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數九保健知識

數九保健知識

發布時間:2020-07-13 01:25:03

1、數九天吃什麼好 數九天應該多吃什麼

可以吃主食、奶、蛋、肉和豆類、辣椒、羊肉等

冬至又稱冬九九,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整整90天,數九計日。也就是說,最冷的時候,跟著就來了。所以有個詞叫「數九寒天」呢。

數九寒天,萬物斂藏,寒氣逼人的這些日子更應該注意保健養生,同時這個時間段也的確是食補養生的好時機。

1、主食:

冬季可適當增加主食(米飯、麵食等)的攝入量。主食為碳水化合物,較易轉化為熱能。

2、奶、蛋、肉和豆類:

按照營養學家推薦的每人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為1.0~1.2克/公斤體重,且應以優質蛋白為主,包括奶、蛋、肉和豆類及其製品。優質蛋白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量較高,是核蛋白、激素、酶和抗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3、辣椒:

辣椒富含胡蘿卜素、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營養素。研究發現,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增強食慾,還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張大,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

4、羊肉:

羊肉「味甘,大熱」,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之功效,對預防肺部感染、支氣管炎、哮喘、貧血、腰膝酸軟及諸多虛寒證也有益處。

2、進入數九心難受腿難受

數九寒天 關愛你的關節
如今已經進入最寒冷的數九天,您是否感覺到天氣在慢慢變冷呢?南方的冬天雖然沒有北方那般冰冷刺骨,但是對於一些關節疼痛的市民來說還是有點措手不及。專家提醒大家,冬天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關節養護工作,尤其是嚴寒的三九天,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冬天關節養護的小知識,希望可以對大家有些許幫助。
關節養護要科學 保暖很重要
數據顯示,我國關節炎患者已經超過一億人。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有「頭號致殘疾病」之稱。關節炎種類超過100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性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人們常常將關節炎看做是老年病,過去也確實如此,但現在患者明顯更年輕了。因此,關節的養護對於所有人都很重要。
關節養護的方式一定要科學。冬天的時候,我們最好不要穿那些束縛關節的衣服,那樣很容易留下一些關節隱患。另一個方面,一定要做好關節保暖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避免關節疼痛的事情發生。關節炎與環境、細菌、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誘發因素。故而,要想緩解最好的辦法就是先「驅寒」。
據專家介紹,除了添加衣物,冬天要多用熱水泡腳,保證關節部位血液循環和活動自如。但不適宜熱敷,因為熱敷會使關節循環不暢、發脹、發腫,不利於治療。在寒冷的冬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病情最易惡化加重,早期通常表現為發涼、麻木,腿部肌肉痙攣,「抽筋」等症狀。往往早期症狀並不典型,所以常會被患者忽視,誤認為是缺鈣或是腰椎病等,耽誤了最佳治療期。
合理鍛煉關節 避免關節損傷
有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有的人患關節炎後害怕疼痛,不敢活動,甚至卧床不動。其實這對保護關節並不利,時間長了,反而會引起髕骨老化、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一系列並發症,進一步加劇關節的損傷和不穩定。患了關節炎後,正確地適當地進行鍛煉,可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延緩和減慢關節病的進程。合理鍛煉關節,避免關節損傷應把握好以下環節:
首先,處理好「鍛煉」和「休息」這對矛盾。把握好鍛煉和休息,動和靜的分寸,總的原則是「休息關節,鍛煉肌肉」。對已經出現早期、輕微症狀者,必要的休息可以減少關節的磨損,利於炎症和腫脹的消散。而適當鍛煉可以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加強關節的穩定性,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
要選擇科學適當的鍛煉方式。有膝關節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方式,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游泳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對頸椎、肩關節、膝關節等都有保健作用,同時對糖尿病、高血壓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散步是一種最經濟、最安全、最適宜長期堅持的運動形式。有關節炎的患者散步時步幅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快步疾走容易加劇關節的磨損。
此外,仰卧起坐、俯卧撐、橋形拱身以及模仿蹬自行車,都是患者最好的運動。可以做床上抬腿運動,用大腿帶動小腿,膝關節不彎曲,必要時可以在腳踝部放個沙袋,增加鍛煉強度,這種鍛煉方式的好處是不受場地的限制。關節炎患者不適宜進行一些劇烈的活動,如蹲馬步、蹲下起立、爬樓梯、登山等,這些活動會增加關節負荷,加劇關節的磨損。
「三九貼」有講究 不是人人都適用
入冬以來,隨著氣溫日漸下降,又到了「三九」穴位貼敷的時節。專家提醒,「三九貼」要認准呼吸系統疾病、骨關節病變等適應症,孕婦、年老體弱等人群應慎用或禁用,切不可盲從。專家表示,今年的入九時間是12月22日,但「三九貼」無須都擠在「三九」第一天,只要每次貼敷間隔十天即可。此外,「三九貼」也是葯,也有禁忌人群,有些會對皮膚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
據專家介紹,「三九貼」每年冬季進行,是冬病夏治「三伏貼」的延續,與「三伏貼」合稱「陰陽貼」。「三九」時陽氣收斂,經絡處於半休眠狀態,此時在冬病夏治的基礎上貼敷穴位,可以刺激經絡,起到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此外,還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增強人的體質和抗病能力,為來年身體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但專家同時提醒,「三九貼敷」要認准小兒及成人哮喘、咳喘、反復呼吸道感染、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風濕性、類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四肢畏寒等骨關節病變;胃炎、胃竇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表現為喜暖畏寒、得冷食疼痛發作、得暖食疼痛緩解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凍瘡、鼻炎等適應症,切不可盲從。
冬季關節如何養護
控制自身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飲食的酸鹼平衡對於關節炎的治療及並發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飲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機活性鹼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
要經常進行戶外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壓力過重會導致酸性物質的沉積,影響代謝的正常進行。適當的調節心情和自身壓力可以保持弱鹼性體質,從而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減輕體重。肥胖往往加重關節面的負擔,使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炎。肥胖還可通過其他代謝並發症間接影響關節,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症等等。
■小貼士
冬季改善關節炎的食療方
蛇肉歸紅湯
組成:當歸15克,黃芪25克,薏苡仁50克,紅棗(去核)6枚,蛇肉200克。
製法:將當歸、黃芪、薏苡仁、紅棗分別洗凈。蛇肉洗凈,切成小塊。把全部用料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飲湯吃蛇肉,每天1料。
功效:補氣益血、祛濕除痹。用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之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者。
獨活黑豆湯
組成:獨活12克,黑豆60克,米酒少許。
製法:將獨活、黑豆放入清水中,文火煮2小時,取汁,兌入米酒,1日內分2次溫服。
功效:祛風勝濕,活血止痛。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屬風濕痹阻者。
百合湯
原料:百合20-30克
製法:煎湯或蒸熟食,每日1劑,可長期服用。
功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百合含有秋水仙鹼等成分,對痛風性關節炎有防治作用。
無花果豬瘦肉湯
材料:無花果150克,豬瘦肉100克。
製法:將無花果、瘦肉分別洗凈切片,加水300毫升,燒開後加入精鹽,煮至熟透,下味精、淋麻油。
功效:適用於風濕疼痛。

3、冬九九的數九習俗

「數九」的習俗很多,以「九九歌」最為廣泛和悠久。這些歌謠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現象,生動反映九九中的天氣變化規律。就我國多數地區而言,二九過完時,天氣並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時,差不多是「大寒」節氣了,所以說「三九四九,凍死母狗」。五九以後,大地漸漸回春,天氣由冷漸暖,故「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八九,單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驚墊」節氣,所以「九九聞雷,響聲持久」。
明代出現了「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上有一首《冬九九歌》,是我國有記載較早的數九歌謠:「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鬍須;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不同地區由於不同的氣候特徵,也流傳著不同的《冬九九歌》。如黃河中下游《冬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開河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江蘇常州的 《冬九九歌》是:「頭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凍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窮漢街上舞;六九五十四,蚊蠅叫吱吱;七九六十三,行人著衣單;八九七十二,赤腳踩爛泥;九九八十一,花開添綠葉。」 清道光年間,學者王之瀚寫了一首《冬九九》長詩,則更具藝術性和知識性:「一九冬至一陽生,萬物資始漸溝萌,莫道隆冬無好景,山川草木玉妝成。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間休息掩柴關,室家共享盈寧福,預計來年春不閑。三九嚴寒春結冰,罷鉤歸來蓑笠翁,雖無雙鯉換新酒,且喜床頭樽不空。四九雪鋪滿地平,朔風凜冽起新晴,朱堤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足行。五九元旦一歲周,茗香椒酒答神麻,太平天子朝元日,萬國衣冠拜冕梳。六九上苑佳景多,滿城燈火映星河,尋常巷陌皆車馬,到處笙歌表太和。七九之數六十三,堤邊楊柳欲含煙,紅梅幾點傳春訊,不待東風二月天。八九風和日遲遲,名花先發向陽枝,即今河畔冰開日,又是漁翁垂釣時。九九鶯啼上苑東,青青草色含煙蒙,老農教子宜耕早,二月中天起卧龍。」
此外,清代還有「九九消寒詩圖」,圖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內容從遠古時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鑾」,稱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歷史「大事記」。
繼「畫九」後,清代又出現了「寫九」的習俗。「寫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濃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如右圖)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九字(當然是繁體),先雙鉤成幅,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類似書法練習中的「描紅」)。用粗毛筆著黑色,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筆後,還要用細毛筆著白色在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較詳細的氣象資料。

4、冬天進『九』的說法?

每年從農歷冬至起,我國大部分地區就正式步入了寒冷的季節,民間流行的《冬令數九歌》,形象地反映了從冬至日起氣候變化的特點,同時提供了一些防寒保健的衛生知識,值得一讀。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數九歌」民謠也略有不同。其中江浙滬等江南地區流行的民謠是:「頭九暖,二九寒,三九凍得百鳥亂;四九臘中心,凍死臘蟲精;五九四十五,刀斬勿入土;六九五十四,再冷無意思;七九六十三,衣帽兩可換;八九七十二,貓狗找陰地;九九八十一,百草報青葉。」淮北地區比蘇南的氣溫要低三四度,有民謠道:「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南京地處長江以南,四季分明,也曾流傳有自己的「數九歌」:「一九二九,銀花茶柳;三九二十七,香椽凍成蜜;四九三十六,娃兒凍得哭;五九四十五,窮漢街前舞;六九五十四,薔薇發嫩刺;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八九七十二,行人要帶扇;九九八十一,貓狗躲陰壁。」

5、數九四十歲的女人補點什麼好

關於"數九":數九天如何進補最科學?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這一諺語流傳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餘的人們不要忘了給自己的身體補一補。當然,為了提高進補質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進補的時間、方法等常識。

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中醫雲:「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葯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事實證明,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那麼,冬令進補應選在什麼時間最好呢?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有關專家認為,在冬至前後進補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具體地說,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

當然,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可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因此,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至於補什麼,如何補,最好還是請教醫生。

冬令進補貴相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所以民間流傳有「今年進補,明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

冬令進補,在時間上主要指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而習慣認為冬至前後最為適宜。

進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葯補。俗語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同時,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有條件的還可多吃雞、甲魚、龜、羊肉、 桂圓、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其它還有葯酒、葯粥等,均可根據各自的體質情況選用。

至於葯補,常用的補益中葯有:

屬補氣類的,如人參黃芪、黨參、白術等,適用於氣虛不足,面色 白,氣短乏力,脾虛泄瀉之人;

屬養陰補血類的,如生地、阿膠、當歸、 枸杞等,適用於面白無華,頭暈心悸,口唇蒼白,血紅蛋 白偏低,婦女月經量少等症狀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補品,適用於平素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腰酸多尿,或男子陽痿等人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補葯也不是隨便可用的,當視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而分別選用針對性的補益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強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氣虛病人而見體力衰弱,四肢無力,精神疲秋,心慌氣短,或年老體弱,或工作過度勞累後周身無力,或慢性病引起的頭暈無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夠補益元氣,增加食慾,促使體力恢復。

又如阿膠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對血虛的人尤為適宜。虛啥補啥,各人都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也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屬於那一類虛證,再選擇相應的補葯,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

隨著中葯制劑的不斷改進,各種服用方便的滋補葯品紛紛面市,如人參蜂皇漿、雙寶素、青春寶、中國花粉等,多不勝數。葯補已成為人們所樂用的進補方法。

冬令進補是根據季節特點而創立的一種調養方法,但也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進補。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要求日益增強,有的認為既然是補品,那就有益無害,因而隨意服用,「無虛濫補」;還有的人求補心切,服用補品「多多益善」,結果不但無益,反而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已經發現有人因服用過多的人參,出現了欣快、煩躁、激動、失眠、腹脹等「人參濫用綜合征」,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確進補。 對於平素胃腸虛弱之人,在進補時應特別注意,不能一味蠻補。因為葯物入胃全靠胃腸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腸功能正常,才能發揮補葯的應有效應。對於這類病人,可先服用些黨參、白術、茯苓、苡仁、扁豆、陳皮之類調理胃腸的葯物,使胃腸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進服補葯。這樣機體才能較好地消化吸收。

還需注意的是,有些體質虛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間,應停服補品,待急性病治癒後再繼續進補,否則會使病症遷延難愈。冬季在服用滋補佳品的同時,還應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運動的方法可視各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而定,如太極拳、醫療保健操、練吹字功、散步、打球等,這樣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對滋補品的消化吸收,使補葯中的有效成分能夠被機體很好利用,真正達到補而受益的目的。

6、關於數九:數九天如何進補最科學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所以民間流傳有「今年進補,明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
冬令進補,在時間上主要指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而習慣認為冬至前後最為適宜。
進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葯補。俗語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同時,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可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有條件的還可多吃雞、甲魚、龜、羊肉、 桂圓、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其它還有葯酒、葯粥等,均可根據各自的體質情況選用。
至於葯補,常用的補益中葯有:
屬補氣類的,如人參黃芪、黨參、白術等,適用於氣虛不足,面色 白,氣短乏力,脾虛泄瀉之人;
屬養陰補血類的,如生地、阿膠、當歸、 枸杞等,適用於面白無華,頭暈心悸,口唇蒼白,血紅蛋 白偏低,婦女月經量少等症狀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補品,適用於平素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腰酸多尿,或男子陽痿等人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補葯也不是隨便可用的,當視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而分別選用針對性的補益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強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氣虛病人而見體力衰弱,四肢無力,精神疲秋,心慌氣短,或年老體弱,或工作過度勞累後周身無力,或慢性病引起的頭暈無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夠補益元氣,增加食慾,促使體力恢復。
又如阿膠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對血虛的人尤為適宜。虛啥補啥,各人都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也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屬於那一類虛證,再選擇相應的補葯,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
隨著中葯制劑的不斷改進,各種服用方便的滋補葯品紛紛面市,如人參蜂皇漿、雙寶素、青春寶、中國花粉等,多不勝數。葯補已成為人們所樂用的進補方法。
冬令進補是根據季節特點而創立的一種調養方法,但也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進補。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要求日益增強,有的認為既然是補品,那就有益無害,因而隨意服用,「無虛濫補」;還有的人求補心切,服用補品「多多益善」,結果不但無益,反而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已經發現有人因服用過多的人參,出現了欣快、煩躁、激動、失眠、腹脹等「人參濫用綜合征」,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確進補。 對於平素胃腸虛弱之人,在進補時應特別注意,不能一味蠻補。因為葯物入胃全靠胃腸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腸功能正常,才能發揮補葯的應有效應。對於這類病人,可先服用些黨參、白術、茯苓、苡仁、扁豆、陳皮之類調理胃腸的葯物,使胃腸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進服補葯。這樣機體才能較好地消化吸收。
還需注意的是,有些體質虛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間,應停服補品,待急性病治癒後再繼續進補,否則會使病症遷延難愈。冬季在服用滋補佳品的同時,還應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運動的方法可視各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而定,如太極拳、醫療保健操、練吹字功、散步、打球等,這樣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對滋補品的消化吸收,使補葯中的有效成分能夠被機體很好利用,真正達到補而受益的目的。

7、數九歌的內容

8、數九歌包含哪些物侯知識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冬至」一到,就是數九的第一天,也就是入九了。入九了,就意味著天寒地凍,真正的進入寒冷的嚴冬,古代就有數九一說。

「冬至」是「入九」的第一天,真正進入到「數九寒天」階段了,那麼什麼是「數九寒天」? 「數九寒天」指的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那些日子,而「數九」就是指古人從每年冬至當天(稱之為「入九」)起就開始數日子,每九天為「一九」,一共九個「九」、八十一天,結束的時候大概是次年的3月12日左右,對應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除了「數九」外,古人還有很多玩法,比如:九九消寒圖和九九歌。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變化,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

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陝西關中一帶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緣凌走;五九半,冰雪散;春打六九頭,脫襖換個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八十一,窮娃靠牆立。」

9、什麼時候開始數九?

數九從每年陽歷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開始。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

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9)數九保健知識擴展資料:

數九寒天,北風刺骨,是疾病的多發季節。此時若能多食用耐寒、有助於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對預防某些疾病會有一定的益處,有助於增強人體抗寒防病能力的食物有:

肉、蛋、奶

按照營養學家推薦的每人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1.0~1.2克/公斤體重,寒冬季節應以優質蛋白為主,包括奶、蛋、肉和豆類及其製品。優質蛋白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量較高,是核蛋白、激素、酶和抗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熱量」的重要來源。

尤其是羊肉「味甘,大熱」,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之功效,對預防肺部感染、支氣管炎、哮喘、貧血、腰膝酸軟及諸多虛寒證也有益處。

辣椒

辣椒富含胡蘿卜素、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營養素。研究發現,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增強食慾,還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張大,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可以起到「暖身」的效果。大棗

大棗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常吃紅棗可防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虛弱和保護肝臟,增強肌力和免疫力。大蔥

大蔥能祛風解表,清肺健胃,軟化血管。冬春季多吃些大蔥,對預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動脈硬化均有益處。

10、2019年冬天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9年冬天數九從2019年12月22日開始。

從冬至之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數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與數九保健知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