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孩子特別厭食,給孩子吃點什麼保健品呢?
Swisse兒童復合維生素咀嚼片,CW大葯房
2、孩子為什麼會厭食?
兒童保健門診常有一些憂心忡忡的家長,帶著瘦骨嶙峋的孩子來咨詢,檢查孩子為何厭食。這些孩子都做過多種檢查,證實內臟,尤其消化道無病,服用各種幫助消化的葯物未見改效。父母怎能不為他們焦急呢? 欲滴垂涎何處來 見了美味食品,孩子會流口水或情不自禁地吞口水。但是一個新生兒即使再餓也不會見了美食佳餚就垂涎欲滴,更不可能望梅止渴。正如從未吃過螃蟹的人即使肌腸轆轆也不會動手去吃這張牙舞爪的怪物。這說明人從有進食的慾望到進食的發生,只有飢餓感是不夠的。 進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人對食物通過視、嗅、品嘗、消化一系列過程建立了食物神經中樞的條件反射後,再見到同樣的食物就會垂涎欲滴了。 進食是需要訓練的技能 餓了就會覓食、見食物就會進食,這並非只是本能那麼簡單。剛出生的嬰兒,進食確是本能和非條件反射性的,但很快就變為經驗性的了。當聞到乳汁的香味甚至聽到母親的聲音,小嬰兒會有愉快的表示,甚至可有吞咽動作。可見因對食物感覺(食物的色、香、味、形)而引發的進食行為要靠生活經驗積累。 復雜而協調的吞咽固體食物,需要有一個訓練過程,先是學吞液體食物,進而學吞粘稠食物,最後才是固體食物。今天斷奶,明天就喂粥的孩子決不會一口一口地吞食,他常會拒絕、嘔吐或嗆咳。 除吞咽外,與進食有關的神經和肌肉動作的發育,也與進食技能的掌握密切相關。如會坐後才能坐著餵食,坐穩後兩只小手才能去抓食具和食物。用手握匙、持杯飲水、抓取食物等的粗大和精細動作的形成並非生來就有,而需學習和訓練。所以,要使孩子能愉快、自覺及熟練地進食,獲得對食物的判斷力,適應性地接受食物,以至自動進食,需按不同年齡相應的智能和動作發育進程加以訓練。 切勿錯過關健時刻 小兒任何技能的掌握過程均有其相應的關健時刻,過了此時再去訓練多要事倍功半,甚至功到事不成。進食也一樣,也有學習和訓練的關健時刻。 培養孩子對不同食物的感覺,對引發進食行為很重要。嬰兒滿月後就可喂給果汁、菜湯或菜汁等。菜湯中可以加入少量的鹽,使孩子適應鹼味。這樣嬰兒接受了豐富的食物感覺信號,對進一步添加輔食品的適應性有益。 4個月起應開始用匙授食,這是進食行為發育的里程碑,它架起了從單一接受液狀的乳汁過渡至接受固體食物之間的橋梁。先用匙喂水,繼之喂半固體糊狀食物,這是訓練吞咽協調動作的重要階段。 開始時孩子只會以吸吮的方式吃匙中的食物,以後逐步學會先用上唇舔凈匙中的食物品嘗,繼之雙唇閉合而吞咽。此動作發生意味著進食行為趨向成熟,這約在一歲左右。對食固體食物,早至5個月就能開始訓練,可給孩子一小片能被口水浸得軟的鬆脆餅干,或軟而薄的饅頭,或麵包片。此時孩子雖未出牙,但已會用上下頜的對切和移動嚼磨固體食品。 這就訓練了食固體食品應具有的咬和嚼的協同動作。但真正會食含較硬纖維素的固體物,齒和舌能參與整個食物的咬、嚼和攪拌,要在一歲以後。故"有渣"固體食物一歲後才能參加。 此外,6個月左右孩子已會握持玩具,此時可給孩子一帶把柄的杯教他捧著飲小口的水,這是對進食方式和手的動作的雙重訓練。同時可給孩子外形各異的食物讓孩子自己去取送入口。例如從小片的餅到一粒去了核了葡萄。孩子兼得了對食物的綜合感覺及取時手的精細動作訓練。完成得好時,應用表情或語言鼓勵以激發孩子進食的興趣和愉快感。 進食受多種因素影響 除了訓練是至關重要外,進食技能的掌握還受小兒的先天氣質、大腦發育、精神及情緒因素乃至社會因素如文化、習俗等的影響。 嬰兒氣質分為易教兒及難教兒兩大類。 難教兒對食物形式及授食主式的改變往往適應極慢。開始多是頑固拒絕,在無數次地重復給予後方會接受。如父母不理解,怕孩子餓壞而"妥協",放棄匙授,那麼,一歲多的孩子還只能以奶充飢。由於錯過了用匙授半固體食物的關健時刻,孩子即使已2歲多,但當喂一口粥或飯時他們仍含著不吞甚至惡心、嘔吐。家長常懷疑其喉嚨太細,孩子也多因惡心嘔吐而對進食產生恐懼,最後導致厭食。 情緒可影響食慾。 厭食兒父母常有兩招,一是餵食從房間走到廳堂,廳堂又走出大門。孩子無法建立起特定的進食環境下(如餐桌旁)產生的條件反射,久而久之對進食興趣更淡漠。二是用恐嚇方法逼孩子進食,使進食成了孩子逃避懲罰的無奈行為,恐懼和壓抑抑制了食慾。還有一種孩子原來並不厭食,但因父母常利用用餐時間教子,久之便使孩子"望食生畏"了。 一句話,消化不良和厭食是兩碼事,厭食是綜合因素引起的。家長們,當你的孩子厭食,除了找醫生外,應先反省一下:你是否在關健時刻培養和訓練了孩子的進食技能和習慣?
3、兒童厭食身體瘦小該如何補充營養用哪些保健品合適
1.給孩子限定一個吃飯的時間,若還沒吃完,應該不動聲色把飯菜拿走,定時定量的給孩子進食,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2.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特別是不能在吃飯的時候,孩子喊餓的時候給孩子吃零食。
3.注意的飯菜多樣化,搭配要合理,色香味俱全,這樣可以吸引孩子。
4.給孩子准備圖案生動可愛,大小合適,適合孩子抓握的餐具。
5.給飯菜起一些生動有趣的名字.
6.家人統一行動,不能遷就孩子,偶爾的遷就以後很難彌補。
7..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加快新陳代謝,促進消化和吸收。
8.保證孩子足夠的睡眠。
4、專家支招:兒童厭食怎麼辦
厭食是7歲以下兒童常見的症狀。不良飲食習慣、家長溺愛和微量元素缺乏是引起兒童厭食的主要原因。長期厭食多伴有體重不增或減輕,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那麼,怎樣增進孩子食慾呢? 1、改善飲食習慣。建立規律的生活制度,每天按時就餐,孩子吃飯時要和家庭其他人員一塊吃。 2、注重飲食的花色品種,吸引孩子的食慾。同時講究烹調技術。當孩子不吃肉,可做成水餃或餛飩;不吃豆腐,就做成鹵干;不吃魚,可做成魚丸;盡可能使孩子膳食營養達到粗細暈素搭配的「均衡飲食」。 3、給孩子一份多樣的食物,並把各種暈素食物混在一起,逐漸培養孩子粗食雜糧都吃的習慣,這樣可以糾正孩子挑食和偏食的壞毛病; 4、要讓吃飯時間成為安靜快樂的時刻。家長不要採取哄騙、恐嚇等手段強迫孩子進食,更不能在吃飯時教訓小孩子--孩子越是緊張,吃得越少。 5、孩子吃得好的時候,對他要多加註意,適當表揚;而他拒食的時候則要對他少加註意,有時孩子想要以絕食物來贏得關注。 6、不要給調料過多或鹽分過多的食物,盡量少給零食,不要用飲料在吃飯前填滿孩子的肚子。 7、補充適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國內調查資料表明,厭食兒童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鐵和缺鋅。因此,對厭食兒童應常規檢測頭發中鐵、鋅和血液中鐵、鋅的含量;若這兩項指標偏低,需要給予服用鐵鋅制劑,一般連用1-2個月,隨著缺鐵和缺鋅的糾正,孩子的食慾就會大為改善。 8、不宜濫用「營養滋補品」。兒童保健專家認為,健康兒童一般不需服營養滋補品,這是因為經常給小兒服營養滋補品會養成一種不平衡的飲食習慣,影響正常均衡飲食中營養物質的攝取,這樣孩子就不可能得到長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從而可能引起食慾不振、生長發育遲緩,患上貧血及佝僂病等疾病。某些營養滋補品能產生激素樣作用,長期大量服用可造成兒童肥胖症和性早熟等不良後果。 9、使用「開胃」葯的目的在於促進食物消化和增加胃動力。臨床醫生觀察到,胃瀦留、蠕動減弱患兒服用嗎丁啉後,常有飢餓感從而起到增進食慾作用。此外,中成葯飲片或溶液制劑也有較好的健脾開胃作用,可在兒科醫生指導下選用。
5、孩子偏食厭食,發育遲緩,吃啥保健品可以調節??
醫生不主張孩子吃保健品。
發育遲緩要去醫院檢查,看有無疾病。
厭食可以口服葯物:賴氨肌醇維B12口服液,小兒厭食靈,兒康寧,醒脾養兒顆粒等葯物。
6、小兒厭食,大家有推薦的保健品介紹沒呢?
小兒厭食,可以在飲食中慢慢調理的哦,可以買有藍帽標識的倍倍愛多種維生素軟糖,堅持讓孩子每天都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