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用海砂時建築用於返潮,建築返潮有那些危害?
因為海砂中含有氯化鈉等鹽分,會吸潮,用海砂攪拌混凝土,水泥砂漿,會對鋼筋產生腐蝕作用,影響建築結構安全,會造成粉刷層返鹼等問題,故建築工程上嚴禁使用海砂的。
2、虎皮鸚鵡的食物受潮了,還能吃嗎?
可以,虎皮鸚鵡是生活力很強的鳥。但是,肯定沒有沒受潮的好。
3、返潮和反潮有什麼區別?
返潮:帶有一點季節性的,每年開春以後,一些地區會有室內返潮出水現象,致使衣物、傢具潮濕發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南風天」。
帶有歸來的意思反潮:受到濕度很大時,地面和物品附著很多水分。或指地下水分上升時,地面和牆根呈潮濕現象。
4、家裡牆皮返潮、牆面都是濕的。怎麼徹底解決
1、利用除濕劑。房間潮濕,可以使用乾燥劑、活性碳,進行防潮,吸濕。可以使用乾燥劑、活性炭。超市裡有不少專用於防潮除濕的乾燥劑,最常見的是吸濕盒和除濕包兩種類型。
2、買一個空氣吸濕器,它就像吸塵器一樣,可以把濕的空氣集中在一起,等到濕氣很多時候就會變成水。利用空調除濕。家庭使用的空調一般都有除濕的功能,不過,空調來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的方式見效較慢,一般需要兩三個鍾頭,而且會使室內的人感到寒冷。
3、利用石灰、竹炭除濕。用小布袋裝適量石灰,紮成一小袋放置於室內的各個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減緩室內潮濕的狀況,同時,石灰還有消毒功效,一舉兩得。竹炭除濕,可以反復使用,但是得多用,少了效果不怎麼好。
4、在外界濕氣重的時候應關門窗,防濕防潮。而在平時,應多開窗通風透氣,來降低室內水蒸氣含量。特別是剛裝修完的新房子,水氣特別大,更要多通風透氣,以將濕氣清除。
5、用漂白粉加水按1:99的比例,調配成水劑,倒進噴水瓶,噴在發霉的牆體上,即可以解決牆體發霉的問題。
(4)保健砂返潮擴展資料:
一種自然現象,空氣濕度很大時,地面和物品附著很多水分。或指地下水分上升時,地面和牆根呈潮濕現象。每年開春以後,一些地區會有室內返潮出水現象,致使衣物、傢具潮濕發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南風天」。
春天室內返潮是因為入冬以後,室內牆壁和地板溫度逐日下降,開春後室內升溫速度比室外慢,當室外空氣突然劇烈升溫,而且十分潮濕時,吹入室內便在冷地面和牆壁上凝結成為小水珠,甚至形成流動水層。如早晨陰天,且過暖又有強勁的南風,當天就會出現返潮現象。
參考資料:
網路-返潮
5、返潮怎麼辦
一、返潮的原因
室內返潮現象主要發生在住宅的底層地面。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溫度較高的潮濕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遇到溫度較低而又光滑不吸水的地面時,易在地面表面產生凝結水(一般溫度在2℃左右時即會產生)。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梅雨季節,雨水多,氣溫高,濕度大。一旦氣候轉晴乾燥,返潮現象即可消除。二是地面墊層下地基土壤中的水通過毛細管作用上升,以及汽態水向上滲透,使地面材料潮濕,並隨之惡化整個房間的濕度情況。這種情況往往常年發生,較難處理,還有室外的排水不暢、房間的通風不好等。南方大部分地區地表層多屬粘土和亞粘土。粘土毛細孔水位上升高度可達2—2.5M,亞粘土則達1—1.3M。密實性差的建築材料做室內地面時,會增加毛細作用,地面返潮嚴重。
二、對返潮地面的檢查與處理
1.檢查。先檢查地面是否有裂縫,裂縫是地下水向上滲透的主要通道。水泥砂漿或整澆的混凝土地面,一般寬度0.05MM以上的裂縫均為可見裂縫。有規則裂縫通常是沿房間縱向或橫向出現的,是材料收縮龜裂形成的。再檢查地面是否有空鼓現象,檢查方法可用一木棍沿著地面輕輕垂直敲擊,所敲擊的響聲有空響,該處即有空鼓。
2.裂縫、空鼓的處理。對於有規則的裂縫,應鑿成「V」形縫,將縫內清理干凈後,用瀝清油膏進行封閉。如能用火焰烘烤,使裂縫處充分乾燥,效果更佳,一般發絲裂縫,作大面積封閉。對有空鼓的地方,應將面層敲掉,將墊層部份鑿毛,在墊層上刷一道水泥漿,隨即用與面層相同的材料修補平整。
3.防潮處理。對裂縫和空鼓局部處理完後,應對面層進行全面防潮封閉處理。處理的原則是阻塞水泥砂漿或混凝土中毛細管滲水通道。一般可採用塗刷防水塗料或防水劑的作法。塗刷前,先將面層鑿毛,清掃干凈,塗刷二度防水塗料。第一道塗刷時應用力,使其深入毛細孔內。待第一道塗料實干後(一般24小時左右)再塗刷第二遍,這樣形成整體防水塗膜。在地面與牆面轉角處,塗料應刷至牆面踢腳板高度。
在對原地面進行防潮處理後,再作新面層。新面層材料的選取應考慮選用強度高、耐磨、有一定防潮能力、易於清洗、實用美觀的地面材料,亦可用水泥砂漿作面層。
對空氣濕度來說,為大范圍的自然現象,除特殊需要可用設備控制濕度外,一般建築不宜打開迎風的窗,少打開迎風向的門,減少潮濕空氣湧入室內即可。
我們在幾個住宅工程中曾試用塑料薄膜對返潮地面進行處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在原來的墊層上做1:3水泥砂漿找平層3cm厚,表面壓平。不得有尖角、高低不平,以防將塑料薄膜刺破而滲水,在找平層上再縱橫交錯鋪2層塑料薄膜,鋪平壓實,搭縫不得少於10cm。在已鋪好的薄膜上澆C20細石混凝土整體面層,厚為6cm,搗實整平,隨打隨抹,添漿壓光。這樣做後,地而、牆身無返潮現象。
三、如何預防地面返潮
預防地面返潮,除嚴格按圖紙施工外,嚴把施工質量關非常重要。
1.重視素上填層的施工質量。這是地面防潮的第—道防線。防潮地面的填土應採用粘(黃)土夯填,有條件時,可採用3:7或2:8灰土夯填。不宜用建築垃圾或雜十夯填,填土應分層夯實,每層厚度以20mm為宜。防潮地面的填土,不應採用松填浸水法施工,以免增大地基土的含水量。
2.防潮層施工。我們在一幢住宅樓中進行了墊層隔潮試點,採用25cm厚夯實青碎石干鋪墊層,粗黃砂或片石填面縫;6cm厚細石混凝土;1:2.5水泥砂漿面層。經過3年的觀察,地面都無返潮現象。其後經過許多工程的實踐,證明這種墊層隔潮是行之有效的。架空地面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架空板下的地基土仍應夯實,盡量減少潮氣向板下空間滲透。
(2)架空板下應有足夠的空間和通風條件。因為架空板下的地基土雖經夯實,仍會不斷有潮氣向上滲透淤積,並向板內滲透。設置通風洞後,這對地面乾燥是極為有利的。
(3)擱置架空板的地壠牆應用水泥砂漿砌築,頂面應抹一層防水砂漿層。
(4)重視架空板的拼縫質量,架空板的拼縫是地面防潮的薄弱部位,若處理不當,板下潮氣將從此乘虛而人。鋪板時,板間應留有一定的縫隙。嵌縫前,應認真清掃干凈,並予濕潤。嵌縫時,用細石混凝土仔細嵌實,當板較厚時,應分層嵌實.並應認真養護,達到強度後方能正常使用。
(5)有條件時,鋪板前應在板底刷一道熱瀝青,堵塞板底毛細孔,能有效地提高架空地面防潮效果。
防潮地面的施工還應注意:地面防潮應同牆基防潮結合起來考慮,牆基應設置防水砂漿防潮層,與地面接觸部分的內牆面,亦應作防水砂漿抹面。
防潮地面的室內外高差不宜小於30cm,室外應設有散水坡,以及時排除雨雪等積水,防止雨水滲入室內,加大地基土的含水量。 謝謝採納!
6、幫我查查標准砂潮濕後測得的壓實度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幫你分析:標准砂變潮濕 試坑中的砂質量會增加 也就是剩餘砂的質量減少
由於灌砂筒中砂總重不變 所以得出試坑體積變大
由此得出的土的濕容重減少 最後得到的壓實度結果偏小
7、衛生間門口兩側返潮、掉皮是怎麼回事
首先牆面如果做過防水工作,就要考慮洗手間外側的牆紙透氣性太差,水分沒有揮發出去,才導致產生了細菌,因而才會起皮。其次就是水路打壓,不持續掉壓就能排除水路的問題。還有可能是鋪瓷磚的砂層太厚,地面過於潮濕,沒有干透的時候就鋪磚了,當溫度升高瓷磚下就會有水蒸氣出來,就沿著牆角蔓延,導致牆面脫皮。
8、室內返潮怎麼處理
9、返潮形成的原因?
返潮形成的原因:
1、因為室內濕度太,南風天是一種返潮現象,空氣中過高濃度的濕氣在遇到過冷的物體表面,比如牆面塗料等,會發生凝聚現象而產生水珠。當水汽附著並浸潤牆面漆膜表面比較長的時間時,就容易誘發漆膜表面出現黴菌。
2、內因,比如牆面塗料質量不過關:正是塗料產品自身的抗菌防霉性能較差造成的。由於產品的防霉性較差,水汽很容易滲透進牆里層,從而導致黴菌很容易滋生。牆面刷漆過程中的不當操作,也容易導致漆膜在回南天容易出現霉變。
(9)保健砂返潮擴展資料:
牆面返潮的解決措施:
1、為了防止牆面返潮,首先要從源頭上來控制。目前市面上裝飾材料非常多,最常見的有無紡布的、木纖維的、PVC的、玻璃纖維基材的、布面的等,相對而言,PVC材質的牆紙最不透氣,最容易將牆體排出的水汽悶在里頭,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霉點。
2、有時候牆面返潮是因為施工不當造成的,因此大家在施工時應保持牆面乾燥,牆面上刷上水泥後,應保養20天至40天,才能夠進行牆紙的鋪貼。值得注意的是,裝修時要注意別讓不規范的施工將不適合牆麵粉刷的海沙混入。海砂含鹽量高,很容易吸聚水分,為後期牆面埋下「水患」。
10、「返潮」現象!
室內返潮現象主要發生在住宅的底層地面。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溫度較高的潮濕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遇到溫度較低而又光滑不吸水的地面時,易在地面產生凝結水(一般溫度在2℃左右時即會產生)。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梅雨季節,雨水多,氣溫高,濕度大。一旦氣候轉晴乾燥,返潮現象即可消除。二是地面墊層下地基土壤中的水通過毛細作用上升,以及汽態水向上滲透,使地面材料潮濕,並加劇整個房間濕度情況的惡化。這種情況往往常年發生,較難處理。此外,還有室外的排水不暢、房間的通風不好等原因。南方大部分地區地表層多屬粘土和亞粘土。粘土毛細孔水位上升高度可達2~2.5米,亞粘土則達1~1.3米。用密實性差的建築材料做室內地面時,會增強毛細作用,地面返潮現象更嚴重。 一、對返潮地面的檢查與處理 1.檢查。先檢查地面是否有裂縫,裂縫是地下水向上滲透的主要通道。水泥砂漿或整澆的混凝土地面,一般寬度0.05毫米以上的裂縫均為可見裂縫。有規則的裂縫通常是沿房間縱向或橫向出現的,是材料收縮龜裂形成的。再檢查地面是否有空鼓現象,可用一根木棍沿著地面輕輕垂直敲擊,如果所敲擊的響聲有空響,該處就有空鼓。 2.裂縫、空鼓的處理。對於有規則的裂縫,應鑿成「V」形縫,將縫內清理干凈後,用瀝青油膏進行封閉。如能用火焰烘烤,使裂縫處充分乾燥,效果更佳。一般發絲裂縫,作大面積封閉。對有空鼓的地方,應將面層敲掉,將墊層鑿毛,在墊層上刷一道水泥漿,隨即用與面層相同的材料修補平整。 3.防潮處理。對裂縫和空鼓局部處理完後,應對面層進行全面防潮封閉處理。處理的原則是阻塞水泥砂漿或混凝土中毛細管滲水通道。一般可採用塗刷防水塗料或防水劑的方法。塗刷前,先將面層鑿毛,清掃干凈,塗刷兩道防水塗料。第一道塗刷時應用力,使其深入毛細孔內。待第一道塗料實干後(一般24小時左右)再塗刷第二遍,這樣形成整體防水塗膜。在地面與牆面轉角處,塗料應刷至牆面踢腳板高度。 在對原地面進行防潮處理後,再做新面層。新面層材料的選取應考慮選用強度高、耐磨、有一定防潮能力、易於清洗、實用美觀的地面材料,亦可採用水泥砂漿面層。
至於空氣濕度,除特殊需要可用設備控制濕度外,一般建築不宜打開迎風的窗,少打開迎風向的門,減少潮濕空氣湧入室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