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下肢和腳的保健方法?
腿腳乃全身的支柱,擔負全身的行動的重擔。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十二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相交接在腳上。因此,腿腳保健關繫到整體,對人的健康長壽至關重要。
下肢宜勤動
步態穩健,行走如飛,被視為健康的標志,步履蹣跚,行動遲緩,則食衰老的表現,下肢運動的方法比較多,如跑步跳躍、長途跋涉、爬山、散步等均可採用。這里介紹幾種原地鍛煉方法:
(1)站立甩腿法:一手扶牆或扶樹,一腳站立,一腳甩動。先向前甩動右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腳面綳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後甩動,左右腿各甩動20次。
(2)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腳向前上方緩伸,腳尖向上,當要伸直時,腳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換右腳做,雙腿各做20次。
(3)扭膝運動法: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向下蹲,雙手掌置於膝上,膝部向前後左右做圓周運動,先左轉,後右轉,各20次。
上述功法可增強下肢功能,使關節運動靈活,防治下肢乏力、關節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腿足常按摩
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腳心法。
(1)干浴腿法:平坐,兩手先抱一側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後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強,關節靈活,預防肌肉萎縮、下肢靜脈曲張等病。
(2)擦腳心法:每夜洗腳後臨睡之前,一手握腳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熱為度,兩腳輪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腎氣、交通心腎、強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現代研究認為,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投影。腳上又有大量神經末梢,經常按摩可使神經更加活潑,神經和內分泌活動更加協調,大腦和心臟功能增強,記憶力提高,解除疲勞,還可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足膝宜保暖
腳下為陰脈所聚,陰氣常盛,膝為筋之府,寒則易於攣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別注意保暖,以護其陽氣。現代研究認為,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呼吸道,尤其是鼻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因此,腳對寒冷非常敏感。當氣溫降到7℃以下時,就開始發涼,進而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試驗證明,將雙足放在4℃冷水中,三分鍾後就會出現流涕和噴嚏。所謂「寒從腳下起」即此意。研究又表明,人的雙腳皮表溫度為28℃~33℃時,感覺最舒服。若降到22℃以下時,則易患感冒等疾病。在寒冷的天氣要保持足膝部良好的血液循環和溫度。鞋襪宜保暖、寬大、柔軟、舒服,鞋子要防水,透氣性能好,並要及時更換。腳部保暖對於預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絞痛等有一定的益處。
足宜勤泡洗
用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臟、腎臟及睡眠都有益處。洗腳非常有利於健康長壽,如果洗腳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
2、怎樣做好腳部保健?
腳是身體的「第二心臟」
對腳的保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人們所忽視。這是非常錯誤的。國內外醫學家研究證明,腳是身體的「第二心臟」。中醫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十二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腳上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經常刺激這些穴位能治療全身的疾病。因此做好腳的保健,是防病治病、健康長壽的重要方面。
(l)洗腳:勤洗腳能夠使精神振奮,心情舒暢,還可預防各種皮膚病。冬天用熱水洗腳,能促進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環。勞動過後,用熱水燙腳,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防止肢體麻木。睡前洗腳,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良好而溫和的刺激,促進大腦皮層進入抑制狀態,非常有利於睡眠。
(2)暖腳:人的腳皮膚表面溫度維持在28~33℃時,感覺最舒服,如果降到22℃以下,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低於10℃就很容易引發凍瘡。所以要注意選擇保暖,防水,透氣性能好,能使腳保持乾燥的鞋襪,並要及時洗換。經常在室內工作的人不要久坐不動,要適當活動,或做做課間操,使腳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和一定的溫度。
(3)搓腳心:洗腳後,用右手搓右腳心,用左手搓石腳心,直搓到發紅發熱為止。具有益精補腎、強壯身體、防止早衰的作用,而且還能疏肝明目,清心安神,促進睡眠,對眩暈、咯血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4)散步、慢跑或赤腳行、腳底有著與內臟器官相聯系的敏感區,步行或赤腳行就能使腳底肌肉、筋膜、韌帶、穴位、神經末梢更多地接受刺激,把信號傳入相應的內臟器官及與之相關的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又把它傳到各個相應器官,從而調整人體全身功能,達到保健全身、防病及輔助治療的良好作用和功能。
3、花椒桿水泡腳的功效與作用
能祛除里寒,扶助陽氣,利氣行水。另外花椒還有殺菌、消毒、止痛、止癢、消舯等功效。花椒與鹽水煎湯合用,則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涼血潤燥的功效。因為花椒與鹽對紅腫瘡瘍潰爛有消炎作用,所以對治療痔瘡能起到內病外治的作用。
1、花椒鹽水泡腳解乏
長時間走路,腳感到酸疼。可用一盆熱水,加一小把鹽、一撮花椒和半杯醋,泡腳20-25分鍾。感覺很舒服,腳乏也消除了。
2、花椒鹽水泡腳預防腳氣
腳氣屬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皮膚病,應盡早治療。花椒鹽水能預防腳氣是因為在人的足部存在著人體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用葯湯浸泡或按摩這些反射區,就可以使全身經絡疏通,血脈流暢,能夠調節人體各部分的技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燒一壺開水,在水即將開時放入適量的花椒和鹽,直至燒開為止。將煮開的花椒鹽水適量倒入洗腳盆,待水自然降溫後泡腳。每天晚上一次,每次30分鍾(水涼了再加入適量的花椒鹽開水)。
3、花椒鹽水泡腳防便秘
功能便秘不吃葯,自然療法益處多。睡前浴後做足療,健身祛病排泄好。取花椒、姜、小茴香若干,將這些材料水煮去渣後,加入醋、鹽,溫水浸泡雙腳每次30分鍾,對功能性便秘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花椒鹽水泡腳治療痛經
花椒鹽水泡腳可以治療痛經,但花椒鹽水泡腳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什麼樣的呢?中醫專家指出,先將花椒煎湯,然後將雙腳洗凈,再用花椒湯燙泡。天天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可起到緩解痛經之功效。
5、花椒鹽水泡腳治療皮膚病
花椒鹽水泡腳治療皮膚病,如濕疹。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鍋里用水燒開後,雙腳先熏等水溫能下腳的時就開始泡腳。
4、為什麼說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腳的保健?
腳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並與大腦緊密相連,被稱作「人的第二心臟」。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與壽命有很大關系。
源於東漢名醫華佗專著《華佗足心道》,它是對人體腳部70餘個反射區進行按摩的一種綠色療法,有六條經脈通過人的雙足,與相應的內臟形成明顯的反射區,它清楚地反映著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在我國歷史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保健方法。中醫認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古人雲:「人老足先老,樹老根先衰」,「一天一泡腳,葯鋪不用找」。
「足療」,又稱足道,是我國廣泛流傳的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健康法,它既吸收了古代按摩術的精華,又採取了現代葯浴及足部按摩術的核心內容,是一種以經絡理論與現代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傳統按摩術及中葯外洗為基本內容。這種療法非常簡單易學,為大眾所喜愛。它國立足於局部,調整於整體,以外治內的純物理療法,屬於「自然醫學」的一部分,它的廣泛運用正是祖國醫學數千年魅力的體現。
在保健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對腳的保護,已經成為老年保健活動中,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辦法之一。因此,許多老年人養成了堅持每天臨睡前用熱水洗腳的好習慣。不僅清潔身體,還可以防治腳氣,腳乾裂、凍瘡以及下肢浮腫、下肢不溫等症。
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經絡作用,可以防治老年人常見的一些疾病,如:神經衰弱、夜尿頻、便秘、眩暈、失眠、關節炎等。
大量事實證明,經常進行足部按摩,可以達到改善人體血液循環、調節和激發機體免疫力、調節內分泌,從而起到緩解疲勞、改善睡眠、殺菌消炎、強身健體、養顏益壽之功效。
腳的重要作用:承載肢體,腳的健康直接影響身體健康
鞋子對腳的重要性:也許你並不富裕;也許你正處在困境中。不論什麼原因,也不要虧待自己的腳,願你在出門時,能穿上舒適的鞋子,從容自若地面對生活。
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腳的保健,為什麼這么說,因為身體的神經末梢都在腳上,就上植物的根一樣,人老腳先老,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大家都會選擇足貼來使用,因為他方便,即不影響工作,還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足貼的好處有很多,可以改善很多身體的慢性疾病,通過保健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主要功效是通過增強足部的微循環,加強身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使人體很多的機能得到很好的保養和恢復。
足貼的材料各不相同,但主要功效基本都是一樣的,打出的廣告也差不多,比如可以治療睡眠、除濕、排毒、美容、等。有的商家為了擴大銷售把其吹捧的無所不能,但大家要治道的是它不能治病,只是用來做為保健的手段。
保健、養生的過程其是也是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雖著身體的機能得到有效的保養,臟器功能增強,身體活力恢復,免疫力得到提升,一些久了的慢性病會慢慢康復。
足貼可以方便的貼在腳底,穿上襪子和鞋,走路活動工作一點都不受影響,而且對身體的保健功效還是很有效的。如果是剛開始使用,會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隨著身體的恢復,功效就不再那麼明顯了。但對身體的幫助還是非常有效的。
腳底的神經系統是非常全的,有許多的反射區,就像穴位一樣可以達到調理人體的功效,比如說腳跟,就是生殖系統和調理失眠的反射區,把足貼貼在腳跟上,不但可以保養生殖系統健康,還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的狀況,睡覺前貼上去,晚上可以睡得更好。
這不是說足貼有多神奇,而是簡單好用的材料,其作用是運用中醫學中的相關經驗開發出來的產品。如果白天工作很忙,我們可以把足貼貼在腳趾上,白天可以減緩眼疲勞,晚上休息貼上可以恢復視力。是非常好用的東西。如果你用上了,可能會依懶上他,由其是亞健康的人群,就像刷牙一樣使用足貼。每天都要給身體做一次保健。
「人有腳,猶如樹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腳對人體起著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
古人雲: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鼻為苗竅之根,乳為宗氣之根,耳為神機之根,腳為精氣之根。」
可見鼻、耳、乳僅是精氣的凝聚點,而腳才是精氣總的集合點。觀之臨床,頭腦清靈,步履輕健均為健康的特徵;而頭重腳輕,腳腫履艱,為病體之軀。
因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健身方法,都極為重視足部的鍛煉。
5、有哪些方法可以保健腳部?
中老年人可以百經常按摩雙腳:洗腳後,用手掌搓摩腳度心,然後再按摩腳背,牽拉每個腳趾。按捏肌肉,可以使腳問趾筋膜更堅韌有力,並有防病的作用。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用腳尖跑動:用腳尖輕輕答地兩腳交替,有節奏地以每分鍾140~170次的頻率原地專跑步,能改善屬情緒、集中精力、增強記憶力。
6、鍛煉腿腳的保健動作有哪幾種?
有人說「人老先從頭上老,白頭發多黑頭發少。」這種說法不確切。科學家認為,人老先從腿上老。上了年紀的人由於腿部肌群力量逐漸減弱,韌帶彈性變差,下肢負重能力降低而顯得步履蹣跚,老態龍鍾,走起路來趔趔蹌蹌,這是衰老的一大特徵,許多老年人在入冬前腿腳很靈便,可當冬去春來,天氣變暖之時,會變得步履沉重顯得衰老許多。這是為什麼呢,醫學專家們認為除自然衰老的因素外,與老年人冬季腿腳活動少有直接關系。因此,在老年人保健中,腿腳的保養至關重要。
這里推薦一套鍛煉腿腳的保健動作:1.卧位運動趾與踝仰卧床上,雙下肢平伸,雙足一起做屈趾、伸趾交替運動50次,五趾分離並攏20次,然後屈髖、屈膝、伸屈旋轉踝關節20次,這是整套運動的准備動作。
2.坐位蹬滾於運動弄一段長40厘米,直徑10~20厘米的圓木或石滾子,放在地板上,人坐在床邊,雙足蹬在滾子上前後滾動100次,如果用中葯葯碾子代替滾子更好,這種有規律的蹬足運動,可以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即使不能站立走路的人,也可以完成這項運動。
3.踮腳走路練屈肌踮腳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這時你會感覺到足心和小腿後側的屈肌群十分緊張,行走百步即可,不能一氣呵成,可分段進行,這比一般行走時對屈肌的鍛煉要強得多,從經絡角度看,有利於通暢三陰經。
4.足跟走路練伸肌即把足尖蹺起來,類似小腳女人樣,用足跟走路,這樣是練小腿前側的伸肌,行百步,疏通三陽經絡。
5.側方行走練平衡人向側方行走時,主要是鍛煉內收、外展肌群、補充日常向前行走時運動量較小的肌群。另外,側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強化,有預防共濟失調的作用,先向右移動50步,再向左移動50步。
6.倒退行走益循環人向前行走時,是足跟先著地,重心逐漸移向足尖;而倒退時,是足尖先著地,重心向後移到足跟,這樣更有利於靜脈血由末梢向近心方面迴流,更有效地發揮雙足「第二心臟」的作用,有利於循環。另外,倒退時,改變了腦神經支配運動的定式,啟用了不少平時不常運用的神經結構,強化了腦的功能活動,可防因廢用而腦萎縮,每次倒百步為宜。
7.爬行能降壓用四肢爬行50米,不僅鍛煉了四肢,使上下肢協調。爬行時,軀體變成水平位,減輕了下肢血管所承受的重力作用血管變得舒張鬆弛,心臟排血的外周阻力下降,有利於緩和高血壓,這已為大量實踐所證實。
8.踩足與按摩如果3~5歲的小孩,你可趴在床上,雙足背貼床面,足心朝上,讓孩子赤腳踩壓雙足,讓孩子的足跟對准大人的足心,做踏步動作50~100次,對促進血液迴流大有好處;沒有孩子幫助,只好自己按摩。
老人如能每天堅持一套上述鍛煉,一定會推遲雙腿先衰的到來,也有利於心腦臟腑的保健。
7、有一種讓腳桿伸直的醫療器材叫什麼名?
下肢柔軟性測量計。這個是一個小方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