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朋友送我一種小甲殼蟲,每天吃十幾個這種小蟲子就行,能保健治病,有誰知道這是什麼蟲
地鱉 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
別名: 地鱉蟲、土鱉、過街、地烏龜、節節蟲、臭蟲母、土元,鱉蟲
英名:ground beetle
地鱉(dì biē)是蜚蠊目,鱉蠊科昆蟲的雌成蟲。不完全變態。通稱地鱉蟲、土鱉蟲、土元。葯用地鱉蟲有三種:中華地鱉(中葯名蘇土元)、冀地鱉(中葯名大土元)、東方後片蠊(中葯名金邊大土元)。過去只靠人工採集,不能滿足需要,現已人工飼養成功。具破血逐瘀、續筋接骨的功效。用於閉經、產後瘀阻、症瘕等症。亦可用於骨折損傷、瘀滯疼痛、腰部扭傷等症。
生態習性:地鱉是一種重要的葯用昆蟲,生活於陰暗、潮濕、腐殖質豐富的鬆土中,怕陽光,白天潛伏,夜晚活動,生長最適溫度28-30℃,低於0℃或高於38℃會引起成蟲和若蟲的大量死亡,下降到8℃就停止活動,進入休眠期。
土鱉完成一個世代,需要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雄蟲從若蟲到長出翅膀,約需8個月,雌蟲無翅,成熟約需9~11個月。雄蟲交尾後5~7天死亡。雌蟲交尾後一周即可產卵,且一次交尾終生產卵。
食性:土元為雜食性昆蟲,取食特點中喜食新鮮的食物,最喜吃麩皮、米糠,其次為玉米面、碎雜糧、花生餅、豆粕、雜魚、肉及各種青草菜葉、瓜果皮、雞、牛糞等粗料。如用青草等飼料單喂生長慢,全價料可用72%麥麩、玉米面20%、豆餅5%、動物性飼料3%(熟喂)。喂時要用開水燙,另加30%-40%青菜或瓜果類。用全價飼料飼養5-6個月,個體可長成成蟲。
葯用——
地鱉(土元、地鱉蟲)
▲來源:本品為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鱉 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 的雌蟲乾燥體。捕捉後,置沸水中燙死,曬干或烘乾。
▲性狀:地鱉 呈扁平卵形,長1.3~3cm,寬1.2~2.4cm。前端較窄,後端較寬,背部紫褐色,具光澤,無翅。前胸背板較發達,蓋住頭部,腹背板9節,呈覆瓦狀排列。腹面紅棕色,頭部較小,有絲狀觸角1對,常脫落,胸部有足3對,具細毛和刺。腹部有橫環節。質鬆脆,易碎。氣腥臭。味微咸。冀地鱉:長2.2~3.7cm,寬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邊緣帶有淡黃褐色斑塊及黑色小點。
▲性味與歸經:咸,寒;有小毒。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破瘀血,續筋骨。用於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症瘕痞塊。
▲中葯功用::
(1)下瘀血,消症瘕,療折傷: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及症瘕腫塊。
(2)散瘀止痛:用於血瘀引起的肝脾腫痛及腰肌勞損、扭傷。
▲用法與用量:3~9g。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地鱉養殖技術——
地鱉蟲是野生昆蟲,以往靠捕捉為葯物來源,近些年來由於舊房翻新,油房、糧倉等木地板改為瀝青、水泥地坪以及除四害講衛生列入日常工作,使地鱉蟲失去了自然孳生場所,因此單靠捕捉自然生長的蟲子遠遠不能滿足國內葯用和出口的需要,為了廣開葯源,近年全國許多地方進行了人工飼養,取得了顯著效果,人工飼養的地鱉是可以大量繁殖的。實踐證明,人工養殖地鱉蟲是一項成本低,收益高、管理方便,設備簡單,食料廣泛,繁殖力強,適應性廣,不與糧棉爭地,不同作物爭肥,利國利己的副業項目,集體、家庭和個人都可飼養,很有發展前途。
(1)生活習性
人工飼養的地鱉主要為中華地鱉(Bupo1yphagasinensisWalker),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地鱉蟲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歷時約需一半至兩年半。在中國南方地區,每年4月上、中旬氣溫上升到100C以上時,開始出土活動到11月中下旬當氣溫下降至100C以下時逐漸入上停止活動,進行越冬。除雄成蟲外,其他各蟲態均能越冬。雌蟲的產卵期從5月上旬起至11月中旬止,以6~9月為產卵盛期,6月底、7月上中旬開始孵化。凡是8月中旬以前產的卵,當年11月中旬都可以孵化,8月下旬至越冬前產的卵要到翌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才開始孵化。雄若蟲生長發育期約280~320天,雌若蟲約500天左右。地鱉生長發育、產卵繁殖的速度,與溫度、濕度、食物等有密切關系,它的活動適宜溫度在15~35℃之間,最適為25~35℃,如果低於0℃或高於38℃,就會引起成蟲、若蟲大量死亡。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0~80%。
雌蟲交尾一次就能陸續產卵,未經交尾的雖亦能產卵,但不能孵化。雌蟲交尾後7天左右產卵,以後每隔4~6天產卵一次,一頭雌蟲一生可產卵鞘30~40塊。氣溫在26℃時卵需經兩個月孵化,30~35℃時一個月左右即可孵化。初孵若蟲白色,形如臭蟲,8~12天後脫第一次皮,脫皮時不食不動呈假死狀,經1~2天後恢復活動,以後每隔25大左右脫皮一次,一般雄蟲一生脫皮7~9次,雌蟲一生脫皮9~11次,長大力成蟲。
地鱉蟲多生活於陰濕的鬆土中,怕陽光,常見於潮濕溫暖和富有腐植質的紅苕窖、地窯、灶腳、倉腳及牆腳的鬆土內,柴草堆、豬圈、牛棚馬廄近旁的松上中,白天入土潛伏,夜晚出來活動、覓食或交尾。雌雄蟲的區別為胸背部3條橫紋的第2、3條弧成月牙形,弧角700左右的是雌蟲,弧角400左右的是雄蟲;腹部有4條橫紋的是雌蟲,6條的是雄蟲;腹末端尾須之間有一條橫紋連結的為雄蟲,橫紋離尾須較遠的為雌蟲;爬行時,雄蟲六足豎起,姿態較高,雌蟲六足伏地,姿態較低。在飼養過程中,務必根據上述特徵來鑒別雌、雄若蟲,以利雌雄成蟲的搭配、交尾和殺雄。
(2)捕捉
一是捕捉野生的,二是從其他飼養者引種。
1)人工捕捉:在夜晚將地鱉蟲棲息處的堆積物輕輕移開或將其經常隱蔽的鬆土慢慢扒開,發現地鱉蟲時,即可用手或廣口瓶將其捕獲,如有卵鞘也應一起收集。
2)餌料誘捕:在大口瓦罐或其他光壁容器里放人炒過帶香味的米糠麩皮或豆餅屑等作誘餌,將罐埋在地鱉蟲經常出沒的地方,罐口要與地面相平,其上可放幾根稻草或麥秸,等傍晚地鱉蟲出來取食時,嗅到香味爬入罐內而無法爬出,即可將罐取出,捕獲蟲種。
(3)飼養管理
把地鱉蟲由野生變為人工養殖,需要安排一套與其生物學特性相適應的飼養設備和管理技術才能把蟲養活養好,同時通過飼養實踐,不斷加以改進,才能使人工飼養地鱉蟲逐步達到穩產高產。
飼養地鱉蟲所需用的設備,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根據飼養蟲口的多少和具備的條件不同,設置不同的設備,有專門建房造坑的,也有利用空屋及牆角牆邊造池(坑)的,也有缸養的或櫃養的,大小不拘,形式繁多。總括起來可分為飼養缸、飼養坑(池)、地下道、飼養櫃四種。
1)飼養缸:是進行小型飼養地鱉蟲的一種飼養設備,就是家庭常用普通的缸,大的小的都可以,有裂縫的缸,只要用石灰或水泥修補一下也能用,缸的內壁要光滑,以防止地鱉蟲外爬,一般以口徑60cm,高45cm的缸為好。初養的,因數量較少,一般宜用缸養。
2)飼養坑(池):一般砌在屋內的牆邊牆角,不佔用主要場地,坑可大可小,一平方尺、二平方尺、三平方尺均可,長者10~15尺或更長一些,寬2尺,坑內再分格,坑不論大小,深度均為0.8尺左右,坑底要夯平打實,坑的四周用磚砌成,高出地面1尺,全高1.8尺。坑的內外用石灰或水泥刷平,要求平整光滑,坑面要用蓋。
3)地下道:地下道坑是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一種辦法,即利用住宅內的地下,掘深0.8尺的坑道,坑底也要夯平打實,四周用磚砌成,內壁要光滑,長度可根據需要或住宅的大小而定,寬度可根據安裝的蓋板的寬度而定,每隔一塊固定蓋板,做一塊1尺左右寬度的活動地板,作喂料和檢查之用。地下道坑也可分格飼養,每天晚上睡前拿去活動板,讓地鱉蟲自由出入。這樣的地下道坑,白天照樣可以在上西行走。為了防止老鼠,螞蟻等敵害,房屋四周門縫等處的大小孔洞要嚴密堵塞。
4)飼養櫃:象多層的兔籠一樣,多層(2~6層等)立體形,形狀似櫃,所以叫飼養櫃。這是充分利用室內的空間面積,進行大面積飼養,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最好辦法。在室內靠牆壁處修建多層飼養櫃,除靠牆一邊外,其它三面或每層台底可用薄水泥板或磚砌成長方形,平面面積為3~10平方尺,可砌成4~8層,每層高6~8寸,每層還可以分成若干小格,每格要留有能餵食並可通氣的活動門。
飼養實踐證明多層飼養櫃的平均溫度比飼養坑高,所以地鱉蟲的食量顯著提高,生長發育也明顯加快,因此,多層飼養櫃比一般坑養的地鱉蟲從卵一若蟲一成蟲完成一個世代所需要的時間可大大縮短,年產量也有明顯提高。
5)蜂鱉聯合飼養器:在飼養地鱉蟲過程中,如能控制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就能加快繁殖,提高產量。為此,可根據地鱉蟲繁育的最適溫度是25~350C,相對濕度是70%的要求,利用蜂箱內的常溫(34~35℃)以及相對濕度為80%左右的有利條件,制備養鱉器,在蜂箱內進行聯合飼養。有瓶式孵化器、框式飼養器、繼箱式飼養器等。
瓶式孵化器:用高23cm,瓶口直徑為16cm的廣口瓶(大小以能放入蜂箱為准),在瓶蓋上穿一些透氣孔。主要用於卵鞘孵化,瓶底放入一層濕度相宜的鬆土,把由飼養池內揀出的未孵化的卵鞘放入瓶內,並與鬆土拌和,土面加少量飼料,每周檢查1次,觀察孵化情況,將已孵若蟲取出,放在另備的飼養器內飼養。
框式飼養器:用薄木板製成,形狀與飼養蜜蜂的框式飼養器相同。一般高24cm,長48cm,寬16cm,為了防止地鱉蟲爬出,可加一個鐵紗網封閉蓋,主要用於母鱉產卵。從飼養池內把母鱉連同飼養土一起取出,放進飼養器內,再加適量飼料。飼養器要用隔板與蜂框隔開,每周檢查兩次,觀察產卵情況,並加料加水,促使母鱉產卵。
繼箱式飼養器:可用養蜂的繼箱改制而成,長46.5cm,寬38cm,高58cm,也可用巢箱。繼箱底要加釘一層薄木板(最好用易傳溫的金屬板再鋪一層竹簾)。主要用於飼養若蟲,也可兼養母鱉和卵鞘,繼箱的容量大,管理方便,可大規模飼養,但一定注意要在蜂滿箱時和早春第一個流蜜期,外界氣溫上升後利用,為了大規模飼養,繼箱可增高,以擴大容量。
通過蜂鱉聯合飼養的實踐證明,蜂箱內蜂群至少要有5框足蜂,才能達到聯合飼養增溫的目的,這樣地鱉蟲生育期可縮短,即完成一個世代可由原來的三年縮短力兩年左右,產卵始期可由原來的5、6月提前至3、4月,成活率顯著提高,繁殖率比自然環境下增長很多,發育速度也大大加快,而且對蜜蜂的繁殖和生產沒有不良影響。
6)飼養土:對飼養土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鱉蟲的成蟲,而且對其生長發育也有密切關系,如飼養上選擇得不適宜,還能使蟲得病或招致蟎蟲等敵害,因此在選擇哪類土做飼養上,甚麼季節取上,土的溫度保持多大等等,都是必須加以考慮的基本條件。一般要選擇濕潤松軟,含腐殖質較多的肥沃土壤作飼養土最好,如菜園土等,這種土便於地鱉蟲鑽入土中和鑽出土表取食活動。各地還可根據當地具體土質情況,因地制宜的加以選擇。山東、江蘇等省有用砂土或黃粘土作飼養土的。粘性強的泥土易結塊,縮小了地鱉蟲的伏居范圍,同時還會粘住蟲體,影響爬行和發育,不宜應用。一般以冬季取土較好,此時土壤內病、蟲、雜菌較少,可減少對土鱉蟲的侵害。取土時可先將土層翻開打碎,在太陽下曝曬消毒,然後用0.08X0.08寸篩眼的篩子篩除土塊和雜物。飼養土的濕度土內含水量一般以15~20%較適宜,以手捏不能成團為度,同時還應根據節氣、蟲型、設備的不同,土的濕度也應有所區別。一般是冬天、梅雨季稍干,夏秋季稍潮,小蟲稍干,大蟲稍潮,飼養坑稍干,飼養缸、飼養櫃的上面幾格稍潮,保存卵鞘的泥要稍干。當發現飼養土過濕或過干時,要注意找出原因,適時調節。過干時,可在飼養土中噴灑少量水或增加一些青飼料用量,過濕可開窗通風散濕或減少一些青飼料用量等,這些都是調節飼養土濕度的有效措施。飼養土的厚度與蟲齡的大小,蟲口數量有密切關系,9齡蟲以上包括成蟲能鑽到30厘米的深度。若蟲在6cm左右的深度活動,蟲口數量多飼養土的厚度也要相應厚些,反之則稍薄些。
為了使飼養土疏鬆、肥沃,也可以在飼養土中加入適量的谷殼、木屑或發酵過的馬糞牛糞,以及豆殼、河泥等。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用陰溝泥或施過氨水、農葯及含鹼性的土作飼養上。
7)飼料:由於地鱉蟲是雜食性昆蟲,所以它的飼料種類也比較多,可分三類:
精料:主要是糧食和油料加工後的下腳料。如麥麩、米糠、麻餅、豆餅、棉籽餅、豆腐渣。
粉渣(曬乾的)等,一般均可生喂,炒熟帶香味後更喜食,但不要炒焦。
青飼料:主要是瓜果蔬菜樹葉草根之類,如黃瓜冬瓜南瓜的皮瓤,梨、柿、桃、李、橙等果枝和果皮,紅苕、芝麻、蓖麻、蠶豆、豌豆、紫雲英、棉花、青菜、包菜、茭白、萵苣、莧菜、白菜葉子以及桑樹、楊樹、柳樹、泡桐、無花果等樹葉都可喂飼,但要注意保持新鮮干凈。
動物性飼料:如食堂和家中吃剩下的豬、牛、羊、雞、鴨、鵝、兔、魚等下腳料,一般都喂熟食。
地鱉蟲和其他昆蟲一樣屬變溫動物,其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受外界環境、特別是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很大,夏季氣溫高,水分易蒸發,飼養土易乾燥,一旦氣溫超過35℃或陰雨連綿,氣溫又高,濕度又大時,要特別注意降溫和通風,應及時打開窗子,使空氣流通,如果飼養土乾燥可以噴些水,為了降溫,有條件也可以在室內放些冰塊,並適當多喂些青飼料。不然,因溫度過高會造成地鱉蟲的大量死亡。冬季蟲子越冬時要注意保溫,溫度不能低於0℃,否則蟲子會凍死,卵塊會凍壞。保溫方法可因地制宜,如可將門窗關嚴,最好掛上草簾,飼養坑、缸上要加蓋(但要留有通氣孔),飼養土表面可加些麥糠、草屑或約20cm厚的灰土等。
單位面積的飼養土內養多少蟲,這是生產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地鱉蟲在土中喜歡群居,飼養密度一般可以大些,但在環境條件出現不利的情況下,地鱉蟲會發生相互殘殺或咬食卵鞘的現象,故密度又不宜過大。
餵食要按蟲齡,季節和發育階段的不同採取適宜的餵食方法、餵食時間和餵食數量。1—4齡若蟲,蟲體小活動力弱,一般在飼養土表層內尋食,可採用撒料餵食的方法。因蟲子多集中在坑的邊沿,所以坑的周圍要多撒一些並用五指伸入土中2~3cm扒土數次以使飼料摻入土表層。一齡若蟲尚無食青飼料的能力,故可在2齡以後加添青飼料。5齡以上的若蟲都出土尋食,故可在飼養土表面加撒一層稻殼,稻殼上面鋪幾塊塑料布或木板作食料板,將精料撒在上邊,這樣,地鱉蟲出來尋食,穿過稻殼蟲體無泥,能保持飼料干凈,避免浪費。每隔3~4天,將塑料布清刷一次,有利於蟲體。在氣溫偏低的月份,可以隔日餵食一次,氣溫較高的月份,堅持每天餵食2次,晨喂青料,晚喂精料,保持食物新鮮,不喂霉爛的飼料。蟲子在脫皮前後,食量顯著減少,脫皮期間完全停食。此時少喂精料或不喂,待發現飼養土表面出現大量蟲皮後再恢復正常餵食。
地鱉蟲在飢餓或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會食卵鞘,為避免這一損失,應及時將所產卵鞘取出放入孵化池或孵化缸內待孵,在南方每年5月上旬就可第一次取卵,取卵次數不宜過多,不然對種蟲發育不利,反之間隔時間也不宜過長,一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被食卵鞘增多,二是當氣溫升至30~350C時,卵鞘30天左右便可孵化,故時間不宜超過1個月。
在飼養的地鱉蟲中,一般雄蟲約占總數的30%,試驗表明,在雌成蟲中,經常保持5%健壯的雄蟲就足以滿足交尾的需要,因此要採取去雄措施即在若蟲發育到7~8齡時,就可以去除過多的雄蟲,將它們加工入葯。
群體飼養地鱉蟲,在一般飼養條件下,同期孵化的若蟲到成蟲階段,其發育程度會有很大差別。為使蟲體正常發育,避免參差不齊,飼養到一定階段時,可分檔飼養,按蟲齡可分為①1~6齡若蟲;②7~8齡若蟲;③9~10齡若蟲;④成蟲。也可按蟲體的大小來分:①芝麻型,指發育1~2個月的若蟲,形小如芝麻;②黃豆型,指3~4個月的若蟲,似黃豆那樣大的蟲型;③蠶豆型,指5~6個月的若蟲象蠶豆大小的蟲型;④拇指型,即成蟲,體型大小如拇指。根據不同的型(或齡期),分設不同的飼養坑。經這樣分檔處理後,蟲批較分明,發育較整齊,便於飼養管理。
近年來為了縮短地鱉蟲的飼養期,提高產量,有人應用脫皮激素或保幼激素進行了探討,初步獲得成效,對體長1.5~2.0cm的地鱉蟲,平均每克餵食脫皮激素1μg,雄蟲蟲的成熟期分別縮短12.5%和19%;如用以上兩種激素對4齡以上的若蟲作催熟劑,則14個月即可完成一個世代。激素的應用尚處探討階段,如何正確把握激素的用量和時機,激素在蟲體內是否殘留及對服葯病人有無不良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
有些地方在冬季,利用室內加溫的方法停止地鱉蟲的休眠,也能促進它的生長發育,但有的反映其體質比經過正常休眠的要弱,易感染疾病等。總之,在人工伺養地鱉蟲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地鱉蟲的活動范圍不大,但天敵的種類比較多,鼠、蟻、蟑螂、雞、鴨、蟾蜍、青蛙、粉蟎、蜘蛛、鼠婦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老鼠,其次是雞、鴨、螞蟻和粉蟎。飼養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治。
老鼠既能爬高,又會鑽洞,無孔不入。它不僅吃土面上的地鱉蟲,還會吃掉一尺深度內的蟲子和大量卵鞘。在冬季其他食物比較少的情況下,還會打洞進坑找食。為防治鼠害在築造地鱉蟲飼養池時,池底要用三合土打實,地面加蓋,並經常檢查,特別是晚上如發現老鼠和鼠洞,應及時捕捉和堵洞,亦可用捕鼠工具捕殺。
螞蟻能爬高鑽洞,只要有一個細小的洞,它就能爬進坑內危害;地鱉蟲本身有一股極濃的腥臭氣,死蟲氣味更烈。坑內經常有死雄蟲或飼喂動物性食料之後均易招致螞蟻危害;當地鱉蟲剛蛻皮,變成白嫩若蟲時爬行比較遲緩,這種若蟲如被螞蟻發現,一隻孵缸內的幾千隻芝麻型若蟲,幾小時內就會全部被拖走,螞蟻不僅侵擾地鱉蟲還與地鱉蟲搶食。為防止螞蟻鑽人池內,可在池(缸)的周圍撒上一些6%可濕性六六六粉或5%氯丹粉等農葯,坑內歲現螞蟻應立即消滅,可用肉食殘渣作誘餌誘殺或人工捕殺。如果已在坑內築起了蟻窩,就比較麻煩,務必做到滅早滅了。
蟎類是地鱉蟲的重要天敵,夏、秋季節米糠、麥麩中易發生,會促使飼料發霉變質,地鱉蟲飼養缸、坑內的蟎一般是由米糠等食料傳入,也可能是飼養土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帶入蔓延的,蟎類繁殖快,數量多,對地鱉蟲危害大,一般蟎寄生於地鱉蟲的頭背、腹、腿根部等處妨礙地鱉蟲的生長發育,使蟲體逐漸瘦弱,降低繁殖率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污染食物和環境致使地鱉蟲體弱患病衰亡。防治蟎害應採取防重於治的原則。要注意檢查飼料,不要把蟎隨飼料帶入池內,糠、麩等可先炒熟後再用作飼料。定量喂養並及時清除剩餘飼料殘渣,地鱉蟲的屍體、卵鞘空殼等是蟎類孳生的場所或寄生物,並嚴格控制夏季和梅雨季節的溫度和濕度,以除蟎害。認真檢查飼養土,注意避兔隨飼養土把蟎帶入池內。將飼養土先日曬消毒後再用。如已發現蟎類侵入飼養池內,可利用地鱉蟲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在食料板上放些炒熟的麥麩、豆粉等物誘蟎,傍晚時取出食料板進行處理,連續誘集幾天後可減輕為害。在蟎類危害較嚴重時,應徹底更換飼養土。把地鱉蟲篩出倒入乾燥細沙中任其爬行半小時,以便擦掉寄生在蟲體上的蟎,同時將坑壁用火烤一次,這樣可較徹底地清除蟎害。
蜘蛛的繁殖能力很強,如果不及時消滅,飼養室內縫縫角角到處會看到蜘蛛網,這些蛛網對地鱉蟲危害很大,特別是對出翅雄成蟲影響更大,經常被蛛網粘住而被蜘蛛吃掉,也有礙管理操作。可通過人工打掃把蜘蛛掃下來踏死,此外可用25%殺蟲脒300倍的溶液噴灑,一個月噴兩次基本上能全部消滅,噴霧在上午進行,噴葯前要把吃剩的食料全部去掉,但噴在蟲體上對地鱉蟲也無影響。
地鱉蟲一般沒有嚴重的病害,但管理不善或在梅雨季節溫度高、濕度大,蟲口密度大的情況下,容易感染霉病,嚴重時可造成大批死亡。感染霉病時蟲體表面無光澤,腹部呈暗綠色,行動呆滯,體瘦干癟,晚上不出來覓食,有時白天爬出池面死亡,也有的死在土內。病因目前尚不很清楚,有人認為是真菌感染所致。
在飼養地鱉蟲中要經常作好病害的預防工作,溫濕度太大時要通風換氣降溫排濕,保持飼料新鮮,經常清除飼料殘渣、蟲殼等物,保持池內清潔,另外在飼料中增加少量酵母片、土黴素粉等喂蟲,能助消化促進地鱉蟲健壯生長,以增強抵抗病害的能力。除上述病害外,有時蟲體呈現腹部膨大而發亮;青黃色,糞便稀等病症,有人稱大肚子病,有時蟲體潤濕身粘泥土,腹部邊緣發黑,糞便呈水瀉狀,醬色,這些都危及地鱉蟲的正常生長發育,病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是由於餵食不適時,蟲口過密,溫度濕度不適宜,也可能是由病菌侵入而引起的。這些還不甚明了,需要在今後的飼養實踐中進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解決。
(4)採收和加工
進行適時採收和加工是提高單位飼養面積產量的最後環節。採收對象,高齡的雄若蟲、雌若蟲和雌成蟲三類。採收時間根據地鱉蟲發育生長的特點可分別進行採收。雄若蟲可結合去雄採收,雌若蟲是採收的主要對象。地鱉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體重增長以8~10齡最高,這階段蟲體充實,折干率達38~41%,而雄若蟲和雌若蟲的折干率只有30~33%,因而,在此期當飼養密度達到一定數量時,除留足產卵種蟲外,應大批採收,雌蟲可分兩次採收,8月中旬以前,因所產卵鞘當年都能孵化,應盡力爭取卵數,故不宜成批採收,對已經越過產卵盛期的雌成蟲,蟲體開始衰老,可結合取卵選收;8月中旬以後至越冬前,凡是前一年已產過卵的雌成蟲,按產卵批次先後,依次採收,避免在越冬期間因體老衰弱大量死亡。
加工處理一般採用曬干、烘乾兩種方法。曬干法比較簡單,將採收的蟲子用開水燙死,洗凈,置陽光下曝曬3~4日,達到體干無雜質即可,烘乾法就是將洗凈的蟲子放在烘箱內烘乾或放在鍋內用小火炒拌,溫度控制在50℃左右,待蟲體的足尖微粘鍋鏟時便停火。將蟲放在比鍋略大的鐵絲網內,撤掉炒鍋,將網架在灶上,借灶膛中的余熱將蟲體烘乾。即成商品地鱉蟲。因採集季節、蟲齡及壯瘦程度不同,鮮乾摺合率有一定差異,經測定統計,最大的雌成蟲140隻重0.5kg;乾的雄成蟲需1400隻才0.5kg,地鱉蟲鮮乾摺合率最大雌蟲37%,青年雌蟲38%,老雌蟲41%,8齡雄若蟲38%。
經歷:小時候的認識
地鱉蟲屬於蜚蠊目昆蟲。我認識地鱉蟲,是因為幼時起就喜歡玩蟋蟀、斗畫眉,從那時起開始逐漸認識它、注意它。現在家中養的,就是十多年前去山東帶回來的,當年收蟲寄宿老鄉家,晚上喂蟋蟀把玉米棒丟棄在屋子牆角,引來「土鱉子」(當地老鄉的稱呼)光顧,也就給帶了回來,可不想一養就是十多年,已繁殖了幾代,為蟋蟀、畫眉的療傷帶來了許多方便。
地鱉蟲是一種重要的葯用昆蟲,葯用名稱蘇土元。葯用常見種類有中華真地鱉、西藏真地鱉、珠穆朗瑪真地鱉和金邊地鱉。中華真地鱉別名常見的有:地鱉蟲、簸箕蟲,在我去的山東地區稱其為土鱉子,而在我家鄉則稱它為母鱉子,中華幅員遼闊,各地還會有不同的稱呼美名。
入葯地鱉蟲有破瘀血、通月經、續折傷、止久症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婦女閉經、乳汁不通及瘀血腫痛、筋骨傷等症。在「消腫膏」、「治傷散」、「跌打丸」、「白葯」等中成葯中均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野外地鱉蟲喜生活於陰暗、潮濕、腐殖質豐富的鬆土中。怕陽光,白天潛伏,夜晚活動覓食或交尾。在野外棲息於枯枝落葉及石塊下的鬆土中,在室內常見於農村的廚房灶邊、鬆土中及雞舍、牛棚、豬欄的牆角的柴草堆下等富腐殖質的環境中。
很少有人知道地鱉蟲會飛吧?原因大家常看到的都是雌體,因為雌體才入葯,呵呵,不養不知道吧?實踐了才更有發言權!
地瞥蟲的雌體,雌體的翅膀已退化,已無飛翔能力,入葯用的就是這種母蟲,大家常見的樣子。
性成熟的地瞥蟲的雄體,長有翅膀,具有飛翔能力。雄蟲不入葯,只用於繁殖交配用。
家養自用可用塑料盆養,內置腐殖質豐富的鬆土。地鱉蟲是雜食性昆蟲,以食多汁的瓜果或鮮嫩的野草、樹葉為主,兼食其他動物葷腥飼料。家養常使用青菜葉、胡蘿卜、麥麩、米糠、餅粕、粉渣、豆腐渣或吃下的雞、鴨等動物骨頭喂養。保持養殖盆土清潔衛生,飼料干凈。冬季地鱉蟲休眠期,不食不動,此時不宜翻動,以防凍死。春季清明前後,氣候漸暖便恢復活動,應開始投食。
地鱉蟲可以治瘀血、折傷的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流傳至今。
2、圖片里黑色的蟲子叫什麼?能吃嗎?有啥療效?
九龍蟲是鞘翅目擬步行蟲科的一種昆蟲,別名「洋蟲」,分布於東南亞各國和中國的華南、華東地區,為溫帶、熱帶地區蛀食倉庫糧食的害蟲之一。
九龍蟲由於其本身富含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等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既可葯用,又可食用,所以在民間有不少飼養者。
相關圖片(10張)
洋蟲成蟲體形很小, 體長僅0.6厘米左右,長橢圓形。身體黑褐色,鞘翅有光澤,有小黑點,九龍蟲不會飛行。其上唇、觸角、足及腹面為棕褐色,復眼大而突出,前胸、背板寬大,小盾片三角形,棕黑色。前足、中足的跗節為5節,後足跗節為4節,足側扁。跗節和脛節腹面著生黃色毛,有1對棕色小爪。
洋蟲卵長圓形,淺乳白色,長約0.008厘米。
洋蟲幼蟲長圓筒形,黃褐色,各節有深色條紋。口器為黑褐色,腹末腹面有1對偽足狀突起。
洋蟲蛹淡黃色,復眼黑褐色,雄蟲後面末節有1對乳狀突起。
葯用特性
編輯
《本草綱目拾遺》雲:「洋蟲,出外洋,明末年始,傳入中國。……此物形如米蛘子,初生蟻,如小蠶,久則變黑,如豆瓣,有雌雄,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飼之,性極畏寒,天冷須藏之懷袖中,夜則置衾衣間。報蕃衍,有飼以茯苓屑,紅花,交桂末者,人食則色紅而光澤可愛,入葯尤良。」凡見此蟲出沒百里定有長壽老者。
九龍蟲具有溫中理氣、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主治心胃氣痛、腹脹吐瀉、跌打損傷、半身不遂、肢體痿痹、勞傷咳嗽、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此外,研究表明: 九龍蟲體內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棕櫚酸、亞油酸、油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在臨床上的應用日趨廣泛,特別在護膚美容、高脂血症和惡性腫瘤方面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但目前尚未見相關葯理作用報道。
現代養殖九龍蟲最適宜的溫度是20-35度,冬天冷的話,可以放到泡沫箱里養,留出氣孔。最好有加熱設備,如燈泡、暖氣、空調等。
在《中葯大辭典》1977年版記載 用花生仁、蓮子、龍眼、紅棗、杜仲、紅花、檳榔、胡桃肉等飼養。作補氣養血之葯用。有活血化瘀,溫中理氣,還可治無名腫毒。用紅花、大棗、胡桃三種葯物飼養,能增強洋蟲的葯性,促進人體充分吸收和利用,調節造血器官的陰陽平衡,達到補腎填精益髓、健脾益氣養血、涼血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祛瘀功效。洋蟲可以治療骨髓增生低下性貧血,續發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功能障礙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症等,療效甚佳,有效率、緩解率達到100%,治癒率達85%以上。治療白血病也有一定效果,它能提高白血病的緩解率,延長生存期。洋蟲的副產物,如蟲糞、蟲皮等雜質或代謝物,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治療挫傷、扭傷所致的皮下充血、腫脹等效果顯著。近年的研究表明,洋蟲還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在治療腫瘤,使用化療葯物的同時,應用洋蟲,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化療葯物的毒副作用,並還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洋蟲能降低環磷醯胺的毒副作用,對環磷醯胺所致免疫器官萎縮、白細胞減少、體重降低有顯著保護作用,並增強了對腫瘤的抑製作用。
其全部生長繁殖過程有卵期(3—4天)、幼蟲期(25—30天)、蛹期(4—7天)、成蟲期(50—60天)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昆蟲。適合溫度20-35°冬天溫度如低於10°便進入冬眠期,延長生長周期,對產量不利。該蟲整個生命周期100—130天左右。
日常主要是投喂鮮橘皮,核桃,胡蘿卜,大棗,花生。該蟲具有很強的繁殖力,每隻雌成蟲一生可產卵180—380粒左右。
食用說明書:1周歲以上的嬰幼兒到老年人均可食用,運用中醫理論,食用九龍蟲易吸收、加強功效,成為老少皆宜、均衡營養,延緩衰老的健康食品之首選。
(1)可以活吃
(2)烤乾研末每日空心酒中服
(3)可以泡酒飲用或蜂蜜調和後兌水食用。
(4)九龍蟲的排泄物具有奇特的食療功能。可做蜜丸,每丸三錢。也可做粉劑,用鍋蒸熟即可入酒沖服。
說了這么多就是想和更多的人分享我們的感受,九龍蟲的確會帶給人健康。
女孩們也不要退步,因為它並不像別的小蟲那樣嚇人,吃它也不會有惡心之類的感覺,極脆有一種淡淡的紅花香氣。
食療功能適宜人群:
一、腫瘤患者:惡性和良性腫瘤患者均可以服用。 1、腫瘤初期患者:逆轉早期的癌變細胞,防止病情進一步深化成熟,為手術放化創造最佳時機。 2、放化療腫瘤患者:增強放化療效果,減輕其毒副作用,如惡心疼痛、脫發、白細胞減少等。 3、康復期腫瘤患者:消除體內殘留癌細胞,防止其轉移復發,防範二次瘤發生。 4、中晚期腫瘤患者:增加食慾,改善睡眠,增強體質,明顯改善中晚期腫瘤所帶來的各種痛苦,使患者的帶瘤延長生存得以實現。
二、白血病患者:各種急慢性白血病
三、艾滋病患者
四、病後康復,體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五、各種不明病毒感染者(對經常患各種病毒性感冒者有特效)
六、高血脂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調節血壓,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
七、糖尿病患者,輔助控制血糖,減少並發症發生。
八、慢性前列腺炎、陰囊汗出患者,調節陰陽平衡。
九、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心神失養患者。延緩衰老,調節內分泌,減輕更年期綜合症狀。
十、慢性胃腸炎患者,健胃整腸,調理慢性腸炎和腸炎引起的腹瀉、胃潰瘍。
十一、肺炎、支氣管哮喘、氣胸患者
十二、脫發及須發早白患者
十四、美容、養顏、潤膚通潤血脈、補氣養血、去色斑人群。
十五、潤腸通便,解除便秘者百治不愈的痛苦。
十六、補充甲亢病人因代謝亢進引起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的過度消耗,增強飽腹感,改善疾病。是甲亢病人最理想的食療佳品。
長時間服用可明顯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等,不愧是代代相傳的「神蟲」。
建議服用量:一天20隻,早晚各10隻,可配黃酒服用或開水燙死後待水變常溫連水一同服下(起到殺菌作用)
葯用范圍
編輯
主治 勞傷咳嗽、吐血、中風癱瘓、跌打損傷、肝胃氣痛、反胃、噎膈、抗癌、抗衰老。
葯理作用
編輯
洋蟲體內可能含有脂溶性的活血化瘀成分,能顯著延長凝血時間。洋蟲體內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棕櫚酸、亞油酸、油酸。不飽和脂肪酸在臨床上的應用日趨廣泛,特別在護膚美容、高脂血症和惡性腫瘤方面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人體必需脂肪酸——亞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必需前提物,可轉化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類似激素的物質,極微量的前列腺素就可以產生明顯的生理活性,能夠調節人體血壓,促進新陳代謝。
我國古籍中就有記載,後傳入日本。並在日本皇室貴族等上流階層廣為流傳享用,被尊稱為「長生不老蟲」,「長壽保健蟲」,二戰後傳入德國。2003年底自日本皇室家族將該蟲及飼葯配方引入我國。
該蟲因其含有豐富的抗癌防癌物質——抗菌肽,外源性凝集素及免疫蛋白外加飼喂的十餘味名貴中草葯中多數具有抗癌防癌功效而得名。
人工養殖
編輯
九龍蟲其全部生長繁殖過程有卵期(3—4天)、幼蟲期(25—30天)、蛹期(4—7天)、成蟲 期(50—60天)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昆蟲。 該蟲整個生命周期100—130天左右。想讓它們以這一速度全年不停歇地繁殖,為此他將養殖場增濕加溫,使溫度保持在30攝氏度左右。
如今這九龍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政府和醫療部門也對九龍蟲進行了相關研究,已經有部分葯廠開始訂購九龍蟲,開發九龍蟲保健製品。對於九龍蟲的前景十分看好。並且決定加大養殖規模。
但是對於初養者目前九龍蟲市場還是比較混亂,2009年當時九龍蟲的價格是每隻1元多錢,而如今九龍蟲的零售價格是2毛錢一隻。其中價格落差這么大的主要原因是假九龍蟲泛濫,大大影響到了原本的市場。由於九龍蟲都是喂名貴的中葯材喂養的,如果價格很低,多半是假蟲。
洋蟲對飼料有偏好,喜歡吃帶甜味的食物,大棗是它最愛吃的,其次鮮橘子皮(可以大大補充九龍蟲的水分,不怕被乾死),也可以投喂靈芝片 ,人參,杜仲,紅花,蓮子,核桃 ,枸杞等。飼養者喂飼的飼料,除紅棗、鮮橘子皮外,其他的可以少量投喂。但養的數量少,也花不了多少錢,卻可以比較方便的觀賞到洋蟲從卵到幼蟲到蛹,最後到成蟲,再到交配和產卵的整個過程,非常值得。飼養少量洋蟲供作玩賞,可不必用木盤或塑料箱,可以用洗干凈的玻璃瓶,瓶蓋用紗布或塑料紗,用線扎牢就行,通氣也不成問題,而且玻璃瓶透明度好,便於觀察和玩賞。
喂養這種小東西,最好用透明的小玻璃瓶兒,裡面塞以棉花,喂以紅棗、苡仁、花生米等食物。洋蟲怕冷,必須防寒保暖,白天揣在懷里,晚上放進被窩,像經佑祖先大人似的大意不得。所以,喂過洋蟲的人都知道,這不像喂蠶子那樣順利,大都喂不了幾天,便一個個地給喂死了。洋蟲一死,自然就棄之如廢物。
生活習性:成蟲最喜好吃靈芝、干山葯片、含糖多的紅棗、有水分的橘子皮或柚子皮、紅蓮子。幼蟲則最喜歡紅蓮子和成蟲一樣也喜歡有水分的橘子皮,如仔細觀察,每一個紅蓮子和每一片橘子皮上都會有一些小幼蟲。
補遺
編輯
清朝最後一任太醫院掌印御醫任錫庚的唯一一套傳世手稿之一《九龍蟲志》,手稿裡面記載了一味名為九龍蟲的奇葯,以及任錫庚對它的研究心得,十分神奇。
根據書中記載,九龍蟲是一味自南洋傳入中國的葯,九龍蟲本身並無療效,但如與其他葯混合使用,會使其他葯的療效倍增,但是也有一些配伍的禁忌。《九龍蟲志》對九龍蟲的用法及禁忌進行了詳盡的記述,其中有不少任錫庚認為最適宜添加九龍蟲的葯方。
洋蟲
(《葯性考》)
【異名】九龍蟲(《綱目拾遺》)。
【來源】為擬步蟲科昆蟲洋蟲的全蟲。
動物形態
編輯
九龍蟲(2張)
洋蟲
身體長橢圓形,長6毫米,暗黑色,有光澤,觸角、口器、足紅黑色。頭散布頗密的小刻點,前端有橫窪,兩僻有小窩。眼頗大。觸角粗,4~10節寬過於長,末節略較窄,較長,幾乎呈圓形。前胸短,寬過於長,並不窄於鞘翅,前端窄,兩端近基部略縮窄;背面兩側略窪,前端中間有時有小窩;後緣兩端有寬而淺的凹;後角鈍直角形,前角鈍。小盾板鈍倒卵形,散布極小刻點。鞘翅頗細長,刻點行細,行間有頗密刻點。腹部刻點密。成蟲壽命約3個月。
分布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南太平洋菲吉群島及我國海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等地有飼養。
功用主治
編輯
活血祛瘀,溫中理氣。治勞傷咳嗽,吐血,中風癱瘓,跌打損傷,心胃氣痛,噎膈反胃。
①《葯性考》:"活吞數枚,止血,(治)勞怯。"
②《綱目拾遺》:"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臟,健筋骨,去濕搜風,壯陽道,治怯弱。" [2]
"治老人不寐,茯苓引;小兒夜啼,硃砂引;女童夜溺,枸杞引;少婦陰寒,附子引;癰疽發背,沉香末引;舌燥作渴,麥冬引;眼目閉痛,甘草引;耳鳴耳聾,當歸引;感冒風寒,防風引;中濕瘟毒,蒼術引;跌打損傷,全蠍引;酒醉傷人,葛花引;怒氣傷人,沉香引;絞腸痧痛,青蒿引。以上諸症,俱用蟲十四個,好陳酒沖服。"
用法與用量:內服,生吞、研末或入丸劑。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五勞七傷:白茯苓三錢,洋蟲七個。搗爛。每日空心酒沖服,以復元為止。
②治勞嗽:牛骨髓三錢,核桃肉三錢。共為末,入洋蟲七個,再搗為丸,每丸三錢。每日五更銜化一丸。
③治吐血不止,喘息燥熱:古墨研濃,貝母三分(研末),洋蟲七個。陳酒沖服七次。
④治哮喘:洋蟲九個。薄荷湯送。
⑤治胃痛心疼:洋蟲七個。木香末沖酒服。
⑧治氣痛:洋蟲九個。檳榔湯送。
⑦治反胃膈食:生薑七片,裝布袋內,入糞坑浸七日,取起,清水洗凈,埋土中,一層姜,一層土,七日取起,用陰陽瓦焙乾為末。每次一分,用洋蟲七個,沖酒服三次。
⑧治傷食:洋蟲九個。姜湯送。
⑨治膨脹:洋蟲二十四個。薄荷、陳皮湯送。
⑩治痢疾:白痢用紅糖,紅痢用白糖,陳酒沖洋蟲七個服。
⑾治中風不語:洋蟲二十四個。薄荷、燈心湯送。
⑿治風癱:洋蟲九個。木香湯送。
⒀治急慢驚風:洋蟲九個。薄荷、杏仁湯送。
⒁治小便不適:燈心、車前各七根,洋蟲七個。陳酒沖服。
⒂治夢遺,白濁,血淋,白帶;芡實三錢(微炒,研末),白果五枚(去皮、心)。先將葯搗爛,再加淫羊藿二錢(去邊),廣皮二錢,韭子三錢同煎。用洋蟲七個,酒沖服。
⒃治經水不調:香附、陳皮、益母草、當歸,元胡索各八分。水煎和酒沖洋蟲七個服之。久遠者連服數次。
⒄治瘧後寒熱不調:洋蟲七個。未發之先,沖酒服三次。
⒅治無名腫毒:洋蟲十六個。陳酒送,五更服。
⒆治打傷:洋蟲九個。黑棗薄荷湯送。
⒇治刀斧傷:洋蟲搗敷。(選方出《綱目拾遺》)
為什麼洋蟲的名字又叫九龍蟲
九龍昆蟲昆蟲原產地中國,起源它的名字是來自理論和九龍半島的香港。
3、請問蟲療師是什麼?
使用昆蟲療法進行治療的人,類似於保健醫生
昆蟲療法,通俗地說,即是所有昆蟲極昆蟲產品對人類健康有幫助的治療方法的統稱。其來主要包含昆蟲食療(食用昆蟲及昆蟲產品)、昆蟲治療(蛆療、蠅療、蜂療等)、全息昆蟲滲自析療法。其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為全息昆蟲滲析療法,其是指以昆蟲精油為葯膏zd塗抹穴位,通過特定的按摩手法和生物電刺激,疏通經絡以緩解或治療各種疾病為目的的治療手段。
4、聽說有一中葯方:讓蟲子吃中葯,然後人服用蟲子提高免疫力,有知道這種配方的嗎,特別是這種蟲子?
這是九龍蟲,又叫洋蟲,原本是熱帶的一種倉儲害蟲,用中葯飼喂後,食用有保健作用,但是不能替代葯物。
5、什麼是長壽蟲
長壽蟲是對於九龍蟲的俗稱,長壽蟲又叫九龍蟲,也叫洋蟲。屬鞘翅目擬步行蟲科。它分布於東南亞各國和我國的華南、華東地區,為溫帶、熱帶地區蛀食倉庫糧食的害蟲之一。
但由於其本身富含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等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既可葯用,又可食用,所以在山東、黑龍江 、 浙江、江西、安徽、廣東等地的民間有不少飼養者。
但是由於近年來,對於九龍蟲缺乏認識,飼養的人越來越少。而且真假難辨。
(5)蟲子保健擴展資料:
洋蟲,全體長橢圓形,長4-6cm,寬1.5-1.9mm。頭部和前胸背板黑色,鞘翅黑棕色。上唇、觸角棕褐色。胸部腹面、足及腹部腹面深棕褐色。頭頂密布小刻點,著生白色短小的毛,復眼甚大,由許多圓珠狀突起的小眼組成,頭部小。
觸角著生於額之下,復眼的前方,觸角上著生許多白色短毛。前胸背板矩形,密布小凹刻點和白色短毛,小盾片三角形,紅棕色。兩鞘翅外緣下垂內折,後緣向下彎,內折處有許多小刻點。每個鞘翅有8條由刻點組成的縱線,各線幾乎平行。足部側扁,腿節腹面有一縱的深溝,與脛節恰似一把鍘刀狀。跗節5節。胸腹板和腹板具小刻點和白色短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壽蟲
6、黑色的一種蟲子麥粒大小可食用保健叫什麼名字2012年好多吃的 那蟲子吃柚子皮 有翅膀
可能是洋蟲:
http://ke.baidu.com/view/714921.htm
7、在拼多多上買的保健品吃到最後發現蟲怎麼辦?
1.聯系商家詢問原因
2.寫評論體型後買的人,慎重購買。
3.以後這種東西不要隨便網上買,最好去葯店咨詢醫師購買,有保證。
4.商榷賠償內結果你自己和商家先溝通,畢竟這種事,賠不了多少,因為蟲子可以是後來爬進去的容,和你居住環境有關,商家抓住這點你就很難給出證據。
8、有一種蟲子生活在水裡,會鑽進人的皮膚里是什麼蟲子
是水蛭。水蛭會鑽進人的皮膚里吸血。
生活於水田及沼澤中。吸人、畜血液。行動敏捷,能作波浪式游泳和尺蠖式移行。春暖時即活躍,6~10月為產卵期,冬季蟄伏。再生力很強,如將其切斷飼養,能由斷部再生成新體。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的作用,阻礙血液凝固。水蛭素不受熱或乙醇之破壞。水蛭尚可分泌一種組胺樣物質,因而可擴張毛細血管而增加出血。水蛭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較虻蟲、蟲、桃仁為強,水蛭醇制劑的作用較水制劑的作用為強。
(8)蟲子保健擴展資料:
水蛭為無脊椎軟體動物,無骨架結構,全體均可利用。
水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多肽、微量元和脂肪酸素等。
1、蛋白質:水蛭乾粉中氨基酸的含量高達62%,是肌肉蛋白質含量23.3%的2.7倍;同時在這17種氨基酸中,以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的含量較高,它們在水蛭的保健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在水蛭所含的17種氨基酸中,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其含量為1535mg/100g乾重,佔全部氨基酸總數量的72%。
2、多肽:吸血水蛭中含有由多個氨基酸組成的低分子多肽,它是吸血水蛭發揮葯效和保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
3、微量元素:菲牛蛭體內含有鈣、鉻、銅、鐵、鎂、錳、釩、鋅8種元素, 其中釩、錳、銅、鐵、鋅元素是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
9、這叫什麼蟲子。有什麼葯用價值
看不太清楚,應該是九龍蟲,又叫洋蟲,是一種倉儲害蟲,以大棗、枸杞等中葯飼喂後,食用有保健作用,但是不能用來治病,更不能替代葯物。
10、農村適合哪些創業
如果在農村創業,肯定是以農村的優勢資源為基礎,進行延伸或擴展發展。現在農村的土地資源不斷升值,雖說越來越多農村的人不願意耕種,但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個人、集體、財團會以承包,租賃,收購的形式集中農村的土地,再進行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可用土地資源多,成本相對低,人工成本低,可利用資源廣等。不妨考慮一下種植或是養殖。但傳統的種養殖發展空間又小,那就向特種種養殖行業方向進軍吧。
黃粉蟲、大麥蟲養殖是新興的特種昆蟲養殖,這昆蟲養殖具有周期短、產量高、收益大、市場前景廣等特點。如果想了解昆蟲養殖可以網上找廣東新豐縣鵬翔黃粉蟲養殖專業合作社,他們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昆蟲養殖基地。
黃粉蟲的養殖與應用前景
一、黃粉蟲的養殖與應用前景
黃粉蟲。昆蟲分類學上隸屬於鞘翅目、擬步行甲科、粉甲屬。具有生長快、繁殖系數高等特點。其主要食物為麥麩、農作物秸稈糠粉及廢棄蔬菜等。又名麵包蟲(因國外作為麵包的添加劑而得名)其蛋白質含量高居各類活體動物之首。黃粉蟲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個物種。
中國已知有 33萬種;世界各國已開始加強昆蟲資源的開發利用。"昆蟲菜 "非常普遍。英國、西德一些昆蟲食品開發商已開發生產了十幾種 "昆蟲飲料 "目前我國也在進行黃粉蟲的開發研究。 目前全世界已知昆蟲種類 180餘萬種。並取得了許多成果。墨西哥、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餐桌上。
黃粉蟲規模化生產項目。利用和轉化以農作物秸稈為主的有機廢棄物資源。減少能源浪費。開發新興的昆蟲產業,其基本內容是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城市下崗職工創造就業機會。變廢為寶。凈化生態環境。生產動物性高蛋白飼料,促進黃粉蟲新品種的深度加工、綜合利用。該項目目前在完成新品種選育、試驗室繁育、工業化規模生產的基礎上,正在向產業化深度加工方向推進。
為盡快實現黃粉蟲項目的產業化推進。實行項目運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同時與其他部門有一個協調的統一規則。使加盟商能得到更好、更細致更周到服務,為相關人員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有一個方便快捷的規范的操作方法。並以此為准則。提高項目的運作效率。公司特別編制了這份資料。
二、黃粉蟲的用途及廣闊的市場空間分析
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還富含人體必需的九種氨基酸和蛋白質。且與人體的正常比例一致。有著十分巨大的發展空間。以黃粉蟲鮮蟲體或脫脂蛋白為原料開發的食品、飲料、調味品不斷涌現,昆蟲蛹不僅含有大量對人體有著特殊作用的幾丁質、抗菌肽防禦素和外源性凝集素。游離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元素、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昆蟲食品將是21世紀人類的全營養食品。如菜餚,麵包、餅干、黃粉蟲蛹罐頭、黃粉蟲復合補充劑等等。有關專家預測,昆蟲蛹食品規模化生產,繼蔬菜、禽蛋等之後的一項新興產業,開創了一個新的能源領城,國菜籃子工程的新興項目。蟲蛹以其純天然、無污染、清香可口、營養價值高和獨特滋補作用,倍受消費者的青睞。北京、上海、廣州、長沙、南寧等地的一些高檔酒店已有銷售。各地的昆蟲蟲蛹價不斷攀升,北京的新世紀飯店,油炸昆蟲蛹賣到138元一盤,上海的銅川路水產市場每公斤麵包蟲蛹賣到78元,且常常無貨可供,奇貨可居。
據專家測試分析脂肪含量 28.20%鮮蟲蛋白質含量高達 61%以上。及動物生長所必需的18種氨基酸。其各種營養成份居各類食品之首。據飼養測定。20公斤混合飼料和 100公斤青飼料的營養價值,此外還含有磷、鉀、鐵、鈉、鋁等常量元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每 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達 947.91微克。1公斤黃粉蟲的營養價值相當於 25公斤麥麩。被譽為 蛋白質飼料寶庫 據有關單位試驗證明:養殖蜘蛛、蜈蚣、蠍子、蛇以及家禽家畜的最佳飼料。經實踐證明用黃粉蟲作飼料能夠加快它生長發育、提高繁殖率,以及抗病能力。用黃粉蟲養幼禽,其成活率 95%以上,還可以做活體飼料直接投喂飼養各種水產高檔魚類、蠍子、林蛙、甲魚、壁虎、鳥類,喂產蛋禽類等可使產蛋率提高一半,喂蜘蛛、全蠍等動物,其繁殖率大大提高。由於黃粉蟲體內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等營養物質,多汗軟體、生活力強,極易飼養,故被各地動物園以及養殖場選作上好飼料。用黃粉蟲喂飼中國林蛙,二年出售,商品性好效益高,中國林蛙人工養殖的主體飼料,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養蛙戶對此極為關注。
俗話說。怎可放棄享受任何一種美食呢?民以食為天。作為會吃懂吃的中國人。
司空見慣的昆蟲。成為令我回味無窮的美味佳餚。不斷創新的美食中我發現。還可以增強體質、美容煥發青春活力。平日在看來平凡無奇。今天居然能堂而皇之地被端上餐桌。人們目前的餐桌不僅是簡單解決溫飽之用。
黃粉蟲蟲體營養價值高。蛹含粗蛋白 57%。牛奶的11倍。維生素 B1牛奶的15倍,幼蟲含粗蛋白 56.58%脂肪 28.20%。成蟲含粗蛋白 64%(據《中葯科技報》報道)其中蛋白質總量是肉類的7.8倍;游離氨基酸含量約為哺乳動物的50-100倍。超出 FA A/WHO提出的參考值 40%脂溶性維生素 ADEK水溶性維生素 B族的含量極為豐富。維生素 B2牛奶的1800倍,維生素 B6牛奶的52倍。另外,具有常量礦物質元素鈣、鉀、鈉、鎂等;微量礦物質元素鐵、鋅、銅、錳、鈷、鉻、硒、硼、碘等,營養素的含量均比牛奶和肉類豐富得多。富含人體所需 8種氨基酸,蛋白質,磷、鐵、鈉、鈣等常量元素及多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比牛奶和肉類多,其營養豐富,還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疲勞,延緩衰老,降低血脂,增強體質,抗癌等功效。效果均優先於現有的市場產品。研製開發昆蟲幾丁質沖劑為最新的抗癌葯。營養高;國外著名生物製品企業都用黃粉蟲來製作營養保健品。用黃粉蟲提取 SOD作為抗衰老、防皺、美白等化妝品。如日本最近研製的抗癌葯 救多善 就是從黃粉蟲幾丁質中提取的用黃粉蟲粉做的食品(麵包、蛋糕等)味道鮮。
目前。有很多人擁到餐館吃 蟲餐 堅信。還可以美容養顏。平時她害怕的蟲子一旦擺在餐館的盤子里。把這些蠕動的蟲子與美味、保健、美容相連,京城和各大城市颳起飲食新風。這樣的食品增加營養的同時。似乎就罩上了一層神秘的光芒。但也許還會有人認為。一件相當匪夷所思的事情。那麼,吃蟲餐 底有什麼好處?說它能美容,底有沒有道理呢?據中國營養學會預防醫學科學院的專家王光亞教授告訴記者,蟲蛹中的蛋白質相當豐富,因為其蛻化為成年的昆蟲必須有足夠的蛋白質,所以蛹菜,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中國科學院動物所與中國營養食品學科最具權威高校之一的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從自然界一種細菌無法侵入體內的昆蟲體內精練出一種活性營養蛋白,並成功地研製出以其為原料的純天然無毒無害的第四代保健品 ― ― 昆蟲活性蛋白。其中富含幾丁質、抗菌肽,對脂肪肝等 富貴病 文明病 有抑製作用。能強化肝臟功能,祛除肝臟內毒素和多餘脂肪,活化肝細胞和肝組織。因為肝提供的蛋白質代謝紊亂,會引起血漿蛋白下降。昆蟲蛋白能補充肝臟需要的活性蛋白,調節蛋白質能補充肝臟需要的活性蛋白,調節蛋白質代謝。此外,昆蟲活性蛋白還能排除多餘有害膽固醇,降血糖、血壓,改善微循環,凈化血液,使多種並發症恢復和預防發生。昆蟲活性蛋白是第四代保健品,風靡世界的高科技天然營養品。中山大學昆蟲學研究所的一位教授也指出,昆蟲的營養確實十分豐富,昆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甲殼素(殼多糖)維生素、微量元素、生物活性物質等營養素,尤為可貴的有許多營養素是昆蟲所特有的昆蟲的蛋白質含量不但超過禽畜肉很多倍,而脂肪含量卻比禽畜低許多,食用後不會引起膽固醇含量的升高。此外,昆蟲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有些甚至還可以治病。很多女士食客就是因為這些蟲蛹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才慕名而食,將其當作既保健、又美容的佳品。如果你愛好美食,喜歡獵奇,那麼一頓蟲餐可以滿足你好奇心。
經化驗分析。亦可作為粗飼料喂養畜禽如豬、牛、雞、鴨、魚等。施用以蟲類為主要原料的高效生物有機肥不僅能增強地力。還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黃粉蟲糞含氮 3.37%磷 1.04%並含鋅、硼、錳、鐵、鎂、鈣、銅七種微量元素。黃粉蟲糞既是良好的有機肥料。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改善土壤結構。促進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市場上真正的高效生物有機肥產品供應量不大,而且存在不穩定的問題,不能滿足高效農業生產的需求。因此,本項目以蟲糞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高效生物有機肥,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通過測定。全氮含量為 3.37%。全氮含量為 1.41%。其營養成分含量與棉籽餅相當。黃粉蟲老熟幼蟲排泄物中粗蛋白含量為 24%。全 P:O含量為 1.04%。脂肪含量為 7.65%。 排泄物中鋅、硼、錳、鐵、鎂、鈣和銅的含量分別為 322ppm、14.6ppm、109ppm、460ppm、0.31%
三、黃粉蟲規模化養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符合國家大力扶植的產業政策。黃粉蟲規模生產及產業化項目屬新型高技術和秸稈綜合利用環保產品。被列為重點支持開發、技術改造、基本建設和生產的產業、產品。目前也成為山東農業大學的科研項目。這是國家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計劃 專項資助項目之一。國家制訂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和產業政策。
開辟利用和轉化以農作物秸稈為主的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的新途徑。國是農業大國。用作大牲畜飼養消耗不足 20%用作燒柴的不足 10%其餘均被就地焚燒或長期堆積自然腐爛。又阻礙交通。污染環境。利用和轉化這些有機廢棄物,每年生產各種農作物秸稈、秧蔓 5-6億噸。既造成資源浪費。阻擋河道。並使之產生一定經濟效益,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廣大農民的熱切盼望。黃粉蟲能將秸稈等工農業有機廢棄物(腐屑)充分轉化為人類可利用的物質,解決了大量秸稈等腐屑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建立起新的不同於傳統生態食物鏈的腐屑生態系統,開辟了人類獲取蛋白質的一個全新途徑。
大面積推廣。增加就業門路。黃粉蟲適應性強。工業化養殖和分散飼養均可。集中加工。特別適於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經營,可形成新型產業。養殖技術容易掌握。適於分散飼養。地區性規模開發容易取得成功,完全能夠成為一縣一市農業產業化的龍頭項目。以戶養為例,每生產 5噸商品蟲可增加 3個就業崗位,形成產業後可有效緩解農村和城鎮就業壓力。本項目不但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還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黃粉蟲飼料不消耗糧食。進而可以飼養各種畜禽和多種經濟動物。通過黃粉蟲這個中間環節。為農業產業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子。並可將大畜禽不能轉化的飼料轉化為優質蛋白飼料。人們以飼養黃粉蟲這種小家畜為跳板。解決了長期不能解決的人畜分糧問題。將傳統的單項單環式農業生產模式轉化為多項多環式農業生產模式。使農業生產自身形成產業鏈條。
四、養殖黃粉蟲的經濟效益分析
可連續產卵 60-90天(按 60天計算)60天可接卵 15次 ,一次可產卵 25盒。每 4天接卵一次。成蟲每盒一斤。按我處收購價活蟲 10/公斤、干蟲 30元 /每公斤為例分析經濟效益如下:100斤種蟲根據季節不同經 2040天飼養可羽化成成蟲至少 25斤。以飼養從我處引進的種蟲 100斤。 現根據我養殖實踐。飼養可產商品蟲 8-10斤。1生產商品蟲的效益分析:這個周期(3個月)內可生產商品蟲:25盒 22次 8斤/盒= 4400斤,按我處最低保護價 10元 /公斤,可收入 22000元。1斤商品蟲可產蟲糞 0.6斤,這里的價格是0.25元 /斤,銷售蟲糞收入為:0.64400斤 0.25元= 660元。除去成本、麥麩、菜、人工電費等計2 .5元每斤成本為 11000可獲純收入 11660元。第一年按三個周期,除去前期設備投入平均 3000元和引種款 5600元,可獲純收入 26380元.來年可養四期可獲純收入 46640元。如以黃粉蟲蟲糞和蟲蛻養豬或養雞效益更高。如第一次接卵時 ,增加留種量 ,利潤可成倍增加,另外每生產一噸活蟲,另可生產蟲脫幾丁質 1.5公斤,市場價每克 2-3元。
五、黃粉蟲的認識與飼養周期
黃粉蟲是完全變態的昆蟲。長 1.4-1.8厘米。頭部為前口式。頭、胸、足為淡棕色,即成蟲、卵、幼蟲、蛹四種變態。成蟲體長而扁。黑褐色具有金屬光澤。唇基兩側不超過觸覺基部。成蟲在羽化過程中。腹部和鞘翅為乳白色,開始蟲體稚嫩,不願活動,2-3天後顏色變深,鞘翅變硬,靈活但不飛,爬行較快。經精心喂養後,成蟲群體交尾、產卵。成蟲每次產卵 2-4粒,每隻雌蟲約產卵 300-600粒,散產於飼料底部的篩網上,成蟲期為 60天左右。卵白色橢圓形,大小約 1毫米。卵期 8-10天左右,幼蟲棕黃色,體長 2-3厘米,體節較明顯,有 3對胸足,第 9腹節有一雙尾突。幼蟲孵出時為黃白色,逐漸變為棕黃色,平均 9天蛻一次皮,每蛻一皮為一齡,共脫 7次皮,最後一次蛻皮後在飼料表層化蛹。幼蟲期約為 60天,蛹白色,後變白黃色,體節明顯,蛹期為 12-15天。
幼蟲:外形極似金針蟲與擬地甲。唇基明顯。植食性。剛孵出的幼蟲體乳白色。以後蛻皮,體細長。即上唇與額間有明顯縫線。長約 2毫米。每蛻一皮為一齡。變成棕黃色,老熟幼蟲長 2030毫米,體節明顯,有 3對胸足,第 9腹節有一雙尾突。大蟲體寬 33.5毫米,重 0.130.24克。當最後一次蛻皮時在飼料表層化蛹。幼蟲期約 50-70天。
蛹:剛由老熟幼蟲變成的蛹時為乳白色。很稚嫩。之後體色變灰白色。典型的裸蛹。蛹長 1520毫米。重約 0.150.25克 /只。背中有淡色縱條,體表柔軟。體表變硬些。寬約 3毫米。咀黑。腹部側面有乳狀突(雄性蛹乳狀突不明顯,基部癒合,端部伸向後方;雌性蛹明顯,端部扁平,稍角質化,有分叉,顯著外彎)胸節大,側面有雛形翅和附肢、頭節也大,有一對黑眼點。
成蟲:剛羽化的成蟲第 1對翅柔軟。然後為黃色。逐漸變成黑色有金屬光澤。唇基兩側不超過觸覺基部,為白色。黃褐色。頭部為前口式。成蟲在羽化過程中,頭、胸、足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為乳白色,開始蟲體稚嫩,不願活動,鞘翅黑色變硬,靈活,第二對翅為膜翅,但因退化不能飛翔,爬行很快。經精心喂養後,成蟲群體交尾,產卵,成蟲每次產卵 24粒,每隻雌蟲約產卵 300-600粒,散產於飼料底部的篩網下。成蟲期約 3090天,成蟲形似螢火蟲,體長 1018毫米,寬 46毫米。身體重 0.10.2克 /只,體分頭、胸、腹三部,共 13節。頭部 1節,有觸角一對,端部 23節膨大,呈棒狀,咀生於頭的側下方。頭小,部分嵌入前胸,有一對黑色顎,咀嚼式口器。胸部 3節,前胸背板與側板間無明顯分界線,多癒合,前胸側腹縫顯著。腹部共 8節,可見腹節 5節,尾部為 1節。雄蟲有交接器隱於其中,雌蟲有產卵器隱於其中。
卵:極小。長橢圓形。短徑約 0.30.8毫米。卵外表為卵殼。裡面充滿乳白色的卵內物質。卵期 810天。25℃ 32℃ 下成蟲產卵最多,乳白色。長徑 0.71.2毫米。內層是卵黃膜。質量也高,低於 15℃ 很少交配產卵,低於 10℃ 不交配產卵。
六、養殖黃粉蟲所需種蟲、飼料。
一、養殖的條件
一)種蟲養殖黃粉蟲最重要的種蟲。按黃粉蟲的養殖技術要求。除去病蟲。使各蟲期同步繁殖,成齡幼蟲、蛹、成蟲都可做種蟲。飼養到不同蟲期。認真挑選蛹、成蟲。篩好卵。達到提純復壯。買到成齡幼蟲後,將其放入盛有麥麩的木盤中喂養,添加新鮮鮮菜。認真觀察化蛹情況,當盤里出現化蛹情況時,再將篩盤放入盛有飼料的木盤中,待蛹羽化成成蟲。如此時也買到蛹,將它與兩天內化的蛹放在一起,每 0.5公斤蛹放在一個盛有麥麩的篩盤中,再放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編號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買到成蟲,將其放在盛有飼料的篩盤中,每隔 7天,將成蟲篩出換盤。篩下的飼料中混有卵,放在木盤中,繼續孵化,經過細心挑選和飼養的各期蟲,都可以做種蟲繁殖,不過最好還是幼蟲做種蟲為好,運輸也方便。
二)飼料黃粉蟲的主要飼料是麥麩子。蘿卜。維生素。加快繁殖生長,也可用一些輔助飼料以糠麩、各種類餅柏、秸稈型飼料等。菜類主要是白菜。甘蘭等青葉菜都可以。這些飼料可以滿足蟲體對蛋白質。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為了提純復壯種群。可在飼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魚粉等。每 0.5公斤黃粉蟲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麥麩子 1.5公斤,菜 1公斤。
三) 設備
1.養殖黃粉蟲必須有飼養房。冬季需取暖保溫。飼養房的大小。1間房能養 300-500盤。要透光、通風。可視養殖黃粉蟲的多少而定。一般情況下每 20平方米。
2. 飼養黃粉蟲的木盤為抽屜狀木盤。規格是長 80厘米。高 8厘米。板厚為 1.5厘米。需要把它放在木盤中,一般是長方形。寬 40厘米。底部用纖維板釘好。篩盤也是長方形。長寬高分別為 7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為 1.5厘米,底部用 10目鐵篩網用三合板條釘好。製作飼養盤的木料最好是軟雜木,而且沒有異味。為了防止蟲往外爬,要在飼養盤的四框上邊貼好塑料膠條。製作木架。防止歪斜或傾倒。然後就可以按順序把飼養盤排放上架。
3. 擺放飼養盤木架根據飼養量和飼養盤數的多少。用方木將木架連接起來固定好。
4. 卵盤、分離篩子用粗細不同的鐵篩網。121416分別是用來分離不同齡段的蟲子。
5.飼養房內部要求溫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攝氏度之間。低於 5攝氏度蟲不食也不生長。地面不宜過濕。如冬季不養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風。室內應備有溫度計、濕度計。超過 35攝氏度蟲體會發熱燒死。濕度要保持在50-70%之間。冬季要取暖。
二、養殖技術
一)成蟲期;蛹羽化成蟲的過程大約 3-7天。腹、尾後羽出。因為是同步挑蛹羽化。剛羽化的成蟲很稚嫩。約 5天後體色變深,頭、胸、足、翅先羽出。所以幾天內可全部完成羽化。不大活動。鞘翅變硬。雄雌成蟲群集交尾時一般都在暗處,交尾時間較長,產卵時雌蟲尾部插在篩孔中產出,這個時期最好不要隨意攪動。發現篩盤底部附著一層卵粒時,就可以換盤。這時將成蟲篩卵後放在盛有飼料的另一盤中,撥出死蟲。4天換一次卵盤。成蟲存活期在60-90天,產卵期的成蟲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水分,所以必須及時添加麥麩子和菜,也可增加點魚粉。若營養不足,成蟲間會互相咬殺,造成損失。
二) 卵期;成蟲產卵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蟲。不宜翻動。1齡蟲已經誕生。將換下盛卵的木盤上架。要注意觀察。防止損傷卵粒或傷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蟲。當飼料表層出現幼蟲皮時。
三)幼蟲期;卵孵化到幼蟲。成蟲產卵的盤。待蛻皮體長達 0.5厘米以上時。密度不宜過大,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孵化 7-9天後。再添加麥麩子和鮮菜。每個木盤中放幼蟲 1公斤。防止因飼料不足,蟲體活動擠壓而相互咬殺,隨著幼蟲的逐漸長大,要及時分盤。麥麩子是幼蟲的主要飼料,同時也是棲身之地,因此飼料要保持自然溫度。正常情況下,當溫度較高時,幼蟲多在飼料表層活動,溫度較低時,則鑽進下層棲身。木盤中飼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內,當飼料逐漸減少時,再用篩子篩掉蟲糞,添加新飼料。1-2齡幼蟲篩糞,要選用 60目篩網,防止幼蟲從篩孔漏掉。要先准備好盛放新飼料的木盤,邊篩邊將篩好的凈幼蟲放入木盤上架。黃粉蟲幼蟲生長要突破外皮 脫皮經過一次次蛻皮才能長大。幼蟲期要蛻 7-12次皮,每蛻一次皮,蟲體長大,幼蟲長 1齡。平均 8天左右蛻一次皮。幼蟲蛻皮時,表皮先從胸背縫裂開,頭、胸、足部,然後腹、尾漸漸蛻出。幼蟲蛻皮一般都在飼料表層,蛻皮後又鑽進飼料中,剛蛻皮的幼蟲是乳白色,表皮細嫩。
四)蛹期 :幼蟲在飼料表層化蛹。化蛹前幼蟲爬到飼料表層。蛻最後一次皮過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幾秒鍾之內結束。剛化成的蛹為白黃色。腹節蠕動。變成暗黃色。幼蟲個體間均有差異,靜卧後蟲體慢慢伸縮。蛹體稍長。蛹體逐漸縮短。表現在化蛹時間的先後,個體能力的強弱。剛化成蛹與幼蟲混在一個木盤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蟲咬傷胸、腹部,吃掉內臟而成為空殼;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後成為死蛹,這需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情況可用 0.310-6漂白粉溶液噴霧空間,以消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處理掉。挑蛹時將在2天內化的蛹放在盛有飼料的同一篩盤中,堅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為成蟲。
三、管理的措施
黃粉蟲的養殖過程中。關繫到黃粉蟲繁殖的速度、蟲體質量、經濟效益等問題。掌握好養殖技術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
最好在門外消毒。一 禁止非飼養人員進入飼養房。必須進入室內的人員。四變態是重要的環節。就能把握養殖的技術。二黃粉蟲的生活史中。掌握好每個環節變態的時間、形體、特徵。三 飼料要做到新鮮。青菜不腐爛。糠麩不變質。每蛻一次皮。添加新飼料。成蟲期飼料底部有卵粒和蟲糞。要及時換盤。四幼蟲期。更換飼料及時篩糞。容易發霉。 對幼蟲。飼料中適當添加葡萄糖粉或維生素粉、魚粉。每天都要喂鮮菜。五 為了加快繁殖生長。羽化後的成蟲。六 飼養人員每天都要察看各蟲期情況。防止病菌感染。如發現病蟲、死蟲應及時清除。才能保證黃粉蟲養殖的成功。七黃粉蟲的養殖要按計劃進行。飼養蟲量及各齡的幼蟲數量都要有完整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