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秋冬保健月

秋冬保健月

發布時間:2020-07-12 22:51:11

1、春夏秋冬怎麼養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鍛煉應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這是因為,長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經過冬季之後,一旦身體沒有完全放鬆就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損傷。其次,切忌盲目追求運動量。盲目加大運動量會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發感冒。初春時節,早晚溫差大,14點到20點是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如果條件允許,運動前可以飲用一杯溫開水,以幫助身體及時補充水分。

2、夏季:夏季補水要適量,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喝兩杯水。如果是戶外運動,一定要帶上水瓶,還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鹽,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飲水時,一次不能飲用太多,應盡量通過增加喝水頻次來補充水分。二是盡量選擇室內運動,如游泳、瑜伽等。這些室內運動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3、秋季:面對晝夜溫差越來越大的秋季,我們更需要保護自己。秋季晨練前,應先喝點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當然,還要注意保暖,運動前進行熱身。

4、冬季:冬季應該更多地選擇室內運動,這樣不僅能防止疾病的侵擾,還能幫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不要超過原有基礎的10%。一旦運動量太大或運動速度太快,極易發生腱炎、肌肉拉傷等問題。

拓展資料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從中醫講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的季節對人,對生物也不一樣,叫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進補,本處所說的「補」,主要包涵有修補、補充、補益和滋補的意思。不論哪個季節的進補,都可根據季節的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葯物的性味等實行,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使之恢復動態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補各有側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長,秋須守其收,冬務保其藏。

1、春三月,此謂發陳,陽氣生發,萬物復甦。

2、夏三月,此謂蕃秀,陽氣旺盛,萬物繁茂。

3、秋三月,此謂容平,陽氣開始收斂,萬物開始靜止收獲。

4、冬三月,此謂閉藏,陰氣極盛,萬物生理功能低下,陽氣、精氣內藏等。

參考資料 人民網 春夏秋冬 四季鍛煉小常識

2、秋冬季節你應該如何保健養生?

秋天主要是預防燥氣對人體的侵害。

在中醫來講秋屬金,而肺屬金,肺主皮毛絡大腸,所以所表現出的症狀就是皮膚乾燥、手腳乾燥、口唇乾燥、口乾舌燥、大便乾燥,易出現咳嗽。

1.多喝水,補充身體丟失得水分

2.多吃水果蔬菜,比如梨、蘋果、枇杷、蘿卜、西紅柿等

3.少食辛辣油膩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則就會助燥

3、秋季應該怎樣保健?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志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干鼻燥,皮膚干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梨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葯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葯,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乾咳者,頗有療效。

秋季的飲食,總以滋潤為宜,忌食過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飲酒不可貪杯,以防助燥傷津。

4、都說冬季是養生保健季,對於更年期的人來說有什麼好方法么?

冬季是個保健的好季節,那麼冬季該如何保健呢?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冬季保健的一些常識吧。


正處於冬季的我們會發現,身體抵抗力大不如春夏,並且經常容易出現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這些都和天氣的陰冷有關,冬季不僅乾燥寒冷,也是不少疾病的多發季節。而在冬天做好保健保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介紹的這些冬季保健小常識,學到後就可以輕輕鬆鬆度過餘下的冬季啦。

聲明: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1、選擇合適的衣物,切記注意保暖

要想冬季能夠暖和不被凍傷,保暖措施是必要的,首要的就是衣服要穿暖,在衣服的選擇上盡量選擇羊毛、腈綸等材料衣物,更容易保暖,而滌綸導熱性太高對禦寒的效果並不理想。

而女生應當更要注意腰部的保暖,否則會在生理期產生生理性疼痛,一定不要穿低腰褲或者是露腰的上衣,否則對子宮部沒有好處。而且女生不要為了愛美穿很薄的絲襪,這樣極容易凍傷關節,對骨骼的發育也沒有好處。

2、冬季乾燥需多飲水,飲水也有大講究

冬季因為乾燥的環境,會使得人體需求更多的水分。而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一天的飲水需求量是在2升左右,但是切記不要一次喝水太多,否則會導致「水中毒」。也不要在感覺到很渴的時候再喝水,這個時候身體已經極度缺水了,所以要合理安排飲水時間和量,每次一到兩杯水就是最好的了。

3、晚上睡覺前可以喝杯蜂蜜水

蜂蜜水的功效良多,而在睡覺前喝蜂蜜水,可以潤燥、解毒,還有安神的作用,這對於忙碌了一天渴望好好睡一覺的人群的睡眠是很有幫助的。而且蜂蜜水還有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有血壓疾病的患者也可以每天服用一杯蜂蜜水。

4、洗澡不宜太勤,時間不宜太長

冬季不像春夏季,天氣濕熱,所以每天洗澡可以讓身體保持清涼。但是冬天每天洗澡,只會讓身體越來越干,因為洗澡時會洗掉皮膚表面的油脂。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在沐浴後,做好保濕潤膚的措施,會發現皮膚不久後就會起皮乾燥,特別是有雞皮膚的人群來說,這種皮膚乾燥的現象更為嚴重。而且如果必須要洗澡的話,也最好把時間控制在五分鍾以內,不宜長時間的沐浴。

5、每天注意維生素的攝入

人體內每天所需的維生素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維生素在人體免疫力中也佔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冬季的感冒頻發,也是因為冬季人體抵抗力下降,病菌更容易侵入導致的,所以冬天的時候可以多進食一些維生素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比如橙子和獼猴桃,這兩種在冬季都屬於應季水果,並且比較新鮮,維生素的含量也非常的高,很適合這個季節食用。

以上五點關於冬季保健的小常識不知道你們記住了沒有,除了上面說到的幾點,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多運動,而一年四季也都需要通過運動,來新陳代謝讓體內廢物排除的,運動也可以強身健體,所以千萬不要因為畏懼嚴寒而不運動哦!

5、秋冬季節應該怎麼保健?

秋冬季節的養生之道 生活起居 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氣溫變化較大,夜晚氣溫低要蓋好被褥,以免受涼。俗話說「春捂秋凍」,日間衣著不宜過厚,適當凍一下,利於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尤其要注重足部的保暖;但忌暴暖、過度烘烤。外出時注意手、足、頭面部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環境舒適:室溫保持在22~28℃之間,濕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室內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氣中毒。 睡眠充足:秋季應早睡早起,冬季早睡遲起。一般8~9小時睡眠,老人可以適當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堅持午睡一小時。 皮膚保養:秋初濕熱並重,注意皮膚清潔,防止感染。秋冬季氣候乾燥、氣溫低,忌洗浴過勤、水過燙、揉搓過重,忌浴液鹼性太強,否則皮膚更為乾燥,易發癢、皸裂。浴後可塗擦甘油、止癢霜、潤膚露等,以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乾燥、脫屑。 飲食調養 秋冬季節的天氣特點是乾燥、寒冷,飲食宜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多食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類等食品,如梨、西紅柿、柑桔、葡萄、大棗、蘿卜、芝麻、蓮子、銀耳、蜂蜜、紅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 注意補充水份,每日不少於2000~3000毫升 ◆ 冬季宜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禽蛋、豬肝、芝麻、黃豆、花生等 ◆ 冬天為增加禦寒能力,其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時食慾增加,飲食過量,運動減少,熱能消耗量少而導致的肥胖,需要多食低熱量減肥食品. 注意鍛煉身體 秋冬季節應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鍛煉方式因人而異,選擇個人所能承受的運動,其中有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如冷水浴、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 運動時不要穿得太厚,應稍有「凍」感,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周身發熱、尚未出汗即可停止。尤其老人的鍛煉要量力而行,在運動鍛煉前做好充分准備活動,以防運動損傷。運動者在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無限極潤和津露,有養陰益氣、維護和鞏固肺功能,達到清肺熱、利咽喉的目的。 精神調養 秋冬季節精神調養要做到安然恬靜、情緒穩定、胸懷開朗、心情舒暢,以達到養精蓄銳。由於氣候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生理、心理帶來一定影響。因而必須注意心理上的調適,正確把握自己,學會自行解脫。可採取與朋友交流溝通、參加戶外活動及文體活動等方式進行調理。

與秋冬保健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