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國,生物行業的大公司都有哪些 ?
呵呵,現在做生物行業的大公司不多,我也不清楚嚴格意義的生物公司有哪些,我是學生物技術的,在這個行業裡面,除了做生物實驗配套用品、外包生物實驗、研發中心外,其他大多數是和醫葯、食品相關的。
而且生物醫葯就是做微生物發酵啊、毒理病理啊、細胞之類,像GE這些,生物和制葯難以分的很清楚的。
2、大健康行業包括哪些行業?
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會、環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大健康產業都包括:醫療醫葯工業、保健品產業、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實現大健康,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進行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大健康服務。
大健康產業是與健康相關的系列產業體系。發展大健康產業,就是轉變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即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此,除了應繼續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葯品為主的醫療醫葯工業,還應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葯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2)生物保健行業擴展資料:
大健康理念提出的意義:
大健康理念有助於提高民眾健康素養,接受科學的健康指導和正確的健康消費。
大健康就是緊緊圍繞著人們期望的核心,讓人們「生得優、活得長、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質量、走得安」。
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消除亞健康、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維護;幫助民眾從透支健康、對抗疾病的方式轉向呵護健康、預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3、生物專業畢業生,想從事美容保健行業工作,什麼工作適合我?
去做美容保健品講師或銷售。最好先考取《康復保健師》證書。
我認識很多生物科技公司。你可以去那裡當美容導師或美容保健師。現在去美容院的美容導師月薪都6000以上的。
4、營養健康行業包括哪些?
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健康產業是輻射面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的復合型產業,具有拉動內需增長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集體為新形勢、新位勢下的「中國式健康產業體系」進行了重新架構。最後界定為中國健康產業由六大基本產業群體構成:第一,以醫療服務,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產銷、應用為主體的醫療產業。第二,以健康理療、康復調理、生殖護理、美容化妝為主體的非(跨)醫療產業。第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飲品、健康用品產銷為主體的傳統保健品產業。第四,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顧問、體育休閑、中介服務、保障促進和養生文化機構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產業。第五,以消殺產品、環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機農業為主體的新型健康產業。第六,以醫葯健康產品終端化為核心驅動而崛起的中轉流通、專業物流配送為主體的新型健康產業。健康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和重視,健康產業也極具投資潛力,如今它已成為我國經濟產業中一大「朝陽產業」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中將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發展現狀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健康產品的總需求急劇增加。以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為先導,涵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健康服務功能的健康產業成為21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在發達國家,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健康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5%,而在我國,健康產業僅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國健康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健康產業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保健品行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新興動力。據相關統計資料,目前我國共有葯品生產企業6000多家,每年1500多億元的消費市場;保健品生產企業3000多家,每年超過500億元的消費市場。目前我國年銷售額也近600億元人民幣,到2010年,中國保健品年銷售額將達12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15年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雖然我國健康產業發展迅速,但由於涉及的領域眾多,沒有相關比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來規范,也沒有相關的標准作為發展的參照,導致行業發展亂,尤其是保健品
5、什麼是生物醫葯產業?
制葯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葯產業的兩大支柱。
1.制葯產業
制葯是多學科理論及先進技術的相互結合,採用科學化、現代化的模式,研究、開發、生產葯品的過程。除了生物制葯外,化學葯和中葯在制葯產業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2.生物醫學工程產業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包括:生物醫學材料製品、(生物)人工器官、醫學影像和診斷設備、醫學電子儀器和監護裝置、現代醫學治療設備、醫學信息技術、康復工程技術和裝置、組織工程等。
生物技術產業涉及醫葯、農業、海洋、環境、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應用生物技術生產出相應的商品,這類商品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規模後才能形成產業,因此,生物技術產業的內涵應包括生物技術產品研製、規模化生產和流通服務等。
醫葯生物技術產業是生物技術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6、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包含哪些行業
近年來外資企業漸青睞中國中葯,隨著以德國為代表的一些歐洲國家在傳統草葯中尋找到了一些新的成分,能夠治療化學葯物不能治療的疾病,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外資企業開始投資中國中葯市場。
7、最有前景的十大行業是什麼?
8、什麼是生物產業
航天生物產業屬於航天民用產業,是我國航天技術應用產業重點發展的六大板塊之一。航天生物產業主要包括生物醫葯、生物保健品和育種制種業,即空間生命科學基礎研究、航天工程育種機理研究,利用航天和空間科技進行生物醫葯產業化開發、生物保健品研究與開發、植物新品種培育等。
9、保健行業怎麼樣?
中華民族的繁衍與中醫無關
在很多國人的樸素認識中,都認為中華民族繁衍至今是因為有中醫的庇護。然而,這卻是錯誤的認識,人類的繁衍不是任何醫學的成就,而是生物的本能和進
化的結果,中華民族也不例外。繁衍是地球上所有物種的自然使命,任何生命個體的壽命都是有限的, 物種延續的根本方式只能是繁衍。
鼠是哺乳
動物中繁殖速度最快的物種,有些種類的鼠一年可生育7、8次,每次可生育10幾只。而幼鼠達到性成熟並開始生育只需一個月左右,一對鼠一年後就可繁殖出一
個數量龐大的群體。當然,不是所有的個體都能夠成活,氣候的變化、天敵的捕食、食物的匱乏以及疾病都會大大減少個體數量。鼠正是面對這樣的嚴酷環境,進化
出了快速的繁殖能力。
魚類往往可以一次產出成百上千枚卵,是以數量取勝的典範。其它如蟑螂、水虱、各種微生物等,都有著強大的繁殖能力。可以說,地球上現存的物種都進化出了適應所處環境的繁殖能力,所以這些物種才歷經了千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漫長歷程得以延續至今。
當
然,在漫長的歷史中,有很多物種滅絕了。除了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的以外,氣候變化、地質災變、人類活動等是主要影響因素。比如統治地球超過一億年的恐龍於
6500年前滅絕了,今天的人們只能通過化石來領略昔日地球霸主的雄姿。疾病從來都不是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即便是烈性傳染病也很難使一個物種徹底消失。
生物的繁衍是自然法則賦予的本能,物種的延續不依賴任何醫學,除了人類,其它物種也不掌握醫學知識和技術。沒有醫學,地球上依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
性。
人類無疑是進化最成功的物種,雖然人類的生殖能力不算強大,但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其它物種所無法比擬的。既然有那麼多物種不會因疾病滅絕,作為地球統治者的人類自然也不會被疾病消滅。
人
類的祖先類人猿生活在數百萬年前,在這段歷史長河中是沒有醫學的。大約距今二十萬年前,人類從非洲開始向全球擴散。數萬年前,人類到達中國這片土地,並開
始了世世代代的繁衍。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各民族都還沒有產生醫學。即便是最悠久的美索不達米亞古醫學也不過只有數千年歷史。中華民族直至距今2000年
左右才出現了醫學的萌芽,可見,中華民族和其它民族一樣,都不是依賴醫學才得以繁衍的。假設沒有中醫,中華民族也不會滅絕。
也有人認為,中
華民族人口眾多、數量龐大是中醫的功勞。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一個種群的數量是否龐大,要參照其所佔有環境空間的大小。中華民族雖然人口眾多,但因為
幅員遼闊,人口密度並不是很高。以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而論,中國為139,英國為256,印度為362,巴林為1827。這不能說明巴林的傳統醫學
就是最領先的。人口密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產技術、傳統文化等等。物種本身的因素主要是生殖能力和平均壽命,眾所周知,不論是
各民族的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都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類的生殖能力,醫學能改變的只有平均壽命。
早期人類的平均壽命主要是由食物因素決定的,
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困擾人類的食物短缺問題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緩解。經過數千年的努力,人類平均壽命從不足20歲達到了35歲左右。雖然不同地區實現這
一目標有先有後,但其過程是基本一致的。中國人平均壽命的提高也得益於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如土豆、薯類、玉米的引進使農作物的產量大幅提高,因飢餓所導
致的死亡大為減少。平均壽命的提高使人口數量得以顯著增加。
初步解決了食物問題以後,疾病就成為決定人類死亡率的首要因素,社會經濟問題退
居為次要因素。疾病在人口的死因構成中佔有大部分比例,戰勝疾病成為人類面臨的更加棘手的問題。經過數千年的努力,西方傳統醫學逐漸發展成現代醫學,大大
降低了人類的死亡率並顯著延長了平均壽命,20世紀抗生素的發明以後,發達國家人口的平均壽命達到了70 歲左右。
然而在對抗疾病的努力
中,中醫沒有做出貢獻。據歷史資料記載及學者考證,中國人歷代平均壽命為,夏商時期不超過18歲、周秦約為20歲、兩漢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
清代33歲、民國35歲。中國人平均壽命長期處於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過高和死亡年齡過低,在自然衰老導致死亡之前,大量的人口因疾病過早死亡。
據
金陵大學1929~1931年的調查資料,部分農村人口死亡率為28‰,嬰兒死亡率為156‰,平均壽命為34~35歲。1988年全國生育節育回顧性抽
樣調查資料顯示,1944~1949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為201‰,平均壽命為39歲左右。匯總數據後一般認為,20世紀的前50年,中國人口的死亡率約為
20~25‰,嬰兒的死亡率高達200‰左右,平均壽命不到40歲,是當時世界上壽命最低的國家之一。
有人認為這一時期中國人口死亡率較高
是因為戰爭和飢荒,但統計學資料表明疾病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據哈爾濱醫科大學趙錦輝查閱的「關東州地區」生命統計資料,該地區1918年因疾病死亡人數
占總死亡人數的90%以上,年這一數據也超過80%,嬰兒死亡率平均超過150‰,其它地區的統計資料也證明了疾病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便在
戰爭或飢荒爆發的年份,戰死或餓死也不是人口死因構成的主要因素。
統計資料顯示,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死因主要是傳染病,其次為慢性
病。傳染病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與社會經濟因素沒有直接關系。現有的統計資料均證明了這一時期中國人的死亡率與戰爭和飢荒沒有直接對應關系。此外,皇室成
員與達官顯貴並不存在戰爭與災禍的風險,他們的死亡率與平均壽命與平民並無明顯區別。例如清朝歷代皇帝共生育了近200名子女,平均壽命僅為30歲左右。
皇室成員享受著最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生存環境,不可能因飢餓或天災人禍死亡,基本上都是死於疾病。而擁有最佳醫療服務的皇子皇女們並沒有得益於中醫的護佑。
瘟
疫是人類遇到的重大困難,在現代醫學產生和發展之前,各種傳染性疾病時常肆虐,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據史料記載,自東漢末年始,瘟疫爆發並肆虐於中國。
爆發頻率為有史以來罕見,最凶險的狀態持續了十餘年之久。《五行志注引》雲:「民多病死,死有滅戶,人人恐懼,朝廷心焦,以為至憂。」張仲景在《傷寒雜病
論》的序言中寫道:「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捻(年),其死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連醫聖家族都是這樣的慘狀,可見瘟疫的
兇猛和中醫的無能。由此導致的民不聊生和社會動盪也是漢朝滅亡的原因之一。此後直至民國時期,傳染病反復在中國爆發流行,在2000年左右的時間里,中醫
對瘟疫一直束手無策。
中醫對傳染病的病因、治療和預防的方法基本上一無所知。在秦朝之前,中醫認為傳染病是鬼神作祟,多以儺(驅鬼的儀式)
來應對;到了漢朝,以張仲景為代表的中醫認為瘟疫是因氣候不正產生瘴氣所致,提出了「六氣致病說」,即陰、陽、風、雨、晦、明,把病因歸結為氣候的變化;
宋代以後又產生了胎毒之說,認為傳染病的病因是胎毒。
當然不能過於苛求古人,古人不知道還有微生物這樣一類生物,更不知道致病微生物才是傳
染病的病因。所以古人只能對傳染病進行猜測和想像,眾說紛紜、謬誤百出也是必然的。中醫始終沒有認識到微生物,不知道病原體、傳染源和傳染途徑。陪伴了中
國人2000年的中醫,在治療和預防傳染病方面完全處於胡思亂想、一無所能的狀態, 這是歷史事實。
在現代醫學傳入之前,中華民族的健康只
能聽天由命。隨著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在中國的傳播,很多中國人的生命才得以挽救。例如1910年在東北地區爆發的鼠疫,流行初期以極為迅猛的速度在東三省
傳播。畢業於劍橋大學醫學院的伍連德受命承擔了控制疫情的任務,運用現代醫學的知識,採取火化屍體、大面積環境消毒、隔離患者等有效措施,切斷了傳染途
徑,在短時間內迅速遏制了這場無比凶險的疫情。而當時著名的老中醫以中醫理論和方法治療的患者則全部死亡,老中醫自己也未能倖免,家屬甚至將其拋屍街頭。
天
花的防治是一個極為慘痛的教訓,充分暴露了打著傳統和國粹旗號的中醫界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惡。18世紀末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的牛痘法預防天花取得了令人
震驚的效果,1805年牛痘法自澳門傳入中國內地,顯示出極佳的效果並逐漸受到人們的認可。牛痘法簡單易行、百試百驗,這大大影響了中醫的可信度和利益,
如把脈開方、種人痘、治瘢痕、葯鋪等利益群體。
中醫界把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口號拋到九霄雲外,堅持宣揚天花源自胎毒,頑固地以陰陽五行等
歪理加以胡亂解釋,宣稱牛痘法不過是將胎毒引出而已。部分中醫葯從業者更是極力毀謗牛痘法,恐嚇民眾,甚至故意散布種牛痘必然重出天花的謊言,導致大量愚
昧民眾放棄種牛痘從而染上天花死亡。中醫對現代醫學的肆意曲解和造謠,嚴重遲滯了牛痘法的推廣,在此後長達150年的時間里天花仍然是中國人生命中的魔
咒。中醫界置民眾健康於不顧,暴露出為一己私利的不仁與歹毒,其無恥和殘忍與當今的中醫騙子如出一轍。中國人失去了迅速消滅天花的機會,中醫騙子得以在萬
眾屍骨上繼續大發橫財。
反觀日本,迅速認識到牛痘法的絕佳效果並加以普及,並由此萌發了堅決否定漢方醫(即中醫)的理性思考。而中國卻花費
了150年左右的漫長時間,付出了無數生命的代價,其根源僅僅是中醫界的行業利益,可見中醫騙子的無恥與民眾的愚昧已經達到了多麼駭人的地步。回顧這一段
諱莫至深的歷史雖然是慘痛的,但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當不得不在科學與傳統、生命與利益之間做出抉擇時,中華民族引以為榮的仁愛美德究竟在哪裡?
20
世紀50年代初,政府大力開展了防治疾病、普及科學知識的工作。在控制和消滅天花的過程中,全國統一採取了牛痘法,摒棄了中醫的胎毒理論和數不清的偏方、
秘方。僅僅用了10年時間,至1960年中國已沒有發生自然傳染的天花病例。但1963~1964年因中醫接種人痘,天花在山西、內蒙古再次爆發,直至
1966年才最終消滅。
自1950年開始推廣以消毒滅菌為主要原則的新法接生,困擾了中國人數千年的生育危險終於得到了解除。產褥熱發病率
急劇降低,產婦死亡率大大下降;新生兒因感染導致的死亡迅速減少,嬰兒死亡率從原來的200‰逐年下降,1958年為80.8‰,70年代為47‰,80
年代為34‰,2005年為19‰。簡單的消毒措施挽救了難以計數的生命,這是科學賜予中國人的恩典。而數千年來中醫都認為因生育所致的疾病是由於「風」
的緣故,以至於今天還有坐月子緊閉門窗等一系列陋習。
隨著現代醫學的普及,中國人的死亡率連年顯著下降。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顯著增長,1957年達到57歲,1973年為63.6歲,1981年為67.90歲,2005年達73歲。
中
國人生命質量的迅速改善完全是科學帶來的福祉,政府面對嚴峻的局面採取了堅決的科學措施,沒有讓中醫界在這些緊要問題上胡亂糾纏。在這些立竿見影、迅速顯
效的事實面前,中醫界灰頭土臉、啞口無言,只好退守到慢性病和疑難雜症的領域。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中醫界面對急性傳染病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然而必須要警
惕的是,近年來有中醫界人士宣稱中醫葯可以預防和治療SARS,甚至治療艾滋病。這不過是上世紀中醫界在天花問題上謀財害命的拙劣翻版,這種惡毒和殘忍的
行為必須堅決予以駁斥和制止。
回溯中國20世紀的歷史,人口死亡率和平均壽命在不到100年的時間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的生命質
量得以迅速改善。在這一過程中,除了社會經濟因素以外,更加直接和顯效迅速的是現代醫學的廣泛普及和先進醫學成果的應用。中國人因為分享了人類的科學成
果,平均壽命在短短幾十年間提高了一倍,而上一次平均壽命翻倍(18~35歲)則用了約3000年的時間。而中醫在數千年中一直未能顯示出戰勝疾病的作
用,至今也沒有令人信服的、可以推廣的治療方法。如果沒有現代醫學,中華民族仍然會在中醫的愚弄中掙扎於一百年前的悲慘境地。回顧不算遙遠的歷史,難道不
應該向科學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嗎?每一個誠實的、有良知的人都不能否認,科學賜予了中國人恩典,是科學守護了中國人的生命。
10、保健行業前景如何?
什麼行業都有價值,就看你的努力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