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飲食著作有哪些?
1、清·薛寶辰《素食說略》
本初按類別分為四卷,除記述了清朝末年比較流行的一百七十餘款素食的製作方法之外,書中還充分論述素食的益處。
2、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全書廣收博採,收錄以山野所產的蔬菜(豆、菌、筍、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動物(雞、鴨、羊、魚、蝦、蟹等)為主要原料的食品,記其名稱、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間有涉掌故、詩文等。
3、元·倪瓚《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倪瓚,元末隱居於太湖,家有雲林堂,故著此書。全書反映元代無錫地方飲食風格的烹飪。書中以魚、蝦、蟹、螺及湖泊水蔬為多,匯集飲食五十多種,都以菜品命題,逐條而記,除記述原料、配料外,都說明烹飪方法。
4、明·高濂《飲饌服食箋》
首列序古緒論等專論十五篇,介紹孫真人、黃庭堅、蘇東坡及《酉陽雜俎》等書中有關食養論述;次載各種飲食方二百五十三首,分湯品、熟水、粥糜、粉面、家蔬、野蔬、釀造、甜食、神秘服食、法制葯品十一類,並載錄十八條治食條例。
5、明·吳祿《食品集》
全書收載食物342種,分為谷、果、菜、獸、禽、蟲魚、水七部。每種食物分別介紹其性味、有毒無毒、服食利弊、功能主治、單驗方等內容,還記載了烹制方法、名醫論述、食品別名等。卷末收載與葯性理論有關的論述。
2、明代文獻記載是怎樣記載飲食保健養生的?
在文獻中,也可見到明代宮廷重視飲食養生保健的記載,如劉若愚《酌中志》卷二十《飲食好尚紀略》載,宮中在三月份「吃雄豬腰子,大者一對可值五六分,傳雲食之補虛損也」。
明代醫葯家李時珍的偉大著作《本草綱目》共記載葯1892種,僅谷、菜、果3部就收有300多種,其中不少是食物。有許多葯是要經過生物變化才能製成的,如酥、乳腐等,大大豐富了飲食養生的食品種類。
3、古代的飲食著作有哪些
1《食珍錄》:
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餘姚人虞宗寫於南北朝時期。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2《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撰著,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
3《食經》
謝諷著於隋代,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4《本心齋食譜》
宋代陳達叟著。全書記蔬食二十品類,均以蔬菜類名標目,每類後面都附有贊語,贊語簡括,均為十六字。還有「小引」說明其製法,或揭示其特點。如「水團」條,製法是「秫粉色糖,香湯浴之。」贊文為「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
5 《山家清供》
南宋林洪撰著。內容以素食為中心,包括當時流傳的104個食品,夾敘夾議,豐富多采。全書二卷,上卷列舉飲饌47種,下卷列舉飲饌57種。記述以素食為主,亦有少量的葷菜,選料大部分為家蔬、野菜、花果、糧米,也有取料於禽鳥、獸畜、魚蝦的。用料盡管平常,但由於烹飪方法奇妙,同樣給人們以豐富的啟發和借鑒。
6《飲膳正要》
元代忽思慧著。本書既是一部融合蒙漢兩族飲食文化的文獻,同時也是古代食療專著之一。全書三卷,卷一記養生、妊娠、乳母、飲酒諸忌,卷二主要是闡述用於保健醫療的加葯飲料與食品的配料及製作方法,卷三記米穀品、魚品、菜品等,對每種食品的性味與作用,都逐一加以說明,大部分附有繪圖。
7《飲食須知》
元代賈銘著。全書八卷,第一卷水類30種,火類6種;第二卷谷類50種;第三卷菜類86種;第四卷果類59種;第五卷味類33種;第六卷魚類65種;第七卷禽類34種;第八卷獸類40種。另附幾類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目的在於使重視養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檢點,掌握適度。
8《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元代倪瓚著。這是一部反映元代無錫地方飲食風格的烹飪專著。書中匯集飲食五十多種,都以菜品命題,逐條而記,除記述原料、配料外,都說明烹飪方法,頗有參考價值。
9《易牙遺意》
元明之際的韓奕撰著飲食專書,託名齊桓公時的名廚易牙,稱為《易牙遺意》,實意是仿古代食經之作。全書分為脯、蔬菜、糕餌、湯餅等十二類,共記載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面點、菜餚、蜜餞、食 葯的製作方法,內容非常豐富。
10《隨園食單》
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是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不族無鱗單 、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11《醒園錄》
清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調元整理,因家中 有「醒園」故取名《醒園錄》。全書分上下兩卷,共記載了一百二十多種關於調料、飲饌及食品製法。書中所收菜點以江南風味為主,也有四川當地的風味。
此外還有《茶經》、《老饕賦:名人與飲食文化》,《齊民要術》、《食譜饌史》、《山家清供》、《尊生八箋》》、《閑情偶寄》等
4、求推薦與健康飲食 營養飲食相關的書籍?
烹飪營養學 ¥28.50元
本書主要作為烹飪高等院校烹飪工藝專業和烹飪與營養科學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與營養科學及食品有關的專業教師和學生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廣泛性和實用性突出。 ...
實用營養學 ¥77.90元
營養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與人類的生存、生活密切相關,是全世界都非常關注的問題。未來我國將進入小康社會,國家將實行營養師制度,是與國際接軌的舉措,為提高國人營養和健康素質提供組織上的保證。本書組織國內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專業水平的專業人員編寫。內 ...
現代營養學(原著第八版) ¥118.75元
本書第一部分以最新的觀點介紹了營養學基礎部分;第二部分介紹人體營養與疾病的關系;第三部分為國際營養學現狀,對發展中國家與飲食相關的慢性疾病狀況、食物短缺、飢餓和營養不良等情況作了分析和評價。 ...
臨床營養學----全國醫學高等教育專升本教材 ¥23.75元
臨床營養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從營養學角度研究食物、營養素與飲食因素對人體健康及在各種疾病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人體在上述狀態下對食物和素的需求,探討在當前生產水平和經濟條件下,如何合乎營養原則的日常或治療食譜,以保證各種人群,尤其是各種疾病狀態下 ...
營養學 ¥24.70元
幾乎很少有幾個科學家能像營養學對患者健康起的作用那樣重要。本書集飲食學家、營養學家、護理人員、葯劑師以及外科、內科和兒科醫生的工作結晶而成。它適合所有的醫師和醫學生,包括內科和外科住院醫師 營養學家、葯劑師、主治醫生和護士,以及營養學和醫學學生。相信?...
醫學營養學 ¥28.50元
營養關繫到每個人的健康和長壽,人們非常關注,故營養學成為當代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本書是根據醫科大學生營養知識以及營養專業人員教學和業務需要而潛心編寫的一本教材。既可供給醫科大學生作為學習醫學營養的教材應用外,也可供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師、營養師、配膳師及食 ...
食品營養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24.22元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食物的體內過程、基礎營養、不同人群的營養、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食品的營養素強化、營養與農業、社區營養等內容。 ...
系統動物營養學導論 ¥95.00元
本書是盧德勛博士10多年前,在國內道德倡導將系統科學的原則和方法應用於動物營養學研究領域,即提出「系統動物營養學」發展戰略以來介紹該新學科的一本「導論」性學術專著。本書已獲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並被列為中國農業出版社本年度 ...
臨床營養學 ¥55.10元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紹營養素的相關基礎與應用;中篇主要介紹病人的各種膳食和治療中的相關營養支持以及診斷和試驗用的有關特殊膳食;下篇是本書的主要部分。 ...
反芻動物營養學 ¥74.10元
本書由國內反芻動物營養學領域的老、中、青專家編著,系統地總結了國內外在反芻動物營養研究的先進性和規律性成果。全書共10章,包括瘤胃微生物、瘤胃與瘤胃內容物的特性、能量與營養、蛋白質營養、碳水化合物營養、脂肪營養、礦物質營養、維生素營養、同位素示蹤技 ...
現代營養學 ¥22.80元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食物的消化吸收生理、基礎營養學、不同人群的營養、各類食物的營養與保健價值、膳食營養與健康、功能性食品和社區營養。本書理論深度適中,簡明實用,重在營養教育。本書不僅適用於本科、高職高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也適用於非食品專業?...
健康家庭營養學堂 ¥19.00元
暫無簡介 ...
營養學基礎 ¥20.90元
本書為「面向21世紀全國衛生職業教育系列教改教材」之一。全書共八章,主要介紹了營養素及熱能、不同生理情況下的營養、合理營養及評價、各類食物的營養、與營養有關的疾病、醫院營養膳食及管理、疾病營養等內容。在每一節後面都附有目標檢測(名詞解釋、填空題、單?...
現代臨床營養學 ¥140.60元
本書由我國從事營養基礎研究和臨床營養治療的臨床醫學專家共同編寫而成。書中闡述了現代營養學研究的新成就;以中國營養學會於2000年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為依據,介紹不同生理狀況下的營養需要;在疾病防治方面,力求提供較新的信息與進展。本書 ...
高級植物營養學 ¥45.60元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植物營養元素的種類,以及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循環規律、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運輸過程及其調控機制、必需營養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生物學基礎、植物適應養分缺乏和元素毒害的機制、植物營養性狀的遺傳特性及其遺傳改良途徑等。全書以作者和有關實 ...
嬰幼兒成長食譜——營養學專家 ¥18.81元
如今,家家都是獨生子,小寶貝的膳食成了祖輩們及年輕父母們大傷腦筋的事兒。本書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食譜及菜譜,針對嬰幼兒的特點,強調了色、香、味俱全的特點。本書還介紹了騰嬰幼兒飲食方面的知識,並附有獻給年輕父母的烹調知識。家長朋友們從本書中不僅可以學?...
國外大學生物學優秀教材(影印版)--營養學概念與爭論(第八版) ¥64.60元
個人推薦兩本好書,跟營養啊什麼的也有點關系:<醫生對你隱瞞了什麼><別讓醫生殺了你> 對我很有幫助,可以順帶看一下.
參考資料:
望採納。
5、記錄飲食最早的書是什麼?
我國的飲食烹飪文化最早起於三千多年前(算起來是公元前1000年了)的周代,在當時,《周禮》一書「天官家宰」當中就有專門記載烹調的史料,並有了「八珍」 、「三羹」等名菜。而春秋戰國時期,洛陽就已經有專門記載烹調的史料,人們對菜餚的色、香、味有了一定的要求,並在當時形成了以孔子和呂不韋為代表的兩大菜系。中國古代飲食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很深,飲食必須陰(蔬菜涼性)陽(肉類熱性)配伍,又把食物分為五畜、五穀、無味、五香等。(而這期間,洛陽古代飲食文化又受儒家「中和」思想影響很深。《中庸》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和者,天下之大本特。」如:無味調和便成美味。)
6、古代飲食類的書籍有哪些?
《食珍錄》
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餘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職是黃門郎,到南朝齊時升為太子庶子,後來擔任祠部尚書。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問起烹飪的秘訣,談得投機,皇帝不覺醉了,非常難受,虞宗就獻上「醒酒鯖」,算是幫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錄》里,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內容。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佔全書三分之一強。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其他如:果、菜、禽、獸、魚等烹飪原料,有的寫其營養價值,有的談到烹調技法,都是研究烹飪技術發展的可貴資料。
《食經》
謝諷著的《食經》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從有的各目前冠經人各來看,如「北齊武成王生羊膾」、「越國公碎金飯」、「虞公斷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華飯」等,都是王侯貴族的飲饌。而有的各目講究,如「千金碎香餅」、「乾炙滿天星含漿餅」、「撮高巧裝壇樣餅」等,反映出當時飲饌已達到非常精美高貴的水平。
《本心齋食譜》
作者署名是宋代陳達叟,因為室名本心齋,所以又稱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書房裡起居閑坐,玩味《易經》,床上圍著畫有梅花的紙賬,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飲食崇尚清淡。有客人從外地來訪,臉上流露出飢餓的神色。作者叫書童端上凈素飯菜,客人品嘗後說,沒有塵俗氣味。主客討論食譜,就形成了這本書。 全書記蔬食二十品類,均以蔬菜類名標目,如:菜羹、韭菜、山葯、筍、藕、綠豆粉絲、水引蝴蝶面、水團、白米飯等。每類後面都附有贊語,贊語簡括,均為十六字。還有「小引」說明其製法,或揭示其特點。如「水團」條,製法是「秫粉色糖,香湯浴之。」贊文為「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這種記述方法,表現了作者富有文學素養,又因所用贊體簡要,類似歌訣,容易背誦,所以就便於普及。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飪著作。內容以素食為中心,包括當時流傳的104個食品,夾敘夾議,豐富多采。 唐代杜甫有詩雲:「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南宋時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詩中的山家、野飯,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飲饌。全書二卷,上卷列舉飲饌47種,下卷列舉飲饌57咱。記述以素食為主,亦有少量的葷菜,如飯、羹、湯、餅、粥、糕、脯、肉、雞、魚、蟹等。選料大部分為家蔬、野菜、花果、糧米,部也有取料於禽鳥、獸畜、魚蝦的。用料盡管平常,但由於烹飪方法奇妙,同樣給人們以豐富的啟發和借鑒。許多菜餚別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窺見當時烹飪技術、烹飪藝術所已達到的水平。
書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葯加工制配的食療飲饌。如:蘿菔面這一條下稱:「王醫師承宣常搗蘿菔汁搜面使餅,謂能去面毒。」而麥門冬煎,則是純葯物,其標目下稱:「春秋采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煮熬,如飴為度,貯之磁器內,溫酒化溫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見是用純葯物加工和蜜製成,並加溫酒後服用的一種保健飲料。總之,此書對了解江南飲食風貌和南宋烹飪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飲膳正要》
這是一部融合蒙漢兩族飲食文化的文獻。作者是元代忽思慧。全書三卷,卷一記養生、妊娠、乳母、飲酒諸忌。標目「聚珍異饌」,分述湯、粉、羹、面、粥、饅頭、燒餅等飯食,以及用蒸、炒、滑、炙、攢、鹽、熬等方法製成的菜餚。每種菜餚都說明其食療效用、材料、調味品、烹調技術。卷二記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餌、四時所宜、五味偏走、食療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禽獸變異。主要是闡述用於保健醫療的加葯飲料與食品的配料及製作方法,寓養生治病於日常飲食,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卷三記米穀品、魚品、菜品等,對每種食品的性味與作用,都逐一加以說明,大部分附有繪圖,而對加工成品則簡述其製法及療效。
《飲膳正要》具有兩個特點。第一,此書是古代食療專著之一,除了闡述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性味與補益作用,即注重飲食與營養衛生的關系,這是別的一般食譜中所沒有的。第二,書中將蒙漢飲饌並蓄,所述用料,獸品以羊、牛居先,次及馬、駝、鹿、豬等,奇珍異饌中,用羊肉製成者佔十分之七。作者是蒙古族人,全書以漢字刊行,其中雜有大量的蒙語音譯漢字。
《飲食須知》
元代烹飪著作《飲食須知》的作者賈銘,字文鼎,自號華山老人,浙江海寧人。他生於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職為萬戶,卒於明初,歷經三代,活了106歲。明太祖朱元璋對於賈銘的飲食養生之道很感興趣,召見他時,問他保養之法,他回答道:關鍵在於飲食。隨後以他撰著的《飲食須知》呈進御覽。 賈銘在自序中說: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使重視養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檢點,掌握適度。不然的話,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生禍害。因此,本書選錄 許多本草疏注中關於物性相反相忌部分成編,以便掌握飲食調配,避免因飲食調配不當而損害健康。
《飲食須知》全書八卷,第一卷水類30種,火類6種;第二卷谷類50種;第三卷菜類86種;第四卷果類59種;第五卷味類33種;第六卷魚類65種;第七卷禽類34種;第八卷獸類40種。另附幾類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這部書不僅對廚師取菜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作者是元代無錫人倪瓚,字元鎮,號雲林。他是元代著名畫家,元末隱居於太湖和三泖之間,家有雲林堂,因而將所著菜譜定名為《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這是一部反映元代無錫地方飲食風格的烹飪專著。書中匯集飲食五十多種,都以菜品命題,逐條而記,除記述原料、配料外,都說明烹飪方法,頗有參考價值。 書中有不少菜餚,如:燒鵝、蜜釀蝤蛑、煮麩干、雪菜、青蝦卷等,都是做得比較精緻的。書中菜餚有些被後世烹飪書籍復錄,特別是「燒鵝」一品,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加以錄,並改用倪瓚之號題名為「雲林鶴」。此外,日本羽倉則《養小錄》中也將燒鵝收入,可見此菜確實是獨具風味,名她中外。「蜜釀蝤蛑」也很有特色,如今的蘇式名菜「芙蓉蟹斗」(一名「雪花蟹斗」)正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書中菜餚以魚、蝦、蟹、螺及湖泊水蔬為多,正是著者家居水鄉的飲食特色的反映。
元代家庭日用大全式的烹飪類書--《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由元代無名氏編撰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一部家庭日用手冊式的古代類書。全書內容豐富多彩,教育子女、孝敬長輩、冠婚喪祭與攝生療病等都應有盡有。書中關於烹飪類的內容,分別介紹以漢族為主的菜點烹調法,也有當時回族、女真族的菜點烹調法,這對於研究當時的漢族 和少數民族飲食是大有裨益的。全書共收錄了四百多種飲料、調料、乳製品、蔬菜、葷菜、糕點、麵食、素食的製法,在烹飪史上頗有影響。後來成書的《多能鄙事》、《飲饌服食箋》中,轉錄了此書中大量的飲料、菜點面種。直到清代,這部家庭日用大全式的類書中所收菜點仍然被一些菜譜所轉引。
《易牙遺意》
元明之際的韓奕撰著飲食專書,託名齊桓公時的名廚易牙,稱為《易牙遺意》,實意是仿古代食經之作。全書分為脯、蔬菜、糕餌、湯餅等十二類,共記載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面點、菜餚、蜜餞、食 葯的製作方法,內容非常豐富。 此書菜餚有四大特色:一是濃淡適宜,適應面廣。二是製法簡明,一看便能製作,如:蒸鰣魚、爐焙雞、糖蒸茄、肉油餅、五香糕等等。三是收錄了一些比較特殊的菜點的製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製法就別具特色。四是將飲食和治病結合起來,其中「食葯類」收錄13種食葯的製法,就是值得挖掘的。
《多能鄙事》
《多能鄙事》題名是明代劉基(字伯溫)所撰。全書十二卷,內容包括飲食、服飾、百葯、農圃、牧養等許多方面的製作技能,都是強調切合民生實用的。有關烹飪的四卷,卷一有造酒法、造醬法、造豉法、造法、糟醬淹藏法等。卷二有酥酪法、烹飪法、餅餌米麵食法、回回食品、女真食品。烹飪法是專題介紹烹飪基本技術的文獻,很為可貴。卷三有糖蜜果法、治蔬菜法、菜湯法,則屬點心、飲料的製法。卷四有老人飲食療疾方,專述老年保健飲食,介紹利用食品醫治老年常見病的食療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隨園食單》
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不族無鱗單 、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醒園錄》
清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調元整理,因家中 有「醒園」故取名《醒園錄》。全書分上下兩卷,共記載了一百二十多種關於調料、飲饌及食品製法。書中所收菜點以江南風味為主,也有四川當地的風味。
7、我國有哪些描寫飲食文化的著作?
《食珍錄》
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餘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職是黃門郎,到南朝齊時升為太子庶子,後來擔任祠部尚書。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問起烹飪的秘訣,談得投機,皇帝不覺醉了,非常難受,虞宗就獻上「醒酒鯖」,算是幫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錄》里,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內容。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佔全書三分之一強。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其他如:果、菜、禽、獸、魚等烹飪原料,有的寫其營養價值,有的談到烹調技法,都是研究烹飪技術發展的可貴資料。
《食經》
謝諷著的《食經》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從有的各目前冠經人各來看,如「北齊武成王生羊膾」、「越國公碎金飯」、「虞公斷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華飯」等,都是王侯貴族的飲饌。而有的各目講究,如「千金碎香餅」、「乾炙滿天星含漿餅」、「撮高巧裝壇樣餅」等,反映出當時飲饌已達到非常精美高貴的水平。
8、找古代飲食類的書籍
《食珍錄》
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餘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職是黃門郎,到南朝齊時升為太子庶子,後來擔任祠部尚書。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問起烹飪的秘訣,談得投機,皇帝不覺醉了,非常難受,虞宗就獻上「醒酒鯖」,算是幫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錄》里,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內容。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佔全書三分之一強。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其他如:果、菜、禽、獸、魚等烹飪原料,有的寫其營養價值,有的談到烹調技法,都是研究烹飪技術發展的可貴資料。
《食經》
謝諷著的《食經》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從有的各目前冠經人各來看,如「北齊武成王生羊膾」、「越國公碎金飯」、「虞公斷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華飯」等,都是王侯貴族的飲饌。而有的各目講究,如「千金碎香餅」、「乾炙滿天星含漿餅」、「撮高巧裝壇樣餅」等,反映出當時飲饌已達到非常精美高貴的水平。
《本心齋食譜》
作者署名是宋代陳達叟,因為室名本心齋,所以又稱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書房裡起居閑坐,玩味《易經》,床上圍著畫有梅花的紙賬,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飲食崇尚清淡。有客人從外地來訪,臉上流露出飢餓的神色。作者叫書童端上凈素飯菜,客人品嘗後說,沒有塵俗氣味。主客討論食譜,就形成了這本書。 全書記蔬食二十品類,均以蔬菜類名標目,如:菜羹、韭菜、山葯、筍、藕、綠豆粉絲、水引蝴蝶面、水團、白米飯等。每類後面都附有贊語,贊語簡括,均為十六字。還有「小引」說明其製法,或揭示其特點。如「水團」條,製法是「秫粉色糖,香湯浴之。」贊文為「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這種記述方法,表現了作者富有文學素養,又因所用贊體簡要,類似歌訣,容易背誦,所以就便於普及。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飪著作。內容以素食為中心,包括當時流傳的104個食品,夾敘夾議,豐富多采。 唐代杜甫有詩雲:「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南宋時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詩中的山家、野飯,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飲饌。全書二卷,上卷列舉飲饌47種,下卷列舉飲饌57咱。記述以素食為主,亦有少量的葷菜,如飯、羹、湯、餅、粥、糕、脯、肉、雞、魚、蟹等。選料大部分為家蔬、野菜、花果、糧米,部也有取料於禽鳥、獸畜、魚蝦的。用料盡管平常,但由於烹飪方法奇妙,同樣給人們以豐富的啟發和借鑒。許多菜餚別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窺見當時烹飪技術、烹飪藝術所已達到的水平。
書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葯加工制配的食療飲饌。如:蘿菔面這一條下稱:「王醫師承宣常搗蘿菔汁搜面使餅,謂能去面毒。」而麥門冬煎,則是純葯物,其標目下稱:「春秋采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煮熬,如飴為度,貯之磁器內,溫酒化溫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見是用純葯物加工和蜜製成,並加溫酒後服用的一種保健飲料。總之,此書對了解江南飲食風貌和南宋烹飪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飲膳正要》
這是一部融合蒙漢兩族飲食文化的文獻。作者是元代忽思慧。全書三卷,卷一記養生、妊娠、乳母、飲酒諸忌。標目「聚珍異饌」,分述湯、粉、羹、面、粥、饅頭、燒餅等飯食,以及用蒸、炒、滑、炙、攢、鹽、熬等方法製成的菜餚。每種菜餚都說明其食療效用、材料、調味品、烹調技術。卷二記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餌、四時所宜、五味偏走、食療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禽獸變異。主要是闡述用於保健醫療的加葯飲料與食品的配料及製作方法,寓養生治病於日常飲食,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卷三記米穀品、魚品、菜品等,對每種食品的性味與作用,都逐一加以說明,大部分附有繪圖,而對加工成品則簡述其製法及療效。
《飲膳正要》具有兩個特點。第一,此書是古代食療專著之一,除了闡述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性味與補益作用,即注重飲食與營養衛生的關系,這是別的一般食譜中所沒有的。第二,書中將蒙漢飲饌並蓄,所述用料,獸品以羊、牛居先,次及馬、駝、鹿、豬等,奇珍異饌中,用羊肉製成者佔十分之七。作者是蒙古族人,全書以漢字刊行,其中雜有大量的蒙語音譯漢字。
《飲食須知》
元代烹飪著作《飲食須知》的作者賈銘,字文鼎,自號華山老人,浙江海寧人。他生於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職為萬戶,卒於明初,歷經三代,活了106歲。明太祖朱元璋對於賈銘的飲食養生之道很感興趣,召見他時,問他保養之法,他回答道:關鍵在於飲食。隨後以他撰著的《飲食須知》呈進御覽。 賈銘在自序中說: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使重視養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檢點,掌握適度。不然的話,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生禍害。因此,本書選錄 許多本草疏注中關於物性相反相忌部分成編,以便掌握飲食調配,避免因飲食調配不當而損害健康。
《飲食須知》全書八卷,第一卷水類30種,火類6種;第二卷谷類50種;第三卷菜類86種;第四卷果類59種;第五卷味類33種;第六卷魚類65種;第七卷禽類34種;第八卷獸類40種。另附幾類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這部書不僅對廚師取菜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作者是元代無錫人倪瓚,字元鎮,號雲林。他是元代著名畫家,元末隱居於太湖和三泖之間,家有雲林堂,因而將所著菜譜定名為《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這是一部反映元代無錫地方飲食風格的烹飪專著。書中匯集飲食五十多種,都以菜品命題,逐條而記,除記述原料、配料外,都說明烹飪方法,頗有參考價值。 書中有不少菜餚,如:燒鵝、蜜釀蝤蛑、煮麩干、雪菜、青蝦卷等,都是做得比較精緻的。書中菜餚有些被後世烹飪書籍復錄,特別是「燒鵝」一品,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加以錄,並改用倪瓚之號題名為「雲林鶴」。此外,日本羽倉則《養小錄》中也將燒鵝收入,可見此菜確實是獨具風味,名她中外。「蜜釀蝤蛑」也很有特色,如今的蘇式名菜「芙蓉蟹斗」(一名「雪花蟹斗」)正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書中菜餚以魚、蝦、蟹、螺及湖泊水蔬為多,正是著者家居水鄉的飲食特色的反映。
元代家庭日用大全式的烹飪類書--《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由元代無名氏編撰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一部家庭日用手冊式的古代類書。全書內容豐富多彩,教育子女、孝敬長輩、冠婚喪祭與攝生療病等都應有盡有。書中關於烹飪類的內容,分別介紹以漢族為主的菜點烹調法,也有當時回族、女真族的菜點烹調法,這對於研究當時的漢族 和少數民族飲食是大有裨益的。全書共收錄了四百多種飲料、調料、乳製品、蔬菜、葷菜、糕點、麵食、素食的製法,在烹飪史上頗有影響。後來成書的《多能鄙事》、《飲饌服食箋》中,轉錄了此書中大量的飲料、菜點面種。直到清代,這部家庭日用大全式的類書中所收菜點仍然被一些菜譜所轉引。
《易牙遺意》
元明之際的韓奕撰著飲食專書,託名齊桓公時的名廚易牙,稱為《易牙遺意》,實意是仿古代食經之作。全書分為脯、蔬菜、糕餌、湯餅等十二類,共記載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面點、菜餚、蜜餞、食 葯的製作方法,內容非常豐富。 此書菜餚有四大特色:一是濃淡適宜,適應面廣。二是製法簡明,一看便能製作,如:蒸鰣魚、爐焙雞、糖蒸茄、肉油餅、五香糕等等。三是收錄了一些比較特殊的菜點的製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製法就別具特色。四是將飲食和治病結合起來,其中「食葯類」收錄13種食葯的製法,就是值得挖掘的。
《多能鄙事》
《多能鄙事》題名是明代劉基(字伯溫)所撰。全書十二卷,內容包括飲食、服飾、百葯、農圃、牧養等許多方面的製作技能,都是強調切合民生實用的。有關烹飪的四卷,卷一有造酒法、造醬法、造豉法、造法、糟醬淹藏法等。卷二有酥酪法、烹飪法、餅餌米麵食法、回回食品、女真食品。烹飪法是專題介紹烹飪基本技術的文獻,很為可貴。卷三有糖蜜果法、治蔬菜法、菜湯法,則屬點心、飲料的製法。卷四有老人飲食療疾方,專述老年保健飲食,介紹利用食品醫治老年常見病的食療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隨園食單》
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不族無鱗單 、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醒園錄》
清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調元整理,因家中 有「醒園」故取名《醒園錄》。全書分上下兩卷,共記載了一百二十多種關於調料、飲饌及食品製法。書中所收菜點以江南風味為主,也有四川當地的風味。
9、帶食的經典名著
1《食珍錄》:
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餘姚人虞宗寫於南北朝時期。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2《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撰著,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
3《食經》
謝諷著於隋代,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4《本心齋食譜》
宋代陳達叟著。全書記蔬食二十品類,均以蔬菜類名標目,每類後面都附有贊語,贊語簡括,均為十六字。還有「小引」說明其製法,或揭示其特點。如「水團」條,製法是「秫粉色糖,香湯浴之。」贊文為「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
5 《山家清供》
南宋林洪撰著。內容以素食為中心,包括當時流傳的104個食品,夾敘夾議,豐富多采。全書二卷,上卷列舉飲饌47種,下卷列舉飲饌57種。記述以素食為主,亦有少量的葷菜,選料大部分為家蔬、野菜、花果、糧米,也有取料於禽鳥、獸畜、魚蝦的。用料盡管平常,但由於烹飪方法奇妙,同樣給人們以豐富的啟發和借鑒。
6《飲膳正要》
元代忽思慧著。本書既是一部融合蒙漢兩族飲食文化的文獻,同時也是古代食療專著之一。全書三卷,卷一記養生、妊娠、乳母、飲酒諸忌,卷二主要是闡述用於保健醫療的加飲料與食品的配料及製作方法,卷三記米穀品、魚品、菜品等,對每種食品的性味與作用,都逐一加以說明,大部分附有繪圖。
7《飲食須知》
元代賈銘著。全書八卷,第一卷水類30種,火類6種;第二卷谷類50種;第三卷菜類86種;第四卷果類59種;第五卷味類33種;第六卷魚類65種;第七卷禽類34種;第八卷獸類40種。另附幾類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目的在於使重視養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檢點,掌握適度。
8《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元代倪瓚著。這是一部反映元代無錫地方飲食風格的烹飪專著。書中匯集飲食五十多種,都以菜品命題,逐條而記,除記述原料、配料外,都說明烹飪方法,頗有參考價值。
9《易牙遺意》
元明之際的韓奕撰著飲食專書,託名齊桓公時的名廚易牙,稱為《易牙遺意》,實意是仿古代食經之作。全書分為脯、蔬菜、糕餌、湯餅等十二類,共記載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面點、菜餚、蜜餞、食 的製作方法,內容非常豐富。
10《隨園食單》
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是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不族無鱗單 、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11《醒園錄》
清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調元整理,因家中 有「醒園」故取名《醒園錄》。全書分上下兩卷,共記載了一百二十多種關於調料、飲饌及食品製法。書中所收菜點以江南風味為主,也有四川當地的風味。
此外還有《茶經》、《老饕賦:名人與飲食文化》,《齊民要術》、《食譜饌史》、《山家清供》、《尊生八箋》》、《閑情偶寄》等
10、我國有哪些飲食理論著作?
《食珍錄》
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餘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職是黃門郎,到南朝齊時升為太子庶子,後來擔任祠部尚書。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問起烹飪的秘訣,談得投機,皇帝不覺醉了,非常難受,虞宗就獻上「醒酒鯖」,算是幫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錄》里,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清異錄》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內容。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佔全書三分之一強。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其他如:果、菜、禽、獸、魚等烹飪原料,有的寫其營養價值,有的談到烹調技法,都是研究烹飪技術發展的可貴資料。
《食經》
謝諷著的《食經》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從有的各目前冠經人各來看,如「北齊武成王生羊膾」、「越國公碎金飯」、「虞公斷醒」、「永加王烙羊」、「成美公藏」、「含春侯新治月華飯」等,都是王侯貴族的飲饌。而有的各目講究,如「千金碎香餅」、「乾炙滿天星含漿餅」、「撮高巧裝壇樣餅」等,反映出當時飲饌已達到非常精美高貴的水平。
《本心齋食譜》
作者署名是宋代陳達叟,因為室名本心齋,所以又稱本心翁。作者自述:常在書房裡起居閑坐,玩味《易經》,床上圍著畫有梅花的紙賬,用石鼎烹茶,自己的飲食崇尚清淡。有客人從外地來訪,臉上流露出飢餓的神色。作者叫書童端上凈素飯菜,客人品嘗後說,沒有塵俗氣味。主客討論食譜,就形成了這本書。 全書記蔬食二十品類,均以蔬菜類名標目,如:菜羹、韭菜、山葯、筍、藕、綠豆粉絲、水引蝴蝶面、水團、白米飯等。每類後面都附有贊語,贊語簡括,均為十六字。還有「小引」說明其製法,或揭示其特點。如「水團」條,製法是「秫粉色糖,香湯浴之。」贊文為「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這種記述方法,表現了作者富有文學素養,又因所用贊體簡要,類似歌訣,容易背誦,所以就便於普及。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飪著作。內容以素食為中心,包括當時流傳的104個食品,夾敘夾議,豐富多采。 唐代杜甫有詩雲:「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南宋時的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詩中的山家、野飯,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飲饌。全書二卷,上卷列舉飲饌47種,下卷列舉飲饌57咱。記述以素食為主,亦有少量的葷菜,如飯、羹、湯、餅、粥、糕、脯、肉、雞、魚、蟹等。選料大部分為家蔬、野菜、花果、糧米,部也有取料於禽鳥、獸畜、魚蝦的。用料盡管平常,但由於烹飪方法奇妙,同樣給人們以豐富的啟發和借鑒。許多菜餚別出心裁,各具一格,足可使人窺見當時烹飪技術、烹飪藝術所已達到的水平。
書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葯加工制配的食療飲饌。如:蘿菔面這一條下稱:「王醫師承宣常搗蘿菔汁搜面使餅,謂能去面毒。」而麥門冬煎,則是純葯物,其標目下稱:「春秋采根去心,搗汁和蜜,以銀器重湯煮熬,如飴為度,貯之磁器內,溫酒化溫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見是用純葯物加工和蜜製成,並加溫酒後服用的一種保健飲料。總之,此書對了解江南飲食風貌和南宋烹飪歷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飲膳正要》
這是一部融合蒙漢兩族飲食文化的文獻。作者是元代忽思慧。全書三卷,卷一記養生、妊娠、乳母、飲酒諸忌。標目「聚珍異饌」,分述湯、粉、羹、面、粥、饅頭、燒餅等飯食,以及用蒸、炒、滑、炙、攢、鹽、熬等方法製成的菜餚。每種菜餚都說明其食療效用、材料、調味品、烹調技術。卷二記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餌、四時所宜、五味偏走、食療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禽獸變異。主要是闡述用於保健醫療的加葯飲料與食品的配料及製作方法,寓養生治病於日常飲食,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卷三記米穀品、魚品、菜品等,對每種食品的性味與作用,都逐一加以說明,大部分附有繪圖,而對加工成品則簡述其製法及療效。
《飲膳正要》具有兩個特點。第一,此書是古代食療專著之一,除了闡述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各種飲饌的烹調方法外,更注重闡述其性味與補益作用,即注重飲食與營養衛生的關系,這是別的一般食譜中所沒有的。第二,書中將蒙漢飲饌並蓄,所述用料,獸品以羊、牛居先,次及馬、駝、鹿、豬等,奇珍異饌中,用羊肉製成者佔十分之七。作者是蒙古族人,全書以漢字刊行,其中雜有大量的蒙語音譯漢字。
《飲食須知》
元代烹飪著作《飲食須知》的作者賈銘,字文鼎,自號華山老人,浙江海寧人。他生於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職為萬戶,卒於明初,歷經三代,活了106歲。明太祖朱元璋對於賈銘的飲食養生之道很感興趣,召見他時,問他保養之法,他回答道:關鍵在於飲食。隨後以他撰著的《飲食須知》呈進御覽。 賈銘在自序中說: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使重視養生的人知道物性有相反相忌,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檢點,掌握適度。不然的話,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生禍害。因此,本書選錄 許多本草疏注中關於物性相反相忌部分成編,以便掌握飲食調配,避免因飲食調配不當而損害健康。
《飲食須知》全書八卷,第一卷水類30種,火類6種;第二卷谷類50種;第三卷菜類86種;第四卷果類59種;第五卷味類33種;第六卷魚類65種;第七卷禽類34種;第八卷獸類40種。另附幾類食物有毒、解毒、收藏之法。這部書不僅對廚師取菜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人民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作者是元代無錫人倪瓚,字元鎮,號雲林。他是元代著名畫家,元末隱居於太湖和三泖之間,家有雲林堂,因而將所著菜譜定名為《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這是一部反映元代無錫地方飲食風格的烹飪專著。書中匯集飲食五十多種,都以菜品命題,逐條而記,除記述原料、配料外,都說明烹飪方法,頗有參考價值。 書中有不少菜餚,如:燒鵝、蜜釀蝤蛑、煮麩干、雪菜、青蝦卷等,都是做得比較精緻的。書中菜餚有些被後世烹飪書籍復錄,特別是「燒鵝」一品,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加以錄,並改用倪瓚之號題名為「雲林鶴」。此外,日本羽倉則《養小錄》中也將燒鵝收入,可見此菜確實是獨具風味,名她中外。「蜜釀蝤蛑」也很有特色,如今的蘇式名菜「芙蓉蟹斗」(一名「雪花蟹斗」)正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書中菜餚以魚、蝦、蟹、螺及湖泊水蔬為多,正是著者家居水鄉的飲食特色的反映。
元代家庭日用大全式的烹飪類書--《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由元代無名氏編撰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一部家庭日用手冊式的古代類書。全書內容豐富多彩,教育子女、孝敬長輩、冠婚喪祭與攝生療病等都應有盡有。書中關於烹飪類的內容,分別介紹以漢族為主的菜點烹調法,也有當時回族、女真族的菜點烹調法,這對於研究當時的漢族 和少數民族飲食是大有裨益的。全書共收錄了四百多種飲料、調料、乳製品、蔬菜、葷菜、糕點、麵食、素食的製法,在烹飪史上頗有影響。後來成書的《多能鄙事》、《飲饌服食箋》中,轉錄了此書中大量的飲料、菜點面種。直到清代,這部家庭日用大全式的類書中所收菜點仍然被一些菜譜所轉引。
《易牙遺意》
元明之際的韓奕撰著飲食專書,託名齊桓公時的名廚易牙,稱為《易牙遺意》,實意是仿古代食經之作。全書分為脯、蔬菜、糕餌、湯餅等十二類,共記載了150多種調料、飲料、糕餅、面點、菜餚、蜜餞、食 葯的製作方法,內容非常豐富。 此書菜餚有四大特色:一是濃淡適宜,適應面廣。二是製法簡明,一看便能製作,如:蒸鰣魚、爐焙雞、糖蒸茄、肉油餅、五香糕等等。三是收錄了一些比較特殊的菜點的製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如「火肉」,即火腿的熏製法就別具特色。四是將飲食和治病結合起來,其中「食葯類」收錄13種食葯的製法,就是值得挖掘的。
《多能鄙事》
《多能鄙事》題名是明代劉基(字伯溫)所撰。全書十二卷,內容包括飲食、服飾、百葯、農圃、牧養等許多方面的製作技能,都是強調切合民生實用的。有關烹飪的四卷,卷一有造酒法、造醬法、造豉法、造法、糟醬淹藏法等。卷二有酥酪法、烹飪法、餅餌米麵食法、回回食品、女真食品。烹飪法是專題介紹烹飪基本技術的文獻,很為可貴。卷三有糖蜜果法、治蔬菜法、菜湯法,則屬點心、飲料的製法。卷四有老人飲食療疾方,專述老年保健飲食,介紹利用食品醫治老年常見病的食療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隨園食單》
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不族無鱗單 、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
《醒園錄》
清代李化楠撰,其子李調元整理,因家中 有「醒園」故取名《醒園錄》。全書分上下兩卷,共記載了一百二十多種關於調料、飲饌及食品製法。書中所收菜點以江南風味為主,也有四川當地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