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初中學生保健

初中學生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13 22:11:41

1、中學生應該有怎樣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學生健康生活方式
1、把握1-2項體育運動技術,天天戶外活動1小時以上,多觸摸陽光,課間10分鍾應脫離坐位參與活動。
2、每年最少參與5次以上群眾體育、文化娛樂活動或有安排的體育比賽,天天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和運用電腦的時刻不應該超越2小時。
3、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驗,一次健康體檢。
4、天天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天天補水1200毫升。少喝功能性飲料或含糖飲料,發起喝白開水。
5、飲食有控制、守時、定量;日子有規則,早睡早起、不睡懶覺,保證天天8-9個小時的睡覺時刻。
6、天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現齲齒及時醫治。
7、天天盡量步行上下學,上下樓梯盡量不乘坐電梯;多做掃地、拖地、倒垃圾等量力而行的家務事。
8、膳食多樣,以谷類為主,常吃奶類,豆製品及青菜、生果和魚,養成科學、養分的飲食習氣。
9、飲食清淡少鹽,少吃油膩、熏制、油炸、腌制食物。
10、不吸煙,不喝酒。勸止別人吸煙,回絕吸二手煙,回絕毒品。
11、勞逸結合,不久坐、不久站、不久視、不久卧。
12、飯前飯後、便前便後要洗手,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13、學會依據時節、冷暖改變,調整好衣、食、住、行及活動。
14、愛護環境,做文明公民。
15、常常開窗通風,堅持室內空氣流通;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16、進步安全意識,恪守交通規則,准確運用火、電,遠離風險場合,不野浴。
17、遭受突發事件會避險,緊急情況撥打119、120、110。
18、熱愛祖國、孝敬父母、關愛別人,多做公益善事,樂善好施、愛護公物,促進環境提高。
19、不過量食用保健品,知曉保健食物不能替代葯品。
20、培養傑出的用眼習氣,注意用眼衛生。不長時刻看書、寫字、閱讀網頁和玩游戲;不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躺在床上看書;不邊走路旁邊看書;寫字姿態規矩。
21、不亂用鎮靜催眠葯物和麻醉劑等成癮性葯物;知曉亂用葯物的損害。
22、生病後要及時就診,合作醫師醫治,依照醫囑用葯,注意歇息。
23、被犬、貓抓傷、咬傷後,應立即沖洗創傷,並趕快打針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24、合理利用網路,避免網路成癮。
25、把握青春期衛生保健知識和青春期多見生理疑問的防止和處理辦法,了解什麼事性損害,把握其防止辦法和技術。

2、中學生如何健康飲食?

一、合理營養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全身各部分器官逐漸發育成熟,代謝旺盛,又活潑好動,其活動量高於任何年齡組。這時期也是思維能力活躍、記憶力最強的時期,其學習任務十分繁重,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考試。初中時期的青少年,是長身體、長知識的要害時刻,他們的大腦皮層長期處於高度緊張之中,所以此時的營養狀況必須十分重視。在營養供給方面需與青春發育過程的生理需求相適應。這時期假如營養供給不及時或出現營養不良,可能使青春發育期推遲一至二年。另外,有部分高中生在幼兒、兒童時期曾因為營養不良而造成身高、體重、智力等低於標准,到了青春發育期開始只要能抓住良機,給予合理而良好的營養補給,還有可能趕上正常發育的青少年。許多事實表明,營養對青少年不僅對體型、機能,而且對智力、情緒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中學生的合理膳食構成

初中生的膳食營養安排應適合於高中生生理、心理的特點。除了保證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之外,還必須考慮高中生繁重的學習任務而需要供給的營養素。在膳食質量上比小學生要高些,因此要求食堂管理人員與家長進一步了解營養知識,以利於高中生所攝入的膳食營養全面、合理而平衡。那麼什麼樣的飲食才是健康的飲食?中學生飲食安排的基本原則又是什麼呢?中學生的飲食安排應遵循營養均衡,三餐分配合理的原則,做到清淡、養胃、補腦、利眠。早餐應以碳水化合物的主食為主,比如粥、米面,尤其以全谷類如全麥饅頭、麥片粥、山葯粥等為好,並給予適當的新鮮蔬菜;中餐要吃好,營養要均衡;晚餐減少大魚大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影響學生的睡眠。

1、三餐熱能分配。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一般上午要上3--4節課,腦細胞活動相當劇烈,早餐非常重要,質量數量都要有保證。部分青少年因晨起胃口不佳或習慣性早餐攝入熱能不足,上午第二節課後必須加一次課間餐(麵包、糕點、牛奶、豆將之類)。要使早餐(包括課間餐在內)的熱能攝入量足球即時比分佔全日總熱能的30%,午餐佔35%—40%左右,晚餐佔30%—35%,高中男生肌肉細胞高速增長,加以活動量一般大於高中女生,所以熱能供給要比女學生多100—300千卡左右。一日主要食品,主食400—600克(16歲以上按600克)。以含碳水化合物高的米、面、薯類、雜糧為主要原料。副食品內、魚類100—150克,雞蛋1—2個(鴨、鵝蛋也可),大豆及豆製品適量,新鮮蔬菜500—750克,水果150—250克,牛奶、豆奶、羊奶200毫升。動物肚臟、血可適量,每周吃2—3次。

2、每餐均應有葷有素。也可以糧、豆、菜混食。主副食品搭配適宜,可以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以早餐為例,主食(麥片、米)、副食(鹵蛋、肉鬆或小魚)、加上適量新鮮蔬菜;其中副食也可換成煮黃豆、豆乾、豆腐等豆製品。除此,米面混食、干烯搭配也很重要,不應在一餐中既吃稀飯又喝湯,或全吃干稠食品而無湯汁供給。例如稀飯加饅頭,配雞蛋或豆類及其製品,比較合理。

3、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食物為原料。如奶類、瘦肉、海產品、蔬菜(綠、黃、紅色),以保證各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供給。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飲食結構偏西化,很多中學生偏食,喜愛油炸、高脂肪、高糖的精加工零食,為身體埋下了很多慢性病的隱患。兒童慢性肥胖症,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而兒童肥胖症又是未來成人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後備軍,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飲食結構。

現在中學生餐飲存在「早餐馬虎,中餐一般,晚餐豐富」的現象,這是引發中學生很多慢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很多家長由於工作壓力較大,早上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餐,往往不是隨便應付就是讓孩子在外面的簡易早餐攤上自己解決,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孩子由此引發了疾病,家長還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來照顧孩子,不如現在就每天多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為孩子准備一份健康早餐。

4、編制一周食譜。編制食譜應根本本地區的經濟與食物原料供給情況。一周內攝入的各類營養素總量應滿足高中生氣體之需求,盡量使每餐做到營養分配合理而平衡,但假如天天之間各營養素攝入量稍有小的出入,而一周總量達標,則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營養問題,這是充許的。

5、食用新鮮的食品,嚴格防止食物中毒。

三、飲食環境與飲食習慣

1、就餐環境應清潔、明亮、舒適,就餐時可播放輕音樂。這樣,可使就餐者心情輕松愉快,消除大腦虎層的緊張與疲憊,從而增進食慾。

2、定時定量進餐。可使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腸蠕動形成有規律的運動,假若進食不定時,飢飽不均勻,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影響消化吸收。

3、不暴飲暴食。不偏食和擇食。暴飲暴食容易引發胰腺炎和急性消化不良、胃炎等。喜歡吃這種而不愛吃那種,或只吃幾種食物,其它的都不願吃,稱為偏食和擇食。要知道不同食物所含營養不相同,再好的一種食物都不能含有所有的營養萬分。

4、少吃零食。多吃零食,時間一長,機體必需的營養素攝入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良。另一方面因吃零食時會把手上的臟物與細菌帶入口中,易感染腸道疾病。

5、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不要從事緊張的腦力勞動或劇烈運動。也不宜邊吃飯邊看書。這些都會造成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嚴重時還會引起胃炎或其它胃腸道疾病。

6、吃飯時不能生氣。發怒爭吵,哭泣悲傷,這些不但妨礙進餐,影響食慾,而且容易引發消化不良。

四、非常情況下的飲食營養

1、考試時的營養需要與合理膳食

考試時,高中生處於高度緊張的腦力勞動之中,且用腦時間久,常會出現頭昏腦脹,這是血糖低、腦缺氧的反應。因此從營養上要考慮多補充些碳水化合物類的食品,以避免發生低血糖、腦缺氧的不良反應。最好多吃谷類、豆類、塊莖、水果、蔬菜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要減少純糖和純油性的食物。

考試還需要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直接影響大腦皮層活動,可增加記憶力,並使精力集中。所以考試期間應吃些奶、蛋、魚、瘦肉、豆類這些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的食品,以改善腦部營養。

維生素和無機鹽,對參加考試精神高度緊張的高中生也是必不可少的。許多實驗證實,學生在考試期間水溶性維生素的消耗比平時學習生活有較大增加,補充了水溶性維生素B1、B2、C和尼克酸,對消除神經的疲憊有顯著效果。所以考試前應多吃含水溶性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類、豆類及動物性的食品。若參加考試的學生,因維生素B1缺乏,往往會出現倦怠、健忘、易怒、食慾不振等情況。考試期間,高中生日以繼夜攻讀迎考,眼睛視力損害明顯,夜間溫習功課對維生素A的需求量會增加,因此考試期間要多食用含胡蘿卜素較多的綠色、紅色、黃色的蔬菜和水果。還有適量的含維生素A豐富的肝、腎等動物性食品,以利於視力保護。

也曾有人認為,考試時服用幾片維生素葯片就可以解決問題。其實,在正常生理條件下,營養素在體內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各種維生素之間要保持平衡。單純性服葯是難以達到平衡的,在考試期間,強調高中生營養必須全面與合理,只靠服葯是不行的。

為此,考試期間學校學生食堂與家庭方面的烹調加工,都必須注重飲食的合理搭配,盡量做到飯菜營養價值高,色、香、味俱全,能提高食慾,以保證考生的健康。夜間可增加一餐蛋白質量較高的夜宵。

2、運動時的營養需要。

良好而合理的營養,有利於消除運動的疲憊與恢復體力,能促進體育鍛煉和比賽成績的提高,同時也能促進體格發育,增強體質。

運動會賽前的食物要選擇耐飢、少纖維、富含熱量、高蛋白和富含各種維生素、無機鹽的食呂。肥肉、韭菜、甜薯應少吃,因這些食品渣多易產氣,會影響練習和比賽。總之運動時的膳食不僅強調營養素的質與量以及色、香、味性狀,還需結合練習競賽的內容及氣溫等情況適當調整。如力量型練習應供給足量高蛋白質食品,速度型練習應注重營養素的全面與平衡,耐力型練習應供給充裕的熱能、水、無機鹽元素。必須指出,喜愛體育活動的青少年不講究食營養或飲食習慣不良,如飢一頓、飽一頓,或因怕發胖不願增加食量,都是嚴重違反運動生理的,時間久了,必然損害身體健康。

3、中學生需要保健品的嗎

如果身體健康的話是不需要的,加強鍛煉和營養就好了
如果處於亞健康的話可以選用國家批準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無毒,無副作用,有特定保健功能

4、中學生如何保持健康?

1 每天起床後喝一杯水能清洗腸胃。
2 每天養成喝水的習慣,每天至少也有一升以上吧。
3 避免暴飲暴食,晚上九點之後也最好不要吃零食。
4 多吃些纖維食物
5 吃方便麵的時候,先用溫水來洗凈方便麵,攪拌後倒掉有蠟塗層的水,重復後在用另一壺水煮麵,因為方便麵有一層蠟塗層,大量積累在體內會致癌。
6 空腹的時候最好不要吃的九類水果:香蕉,桔子,黑棗,甘蔗,鮮荔枝,菠蘿,山楂,西紅柿,柿子。
7 邊走邊吃對腸胃健康不利。
8 各種零食如雪餅、餅干、巧克力等當早餐不健康。
9 飯後不能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會抑制胃液喝腸液的分泌,不利於某些蛋白質的消化,導致消化不良。
10 不要生吃鮮黃花菜、荸薺、白糖、鮮木耳、蜂蜜。

5、初中生如何健康飲食

1、三餐熱能分配。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一般上午要上3--4節課,腦細胞活動相當劇烈,早餐非常重要,質量數量都要有保證。部分青少年因晨起胃口不佳或習慣性早餐攝入熱能不足,上午第二節課後必須加一次課間餐(麵包、糕點、牛奶、豆將之類)。要使早餐(包括課間餐在內)的熱能攝入量足球即時比分佔全日總熱能的30%,午餐佔35%—40%左右,晚餐佔30%—35%,高中男生肌肉細胞高速增長,加以活動量一般大於高中女生,所以熱能供給要比女學生多100—300千卡左右。一日主要食品,主食400—600克(16歲以上按600克)。以含碳水化合物高的米、面、薯類、雜糧為主要原料。副食品內、魚類100—150克,雞蛋1—2個(鴨、鵝蛋也可),大豆及豆製品適量,新鮮蔬菜500—750克,水果150—250克,牛奶、豆奶、羊奶200毫升。動物肚臟、血可適量,每周吃2—3次。

2、每餐均應有葷有素。也可以糧、豆、菜混食。主副食品搭配適宜,可以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以早餐為例,主食(麥片、米)、副食(鹵蛋、肉鬆或小魚)、加上適量新鮮蔬菜;其中副食也可換成煮黃豆、豆乾、豆腐等豆製品。除此,米面混食、干烯搭配也很重要,不應在一餐中既吃稀飯又喝湯,或全吃干稠食品而無湯汁供給。例如稀飯加饅頭,配雞蛋或豆類及其製品,比較合理。

3、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食物為原料。如奶類、瘦肉、海產品、蔬菜(綠、黃、紅色),以保證各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供給。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飲食結構偏西化,很多中學生偏食,喜愛油炸、高脂肪、高糖的精加工零食,為身體埋下了很多慢性病的隱患。兒童慢性肥胖症,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而兒童肥胖症又是未來成人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後備軍,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飲食結構。

現在中學生餐飲存在「早餐馬虎,中餐一般,晚餐豐富」的現象,這是引發中學生很多慢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很多家長由於工作壓力較大,早上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餐,往往不是隨便應付就是讓孩子在外面的簡易早餐攤上自己解決,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孩子由此引發了疾病,家長還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來照顧孩子,不如現在就每天多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為孩子准備一份健康早餐。

4、編制一周食譜。編制食譜應根本本地區的經濟與食物原料供給情況。一周內攝入的各類營養素總量應滿足高中生氣體之需求,盡量使每餐做到營養分配。

6、初中學生應該補什麼保健品,有助於成長發育,健腦的?

有助於發育,健腦的食物有竹絲雞、雞血、羊肉、兔肉等,常與補血食物相配伍的中葯有當歸、阿膠、熟地、首烏、紅棗、元肉、枸杞子等。市面上推出的淮杞燉鵪鶉、花旗參燉竹絲雞、當歸燉羊肉等都有滋陰補血之功效。補腦常用的食物有雞腦、豬腦、魚頭等,與之相配伍的中葯有遠志、靈芝、山葯、柏子仁、黃精、百合、首烏、天麻、麥冬、蓮子等。百合麥冬燉豬腦、天麻燉魚頭等,都有益智健腦之功效。

7、中學生心理保健有哪些?

健全的精神來自於健全的身體,但是身體健康並不等於心理健康。如有些學生從小幾乎沒有得過什麼病,身體發育也很正常,但他們常會表現 出 一 些異常的心理。

(一)、經常表現出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如他們常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壓力,擔心考試考不好,苦惱、焦慮;常懷疑同學看不起他,笑他,譏諷他;平時也常與別人發生爭吵,反唇相譏等。

(二)、常與成人權威者發生爭執沖突,表現出一種暴怒的破壞性行為。在一些學生看來,生活充斥著不公平,他們把社會及管理他們生活的成人(父母及教師等)看成是苛刻的、不公正的而加以拒絕。他們把焦慮與挫折感轉為憤怒而通過外部攻擊性行為發泄出來,導致嚴重的過失甚至犯罪。

(三)、力圖以成人自居。他們追求成人的經歷,樹立自己的成人形象,如急於要開摩托車、抽煙、喝酒等,性的方面也經常成為談論的話題。

(四)、過分地使用防禦機制,不能面對現實。

以上所述的異常心理表現,也就是學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這些異常心理的產生,不僅受學校、家庭的影響,而且整個社會環境對他們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尤其是在開放的環境中,學生從廣播、電視、書刊等大眾傳播媒介中受到的影響很大。加上生活節奏快,人際關系復雜,科學技術飛躍進步,使人產生不適應感,以至造成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社會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也經常侵入學生的心靈,造成心理異常。其次,學生的學習壓力較重,有不少學生由於學習負擔過重,死啃書本,生活單調無味而形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達不到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常因此造成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的緊張,有些學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也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再次,學生好奇心模仿性強,這種心理狀態使他們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如學開車、吸煙、喝酒等。

對於學生的這些異常心理,如果我們不能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早期糾正,很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影響他們日後的身心健康、學習和工作。嚴重的還可能危害家庭及社會;如果引導得當,就會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只知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運用社會行為規范和心理衛生常識對學生加以引導,否則,學生健康成長將是一句空話。

心理健康是指:

(一)、有良好的情緒。良好的情緒表示學生的身心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態,學生在情緒愉快的狀態下,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相反,在沉重、恐懼、焦慮的壓力下,不但影響心理健康,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二)、能與他人和諧相處。與他人和諧相處主要是指人和人接觸協調。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都樂意與人交往,他們尊敬老師,熱愛同學,善於幫助同學,體諒別人的困難,從不與人斤斤計較,願意為集體犧牲個人利益。

(三)、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自己對自己有比較清醒、全面的認識、估計、和評價,能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四)、有健全、完美的性格。心理健康的人,有正確的思想、信念和人生觀。他們的性格開朗,對人坦誠,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勤思與多思,有勇氣,有創造性。

(五)、能正確地對待客觀現實。心理健康的人,敢於面對現實,能將自己的言行與客觀事物的發展協調起來,能使自己的思想信念行為跟上時代的步伐。當然,學生心理健康不象個體形態發育指標那樣容易測量,而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往往難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而且沒有一個人在所有時間內,都具備所有的健康心理特徵,因而,心理健康是相對的。

8、初中生的身體健康對學習重要嗎?

當然,沒有什麼比自己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了,雖然說目前學習最重要,但是也得承認,沒有健康的體魄學習就無從談起,若三天兩頭的生病,學習肯定有影響。平時注意勞逸結合最好,好好學習,加強鍛煉。

9、中學生的心理保健有哪些?

個體在中學生期充滿了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如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常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認識其十分重要。常見的心理問題有:

性心理問題,主要有手淫、早戀、失戀、性犯罪等。

手淫:在中學生中相當普遍,它是一種滿足性慾的自慰行為,手淫適度,對身體無害,它遠不如人們對其恐懼和誇大所帶來的危害,使人誤入歧途。

性早熟:指中學生期出現成人的性慾和行為,除了神經內分泌因素外,與父母對孩子過分親昵,父母性行為的影響,看色情電視和刊物,不適當服用保健品等因素有關。

身體關註:青春期開始後,中學生常關注自己的身高、體型、容顏等,包括對生殖器官和乳房、陰莖等關注,常暗自隴慮。

遺精恐懼和初潮焦慮:少男遺精和少女月經初潮本是正常生理現象,但因為學校不重視性衛生教育,使中學生感到恐懼或焦慮,久而久之繼發神經衰弱,出現頭痛、失眠、無力、記憶力下降等,影響學習。

過早性行為和性倒錯:主要是因為對青春期生理出現心理不適應,再加之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不健全而造成。

與初中學生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