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別簡單的保健

別簡單的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12 23:35:01

1、簡單的保健方法

慢跑或快走

2、有哪些適合年輕人的操作簡單卻行之有效的日常保健方法?

作為一個步入養生行列的年輕人,我覺得操作簡單的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第一個肯定是泡菊花枸杞茶了,清肝明目,補血抗疲,第二個大概是日常休息做眼保健操吧,現在工作都是面對的電腦手機,眼睛的保養簡單有效的就是學生時代傳承下來的眼保健操了吧,長期堅持是有很大作用的。

3、大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心理健康

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健全的人格,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習生活中表現為:樂意與同學和老師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觀評價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優人之優。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為和諧統一的人格。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結構要素無明顯的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確的自我意識,不會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個大學生無端懷疑別的同學在譏笑他,不管別人怎樣的解釋,他總是固執己見,就是人格上的一種偏執,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另外,人格是否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另一個表現形式!
健康人格是個人在其生活經歷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自我意識,是人的世界觀、心理素質、道德修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和重要標志,也是人能夠准確把握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社會位置以及獲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基礎。
大學生健康人格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一: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學生對自己應有恰如其分的評價,充滿自信,揚長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與環境保持和諧、平衡。
二:有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人格健康的大學生應具有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經常保持愉快、開朗的心境,並且具有幽默感。當消極情緒出現時,能合情合理地渲泄、排解、轉移、升華。
三: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人格健康的大學生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以一種開放的態度主動關心社會、了解社會,觀察所接觸到的各種事物現象,能看到社會發展的積極面和主流並具有社會責任感。在認識社會的同時,能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跟上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表現出能適應新的環境。
四:有和諧的人際關系。人格健康的大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能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與人相處時,尊敬、信任等正面態度多於妒忌、懷疑等消極態度;健康的大學生常常以誠實、公平、信任、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喜愛和接納。
五: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對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並在工作和學習中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獲得成功。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也勇於面對,不畏艱險,勇於拼搏。
六: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審美情趣對於大學生樹立審美觀、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塑造健康的人格結構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能提高自身的修養,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思想的侵蝕,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實現人的自我完善。
然而,在以上這六點內容中,自我意識又是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關鍵核心。
每個人的自我意識既是每個人的人格的核心。自我意識把人的願望、愛好、慾念、習慣、利益結合成統一的體系,在日常生活中構成個人的內心世界,對人格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用自我意識的發展程度來衡量一個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水平。
自我意識又稱自我觀念或自我觀,簡單地說,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情緒的和意志的形式。因此,心理健康的標准,也可以從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自己對自己的態度、自己對自己的控制這三個方面來加以衡量。這就構成心理健康的三大標准。
一:正確地認識自己
古希臘人把「能認識自己」看作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羅神殿的大門上寫著一句箴言:「要認識你自己」。我們也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些話都是很符合心理衛生原則的。
人不僅能認識客觀世界,對周圍的環境有所反應,而且也能反觀自照,把自己作為被認識的客體,對自己的身體、慾望、能力、感情和思想有所反應。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對自己的做人的形象,從自己的身體和外貌、品德和才能、優點和缺點、特長和不足、過去和現狀,以至自己的價值和責任,總會有一定的認識。然俄,自己對自己的這些認識是否符合自己的本來面目和實際情況,各人就會出現很多差異。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有些人看到自己很多問題,但卻看不到自己的主要問題;也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卻看不到自己一點長處。可見人對自己的認識,也和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一樣,需要有一個了解和學習的過程,並不像照鏡子那樣簡單。「當局者迷」也就成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警句。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處於各種不同評價和議論的包圍之中。有人會贊許、稱頌你;有人會批評你、責備你;甚至還有人歧視你。那麼在各種各樣的議論中,究竟哪一個「你」是真實的「你」呢?在投向你的形形色色的目光中,你自己又能否准確無誤地分辨呢?你是從這些評價和議論中汲取有益的營養豐富自己、改善自己呢?還是喪失了自主精神、淹沒在他人的議論中呢?
二:愉快地接納自己
人對自己的認識並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就帶有以比賽情感和態度,伴有自我評價的感情,即對自己是好感還是惡感,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心理衛生要求一個人對自己保持一種接納的態度,而且是一種愉快而滿意地接納自己的態度。也就是說,人對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確地認識,而且還要坦然地承認,欣然地接受。不要欺騙自己、拒絕自己,更不要憎恨自己。
孔子說:「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從心理衛生的觀點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悅納,心情開朗,而小人不能接納自己,故長自苦、自危、自慚、自卑、自惑,以致自毀。悅納自己是一種心理狀態,與客觀環境、本人條件並不完全相關。有些人有生理缺陷,但很樂觀;有些人五官端正,卻並不歡喜自己;有些人並不富裕,卻知足常樂;有些人有錢有勢,卻並不覺得快意。
據說古代有個皇帝,他擁有無數的財寶、無窮的權力,但還是覺得不快樂、不幸福。於是他就去問哲學家,究竟誰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人。哲學家回答說:「他自己認為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人,就是一個最快樂最幸福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有優點,也都有弱點。但油人在發現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後,就當做包袱背起來,老是掛在心上。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看不到了。,於是自己的精神優勢就被缺點、弱點所壓垮,自己的聰明才智、潛在能力就無從發揮。
成功的規律不是說只要悅納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說不悅納自己就無法成功。自卑的人雖也看到身邊有許多有利條件和時機,但他總認為這些條件和時機是為別人准備的與自己並不相干,甚至認為自己根本不配接受這些條件和機會。因此他們就不努力奮斗,也沒有和別人競爭的勇氣。自卑的人就是這樣替自己設置了許多障礙。沒有一個人是能越過他自己所設置的障礙的。
馬克思很欣賞這樣一句諺語:「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為跪著。」不信你站起來試試,你一定能發現自己並註定比別人矮一截,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自己經過努力也能做到,重要的是要悅納自己,對自己要作肯定的評價,對自己的優點和力量要有自我感覺。
三:自覺地控制自己
本能一旦被意識到,它就要受意識所控制,本能也就人化和社會化了。例如,排泄是一種生物本能,對於動物來說,排泄是不擇時間、地點,啟動他的排泄本能。但是對於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就決不會不擇時間、地點,隨意大小便。這使命一切生物本能在文明人身上表現的時候,都要受意識所控制。如果一個人的生物本能得不到意識和理智的過濾,那麼他就永遠也不能上升為人的心理,這個人的生物本能比作一匹野馬,人的理智就像韁繩,沒有韁繩的馬是一匹未經馴服的野馬,而有韁繩控制的馬,才是一匹有用的馬。只有用自己的意志努力去服從自己的理智,自覺地支配自己去實現自己的目的,我們才能通過對自身的支配去支配世界。
歷史上有不少不可一世的人能控制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但卻不能控制自己,最終身敗名裂。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種基本准則。我國的孔子強調修己和克己。古希臘的柏拉圖提出:「節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和慾望的控制。」亞里斯多德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正在於置行為與理智」、「不僅應把那對自己的慾望取得勝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應把那對自己的慾望取得勝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經過他們的提倡,「節制」被定為古希臘的四德(智勇義節)之一。後世的思想家在發揮和修正這些學說時,也都一致強調理智對個人的約束作用。這些理論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是他們強調人的行為應自覺地受意識和理智的控制,卻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客觀要求和人類歷史發展的歸會。從心理衛生的角度看,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結構中最重要的調節機理,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標志。

4、其他不常見的保健療法有哪些?

吹氣止鼻血

如果家中有人流鼻血,可用手將其耳朵口適當扯大,以嘴對准耳朵口,用力地,緩緩地向耳道吹氣,分別向兩只耳朵連續吹三口氣即可。若血未完全止住,可再吹一次。這種止血方法是通過氣流刺激耳朵內神經、交感神經及反射弧,使鼻粘膜血管收縮,達到止血效果。

熱敷治療毛囊炎

毛囊炎雖屬外科小病,但如治療不及時,常可發展成癤癰。家庭治療毛囊炎可採用簡單易行的熱敷法。具體做法是:用清潔的毛巾蘸熱水敷患處,每天兩次,每次3~5分鍾。水溫宜高,以不燙傷為度,毛巾涼後,更換一次。一般病情三天可愈。

吹口琴

常吹口琴,不但能給生活帶來歡樂,而且能增加肺活量,促進肺的呼吸功能。患有慢性肝炎的人,經常吹口琴,可以借肌肉收縮力量,按摩肝部,對消除肝部周圍的炎症大有好處。當然,長時間連續吹奏,對身體無益。吹口琴之前和吹完口琴之後,對口琴要進行沖洗和消毒。口琴最好自己獨自使用,以免傳染各種疾病。

唱歌

不少腦血管疾病,如腦溢血、腦血栓、腦血管痙攣以及某些腦外傷患者,在救治後,往往會失去說話能力,或變得發音不清,難於表達要表達的意思。遇到這種情況,不妨試試「唱歌療法」,它常常可以幫助患者逐步恢復和改善語言表達能力。

洗腳

春洗腳,升陽固本;夏洗腳,除溫邪;秋洗腳,潤肺腑;冬洗腳,暖丹田。用稍高於體溫的水洗腳,對於五臟六腑有益;洗時不斷按摩腳趾,腳掌心,可疏肝健脾,增加食慾,治肝脾腫大;治便秘、肋痛、小兒遺尿,並矯正婦女宮體位置;治胃虛體弱,活躍末梢神經、加強記憶,使周身均感輕快。

梳頭

梳頭可刺激頭皮的神經末梢,調解頭部的神經功能,使頭部處於緊張狀況的神經得以鬆弛,從而能促進血液循環。當你感到頭昏腦脹、思維能力下降時,就應該休息一會兒,拿起梳子梳3~5分鍾頭,再用梳子刮幾下頭皮,使之有酸脹感。這樣每天重復3次,不僅可以健腦,而且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衰弱等也有輔助療效。腦力勞動者尤應重視。

伸懶腰

身體長時間伏案,靜脈血管就會鬆弛、擴張,淤積血液使循環血液量減少,人就感到疲勞。這時伸一個懶腰,會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較強收縮。在持續幾秒鍾的伸懶腰動作中,很多淤積的血液被送回了心臟,這就可以大大增強循環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環。與此同時,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作用,亦可增進肌肉本身的血液流動,使肌肉內的一些廢物得以帶走,從而消除人的疲勞。

5、請問一些簡單的保健辦法,除了叩齒,舌抵上鄂,還有哪些?

1、浴頭
兩手掌心按住前額,稍用力擦到下額部,再翻向頭後兩耳上,輕輕擦過頭頂,還復到前額,這算1次。共擦10次,接著用指肚均勻輕揉整個頭部的發根十次。能調和百脈,使氣血不衰,面色紅潤,減少皺紋。
2、扣攢竹
用拇指彎屈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擊雙側攢竹穴(位於眉頭陷中),每穴15~20次,用力以微感不適為度。有消除額痛、眼脹、恢復視力疲勞等作用。
3、旋眼睛
端坐,兩眼向左旋轉5次,然後向前注視片刻,再向右旋轉5次,前視片刻。對保護視力極有好處。
4、點睛明
以兩食指分別點按雙側睛明穴(眼內角內上方0.1寸)15~30秒,以微感不適為度,有止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5、揉眼皮
以兩手拇指輕按開雙側眼皮上,然後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20次。有消除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6、按太陽
用兩手食指端分別壓在雙側太陽穴上旋轉,順逆時針各揉按10~15次。有止痛醒腦的作用。
7、叩牙齒
口輕閉,上下牙齒相互輕叩20~30次。有防止牙齒松動脫落,促進消化功能的作用。
8、磨鼻背
用拇指背用力摩擦雙側鼻背至局部發熱。有助於通氣,預防感冒。
9、乾洗面
兩手互相指並攏,由額向下洗臉20~30次。有醒腦、降壓的作用。
10、假梳頭
兩手指尖接觸頭皮,從額到枕後,從頭頂到顳側進行梳頭,以頭部有熱感為度。有醒目、止痛、降血壓的作用。
11、鳴天鼓
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三指輕擊後枕部10次,然後掌心掩按耳孔,手指輕按後枕部不動,再突然抬離,接連開閉放響10次,最後兩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突然放開。這樣算做1次,共做3~5次。有醒腦、增強記憶、強化聽力、預防耳病的作用。
12、揉胸脯
以兩手掌按在兩乳外上方,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10次。有加速血流,減少胸肌疲勞的作用。
13、抓肩肌
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左肩肌,左手則捏起右肩肌,交叉進行,各10次,有松肩去疲勞作用。
14、點膻中
以拇指肚稍用力壓兩乳頭連線中點處(即膻中穴),約30秘後突然放開,如此重復5次。有豁胸、順氣、鎮痛、止喘作用。
15、蘇華蓋
端坐,心神寧靜,深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呼出,重復10次。有吐故納新,健肺順氣,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16、豁胸廊
兩手微張五指,分別放於胸前兩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間隙從內向外滑動,重復10~15次。有開胸順氣、止痕止喘作用。
17、舒大腸
一手叉腰,另一手五指張開,指端向下,從心口窩,沿臍兩旁向下腹部,再向右向上至右肋下再向左。即沿大腸走行方向擦揉10次。有疏通大腸、增進消化、預防便秘的作用。
18、分陰陽
以肚臍為中心,兩手虎口相對,平置於臍眼左右,兩手向內向外揉撫,共10次。有順氣、消脹、增進消化功能的作用。
19、揉環跳
坐位或站位,左拇指端揉左側環跳穴(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處),再用右手拇指端揉右側環跳穴,交叉進行,各10次。有通經活絡,壯筋強足作用。
20、搓腰眼
兩手緊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骶尾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時進行,共30次。有壯腰強腎、防治腰痛的作用。
21、甩雙手
兩臂自然下垂,向前向後甩動30~50次。有放鬆肩、臂、腕、指關節,通暢氣血,增強手臂功能的作用。
22、捶兩肩
左右手握空拳,在對側上肢從肩到手腕撲打共20~30次。有通經活絡、靈活關節、防止關節炎及手臂酸痛的作用。
23、頂十指
兩手掌心相對,左右手指用力相頂共10次。有活動指關節,促進手部功能的作用。
24、捏虎口
以右手拇、食指捏左手虎口,再以左手拇、食指捏右手虎口,各10次。有增進手部功能,治療頭面部疾患的作用。
255、旋膝蓋
兩手掌心緊按雙膝,先向外旋轉10次,再向內旋轉10次。有驅逐風靈活筋骨、增強膝部功能以及防止關節炎的作用。
26、擦大腿
兩手抱緊一側大腿根部,用力下按到膝蓋,然後擦回大腿根部,來回共20次。有促使關節靈活,增強腿肌,防止腿病等作用。
27、揉腓腸
以兩手掌挾緊一側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30次,有疏通氣血,加強肌力的作用。
28、掐跟腱
以拇、食指掐跟腱,每側掐20次。有改善足部功能、消除下肢疲勞,增強腳力的作用。
29、搓腳心
兩手搓熱後,用手搓兩腳心,左右各搓80次。有導虛火、舒肝明目的作用。

舌抵上顎是把舌頭自然的抵在上顎,不要讓舌頭有吃力感。下巴也要放鬆。

6、最簡單、經濟、方便和有效的保健方法是?

泡腳的時候也可以雙手按摩雙耳,按到微微發紅發熱,大概4、5分鍾吧,這叫雙管齊下,呵呵。。。。

7、中年自我保健的簡易方法有哪些?

中年人體力畢竟不如青年,在選擇運動健身方法時,不宜找劇烈、速度快的項目去做,方法簡單,容易掌握,針對性強才是中年人自我保健的運動原則,這些簡易的運動項目易使中年人持之以恆,收到健身實效。

簡易的中年自我保健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靜心調神法

清晨起床後,即可平坐床上(或於園庭石凳上),兩腿伸直,兩手掌自然置於雙膝上,兩眼注視距離約1~1.5米遠的一個目標,呼吸均勻細長,排除雜念,靜心寧神,靜坐5~10分鍾(如天氣較冷,要防著涼,注意保暖,或在室內做)。此法簡易,具有調神寧志,安神補腦,恢復精力的作用。

(2)頭部自我按摩保健法

先像洗臉那樣用兩手掌沿鼻翼旁、眼圈、額部、耳旁等摩擦臉部1~2分鍾。再頭稍後仰,兩手左右來回摩擦後頸1~2分鍾。接著用兩拇指指端揉太陽穴,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揉動半分鍾。然後做彈風池,即用兩手掌根部,分別按壓左右兩耳孔,手指置於後腦枕骨上,食指向下彈擊枕骨下風池穴,共彈擊30~60秒鍾。接著再用兩手掌根部反復擠壓雙耳(即用力壓緊兩耳孔,再驟然放開),反復做5~10次。再用木梳(牛角梳最好)前後左右來回梳理頭發、搔動頭皮約1~2分鍾。

功用:可以清醒頭目,解除疲勞,健腦益智,舒經活血,補腎益耳,法通七竅,防治感冒和各種頭痛,防止頸椎病。

(3)拍打健身法

取站位,全身放鬆,從頭部開始,用雙手對全身部位拍打(面部除外)。腰及胳膊、大腿部位可加力拍打;對頭部、頸部、心臟及會陰部的動作要輕;其他部位可酌情用力。每個部位不少於30餘次。每日可進行一次這樣的全身拍打,長年堅持不懈。

功用:舒筋活血,疏通經絡,增強皮膚和肌肉的彈性,強壯筋骨,消除疲勞,治療關節、肌肉疼痛等症。

(4)全身抖動法

取站立姿勢,雙腳與肩平寬,全身放鬆,雙膝微曲,雙上臂自然下垂,收腹,雙眼微閉,舌抵上齶,用雙膝關節帶動全身,上下有節律的抖動,可酌情連續抖動數十次。每日可進行2~3回。(可在晨、晚及工作休息時進行)。

血壓偏高時,雙手掌平端,掌心向下,貼於雙側股部,可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而在血壓偏低時,雙手掌心朝上,則具有升提血壓作用(但有嚴重心臟疾病者不宜採用此法)。

功用:鬆弛全身肌肉,活動全身關節,疏通血脈,消除疲勞和過度緊張情緒,最適宜活動較少的中、老年人。

(5)揉臍腹法

將右手掌置於肚臍上,左手掌貼於右手背上,兩手相互著力,循擠中心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2分鍾。然後稍停,再擴大范圍按揉腹部,同樣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2分鍾。

功用: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增進食慾,消除郁結,防治多種胃腸疾病。

(6)轉腰功

端坐於方凳或椅子上,兩目平視,精神集中,身體放鬆,呼吸自然,兩手下垂,置於膝關節上方。然後即可做轉腰功——以腰部為軸心,做左、右、下、上、前、後各方向的劃圈動作。可早晚各做一次。

功用:腰為腎之府,這樣頻頻活動腰部可以加強腎臟功能,並帶動腹內各臟器活動,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它對於體質虛弱、腰膝酸軟、有慢性腰病、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病症的中、老年人,都會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7)搓腰法

它又稱「腎臟按摩法」。取端坐或站位,解去腰帶。先將兩手掌對搓,至發熱後,迅速用兩熱掌在兩側腰部用力上下摩擦35次以上。早晚各1次,長期堅持。

功用:強腎壯骨,可預防腎臟疾病,延緩衰老;可治療腰痛、腰部肌肉勞損以及婦女痛經等。

(8)揉膝法

取端坐位,上身正直,全身放鬆。雙手掌置雙膝關節上,由輕至重、由慢至快按揉3~5分鍾。左、右各揉數十次。

功用:舒筋活血,強壯關節,可預防和治療關節痛及膝關節炎。

(9)湧泉穴按摩法

湧泉穴是腎經的重要穴位。腎為生命之根本。堅持經常按摩此穴,可以通經活血,滋補腎臟,促使腎水充足,養五臟六腑,保健益壽延年。

方法:每晚睡前,用溫水洗腳,擦乾後,取坐位。先將左腳盤在右側大腿上,用左手握住左腳趾,突出前腳心部位,右手以手掌緩緩摩擦足心湧泉穴,一般可用72數。同樣方法摩擦右腳。

功用:對於因腎虧所造成的腰酸腿痛、下肢浮腫、失眠多夢、頭暈目眩等症有良好療效。可以疏通心腎,調整內臟功能,降低血壓,預防感冒,健身防病。同時也可防治老年性足膝酸軟冷痛,溫陽壯骨。

(10)屈身摸足法

方法:平坐床上,兩腿伸直。雙手先從膝部向後移至胯關節處,沿腋窩線上行,過頭頂,伸直雙臂,兩手手指交叉,翻掌朝天。手臂不動,上身彎曲前俯,直至兩掌觸及足尖即可,反復做10~20次。動作要緩慢均勻,呼吸自然。

功用:固精健腎,可防止遺精,並具有保健操作用。

8、養生說簡單簡單,說難也難,你知道哪些簡單的養生小動作?

養生是一種慢文化,在如今娛樂至上的時代里可以說是很稀奇了,經常有人會半夜熬夜追劇,超出身體負壓的情況下熬夜,天天肯德基漢堡王大魚大肉伺候,為了工作夜夜不休,他們的身體在哭訴,可是卻無人傾聽。

當有人發現別人在喝粥時,就會驚訝。當人步入一定年齡時,就會不自覺地開始養生,比如敷面膜、早睡。養生其實很簡單,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里,可能止於一個腳尖,可能止於一次合目,止於一次冥想。

我們可以遠眺,對著外面看看,不一直盯著手機屏幕,而是把頭抬起來,多跟朋友交流。對於女孩子,梳頭發也是一個養生的小動作,連續梳頭發30~50次,可以加快血液流通,改善腦細胞血氧供應。當脖子酸了,我們可以做頸部運動,左右轉頭,前敵後仰,左右擺頭,做八個八拍,可以讓我們血液循環。另外,我們要減少開車時間,我們可以用走路來代替,飯後多動動,不再長肉。當我們盯著一個東西時間長了,眼睛酸了,我們可以揉揉鼻子兩翼,或者揉揉太陽穴。

我們還可以通過閉眼睛養心,踮腳尖護心,搖頭轉腦提精神,揉揉膝蓋降血脂。另外,俗話說: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所以對於記性不好的老年人,我們要經常逗他們笑,因為大笑可以提高大腦內的啡肽水平,降低壓力水平,讓人放鬆。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聽聽一些歌曲來養生,比如beyond的海闊天空,因為有些歌詞可以激勵困境中的人,放鬆壓力大的人。

老子認為「順應自然,恬淡寡慾,咽津養生。」可見自己的津液對我們也很有益,適於養生。

9、中年保健有什麼簡單方法?

中年人體力畢竟不如青年,在選擇運動健身方法時,不宜找劇烈、速度快的項目去做,方法簡單,容易掌握,針對性強才是中年人自我保健的運動原則,這些簡易的運動項目易使中年人持之以恆,收到健身實效。

簡易的中年自我保健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靜心調神法

清晨起床後,即可平坐床上(或於園庭石凳上),兩腿伸直,兩手掌自然置於雙膝上,兩眼注視距離約1~1.5米遠的一個目標,呼吸均勻細長,排除雜念,靜心寧神,靜坐5~10分鍾(如天氣較冷,要防著涼,注意保暖,或在室內做)。此法簡易,具有調神寧志,安神補腦,恢復精力的作用。

(2)頭部自我按摩保健法

先像洗臉那樣用兩手掌沿鼻翼旁、眼圈、額部、耳旁等摩擦臉部1~2分鍾。再頭稍後仰,兩手左右來回摩擦後頸1~2分鍾。接著用兩拇指指端揉太陽穴,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揉動半分鍾。然後做彈風池,即用兩手掌根部,分別按壓左右兩耳孔,手指置於後腦枕骨上,食指向下彈擊枕骨下風池穴,共彈擊30~60秒鍾。接著再用兩手掌根部反復擠壓雙耳(即用力壓緊兩耳孔,再驟然放開),反復做5~10次。再用木梳(牛角梳最好)前後左右來回梳理頭發、搔動頭皮約1~2分鍾。

功用:可以清醒頭目,解除疲勞,健腦益智,舒經活血,補腎益耳,法通七竅,防治感冒和各種頭痛,防止頸椎病。

(3)拍打健身法

取站位,全身放鬆,從頭部開始,用雙手對全身部位拍打(面部除外)。腰及胳膊、大腿部位可加力拍打;對頭部、頸部、心臟及會陰部的動作要輕;其他部位可酌情用力。每個部位不少於30餘次。每日可進行一次這樣的全身拍打,長年堅持不懈。

功用:舒筋活血,疏通經絡,增強皮膚和肌肉的彈性,強壯筋骨,消除疲勞,治療關節、肌肉疼痛等症。

(4)全身抖動法

取站立姿勢,雙腳與肩平寬,全身放鬆,雙膝微曲,雙上臂自然下垂,收腹,雙眼微閉,舌抵上齶,用雙膝關節帶動全身,上下有節律的抖動,可酌情連續抖動數十次。每日可進行2~3回。(可在晨、晚及工作休息時進行)。

血壓偏高時,雙手掌平端,掌心向下,貼於雙側股部,可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而在血壓偏低時,雙手掌心朝上,則具有升提血壓作用(但有嚴重心臟疾病者不宜採用此法)。

功用:鬆弛全身肌肉,活動全身關節,疏通血脈,消除疲勞和過度緊張情緒,最適宜活動較少的中、老年人。

(5)揉臍腹法

將右手掌置於肚臍上,左手掌貼於右手背上,兩手相互著力,循擠中心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2分鍾。然後稍停,再擴大范圍按揉腹部,同樣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2分鍾。

功用: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增進食慾,消除郁結,防治多種胃腸疾病。

(6)轉腰功

端坐於方凳或椅子上,兩目平視,精神集中,身體放鬆,呼吸自然,兩手下垂,置於膝關節上方。然後即可做轉腰功——以腰部為軸心,做左、右、下、上、前、後各方向的劃圈動作。可早晚各做一次。

功用:腰為腎之府,這樣頻頻活動腰部可以加強腎臟功能,並帶動腹內各臟器活動,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它對於體質虛弱、腰膝酸軟、有慢性腰病、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病症的中、老年人,都會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7)搓腰法

它又稱「腎臟按摩法」。取端坐或站位,解去腰帶。先將兩手掌對搓,至發熱後,迅速用兩熱掌在兩側腰部用力上下摩擦35次以上。早晚各1次,長期堅持。

功用:強腎壯骨,可預防腎臟疾病,延緩衰老;可治療腰痛、腰部肌肉勞損以及婦女痛經等。

(8)揉膝法

取端坐位,上身正直,全身放鬆。雙手掌置雙膝關節上,由輕至重、由慢至快按揉3~5分鍾。左、右各揉數十次。

功用:舒筋活血,強壯關節,可預防和治療關節痛及膝關節炎。

(9)湧泉穴按摩法

湧泉穴是腎經的重要穴位。腎為生命之根本。堅持經常按摩此穴,可以通經活血,滋補腎臟,促使腎水充足,養五臟六腑,保健益壽延年。

方法:每晚睡前,用溫水洗腳,擦乾後,取坐位。先將左腳盤在右側大腿上,用左手握住左腳趾,突出前腳心部位,右手以手掌緩緩摩擦足心湧泉穴,一般可用72數。同樣方法摩擦右腳。

功用:對於因腎虧所造成的腰酸腿痛、下肢浮腫、失眠多夢、頭暈目眩等症有良好療效。可以疏通心腎,調整內臟功能,降低血壓,預防感冒,健身防病。同時也可防治老年性足膝酸軟冷痛,溫陽壯骨。

(10)屈身摸足法

方法:平坐床上,兩腿伸直。雙手先從膝部向後移至胯關節處,沿腋窩線上行,過頭頂,伸直雙臂,兩手手指交叉,翻掌朝天。手臂不動,上身彎曲前俯,直至兩掌觸及足尖即可,反復做10~20次。動作要緩慢均勻,呼吸自然。

功用:固精健腎,可防止遺精,並具有保健操作用。

與別簡單的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