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天該如何保健?
春季飲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這一時令以肝當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樹木那樣生發,主人體一身陽氣升騰。若肝功能受損則導致周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奮的肝再攝入過量的酸味,則造成肝氣過旺,而肝克伐脾就勢必傷及脾臟。
脾又與胃密切相關,故脾弱則妨礙脾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補益脾氣,脾健又輔助於肝氣。故春季進補應如唐代百歲醫家孫思邈所說:「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臟,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谷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蔬果類,如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肉魚類,如牛肉、豬肚、鯽魚、花鯉、鱸魚、草魚、黃鱔等。人體從這些食物中吸取豐富營養素,可使養肝與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選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芥菜、香菜、生薑、蔥。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既可疏散風寒,又能抑殺潮濕環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時暖風或晚春暴熱襲人,易引動體內郁熱而生肝火,或致體內津液外泄,可適當配吃些清解里熱、滋養肝臟的食物,如蕎麥、薏苡仁、薺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萵筍、茄子、荸薺、黃瓜、蘑菇。這類食物均性涼味甘,可清解里熱,潤肝明目。
至於新鮮水果,雖有清熱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里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乾果柿餅之類為好。
1.物理掃帚:
主要是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它們具有獨特的物理特性,能像海綿一樣,吸附腸道內的代謝廢物以及隨食物進入體內的有毒物質,並及時排出體外,縮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減少腸道對廢毒物質的吸收。同時,它們又像一把刷子,可清除粘藏在腸壁上的廢毒物質和有害菌,使大腸內壁形成光滑的薄膜,利於食物殘渣快速通暢地排出體外。要用好「物理掃帚」就要注意補充膳食纖維,一般地說,蔬菜中膳食纖維含量為1%~2%,平時如果能適當注意增加蔬菜的攝入量,即可滿足人體對膳食纖維的需要。
2.化學掃帚:
主要是指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卜素、類黃酮等。維生素E是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能阻止脂質的過氧化作用。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卒中和心肌梗死。維生素C有多種抗氧化特性,並可去除有氧化作用的空氣污染物的毒性。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下降,這時需要補充一定的抗氧化劑,以延緩衰老和維護健康。蔬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等,有助「化學掃帚」功能的發揮。每100克蔬菜維生素C含量在40毫克以上的有蘿卜纓、甜椒、油菜、花菜、甘藍、苦瓜、西洋菜、綠花菜等。
3.生物掃帚:
指抗氧化酶以及居住在腸道內的益生菌。在酶類清除劑中,最出名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由於體內抗氧化防禦機制並不完全有效,因此也需通過膳食補充。大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豐富的蔬菜。另外,紅色、紫色蔬菜像紫甘藍、紫菜尖、紅豇豆、紅皮蘿卜、心裡美蘿卜等,它們都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居住在腸道內的益生菌能抑制腐敗菌的孳生,抵禦病原菌的侵害。經常喝點酸奶能補充益生菌,可以更好地發揮生物掃帚的功能。
清除體內垃圾,還要注意少飲咖啡、可樂及其他含咖啡因的飲品,盡量戒煙戒酒。人體毒素排出之後,還要及時調理氣血,使新陳代謝及內分泌正常。
2、春季應怎麼保健?
春回大地,陽氣升發,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人體陽氣亦順應春陽之氣向外疏發。根據春季春陽升發,乍暖還涼等特點,要科學、合理地調節人們的精神、衣著、飲食、運動等,以達到養生健身,預防疾病的目的。
在精神上,因春季屬肝木之令,保持精神情志的舒暢,則能促進肝氣的疏泄,有助於肝氣的升發與春陽升發相統一,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春日漸長,老年人不要孤眠獨坐,自生郁悶。改善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陶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遊春賞花,踏青問柳,臨溪戲水,散步練功等,有助於振興精神,忘卻煩惱之事。
在起居上,宜「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即適當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適應春季勃勃生機,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由於陽氣升發,人體氣血趨向於表,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組織器官負荷加重,於是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早晨不易醒來,醒後又昏昏欲睡,這種現象俗稱「春困」。要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就當早起,舒展形體。年高多病者可適當早睡。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各種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開始生長繁殖、傳播疾病,所以要注意室內外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預防春季兒童常見的流感、流腦、腮腺炎、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病的發生。
在衣著上,春天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之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在飲食上,宜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相應增加,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桔、蔥、姜、蒜、香菜、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春季一般無進補的必要,但對體虛乏力,氣短懶言,動則汗出者,可用黨參、黃芪各20克,雞肉250克,紅棗5枚,生薑三片,加水燉熟,食鹽少許調味,飲湯吃肉,可經常服用。
在運動上,動作宜舒展、暢達、緩慢,猶如百草萌芽,風擺柳絲,蜻蜓點水。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以運動後精力充沛,身體輕松、舒服為度。一般可選擇簡單易行而富有興趣的活動為好,如散步、慢跑、春遊、乃至放風箏、盪鞦韆等,老年人還可選擇一些簡單的保健功法,如八段錦,十二段錦,易筋經等。
3、春之約之保健小常識
春季宜多散步。春暖花開之際,散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生保健方法。一天緊張繁忙工作之後,到街頭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勞,由於腹部肌肉收縮,呼吸均勻乃至加深,利用血液循環,增加胃腸消化功能。
4、春天如何保健?
萬物生發的春天,也是細菌病毒蠢蠢欲動的季節,如何加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噴嚏聲音,敲開這季春天的序幕。
來不及賞燦爛春花,辦公室里來勢洶洶的感冒病毒,已經讓人喊饒。
這是個考驗身體抗病能力的絕佳季節。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氣,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細菌病毒的俘虜。
事實上,以中國傳統醫學而言,春天確實容易好發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熱等傳染性病症。
外在環境氣候多變,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內在體質虛弱,加上飲食及生活習慣不正常,才是導致病菌有機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體力,再頑強的病毒細菌,都難以對人體造成威脅。
中醫古籍《內經》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精,廣義是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癒,或是熬夜、房事不節制、過度勞累等耗損身體的原因潛伏在體內,在春天便會因溫熱氣候引發病徵。
此外,現代小孩愛吃冰冷食物、不愛運動,「很多小朋友循環很差,常常會生病,」中醫師吳建勛提到,冰冷食物會造成氣管、毛細孔收縮,除了避免運動後立刻飲用,平時也應培養持續運動的習慣。
如何對付春天伺機而動的病毒細菌?
增強抵抗力,腸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強免疫系統功能,首重腸胃功能的強健。
中醫提到「脾胃為後天之本」,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體才有足夠能力抵禦外敵。
清代名中醫葉天士,治病一定先問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慾如何,他認為飲食可以調和氣血順暢,是身體運作之本。
愛護腸胃第一招,就是減少腸胃的負擔。揮別冬季的油膩飲食,春天最適合清爽新鮮的綠色蔬菜及芽菜,中國傳統醫學會理事長黃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魷魚絲、餅乾等,容易刺激氣管,使發炎情形惡化,並不適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時,將有香氣的蔬菜,如香菜、紫蘇、九層塔等,切碎放進湯里或菜里,不但可以開胃,香菜具有殺菌效果,可以預防感冒。
平時可飲用四神湯來調整腸胃機能。四神湯中的茯苓、山葯等,可以幫助消化,對於預防感冒也有不錯的效果。
熱騰騰的粥,也是護胃良方。粥具有豐富營養,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護胃氣、加速疾病復原的效果。
熱粥灑上天然抗生素的蔥絲,加上一點鹽(可化痰),是吳建勛對抗感冒的食療方。
《紅樓夢》里講究養生的賈母,最愛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廚子為她准備粥品。
身上總是飄著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療法老師陳秀麗習慣在孩子感冒時,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鎮定舒緩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撫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腸胃敏感症狀。
通常一個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蓋20分鍾後飲用,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幼兒園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則可飲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兩杯。
強化腎臟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醫認為免疫功能與腎系統(與西醫不同,包含腎臟及泌尿系統)息息相關,當腎系統功能偏弱時,抗病能力下降,自然無法把病毒細菌趕出體外。
如果發現自己這陣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噴嚏,「這是腎氣不足的現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吳建勛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攤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坐幾個小時,剛好壓迫到腎系統的循環。
此時可以利用腎系統的穴位按摩,強化腎系統功能。
首先搓熱雙手,用手掌輕輕地畫圈按摩肚臍正後方左右兩側的命門穴。
下半身的運動如蹲馬步或是半蹲的姿勢,也可以作用到命門穴,達到活化腎臟功能效果。
對於經常出入公共場合,吳建勛個人有一套預防感染的方式。
每當孩子出門看電影前,他會隨手讓他們帶包酸梅或紫蘇梅,讓他們在看電影或走路時可以含著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殺菌作用,可抑制細菌從口鼻出入,減少呼吸道感染。潤喉生津的酸梅湯也有同樣功效。
對抗病毒無他,心靜而已,總是一張溫和笑臉的黃碧松,相當注重個人的休養調息,心情平靜是他個人增強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堅持不熬夜,黃碧松診間處處可見木雕佛像和字畫,讓人緊綳的心情全然放鬆。
你也可以帶著孩子,多到綠色的山上、草原,做做運動,盡情吸收春陽的活力。因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mysuperstar 2004-04-10 19:22
萬物生發的春天,也是細菌病毒蠢蠢欲動的季節,如何加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噴嚏聲音,敲開這季春天的序幕。
來不及賞燦爛春花,辦公室里來勢洶洶的感冒病毒,已經讓人喊饒。
這是個考驗身體抗病能力的絕佳季節。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氣,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細菌病毒的俘虜。
事實上,以中國傳統醫學而言,春天確實容易好發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熱等傳染性病症。
外在環境氣候多變,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內在體質虛弱,加上飲食及生活習慣不正常,才是導致病菌有機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體力,再頑強的病毒細菌,都難以對人體造成威脅。
中醫古籍《內經》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精,廣義是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癒,或是熬夜、房事不節制、過度勞累等耗損身體的原因潛伏在體內,在春天便會因溫熱氣候引發病徵。
此外,現代小孩愛吃冰冷食物、不愛運動,「很多小朋友循環很差,常常會生病,」中醫師吳建勛提到,冰冷食物會造成氣管、毛細孔收縮,除了避免運動後立刻飲用,平時也應培養持續運動的習慣。
如何對付春天伺機而動的病毒細菌?
增強抵抗力,腸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強免疫系統功能,首重腸胃功能的強健。
中醫提到「脾胃為後天之本」,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體才有足夠能力抵禦外敵。
清代名中醫葉天士,治病一定先問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慾如何,他認為飲食可以調和氣血順暢,是身體運作之本。
愛護腸胃第一招,就是減少腸胃的負擔。揮別冬季的油膩飲食,春天最適合清爽新鮮的綠色蔬菜及芽菜,中國傳統醫學會理事長黃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魷魚絲、餅乾等,容易刺激氣管,使發炎情形惡化,並不適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時,將有香氣的蔬菜,如香菜、紫蘇、九層塔等,切碎放進湯里或菜里,不但可以開胃,香菜具有殺菌效果,可以預防感冒。
平時可飲用四神湯來調整腸胃機能。四神湯中的茯苓、山葯等,可以幫助消化,對於預防感冒也有不錯的效果。
熱騰騰的粥,也是護胃良方。粥具有豐富營養,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護胃氣、加速疾病復原的效果。
熱粥灑上天然抗生素的蔥絲,加上一點鹽(可化痰),是吳建勛對抗感冒的食療方。
《紅樓夢》里講究養生的賈母,最愛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廚子為她准備粥品。
身上總是飄著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療法老師陳秀麗習慣在孩子感冒時,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鎮定舒緩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撫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腸胃敏感症狀。
通常一個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蓋20分鍾後飲用,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幼兒園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則可飲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兩杯。
強化腎臟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醫認為免疫功能與腎系統(與西醫不同,包含腎臟及泌尿系統)息息相關,當腎系統功能偏弱時,抗病能力下降,自然無法把病毒細菌趕出體外。
如果發現自己這陣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噴嚏,「這是腎氣不足的現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吳建勛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攤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坐幾個小時,剛好壓迫到腎系統的循環。
此時可以利用腎系統的穴位按摩,強化腎系統功能。
首先搓熱雙手,用手掌輕輕地畫圈按摩肚臍正後方左右兩側的命門穴。
下半身的運動如蹲馬步或是半蹲的姿勢,也可以作用到命門穴,達到活化腎臟功能效果。
對於經常出入公共場合,吳建勛個人有一套預防感染的方式。
每當孩子出門看電影前,他會隨手讓他們帶包酸梅或紫蘇梅,讓他們在看電影或走路時可以含著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殺菌作用,可抑制細菌從口鼻出入,減少呼吸道感染。潤喉生津的酸梅湯也有同樣功效。
對抗病毒無他,心靜而已,總是一張溫和笑臉的黃碧松,相當注重個人的休養調息,心情平靜是他個人增強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堅持不熬夜,黃碧松診間處處可見木雕佛像和字畫,讓人緊綳的心情全然放鬆。
你也可以帶著孩子,多到綠色的山上、草原,做做運動,盡情吸收春陽的活力。因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5、在春天怎樣保健????求指教
萬物生發的春天,也是細菌病毒蠢蠢欲動的季節,如何加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噴嚏聲音,敲開這季春天的序幕。
來不及賞燦爛春花,辦公室里來勢洶洶的感冒病毒,已經讓人喊饒。
這是個考驗身體抗病能力的絕佳季節。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氣,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細菌病毒的俘虜。
事實上,以中國傳統醫學而言,春天確實容易好發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熱等傳染性病症。
外在環境氣候多變,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內在體質虛弱,加上飲食及生活習慣不正常,才是導致病菌有機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體力,再頑強的病毒細菌,都難以對人體造成威脅。
中醫古籍《內經》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精,廣義是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癒,或是熬夜、房事不節制、過度勞累等耗損身體的原因潛伏在體內,在春天便會因溫熱氣候引發病徵。
此外,現代小孩愛吃冰冷食物、不愛運動,「很多小朋友循環很差,常常會生病,」中醫師吳建勛提到,冰冷食物會造成氣管、毛細孔收縮,除了避免運動後立刻飲用,平時也應培養持續運動的習慣。
如何對付春天伺機而動的病毒細菌?
增強抵抗力,腸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強免疫系統功能,首重腸胃功能的強健。
中醫提到「脾胃為後天之本」,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體才有足夠能力抵禦外敵。
清代名中醫葉天士,治病一定先問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慾如何,他認為飲食可以調和氣血順暢,是身體運作之本。
愛護腸胃第一招,就是減少腸胃的負擔。揮別冬季的油膩飲食,春天最適合清爽新鮮的綠色蔬菜及芽菜,中國傳統醫學會理事長黃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魷魚絲、餅乾等,容易刺激氣管,使發炎情形惡化,並不適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時,將有香氣的蔬菜,如香菜、紫蘇、九層塔等,切碎放進湯里或菜里,不但可以開胃,香菜具有殺菌效果,可以預防感冒。
平時可飲用四神湯來調整腸胃機能。四神湯中的茯苓、山葯等,可以幫助消化,對於預防感冒也有不錯的效果。
熱騰騰的粥,也是護胃良方。粥具有豐富營養,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護胃氣、加速疾病復原的效果。
熱粥灑上天然抗生素的蔥絲,加上一點鹽(可化痰),是吳建勛對抗感冒的食療方。
《紅樓夢》里講究養生的賈母,最愛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廚子為她准備粥品。
身上總是飄著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療法老師陳秀麗習慣在孩子感冒時,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鎮定舒緩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撫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腸胃敏感症狀。
通常一個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蓋20分鍾後飲用,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幼兒園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則可飲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兩杯。
強化腎臟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醫認為免疫功能與腎系統(與西醫不同,包含腎臟及泌尿系統)息息相關,當腎系統功能偏弱時,抗病能力下降,自然無法把病毒細菌趕出體外。
如果發現自己這陣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噴嚏,「這是腎氣不足的現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吳建勛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攤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坐幾個小時,剛好壓迫到腎系統的循環。
此時可以利用腎系統的穴位按摩,強化腎系統功能。
首先搓熱雙手,用手掌輕輕地畫圈按摩肚臍正後方左右兩側的命門穴。
下半身的運動如蹲馬步或是半蹲的姿勢,也可以作用到命門穴,達到活化腎臟功能效果。
對於經常出入公共場合,吳建勛個人有一套預防感染的方式。
每當孩子出門看電影前,他會隨手讓他們帶包酸梅或紫蘇梅,讓他們在看電影或走路時可以含著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殺菌作用,可抑制細菌從口鼻出入,減少呼吸道感染。潤喉生津的酸梅湯也有同樣功效。
對抗病毒無他,心靜而已,總是一張溫和笑臉的黃碧松,相當注重個人的休養調息,心情平靜是他個人增強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堅持不熬夜,黃碧松診間處處可見木雕佛像和字畫,讓人緊綳的心情全然放鬆。
你也可以帶著孩子,多到綠色的山上、草原,做做運動,盡情吸收春陽的活力。因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mysuperstar 2004-04-10 19:22
萬物生發的春天,也是細菌病毒蠢蠢欲動的季節,如何加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哈啾!」清脆的噴嚏聲音,敲開這季春天的序幕。
來不及賞燦爛春花,辦公室里來勢洶洶的感冒病毒,已經讓人喊饒。
這是個考驗身體抗病能力的絕佳季節。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氣,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一不小心,就成了細菌病毒的俘虜。
事實上,以中國傳統醫學而言,春天確實容易好發疾病,譬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熱等傳染性病症。
外在環境氣候多變,固然是致病因素,但內在體質虛弱,加上飲食及生活習慣不正常,才是導致病菌有機可乘的主因。
「固本最重要,」只要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好體力,再頑強的病毒細菌,都難以對人體造成威脅。
中醫古籍《內經》就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精,廣義是指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若冬天不注意保暖、疾病未治癒,或是熬夜、房事不節制、過度勞累等耗損身體的原因潛伏在體內,在春天便會因溫熱氣候引發病徵。
此外,現代小孩愛吃冰冷食物、不愛運動,「很多小朋友循環很差,常常會生病,」中醫師吳建勛提到,冰冷食物會造成氣管、毛細孔收縮,除了避免運動後立刻飲用,平時也應培養持續運動的習慣。
如何對付春天伺機而動的病毒細菌?
增強抵抗力,腸胃功能正常最重要
加強免疫系統功能,首重腸胃功能的強健。
中醫提到「脾胃為後天之本」,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身體才有足夠能力抵禦外敵。
清代名中醫葉天士,治病一定先問患者消化功能及食慾如何,他認為飲食可以調和氣血順暢,是身體運作之本。
愛護腸胃第一招,就是減少腸胃的負擔。揮別冬季的油膩飲食,春天最適合清爽新鮮的綠色蔬菜及芽菜,中國傳統醫學會理事長黃碧松提到。
油炸及重口味的食品如魷魚絲、餅乾等,容易刺激氣管,使發炎情形惡化,並不適合食用。
孩子胃口不好時,將有香氣的蔬菜,如香菜、紫蘇、九層塔等,切碎放進湯里或菜里,不但可以開胃,香菜具有殺菌效果,可以預防感冒。
平時可飲用四神湯來調整腸胃機能。四神湯中的茯苓、山葯等,可以幫助消化,對於預防感冒也有不錯的效果。
熱騰騰的粥,也是護胃良方。粥具有豐富營養,容易消化吸收,具有保護胃氣、加速疾病復原的效果。
熱粥灑上天然抗生素的蔥絲,加上一點鹽(可化痰),是吳建勛對抗感冒的食療方。
《紅樓夢》里講究養生的賈母,最愛喝白粥,每回酒宴上必要廚子為她准備粥品。
身上總是飄著淡淡的香草味,芳香療法老師陳秀麗習慣在孩子感冒時,泡一杯洋甘菊茶。具鎮定舒緩作用的洋甘菊,可以安撫孩子因感冒引起的腸胃敏感症狀。
通常一個茶袋泡一杯水(250cc),加蓋20分鍾後飲用,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幼兒園以下的小朋友一天半杯,小朋友則可飲用一杯,成人可加量至一天兩杯。
強化腎臟功能的按摩法
此外,中醫認為免疫功能與腎系統(與西醫不同,包含腎臟及泌尿系統)息息相關,當腎系統功能偏弱時,抗病能力下降,自然無法把病毒細菌趕出體外。
如果發現自己這陣子常常打哈欠和打噴嚏,「這是腎氣不足的現象,可能快要感冒了,」吳建勛提到,尤其是一回家就攤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坐幾個小時,剛好壓迫到腎系統的循環。
此時可以利用腎系統的穴位按摩,強化腎系統功能。
首先搓熱雙手,用手掌輕輕地畫圈按摩肚臍正後方左右兩側的命門穴。
下半身的運動如蹲馬步或是半蹲的姿勢,也可以作用到命門穴,達到活化腎臟功能效果。
對於經常出入公共場合,吳建勛個人有一套預防感染的方式。
每當孩子出門看電影前,他會隨手讓他們帶包酸梅或紫蘇梅,讓他們在看電影或走路時可以含著梅子。
梅子具有生津及殺菌作用,可抑制細菌從口鼻出入,減少呼吸道感染。潤喉生津的酸梅湯也有同樣功效。
對抗病毒無他,心靜而已,總是一張溫和笑臉的黃碧松,相當注重個人的休養調息,心情平靜是他個人增強免疫力的方式。
吃素二十多年,且堅持不熬夜,黃碧松診間處處可見木雕佛像和字畫,讓人緊綳的心情全然放鬆。
你也可以帶著孩子,多到綠色的山上、草原,做做運動,盡情吸收春陽的活力。因為,好心情才是最好的抗病良方。
6、春天如何保健?
春季養生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精神養生——在春光明媚的春天,應該踏青問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行歌舞風,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春季的大自然相適應,充滿勃勃生氣,以利春陽生發之機。
●起居調養——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克服情志上倦懶思眠的狀態,以助生陽之氣升發。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極易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加之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既養陽又收陰。
●飲食調養——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如:麥、棗、豉、花生、蔥、香菜等,而生冷粘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
●運動調養——入春後,應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取己所好,盡量多活動。
●防病保健——初春,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預防措施,一是講衛生,二是多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三是加強保健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每天選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作保健按摩兩次,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