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卡畫的什麼內容是保平安防小人
唐卡是藏地的佛教示相,通常是釋迦牟尼佛、葯師佛、阿彌陀佛、長壽佛、蓮花生大師等,所有佛菩薩,皆保平安;至於防小人,其實是消除我們累劫累世的冤親債主,不讓它們搗亂。
2、如何鑒別唐卡的真假
如果是行家,會從背面看勾線是不是與畫面完全一致。假如放入高錳酸鉀浸泡仿舊,用手撫摸唐卡,手感一定會覺得僵硬,在顏料底料中能發現白色的做舊痕跡。
鑒別唐卡的優劣還要看工藝細致與否和顏料。好的唐卡,勾線都是一筆畫成,上色均勻,氣勢上給人有沖擊力。善相的神態看似微笑目視,怒相的則要威武庄嚴。
一些做舊仿冒的唐卡也進入人們的視野。有些造假者把品相毀壞嚴重的老唐卡顏料去掉,再在上面施色。
(2)保健康的唐卡擴展資料
唐卡其實是藏語的音譯,指的是一種宗教卷軸畫,它是藏族文化藝術的奇葩,極富民族特色,深受各地人們的喜愛。但是很多人並不一定知道怎樣判斷一幅唐卡到底值不值這個價錢。
其實,判斷一幅好的唐卡,首先要看畫工。唐卡的畫工主要由唐卡的線條、色彩、勾線等構成。同樣的題材,不同功底的畫師畫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尤其是一幅唐卡的開眼和開臉。
其次,要看唐卡內容。在畫工相同的條件下,有的唐卡只有一個主尊(如護法),背景相對簡單,有的背景會加入很多元素,比如不同的宗教故事等,構圖復雜、線條繁復,製作時間相對較長,這類的價格會比前者要高。
第三,唐卡的尺幅大小不同,價格也會不同。一般來說,大的比小的貴。
第四,唐卡的用料極其考究。珍貴的唐卡是由天然礦植物原料為顏料,色澤艷麗,往往保存上百年經久不褪。有的甚至用珍珠、紅珊瑚、綠松石等磨出的細粉來繪制。
3、唐卡到底為什麼那麼值錢
唐卡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內等珍容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剛剛興起時,唐卡的價格一般也就兩三百元。但自從20世紀90年代起,藏傳佛教藝術品進入收藏市場後,唐卡收藏市場就開始升溫,很多唐卡的價格突破了千元。從2006年起,因為唐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收藏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升溫態勢,基本上每年價格翻倍。雖然在中國唐卡價格越來越高,但與國外相比不僅價格整體偏低,而且仍屬於小眾收藏
4、朋友送了一幅唐卡,圖意思好像是保平安的,不知道放哪裡好?是不是掛過後的唐卡,是不能送人的。
唐卡還是掛書房裡或者佛堂吧。
如果你家裡沒有條件擺放,可以轉送有緣人。 即使是掛過的,同樣可以轉送,關鍵是看被轉送者樂意接受與否。
5、為什麼買唐卡
唐卡是收藏品,具有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6、「唐卡」的意義是什麼?
1、歷史意義:有的唐卡以史實為依據,著重表現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大部分是以謳歌藏漢民族友誼的作品。
2、宗教意義:唐卡滿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成為他們可以隨身攜帶的崇拜物。唐卡這門繪畫藝術因此應運而生蓬勃發展起來。
3、經濟價值:自從20世紀90年代起,藏傳佛教藝術品進入收藏市場後,唐卡收藏市場就開始升溫,很多唐卡的價格突破了千元。雖然在中國唐卡價格越來越高,但仍屬於小眾收藏。
擴資資料
唐卡的起源傳說:
唐卡的形式與游牧部族的生活經歷有關。藏民在遼闊而荒涼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為隨身攜帶的廟宇。
畢竟,唐卡比塑像更輕,也不同於壁畫,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把唐卡系掛在帳篷里,哪怕是一根樹枝上,就能成為一種象徵,讓藏民們祈禱、禮拜、觀想,或保佑去世的親人。
最小的唐卡僅有巴掌般大小,畫在紙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擇吉日而向廣大信眾示現。
當其緩緩展開後,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青海塔爾寺就有如此巨幅的唐卡,每年都會在山坡上緩緩展開,當地人稱「曬大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卡
7、唐卡大概多少錢一張
唐卡的通常尺寸在45CM×65CM上下,一幅唐卡的價格由唐卡的畫工、內容、尺寸、原材料等要素決策,一般在幾千到幾萬不等。
1、畫工。
畫工(量度、線框、色調等)細致的唐卡通常都會萬余元上下,有的乃至在幾萬塊,即便是畫工通常的也在千元左右。
2、內容。
內容繁雜(角色多、金鋼護法類等)的比內容簡易、單一化的貴許多。
3、尺寸。
擺脫通常尺寸的(如手掌心大或者一平方米左右)因美術繪畫難度系數的提升價格也有所增加。
4、原材料
通常唐卡常用的色漿為廣告詞粉或國畫顏料等,而用礦物質色漿(西藏純天然鐵礦石加牛膽液機磨或其他)畫的唐卡因色漿成本費的價格昂貴價格也比通常顏料畫的高。
(7)保健康的唐卡擴展資料:
一幅唐卡的價格關鍵由畫工(美術繪畫技術性)決策,按例而言每一幅唐卡全是創作者盡自身較大的勤奮畫得非常細膩的,只有也是一小部分人敷衍塞責的,通常的一幅唐卡美術繪畫的話必須3六個月上下,繁雜的時間就更長了。
繪師每日都最少維持1個姿勢畫7、8個鍾頭,許多那時候每天只有畫一枝花或一朵雲,因此美術繪畫唐卡是個磨練體力的活,都是這項非常費雙眼的活,因此人們的繪師通常都是喇嘛等新無妄念出家人。
也有就是說它的色漿了,也就是說成本費,只有通常的一幅唐卡它的成本費占唐卡總價格的2成上下,普卡稍多一點。決策唐卡價格的下一個要素就是說它的裝裱了,我們都知道唐卡的裝裱是用絲綢裝裱的,因此一副中等水平尺寸唐卡的裝裱價格在350上下。
8、唐卡的價值該怎樣辨別,請高人指點
如何辨識唐卡的價格:
畫師的影響:凡藏傳佛教地區,象西藏、青海、內外蒙古、尼泊爾、印度等都有專業工匠製做銷售唐卡,從業者眾。繪制唐卡自古便是信徒們研習佛法一部份,但今天,唐卡的繪制或多或少的都摻進了許多商業因素,在八角街的畫坊之中,你可以看到許多十幾、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在做畫。並不是說每個畫師都得象格桑瑙布、丹巴繞旦、安多強巴這些知名大師那樣自小即接受系統的佛學、畫技培養,且經驗豐富。對於一個外行人來說,從成份復雜的終端流出、又經過各種正規非正規流通渠道來到你手裡的唐卡,其真實價值難免會被湮沒了。即便是專業的從業者,你也不可能詳細了解手頭每一幅唐卡的來龍去脈、繪者何人。因此,盡可能的了解作畫者的背景,有助於你在購買前的討價還價與購買後的心理自洽。 寺院喇嘛,也是唐卡繪制者的主要組成部份。喇嘛繪制唐卡,一方面出於佛法研習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籍此掙取生活費用,喇嘛所繪唐卡流通渠道相對單一,也就是說一般由寺院統一安排,由固定且正規的銷售商收購銷售,因此價格相對較高。盡管如此,你在購買時還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有的銷售商會告訴你我的唐卡是經過加持、開光的,以此抬高價格。那你就要求他出具佛教協會或寺院的加持或開光證明,如果沒有,就當他撒謊好了。在購買前就要看他的包裝,如果包裝粗劣,也可當做你砍價的砝碼。
畫功的影響:繪畫功力一定與經驗積累有關系,比如顏色的調制是否均勻、細節繪制是否仔細完整、各部份比例是否合理、有無溢色,落色、作品的整體性是否完整嚴謹等。鑒賞這些並不要求你具備多麼扎實的審美基礎,仔細一點就能看的出來。
印度、尼泊爾唐卡有幾個重要鑒別特點不可不查:一幅唐卡的主體可能是由徒弟繪制,但象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裝飾與法器等最見功力的地方大都由師傅繪制,購買時必須關注這些細節;有的唐卡繪制完畢後會在表面打一層蠟,使外觀與色彩更加光潔,手感光滑,並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對著陽光看,以此來鑒定蠟質層的完整性。 唐卡的繪制時間較長,少則個把月,多則一年甚至數年,畫工精細畫幅較大的唐卡價格也必須會高,對於外行人來說,「畫工」與「畫幅」,是你在決定購買時制定心理價位的最基本因素,一定要反復權衡。
類別的影響:唐卡在材料上分為絲絹做成的「國唐」與顏料繪制的「止唐」,前者我不太了解,不敢妄言,只談談止唐吧:
止唐分為:彩唐、金唐、朱紅唐、黑唐四種。不能單純講哪種唐卡的價格高或低,比如說彩唐,既可以以純金、純銀、珊瑚、珍珠、綠松石做為主要顏料,也可以是赭石、硃砂、鉛粉或黃德粉這些普通顏料。而金唐,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金色礦物顏料。價格上的差距自然會很大,有些唐卡甚至是畫在皮革上的,那你就要鑒別皮質了,牛皮還是羊皮,一層皮還是二層皮等等。要價過高的唐卡尤其要格外小心些,從材質到畫工再到其他一些非技術要素都得全面了解。
文化的影響:
近幾年西藏旅遊產品漲價漲的很兇,四五年前我在西藏買的佛經疊成的護身符才幾毛,如今漲到了六七塊,翻番何止十倍。唐卡的價格自然也是水漲船高,這是其一。
再說說開光,「開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在一定的日期,以一定的儀式,通過持印誦咒,加上給予特別的靈力來消除物品不好的磁場,賦予物品特殊的靈力,使工藝品一樣的東西成為可以調整風水的物品或護佑自己的幸運物。
如果你刻意關注過就會知道:每個銷售唐卡的普通作坊,都會告訴你他的唐卡是開過光的,此說頗為可疑,因為至少他缺乏開光的「硬體」條件。從寺院收購唐卡、比較正規的銷售商自稱開過光,也不見得就是真的,除非他能拿出正式的開光證明。但有些能力很強銷售商不但可以拿出開光證明,甚至可以請出有修為的上師為顧客進行「加持」。於是他們就敢開出更高的價格。
文化影響價格的另一個因素與地域和物價有關,前面說過,藏傳佛教地區包括印度、尼泊爾,以及青海,內外蒙古等,文化上西藏占據中心地位,物價也較高,所以西藏唐卡的價格也要比這些地方高些。 另外,再說一些選擇唐卡時的要領。研習密宗的朋友都知道,密宗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他的本尊,研習佛法時以冥思修行本尊神為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唐卡是不可以亂請的。一個非佛教信徒出於愛好或獵奇目的選擇唐卡時,最好選擇象六字真言,釋迦像,白綠度母,財神這些市場認知度比較高,容易被人所接受和了解的造像內容。而怖畏神與護法神大都面目猙獰,若家裡有小孩,則不適合懸掛。
9、什麼是唐卡
唐卡指的是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的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的質地是多種多樣的。多數是在布面、絹面和紙面上進行彩畫,還有許多刺綉、織錦、繹絲和貼花等織物唐卡。西藏唐卡的主要內容是反映宗教這一主題,作為宗教文化,唐卡是前人留下來的歷史遺產,是研究古代繪畫藝術的寶貴資料。
傳統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唐卡的形式與游牧部族的生活經歷有關。藏民在遼闊而荒涼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為隨身攜帶的廟宇。畢竟,唐卡比塑像更輕,也不同於壁畫,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把唐卡系掛在帳篷里,哪怕是一根樹枝上,就能成為一種象徵,讓藏民們祈禱、禮拜、觀想,或保佑去世的親人。
最小的唐卡僅有巴掌般大小,畫在紙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擇吉日而向廣大信眾示現,當其緩緩展開後,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青海塔爾寺就有如此巨幅的唐卡,每年都會在山坡上緩緩展開,當地人稱「曬大佛」。
10、唐卡是什麼有什麼講究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
以佛教內容為題材的唐卡作為供奉物,必須裝藏、開光,在唐卡的背面,佛像之首、頸、心口處用紅筆寫上梵文唵、阿、哞三字,並請喇嘛念經加持,予以開光。許多唐卡的背面有紅筆書寫的裝藏文字,說明這些唐卡在完成以來,已經被寺院或私人清活佛等裝藏並開光供奉過。
(10)保健康的唐卡擴展資料:
歷史起源:
1、唐卡是隨佛教由印度傳來的繪畫形式。由義大利學者杜齊提出。他認為唐卡源於印度古老宗教布畫「缽陀」,隨佛教傳入西藏。
缽陀與漢地繪畫不同主要在於畫布,漢地繪畫多為紙和絹,缽陀則以棉布為底,這與唐卡畫布一致。此外,唐卡繪畫中曼荼羅畫為正方形畫布、佛像畫畫布長寬比例為4:3,這都與缽陀相同。
2、由中國學者謝繼勝提出,唐卡受中原繪畫的影響產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這種藝術形式本身並非來自印度,實際上他的發展演變過程從漢唐至宋元的中原漢地卷軸畫的形成演變過程相一致,發源於蕃漢交往密切的敦煌,沿著佛教繪畫的軌跡,由吐蕃旗幡畫演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