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防保健科與治未病中心是一回事嗎?
治未病是指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是中醫百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度,是中醫葯學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問理論基礎和准則。簡單來說, 治未病,就是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產生和發展的治療原則,包括未病先防。
預防保健科的中心答內容就是要做未病先預防的工作版,這與未病中心應該是一個概念,只不過預防保健多用權於西醫稱謂,而未病中心應該是中醫的養生保健機構吧。
2、主治醫師分類
你好,內科學、心血管內科學、呼吸內科學、消化內科學、腎內科學、神經內科學、內分泌學、血液病學、結核病學、傳染病學、風濕與臨床免疫學、職業病學共12個專業。
請關注京師杏林,為您進行專業方面解答。
3、2014年主治醫師報考條件
一、主治醫師是醫生的中級職稱。
二、執業醫師就是初級職稱,報考中級職稱的條件是
(四)根據《預防醫學、全科醫學、葯學、護理、其他衛生技術等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衛人發〔2001〕164號文件有關規定,參加預防醫學、全科醫學、葯學、護理、技術專業中級資格考試的人員,須具備下列學歷和資歷條件之一:
1、取得相應專業中專學歷,受聘擔任醫(葯、護、技)師職務滿7年。
2、取得相應專業大專學歷,受聘擔任醫(葯、護、技)師職務滿6年。
3、取得相應專業本科學歷,受聘擔任醫(葯、護、技)師職務滿4年。
4、取得相應專業碩士學位,受聘擔任醫(葯、護、技)師職務滿2年。
5、取得相應專業博士學位。
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一)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
(二)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
----------------------------------------------------------------
上面是最新文件要求,你想在關鍵是,你從事醫師執業滿幾年了?如果滿七年了,按照文件閱讀理解,你是可以報考主治醫師的……
你要看,文件中說是「取得學歷,還是取得學歷後」,這個一字之差,意思是不一樣的!
4、主治醫師報考條件
5、主治醫師報名條件
6、職業醫師和主治醫師的區別?
執業醫師資格: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准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
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兩級四類,即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其區別在於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執業,不能獨立執業,但在鄉鎮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可以根據醫療診療的情況和需要,獨立從事一般的執業活動。
每級分為臨床、中醫、口腔、公共衛生四類。中醫類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其中,民族醫又含蒙醫、藏醫、維醫、傣醫、朝醫、壯醫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截至目前,我國醫師資格考試共有38種類別。
醫師資格考試分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筆試兩部分。實踐技能考試由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統一命題,省級醫師資格考試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醫學綜合筆試全部採用選擇題並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由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承擔國家一級的具體考試業務工作。
主治醫師:主治醫師(attendingphysician)是醫院的職稱之名,醫生職稱的一種,比住院醫師高一級,比副主任醫師低一級,屬於中級職稱。不同於主治醫生或「主治大夫」。醫院的住院部各科室,將床位分配給各醫生,每一床位的主要負責的醫生,就被患者和同行稱為主治醫生或主治大夫,他們可由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擔任。是一種責任人稱呼。
7、執業醫師和主治醫師有啥區別?請詳細的說明一下哦,謝謝了
主治醫師是職稱,要想拿到主治醫師的證必須需要拿到執業醫師的證書,因版為執業醫師資格證權書是從醫的基礎。兩者的區別如下:
1、本質不同:
執業醫師是資格證書,是指具有醫師執業證及其「級別」為「執業醫師」且實際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執業醫師。主治醫師是醫師的職稱,比住院醫師高一級,比副主任醫師低一級,屬於中級職稱。
2、考試要求不同:
執業醫師考試內容廣泛但深度小,形式是筆試或者機考;主治醫師考試內容精準,深度大,形式是機考。
3、執業醫師是主治醫師的基礎:
獲得執業醫師資格之後需要符合一定條件才能獲得主治醫師職稱:
醫學中專畢業,在縣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取得醫師資格後從事醫師工作不少於七年;
醫學大學專科畢業,取得醫師資格後從事醫師工作不少於六年;
醫學大學本科畢業,取得醫師資格後從事醫師工作不少於五年;
醫學大學本科畢業並取得與醫學有關的第二學士學位,取得醫師資格後從事醫師工作不少於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