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育保健課是什麼.求解
體育保健課是為特殊身體狀況的學生(有殘障,部分身體異常、特型和病、殘、弱等特殊群體的學生,或通過醫生診斷有各種不適於劇烈運動的疾病,或由於突發事件造成的身體創傷,短期內不適合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開設的一門適應性體育教育課程。
課程以體育理論、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等運動人體科學知識為基礎,通過參加適宜的體育活動改善這部分學生的健康狀況,使其體質得到增強,並且能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是大學體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通過講授體育健身保健知識,進行太極拳、保健氣功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相應技術動作,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並且學會正確評價自己的身體機能和生理健康狀況,懂得制定適宜自己的運動處方。
通過開展力所能及的身體活動,讓學生進行適當的鍛煉,使處於特殊身體狀況(疾病或殘障)的學生了,能選擇適合的體育鍛煉方式,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
(1)體育保健主訴擴展資料:
課程目標
1、通過傳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並能根據身體機能和生理特點選擇較為適合的運動項目和方式,進行日常的體育鍛煉。
2、能獨立制定適用於自身需要的運動處方,會合理選擇自己需要的健康食品,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3、培養樂觀向上、自強自信的精神和勇於戰勝疾病、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2、有關體育保健的小知識
1、在體育鍛煉活動中,了解和掌握動作要領及方法,不僅能夠在運動過程中發揮好技術動作,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增強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2、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程,在一些體育器械 ( 如鉛球、實心球等 ) 的使用中,要注意選擇適當場地,確保自身安全,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傷及他人安全。
3、選擇最佳運動量例如指數評定法、心率評定法、庫珀評定法、菲克斯評定法、疲勞評定法、簡便評定法、階段評定法等等。
由於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安靜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
4、整理活動,在體育鍛煉後,所採用的一系列放鬆練習和運動後按摩等恢復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提高鍛煉效果。
整理活動可以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在運動中,肌肉毛細血管大量開放,肌肉高度緊張,如果激烈運動後立即靜止不動,肌肉內淤積的血液就不能及時流回心臟,肌肉僵硬,疲勞不易消除。
相反,運動後做一些整理活動,使運動慢慢緩和下來,或通過按摩擠壓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
5、參加比賽也經常需要一天連續出賽兩三次,包括預賽、准決賽、和決賽,例如田徑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數天中每天連續出賽,例如籃球,這時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就變得非常重要,對於下次練習的成效或是比賽的結果有絕對的影響。
對運動員而言,運動後的恢復不應該是順其自然,而應該是主動積極補充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和營養,為緊接而來的比賽或訓練做好准備。
6、運動後不能立即洗澡這樣會導致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以致於頭暈眼花渾身無力,還有由於身上的乳酸過多的積累使全身酸痛。
7、參加體育運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運動後(運動前也應適當補充能量)要科學飲食,保證身體的需要,確保取得最佳的鍛煉效果。
(2)體育保健主訴擴展資料:
參加體育活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學會自我監督,隨時注意身體功能狀況變化,若有不良症狀要及時向教師反映情況,採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臟病或其他不適合參與體育活動的疾病而隱瞞病情,勉強參加活動。
要認真檢查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消除安全隱患,要注意場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場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頭土塊,檢查沙坑的鬆散度、是否有石子雜物等,檢查體育設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險,確保自身安全。
科學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愉悅身心,相反,體育運動如果做不到科學、合理、安全,就不能達到運動目的,運動不當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因此,我們懂得一些體育運動安全常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知識,養成良好的安全運動習慣,就會達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3、關於申請大學里的體育保健課
我跟你情況幾乎一樣的啊!我也是心臟先天的問題,今年暑假才做的手術,也是報的正常班然後800米跑不了……我咨詢過輔導員,說是如果臨近期末了,轉班就不copy好辦理了,輔導員建議我是先找體育老師百說明情況,向他申請下個學期轉到保健班,然後這個學期的長跑可以試著跟老師溝通一下看能不能算你及格。畢竟這種事也是緊急特殊情況,老師一般會理解的吧!而且轉班也需要原來的體育老師度寫申請,所以多跟你的體育老師和輔導員溝通看看一定會有辦法的。我們體育老師比較難說話,不過我正在試著和他商量這件事,我覺得是個老師就不會太為難學生的,祝你好運吧!
4、如何上好體育保健課
正 1993年起,沿海復城市中小學體育課增加了體育保健知識課,這對體育教制師來說,無疑增加了新的內容,對此,體育教師除了對體育保健知識的學習外百,還應根據體育保健課的特色,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精心准備度,以上好體育保健課。一、收集體育保健知識問的素材。體育教材中增加保健知識,對體育教師長年以競技體育為教學手段顯然就覺得知識的不足,因此,要上答好體育保健知識課,在...
5、求關於體育保健的文章
體育鍛煉的健身作用
如何安排自己的健身鍛煉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每個人都需要健身,都需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其實我平常參加的體育活動相當多,諸如游泳、乒乓、足球、籃球、打拳、爬山、羽毛球等,但是多數沒有固定的鍛煉計劃,多是出於即興。所以也許很長時間缺乏鍛煉,突然有一次劇烈的運動就會出現全身或者胳膊腿酸痛。
對於運動少的人,鍛煉缺失更讓人感覺到危險,抽煙給人帶來的損害,我能深深地理解。如果是抽煙的人應該慢慢戒煙,如果不抽煙的人了解一些吸煙的東西也就不要經常海抽,抽到嗓子啞胸口痛都是吸煙的壞習慣。
我的體育鍛煉多是去踢球,打籃球,早晨圍著環山道跑步或者爬山,然後早餐後去練習英語口語。再者就是傍晚去游泳或者打羽毛球。具體如何安排自己的計劃,我感覺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考一些體育網站上面的指導性文字,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
體育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識、技術、技能和智力構成的一種個性身心品質的綜合體。這一綜合體,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來,就是能順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體育活動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從事的體育活動愈多樣,掌握的知識愈豐富,體育能力發展就愈全面;體育技能的訓練愈復雜,體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大學期間體育鍛煉每天一個小時足矣。
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朝氣的群體,擁有健康的體魄與獲得科學知識同樣重要。在體育鍛煉方面,應合理安排:在有體育課的當天,可不安排課外活動,以免身體負荷過重,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可以達到鍛煉身體、增強素質的目的。
其次,早操時間不宜超過30分鍾,同時也不宜做激烈的運動,以不出現疲勞為度。再次,若在睡覺前進行鍛煉,最好安排中、小強度的輕微練習,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以免影響睡眠。還有,在課程緊張及考試的時候,不可中斷身體鍛煉,但對鍛煉次數和強度可做適應的減少。
每天晚上8點做俯卧撐,做到每天都比前一天做個一樣多或多做幾個。然後去跑步,如果你只想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那就不用太劇烈。每天都要堅持。
減少肚子脂肪
做深蹲練習 就是深深地蹲再下起來的反復動作 這個動作被成為「健美之王」也就是在所有健美健身塑身動作中它是效果做好的一個 它的優勢如下
1它可以使全身肌體都得到鍛煉 而不像有些動作經常只是鍛煉到某個地方而不是全身
2它是一個鑒於有氧和無氧運動之間的動作 即起到無氧動作的作用 又起到有氧運動效果 可謂一舉兩得
3它是一個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的運動 它能起到加速血液循環 排出體內垃圾 促進大腦血液流通 起到活血 增進飲食 提高代謝 提高精力等作用
4它的形成和消耗比較大 所以在減脂作用上堪比跑步游泳 主要是腰腹臀的脂肪
5在塑身方面它也有一定的功效 它能鍛煉到腿部 腹部 臀部 使下肢身材趨於完美
6它能增加食慾 增加消化吸收功能 所以對消瘦者來說它可以增肥
7它是一個即簡單又不佔地方的動作 原地即可 比起煩瑣的動作來好做的多 對於一些沒時間去戶外鍛煉的朋友 這個動作可謂經典
上肢力量鍛煉計劃,啞鈴無疑是最好的工具,不過具體工具可以有很多的替代品,像身邊的水桶,磚塊等等。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高峰期,經常從事體育運動能健康有效地促進生長發育,預防疾病,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推遲生命的衰老。
1.體育運動可使人具有健美的體型,姿態端正,讓高個兒魁梧而不單薄,苗條而不纖細,矮小的靈巧而不笨拙,豐腴而不臃腫。這是鍛煉影響四肢骨、脊柱、胸廓和骨盆,使管狀骨變粗,骨結節粗隆增大,骨小梁的排列產和適應性變化所致。它使骨骼結實,抗壓性增強,對外力的扭轉、彎曲、拉長和壓縮的抵抗力加強。
體育鍛煉對骨肉的改變尤為明顯。它可使肌纖維變粗,肌紅蛋白增加,能儲存更多的「肌醣元」,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改善體內物質供應。從事不同的運動項目,各部分肌肉使用程序不同,塑的體形也不同。如競技體操運動員,肩、臂、胸肌很發達。跳高運動員多是苗條瘦長型身材,腿部肌肉很發達。舉重和相撲運動員身體粗壯,胸部尤其發達。可見運動對肌肉的影響是很大的。
2.使身體機能獲得全面發展
運動對人體呼吸系統影響較大。經常運動的人,可使呼吸肌增強,胸圍、肺活量增大。一般人安靜時每分鍾需要氧0.25~0.3升,只有1/20的肺泡工作,每分鍾約呼吸12~18次,運動員只需8~12次。一旦人體從事運動和勞動,可更好地發揮呼吸器官的機能,保證機體能量供應。呼吸機能的狀況。一般可用胸圍呼吸差來衡量。胸圍呼吸差等於吸氣時的胸圍減去呼氣時的胸圍。一般人的胸圍差約為5~7厘米,堅持鍛煉的人可達到8~9厘米,有的甚至在11厘米以上。
古希臘大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最易於損害一個人的,莫過於長期不從事體力活動。」有人在實驗中觀察到,從小關在籠子里的兔子,心臟功能低下,把它放回田野突然急劇奔跑時,竟會心臟破裂而死亡。所以,缺少活動的生活無疑是一種慢性自殺。
有資料認為,日常不堅持支持運動的大學生,他們的吸氧量只有最在能力的30%左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使心肌增強,心壁增厚,心臟容積增大(一般人為165-785毫升,常運動的人可達1015~1027毫升),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安靜時心跳減慢(一般人心跳頻率每分鍾70~80次,經常鍛煉者每項分鍾50~60次),從而改善了心臟機能和血液循環系統。這種每搏輸出量增加,心搏頻率減少,肺活量增大,呼吸濃度加深的現象,是經常鍛煉帶來的一系列變化的結果。
人體各器官組織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氣靠血液循環供給。增大血液流量,一靠心臟跳動頻率加快,二靠每搏輸出量增大。心跳頻率過快,舒張期短,心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理想的方法就是增大每搏輸出量。堅持體育鍛煉的人,心肌收縮能力增強,每搏輸出量增大後,就能以緩慢跳動的心臟,保證機體各部的能量供應,也可使心臟有較充分的休息時間。當從事輕微甚至更重的體力活動時,都可以適當的頻率滿足機體的需要。
人的機體以腦的耗氧量為最大,約占人體各器官需氧量的20%(腦本身重量只佔體重的2%~3%)。長時間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和學生,尤應注意體育鍛煉活動。國外科學家調查,大學生用功看完8頁書時,他們所排出的二氧化碳要比平時多12%,讀完32頁書,所排出的二氧化碳較平時多才多35%,說明改善機體供氧能力,防止出現「不活動性萎縮」,「新陳代謝低下」,「神經衰弱」,「肌力衰退」等現象的出現。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也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因為鍛煉改善了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使人體的瓜速度、准確性和機體內協調能力得到提高。科學工作者在對出生六周的嬰兒腦生物電流測量中發現,長期對嬰兒進行右手的屈伸練習,能加速大腦左半球語言區的成熟,訓練左手可加速大腦右半球語言區的成熟。科學家還發現,以右手勞動為主的成年人,其大腦左半球的語言機能占優勢,體積也是左側大於右側。都足以表明體育活動有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完善。一個乒乓球運動員,對以102毫秒(1毫秒=1/1000秒)反彈回來的球准確還擊,其中正確的判斷取位,恰當的姿勢、拍形、角度、落點的分析在瞬間完成,可見其反應之敏捷,非長期鍛煉是難以奏效的。
我們可以認為,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影響人的身高(營養的作用也不小)、體重(減少多餘的脂肪)、胸圍,使人獲得健美的體形,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從長遠來說,體育鍛煉有利於改善民族健康狀況,使人民意氣風發,創造和享受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6、求一篇關於體育保健與大學生活的論文
一、什麼是體育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時所表現的身心統一,協調配合的才能。心理學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術與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響一個人活動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質,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動中必須具備、廣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對於一般能力來講的,它是指入在進行某項專業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如音樂、繪畫、色彩的鑒別及體育的運動能力等。
體育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識、技術、技能和智力構成的一種個性身心品質的綜合體。這一綜合體,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來,就是能順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體育活動的實踐
大學生體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學體育的質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突破單位純運動技術教學,加強培養體育能力,適應現代社會進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個大學生的素質,這些素質包括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能夠自行培育,鍛煉和養護的能力。如何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是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從事的體育活動愈多樣,掌握的知識愈豐富,體育能力發展就愈全面;體育技能的訓練愈復雜,體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現實,著眼終生,依據體育發展身體,增強體質這一本質特徵;制定出構成體育運動能力的六種基本成份,即:1、身體鍛煉能力;2、運動能力;3、開拓創新能力;4、組織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運用體育環境和條件能力。
二、身體鍛練能力的培養
隨著我國政治和體育的社會化,終身化,經濟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地經常地進行身體鍛煉,這就給高校體育提出培養大學生具備能獨立地進行體育鍛煉能力的問題,使他們畢業走上社會後,能夠更好地進行自我身體鍛煉,並充當家庭和社會的指導者。為此,就必須在大學體育中加強對他們身體鍛煉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是對大學生本人的事,也是關繫到增強中華民族體質和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素養的大事。大學生身體鍛煉能力,是指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科學鍛煉的理論和方法,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加以創新,培養成獨立地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抓。
1、自學:培養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意義,學習有關體育知識和方法,能夠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制定鍛煉計劃和方法,能夠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制定鍛煉計劃和方案,堅持經常持久地鍛煉。並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2、自煉:即能把所學到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綜合運用到體育鍛煉實踐中去,使自煉活動成為日常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調:即學生在身體鍛煉的活動中,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運動強度及運動的時間、並能進行自我調節。
4、自控:指執行鍛煉計劃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體鍛煉效果自我評價基礎上不斷修正並實施鍛煉計劃的能力。
其中,培養自學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視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互為補充的關系,教學中必須有意識的全面培養。
三、運動能力的培養
運動能力,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前提下,所獲得從事各種運動的本領。運動能力是反映體育運動總體特徵的一種能力,是鍛煉身體和參加勞動,軍事活動及各種文化活動的基礎,培養大學生的運動能力,應貫穿體育課程的始末,教學中應考慮:
1、不斷改進體育課的教學方法,切忌「滿堂灌」,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同時也要避免運動教學走過場或只重學生技術,而不顧學生實際鍛煉的情況,這幾種教學方法都不利於提高運動能力。
2、要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提供足夠的體育設施,使每個學生有條件、有興趣、有可能參加運動的機會,以發展他們的運動能力。
3、學生要主動、積極地參加運動,這對提高運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學生在做練習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多給予鼓勵,盡量避免學生站在運動場上。
四、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
發展學生個性與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培養學生開拓創新思想和能力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在體育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是獨立的行為活動,體育課教學有著較廣闊的大地。學生在較廣闊的領域中學習技術、技能,進行各種身體活動、游戲競賽,並通過人與人的頻繁交往,人的興趣、性格和氣質等個性心理特徵容易表現出來,這對培養和發展良好的個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強調培養和提高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同時,學校的體育活動與競賽應廣泛開展,提倡廣大學生的參與、拼搏、進取精神,使他們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人才。
五、組織和管理能力的培養
組織管理能力是指在組織群體活動時,能向一個共同目標奮斗,按照明確的計劃,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協調地進行工作,並達到預期目的的能力。
有許多的運動項目是集體進行的,集體活動都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在體育教學中,既要訓練學生在運動中與同伴協調合作,加強紀律觀念,又要訓練學生學會做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要使學生有組織管理的知識和意識,還必須具備組織管理的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在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一些組織管理事務,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去做,以此來培養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同時,盡可能讓學生承擔校辦運動會的各項工作事務。對於系或年級所承辦的運動會,應讓學生去組織和承擔,教師可在一旁指導,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組織與管理的能力,使他們能更快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六、保健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中的一項任務,而且,也是增強體質的需要,同時,也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教養的程度和社會的良好風尚。在我們的國家裡,每個人都應該有講究衛生自我保健的行為和習慣,為此,教學中必須做到:
1、教師必須做學生的表率,同時要認真地傳授給學生衛生保健的知識,還要訓練學生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
2、要使學生自己能運用所學的課程知識,掌握和控制運動量,運動負荷,防止在教學中產生傷害事故,同時,還必須培養和提高學生在做練習時的自我保護的能力。
3、要注意運動場地的環境衛生,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利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七、運用體育環境和條件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能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為他們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基礎。教學中應善於引導和教育學生,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和場地器材的具體情況變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充分利用,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應教會學生一至二套如韻律操、啞鈴操等健身運動,使他們今後在有限的場地、器械條件下能進行體育鍛煉。
以上幾種能力既是獨立的,又相互關聯,不可分割,而且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體育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分兩個過程,即教一學,學一用,運用已學的知識、技術於體育之中,才是形成體育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強調體育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人體生理變化規律,使他們懂得科學鍛煉的原理、方法,以及體育鍛煉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且欣賞體育比賽,參加體育文化娛樂活動都離不開理論知識的指導,所以,學校體育要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關鍵就是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