫床的變化而發生變異的原因。
同時,流感和瘟疫的發生區域往往與當地的生活習慣(生活糜爛)和醫療時尚(濫用補葯、寒涼葯或抗生素)有著密切關系。比如:禽畜的瘟疫,主要是由於閹割圈 養而活動減少、帶激素的飼料喂養、刺激大量產蛋等因素,使禽畜的抵抗力大為[1]減弱,也就難以抵禦瘟疫的侵害。人類感染瘟疫的原因也是由於缺少運動、飲食不 節、性交過度造成的元氣不足、免疫力低下。
總之,隨著生物技術的日新月異,豬流感疫苗的研製工作也將不斷推進,新型疫苗將更加安全、有效。但必須強調的是,對於豬流感的防控,決不能僅僅依靠疫苗免疫這一種手段,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護和綜合防疫措施才是關鍵。
[編輯本段]預防流感需備物品
近日,上海醫葯商業行業協會部分發布防治甲型H1N1流感商品參考:
洗劑:洗手液、肥皂等
消毒劑:「84」、甲醛、戊二醛、高錳酸鉀、環氧乙烷、過氧乙酸、各種空氣消毒劑等
防護用品:口罩、體溫計
防治抗病毒葯物:金剛烷胺、金剛乙胺、病毒靈、病毒唑等
治療 (一)對症支持。
對疑似和確診患者應進行就地隔離治療,強調早期治療。
對人感染豬流感目前主要是綜合對症支持治療。注意休息、多飲水、注意營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病初48小時是最佳治療期,對高熱、臨床症狀明顯者,應拍胸片,查血氣。
(二)葯物治療。
1。抗病毒治療:應及早應用抗病毒葯物,可試用奧司他韋(oseltamivir 達菲)。達菲是一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對豬流感病毒可能有抑製作用,劑量75mg/d, 療程5天,兒童慎用。從美國最近的豬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離出的病毒對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zanamivir)是敏感的,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耐葯。
2。抗生素:如出現細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三)中醫辨證治療。
1。毒襲肺衛。
症狀:發熱、惡寒、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參考方葯:炙麻黃、杏仁、生石膏、柴胡、黃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葯:蓮花清瘟膠囊、銀黃類制劑、雙黃連口服制劑。
2。毒犯肺胃。
症狀:發熱、或惡寒,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身、肌肉酸痛。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和中。
參考方葯:葛根、黃芩、黃連、蒼術、藿香、姜半夏、蘇葉、厚朴。
常用中成葯:葛根芩連微丸、藿香正氣制劑等。
3。毒壅氣營。
症狀:高熱、咳嗽、胸悶憋氣、喘促氣短、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
治法:清氣涼營。
參考方葯:炙麻黃、杏仁、瓜蔞、生大黃、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時可選用安宮牛黃丸以及痰熱清、血必凈、清開靈、醒腦靜注射液等。
3、秋季應該注意些什麼
4、預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黑板報資料
秋天,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講究秋令衣食住行的衛生,有利於預防疾病保障身體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氣溫逐漸下降,宜穿素裝薄衣。俗話說:「春捂秋凍」,適當地「凍凍」,可增強皮膚的耐寒力。中秋以後,氣溫降低,宜及時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涼感冒,胃病復發。
飲食方面:首先宜潤。秋季以後,降雨少,空氣乾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膚澀等「燥症」,故應多飲開水、淡茶、菜湯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卜、番茄、豆腐、銀耳、梨、柿子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功效。其次宜補。深秋季節,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補品易吸收藏納,有助於增強身體素質。此期間可適當多吃雞肉、牛肉、豬肝、魚肉以及大棗、蓮子等。另外,秋季要注意飲食衛生。秋季室外涼爽,室內溫熱,最宜蚊蠅繁殖,蒼蠅是腸炎、痢疾等疾病的傳播體,人體吃了被蚊蠅污染的食物後極易引起腸道傳染病。
居住方面:深秋季節,氣候較冷,夜間睡覺要關好門窗,入睡後腹部要蓋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瀉。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使機體有較強的免疫力。
活動方面:金秋時節,景色迷人,是人們戶外活動、鍛煉和旅遊的黃金季節,早晨到公園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適量的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秋季氣候涼爽,不冷不熱,工作效果最佳,但也應避免長期超負荷勞動,經常加班加點,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帶狀皰疹、急性蕁麻疹及其他舊病的復發。
5、健康食品手抄報的內容?
進入2l世紀,為了避免走飲食不科學的老路,減少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和癌症等「富貴病」,營養學家呼籲大眾採用科學的飲食方法。其要點如下:
(1)營養要平衡:攝取的各種營養素比例要恰當,攝入量與機體需要量應保持平衡。即所需熱能與熱能來源配比平衡,氨基酸平衡,脂肪酸平衡,酸鹼平衡,維生素平衡及無機鹽(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平衡。
(2)食深色食品:一般深色、濃色的天然食品,營養價值高,所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無機鹽多,對人體有保健作用。食用過多的淡色天然食品,對人體健康不利,如淡色的蔬菜、糖(精製砂糖)、鹽(精帝J的鹽)、精面米等。
(3)品種要多樣: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可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因此不可偏食。常規膳食每天須包括谷、薯類、動物性食物、大豆及其製品、蔬菜、水果等。同一類食物也要經常變換不同的品種,還要結合多種副食及零食進行食用。
(4)勿吃厚昧:燒、烤、煎、炸等油膩食物,在人體中難以消化吸收,不僅增加了胃腸的負擔,還破壞了天然風味。過咸、過膩的食物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過甜的食品與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有密切關系。
(5)食物搭配應科學:主食、副食和零食應合理搭配,粗細糧應結合食用。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一般為58%、30%和12%,同時,應充分重視對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取。
(6)食天然無害食品:提倡吃天然食品。食物原料及生產製作食品的輔助材料,包括色素、香料、調味品及添加劑等,應均為天然物質,而不是人工化學合成物。
科學的飲食方法概括起來為16個字:講究營養,重視保健,力求科學,保證衛生。
6、辦一期板報,關於健康教育的,幫忙找找有關知識..
吸入性損傷是指熱空氣、蒸氣、煙霧、有害氣體、揮發性化學物質等致傷因素和其中某些物質中的化學成分被人體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和肺實質的損傷以及毒性氣體和物質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學中毒。
吸入性損傷主要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熱損傷,吸入的乾熱或濕熱空氣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肺實質的損傷;二是窒息,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劑引起窒息是火災中常見的死亡原因,由於在燃燒過程中,尤其是密閉環境中,大量的氧氣被急劇消耗,而產生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可使傷員窒息。另一方面,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可產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質不完全燃燒可產生氰化氫,兩者均為強力窒息劑,吸入人體後可引起氧代謝障礙,導致窒息;三是化學損傷,火災煙霧中含有大量的粉塵顆粒和各種化學性物質,這些有害物質可通過局部刺激或吸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直接損傷和廣泛的全身中毒反應。
迅速使傷員脫離火災現場,置於通風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碳粒,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者給予導管吸氧,判斷是否有窒息劑如一氧化碳、氰化氫中毒的可能性,及時送醫療中心進一步處理,途中要嚴密觀察,防止因窒息而死亡。
牙齒健康
牙齒與牙齦交界的地方,我們一般稱為牙頸部。這里常會出現一種楔狀缺損,就是指牙齒頸部硬組織緩慢消耗而形成的缺損,呈「V」狀,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據臨床統計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該病的發生率高達90%以上,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嚴重程度也隨之加重。但一些刷牙方式不注意的年輕人同樣會出現這種牙齒的缺損。形成楔狀缺損的原因很多,其一是牙齒的頸部硬組織結構比較薄弱易被磨損,加上酸的作用而導致損害;其二是牙刷毛過硬,經常用力橫刷牙造成的,長此以往在牙頸部就形成小的缺口,可謂「水滴石穿」。它的症狀是對化學、溫度刺激比較敏感有酸痛不適,可伴有牙齦萎縮,牙根暴露。預防和治療首先應改正刷牙方法,改橫刷為豎刷,並注意選用較軟的牙刷和較細的牙膏。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及時治療,以免造成缺損嚴重,引起不良後果。
秋季疾病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是讓人陶醉的季節,但也是一些疾病開始活躍的季節,為使大家在享受秋天美麗的同時安享健康,我們特整理「秋季疾病預防知識」,以做參考,希望大家健健康康的度過這個金色的秋天。
一、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轉換較快,早、中、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工作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潛伏期短,一般為1-2天。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流淚、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狀,部分病例可並發肺炎等。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每年冬季有一個季節性發病高峰,在冷暖交替季節,易發生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防治:預防措施上應注意保暖;增加體育鍛煉;流感流行季節減少到公共場所或空氣混濁場所;家庭和學校等集體單位應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預防接種之機,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體弱者等可應用流感疫苗進行免疫預防。如出現流感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和休息。
感冒預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保持工作環境的良好通風至關重要,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代謝;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應盡量避免接觸感冒患者,接觸到感冒患者或他們碰觸過的東西後要洗手,手指還要遠離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熏蒸居室。
特別提醒:從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葯,結果用葯不當反而使病情加重,來醫院時已轉成肺炎等並發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後更要及時就醫。
二、消化系統疾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冰箱性腸炎(耶爾細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同時秋季也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嚴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並發症。
如:病毒性腹瀉(又稱為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感染性腹瀉,常見的病原主要有輪狀病毒、柯薩奇腸道病毒、星狀病毒和諾瓦克病毒等。潛伏期常見數小時至3天,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道症狀,部分病例可伴有發熱;臨床類型可表現為嘔吐型和腸炎型兩種,腸炎型嚴重者易出現脫水。防治:病毒性腹瀉好發季節在秋末初冬。感染對象以幼兒、學齡兒童和小學生為主。主要通過食用受污染的水源、食品傳播感染,易在幼托、學校出現暴發。預防措施上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嬰兒提倡母乳喂養。一旦出現類似症狀者,應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就是防止腹部受涼。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還要加強運動鍛煉。注意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同時,還應注意進食時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講究心理衛生。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同時,注意勞逸結合。
三、肺結核: 肺結核是結核桿菌侵入肺部並引起肺部病變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傳染性的結核病。秋季戶外活動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傳染性結核病人有過近距離接觸引起感染。提醒人們,當出現臉紅、低燒、乏力、盜汗、咳嗽、吐痰等情況時,應提高警惕。
7、遠離疾病手抄報
1.把好口腔關。
認真刷牙(1-3分鍾)、使用漱口水或勤漱口,能夠提高免疫力。
口腔衛生差會引發牙周炎,從而導致糖尿病或心臟病,因此把好口腔關是保證健康的第一步。
2.有一雙干凈的手。
洗手的道理不言自明,但多數人卻不以為然。在感冒流行的季節,每天要多用肥皂洗手。採用正確的洗手方法,能讓全球10億人遠離感冒,還能預防其他傳染性疾病。
3.多吃紅蘋果。
「每天一個蘋果,醫生都失業。」紅蘋果、甘藍以及綠茶中含有一種叫槲皮素的天然抗氧化劑,它能讓人們在壓力下增強免疫力。連續5周通過紅蘋果攝入槲皮素的人,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會降低40%。
4.社會交往要廣泛。
當人們受到病毒侵襲的時候,一些人格因素會對感冒起到抵抗作用。與內向型人相比,外向型人感冒幾率更低,這是因為社會交往會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社會交往多的人患心臟病的少,壽命也更長。
5.每天動一動。
鍛煉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即便有病菌侵入機體,身體也會把它們統統殲滅掉。
6.睡眠要充足。
「每天睡上8個小時,絕對讓你少生病。」碰枕頭就著而且整夜睡得好的人,不容易感冒。睡眠好,代謝水平上升,能迅速地恢復免疫力。
7.情緒要樂觀。
那些快樂、熱情、鎮定的人,患傳染病的幾率較小。調查發現情緒樂觀的人感冒症狀少,對上呼吸道疾病也有更強的抵抗力。「這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徵。人們不患感冒並非因為他們受到病毒侵襲的那天有多快樂。」
8.別忽視維生素。
全球都缺維生素D。維生素D多見於魚、雞蛋和牛奶中,多吃這些食物有利健康。
維生素C不足也會降低免疫力,人們可以從柑橘類等水果中攝取這種營養素。
9.好心態勝葯片。
一種想法出現,身體會隨之發生一連串的生化反應。積極的態度會提高一氧化氮的水平,讓神經體質得到平衡,免疫力得到改進。
10.調整呼吸,學習冥想。
冥想訓練會讓人們的神經系統更平靜,有助於釋放壓力,調節睡眠,增強抵抗力。
參加冥想訓練的志願者所產生的流感抗體,比那些沒有進行這種訓練的人多得 多
你是一實的吧
對啊
8、請大家幫忙找一下黑板報資料,關於秋天衛生知識的。謝謝
秋天衛生知識
秋季秋高氣爽,空氣宜人,但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所以要加強對孩子的護理。
1、 秋季是腸道傳染病(秋季腸瀉、腸炎)高發季節。家長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飲食衛生,餐具要進行消毒,腸道傳染病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在小攤點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凈,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2、 病毒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發現孩子結膜充血,眼有濃分泌物。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對孩子的用品(面盆、毛巾、玩具等)進行消毒,爆曬。紅眼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3、 鼻血丑。因秋季氣候乾燥,陽光照射較強烈,孩子易出現鼻血丑。家長應讓孩子多飲水,少吃油炸和辛辣食物,多吃清潔食物。另外注意不要撞傷,若發現孩子出鼻血,用壓迫法(手指壓迫鼻血多的鼻翼)止住血,較多到醫院就診,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子。
總之,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讓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長。
防病先防寒保健保三暖
頭暖俗話說:熱從頭上散。寒冬季節,如果你只注意穿著厚實,而不戴帽子,猶如一隻熱水瓶不蓋瓶塞一樣,體熱會很快從頭部散發。醫生們發現,頭部暴露受寒冷的刺激,會使血管收縮,頭部肌肉緊張,易引起頭痛、傷風感冒等病症,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適、失眠等。
背暖人體背部有許多重要的穴位,寒冷的刺激可以通過穴位影響所有的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影響內臟功能。背部受涼,除了會導致腰酸背痛外,也可通過頸椎、腰椎及胸椎脊神經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引起各種不適。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過敏性鼻炎、風濕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暖背尤其重要,這些人在冬季最好為自己添一件緊身棉背心或皮毛背心。
腳暖一旦腳部受寒後,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顯著下降。此時,原來潛伏在鼻咽部或新侵襲的病毒、細菌就會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起來,使人感冒或引起氣管炎等疾病
9、有沒有關於養生的手抄報資料?
談談衛生與健康
其實衛生是處處都必須注意的,在路邊、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攤小販的攤子上,經常做一些油餅、臭豆腐之類的食品,你可千萬不能去買,誰知道他們這些東西是用什麼做的,吃了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瀉、頭暈之類的症狀。飯前便後要洗手,這也是講衛生的行為。
說到健康,也許有人會說:「吃多了東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實健康並不在於多吃東西,你還要常運動、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飯,按時睡覺等等,這樣才能做到健康。在報紙上看到過多吃水果、蔬菜、多補充維生素,這樣對身體大有好處。
衛生與健康是緊密相連的。不講衛生不僅使身體容易生病,有時連你寶貴的雙眼也會受到侵襲。當你接觸過錢、霉舊的書之類的東西,你可千萬不要去揉眼睛,否則,沾你手上的細菌就會跑進眼睛,這樣會使你患上沙眼,導致視力下降。
為了有個健康的好身體,平時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現為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個人清潔衛生,衣服要勤換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經常打掃環境衛生;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
(1)在春季應該注意到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從鼻咽喉處侵入人體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傳播快,常常引起家庭、學校單位暴發流行,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危害大,是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
發病的表現:
流感與感冒有相似之處,但兩者是不同的疾病症狀,流感的典型症狀有高熱、畏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倦、咳嗽、咽喉痛,部分伴有惡心、嘔吐和腹瀉,它起病急、症狀重,有傳染性,可集體發病,而普通感冒(傷風)由其他病毒引起,症狀情,多為低熱,但其咳嗽、鼻塞、流鼻水則較明顯。
老人、幼兒和體弱慢性病患者得流感後會合並肺炎或加重原有病情,對孕婦胎兒也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流感怎樣傳播及其特點:
流感病人和無症狀的隱性感染者的鼻涕、口水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通過呼氣、講話、咳嗽、打噴嚏等方式噴出飛沫,把病毒傳給別人,接觸或共用病人的食具、毛巾、洗臉盆等盥洗用具、玩具等物品也可被傳染。 流感多發於冬春季節,男女老幼普遍易感,此時天氣陰冷潮濕,人多在室內關閉門窗活動,是流感發病高峰,但南方地區夏秋季流感爆發也不少,因此全年都要預防流感。流感病毒會經常發生變化侵犯人體,人可能一生得多次流感。
流感的預防:
1、勞逸結合,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注意添衣防止受涼。
2、家居、單位經常定期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3、病人盡可能留在家中隔離、治療,以免傳染他人。
4、家中病人的衣物、食具、盥洗用具嚴格分開,單獨清洗消毒有條件的可用食醋對室內空氣進行熏蒸消毒。
5、在醫生的指導下,與病人密切接觸的家人、同事等可服用中西葯物預防(如板藍根、金剛烷胺等)。
6、流行季節盡可能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外出戴口罩。
7、接種流感疫苗是基本措施,每年到防疫部門接種1針流感疫苗,大多數人可有效預防流感。老人兒童和慢性病體弱的人最應該接受接種,但對雞蛋過敏和正患流感的人禁用疫苗。
(2)夏天應該做到:
由於高溫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所以,盛夏季節中,人們也需要對日常生活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求安然度夏。
1.精神調養: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心靜自然涼」,這所說的就是夏季養生中的精神調養。
2.2.起居調養: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電扇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3.運動調養: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
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症等多種疾病。
4.飲食調養:夏季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吃。
還有烈日炎炎的盛夏,熱風頻吹也容易引起疾病發作。牙科醫生注意到,每逢熱浪襲來之時,牙齦炎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如果連續數日吹熱風,牙周膿腫和牙疼病人就顯著增多。而當熱風頻吹、天氣乾燥時,慢性咽炎也常常急性發作。此外,夏季吹「乾熱風」時,腦中風病例增加;而吹「濕熱風」時,心臟病和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明顯加重。醫學研究證實,當暖氣流向冷氣流流動時(即吹「熱風」),人體置於冷熱兩種氣流交界之中,如果體內調節功能不強或體質衰弱,人體內的生理平衡就被打破,從而引發、加重疾病或使原有病灶復發。
(3)秋天應該做到
中醫認為"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人乃氣之聚",肺與秋氣相應。秋季降雨少,空氣乾燥,燥邪最易傷津犯肺,使人出現咽干、鼻衄、咳嗽、膚澀等"燥病"。因此,秋天養生應以養肺為先,防病要特別注意防止呼吸疾病感染。下面分別談談秋季養生的幾個方面:
(一) 調攝精神:樹立豁達的人生觀。秋風瑟瑟,黃葉凋落,常會使人感到凄涼,低落的情緒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此時,人必須及時調整心態,振奮精神,培養樂觀的情緒。>>>>一周的快速減肥食譜介紹!
(二) 早睡早起: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quot;這樣,以利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成人應保證8小時睡眠。
(三) 練習吐納:晨起可在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然後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滿後,分3次咽下,並用意念送至丹田臍下三寸處,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吐出。最後用兩手握拳輕輕叩擊背部,左右各3次。此法對肺和呼吸系統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可於每日早、晚各練一次。
(四) 調理飲食:以生津潤肺,養陰清燥、通暢大便為主。可選用百合、芝麻、蘿卜、蓮藕、蜂蜜、銀耳、梨、鴨等食物,忌進食辛辣、煎炸之物,生冷食物也不宜多食。有高血壓與冠心病的老年人應防便秘,小兒要防秋瀉。以麥冬30克水煎代茶飲用,有滋陰潤肺之功。
(五) 按摩鼻部:有些人鼻粘膜對冷空氣易過敏。臨床表現為流清涕,噴嚏不止。經常輕輕按摩鼻部,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亦有助於養肺。>>>>細說喝豆漿的各種好處!
(六) 穿衣宜薄:"春焐秋凍"我國古代的一種保健方法,民間稱"薄衣法"。其做法是在夏末秋初之時,慢加衣服以逐漸適應外界的環境,達到鍛煉抗寒能力的目的。
冬季應該做到:
冬季是感冒的多發期,在校學生應注意預防感冒。如果一旦患上了感冒,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徹底,千萬不要一見病情好轉就停針停葯,以免病情反復發作。而且一旦細菌形成耐葯,不但不利於病情的早日康復,還可能並發其他疾病。治感冒千萬不要「斗蛐蛐」。 冬季,同學們上自習的時間更加長了。不少同學習慣一邊上自習一邊吃糖,覺得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但專家提醒: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吃糖最好不多於40克。 冬季應加強營養。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但在吃的數量上還應講究科學。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同時多吃雞蛋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導致肥胖,造成體內營養素的不平衡,從而影響健康。為了既保證平衡膳食又滿足機體需要,同時還又不會導致營養過剩,一般情況下,從事腦力勞動的學生,每天吃2個雞蛋比較合適。 冬季同學們傾向於食用肉類食品,但膳食纖維的補充仍不容忽視。膳食纖維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它雖然不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其人體具有特殊的功能。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有助人體消化和防止便秘。每日膳食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不僅可以補足人體對膳食纖維的需求,而且可以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講究保健、保養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學們在冬季有一個好的身體。
總之大家多鍛煉身體,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