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牛吃嫩草,殺雞要趁早。為何下半句被稱之為精華?
以前在農村,家家戶戶都養雞,每逢過年過節,家裡都要殺雞改善一下生活,殺雞要趁早這句話就是,等到雞長時間長了肉就老了,就不好吃了。
我們都知道,在以前的社會中生產力不發達,只能選擇用牛耕地,那時候的牛不像現在一樣喂飼料,只能去放牛或者是割草喂牛。因為嫩草味道鮮美,牛都很喜歡吃,特別是上了年歲的牛,尤為喜歡,因為它們年歲大了,牙齒不是很好,還有一點就是嫩草比較容易消化。這就是老牛吃嫩草的由來。
但是現在和句話就不是這個意思了,被我們衍生出來一種新的意思。就是比喻年齡相差較大的夫妻或者情侶,但是多數時候都是只老男人娶小媳婦。其實還有一句話與「老牛吃嫩草」意思相差不遠,就是「一樹梨花壓海棠」,這些話都比較蘊含諷刺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埋汰人用的。
相同的「殺雞要趁早」這句話也有另一個意義,就是比喻人做事拖拖拉拉,遇事不夠果決,辦事效率特別低。這句俗語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做事應該勤奮,能在今天完成的事情絕對不拖拉到明天,還有就是遇到事情不要怕,敢於面對所有的事,你要相信該來的總會來,逃避是沒有用的。
這些歇後語都是老祖宗幫我們,用他們的平凡且真實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語言質朴,但是從這些言語中卻看出了,語言雖質朴但是從中卻體現出了老祖宗的聰明之處。「簡單中透露著不凡,質朴中流露著真諦」。
2、......,吃雞要趁早的上一句是什麼?
俗語「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裡面的「雞」究竟指的是什麼?
俗語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有著很多書本上學不來的知識,這些知識和智慧流傳千年,直到今天還在流傳,可見其是有多麼的實用,其實在很多時候,俗語還是很有用處的,比如書本只能教會大家理論上的知識,而俗語可是實打實的人生智慧。
3、出名要趁早前一句是什麼
張愛玲先生曾經說:「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4、都說養生要趁早,尤其是我這天天熬夜的,除了堅持鍛煉,請問該怎麼挑補品呢?
注重養生的人除了重視飲食保健、堅持鍛煉外,還可以搭配利用漢方食補的概念演化而來的漢萃天成牡蠣片進行扶正固本,長久堅持食用有益於改善身體機能哦。
5、為什麼現在95後青年人早早就開始養生?是因為怕死嗎?
也不完全是怕死,現在這個地球污染太嚴重,所有一不小心就會生病,現在看病是最貴的,所有就開始養生,為了一個健康的身體。
6、張愛玲說了一句出名要趁早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人要在年輕的時候為自己的理想奮斗,建功立業,不然在時代的變遷下,有生之年你都不會成名。這句話出自張愛玲的《傳奇》。
原句:啊,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6)保健要趁早擴展資料: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小說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
她的小說無論是選材、立意,還是人物塑造、敘事結構和語言技巧無不顯現出個人的特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說無論是超越雅俗,還是對邊緣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寫,都是20世紀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無法比擬的。
因此她的小說不能歸於任何一個小說流派,而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張愛玲貢獻了一批文學精品,創造了寫實小說的新高,在中國小說史具有坐標的價值。
7、為什麼說做事要趁早?
阿根廷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天生就擁有過人的奇特想法,從小立志要做舉世皆知的哲學家,經過多年努力果然不負眾望。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見一位女子,女子很有禮貌地說:「我希望成為你的妻子,雖然我沒有很好的家世,不過我很認真、勤奮,願意麵對真實的自己。」
他有些心動,可是嘴裡卻說:「這太突然了,讓我再考慮考慮。」
此後,他繼續追求更高深的哲學。十幾年過去了,他想起當年向他求婚的女子,他猶豫著到底該不該結婚,結婚是好還是不好。
他陷入沉思之中,不過他最後作出一個決定:與其坐著空想,不如真實體會結婚的生活。
於是,哲學家趕到那女子家中,拜訪女子的母親:「您的女兒在嗎?請您轉告她,經過這些年的考慮,我決定要娶她為妻。」
女子的母親吃驚不已,她掩口笑道:「你一定是外地來的吧?我女兒早在10年前就已經結婚了。」
凡事要趁早,選擇、決定和行動都要趁早。生命是短暫的,沒有什麼東西在數年數十年光陰中一成不變地在靜候著你的到來。因此,與其在等待中煙消雲散,不如在行動中尋取成事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