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說現在中山現在的保健品市場被中山性港灣壟斷了?
這個差不多是真的,店開到哪裡 2月內 差不多能拿下70% 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且東西很齊全,價格不高,品質也很好的
你還是別去那裡開了 ~!我剛剛把店給轉了
2、目前中國的花露水是不是六神牌的處於壟斷地位啊
其實各地生產的花露水,都是大同小異,有些廠商知為了保持老牌子在包裝上換了樣,賣的價錢就高於原來的價格,還不是換湯不換葯嗎,就像葯廠把原來的葯換個名字,換個包裝道還不賣出了幾十倍的價格嗎?再拿酒的生產來說7年醇的酒,到底是酒兌水,還是版水兌酒,誰來監督呢?所以講不管哪個行業首先要有誠信度,產品價格要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生權產。
3、保健品會銷往往是自產的產品,只採取會銷模式銷售屬於壟斷市場嗎?
這種不屬於壟斷,壟斷行業就是行業或市場中只有一個或極少數廠商的情況。而壟斷市場就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或極少數的廠商的市場組織。而這種保健品很多廠家有有生產,同類型的保健品一大把,怎麼可能屬於壟斷呢?
4、保健品行業已經出現行業壟斷了嗎
完全沒有,自貿協定的簽訂海外品牌大批涌來!
5、為什麼現在醫療器械和保健品公司那麼多?
現在醫療器械和保健品公司之所以這么多,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利益的驅動。
1. 隨著現代社會物質的豐裕,人們健康意識提高,對醫療器械和保健品的需求增高,有生意頭腦的人看到利益所在。
2. 相對於其他行業,醫療器械和保健品行業技術壟斷程度高,利潤也高;尤專其是保健品基本都是暴利。保健品的進價很低,而銷售價完全由賣家自己定,利潤一般從200%--500%不等。
總之,一個行業的興起,需求推動供給,利潤決定屬規模,就業不要盲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以下哪些商品屬於壟斷競爭商品?壟斷競爭商品有哪些共同特徵
以下哪些商品屬於壟斷競爭商品?壟斷競爭商品有哪些共同特徵?
1)服裝、2)IBM、聯想、東芝、戴爾筆記本電腦、3)葯品、4)食品、5)佳能、索尼、尼康、奧林巴斯相機、
6)可口可樂飲料、7)波音飛機、8)保健品、9)家用電器、10)化妝品。(20分)
答:1)服裝、3)葯品、4)食品、8)保健品、10)化妝品這5種商品屬於壟斷競爭商品。
它們的共同特徵是:第一,生產廠家很多,每家的產品都有獨特的地方;第二,每家的產品功能幾乎沒有區別,可以互相替代。
b. 1)壟斷競爭市場特點:既有壟斷,產品存在差別;某個企業先自行定價。又有競爭(有差別的產品之間存在替代性);企業根據市場再進行調價。
2)壟斷競爭的特徵:企業數量較多進出該行業容易存在產品差別企業忽略其競爭對手的反應
7、最強大效果最好的保健品有那些品牌
1,化妝品
俺這里所說的化妝品主要是指進口的高檔產品.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號稱世界前幾位的高級化裝品雅斯藍帶著名的cp 眼霜在中國內地零售價格為九百多元/50ml,在香港售價為六百元左右,而其製造加上研發費用成本僅為人民幣二三十元.而西帝等高級化裝品那些售價幾百元的眼霜和口紅等成本就更低.至於那些動輒幾百上千的香水,其成本幾乎就是香水瓶子的價錢.這些利潤驚人的高檔化妝品對消費者的殺傷力並不象廣告中的美女那麼溫柔啊.
2,日化用品
在一般日用化學品中以個人清潔用品利潤最巨.咱們拿牙膏為例,120克牙膏的成本只有五毛錢--不管它賣價是十幾還是二十幾塊錢.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耗較大的洗頭水其利潤就更大了,且絕對不在牙膏之下-想一想電視中充斥的洗頭水廣告就明白了.至於說到傷害,還得提一提對國人愚弄,把一個普通的清潔用品吹噓成具有保健品的功能,對我們的智商難道不是一種傷害嗎?
3,飲料
在所有的飲料中非碳酸類果汁飲料的利潤最大,市場零售價幾塊錢的果汁飲料成本只有它零售價格的十分之一,而易拉罐飲料的成本也不外乎是這樣而已.說白了,某些飲料的成本也和香水一樣幾乎就是一個瓶子錢.當然,我們要嚴格測算飲料成本的話,物流成本也必須要考慮進去的.但無論怎樣,飲料的利潤是極高的.
4,白酒
白酒的利潤我們能從側面見識它有多高.前幾年,央視廣告標王幾乎每年都被酒類企業所壟斷.有一年秦池酒更是在搶a特黃金段廣告標王的時候因為放了一個大大的衛星而震驚了全國.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哪個企業膽敢如此大手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洋酒知我思成本大起底不也讓我們明白了酒類的巨額利潤了嗎.此外,大家還別相信某些白酒所謂的多少多少年陳釀,廠家沒那耐心真的去花那麼長時間製作,只不過是應用了某種工業催化劑加快發酵進程罷了.在你半醉半醒之間,酒師傅給你的傷害盡管深卻可能是無痛的呢.
5,保健品
保健品這東西咱中國人早已熟悉,從月亮神到撈白金,其實沒有一個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廠家宣稱的神乎其神的效果.由於行業競爭激烈,保健品的利潤已經不如從前,但仍舊屬於典型的暴利行業.在電視中鋪天蓋地打廣告的撈白金雖說是購買的美國配方,但其不到200元的售價比起其每盒十幾元的成本來說,利潤顯然還是佔了大頭兒.與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不僅研發及生產成本相對較低,還不用對效果負責,只要吃不出毛病就可以一直賣下去.因為利潤高廠家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積聚起可觀的財富.可以想見,撈白金在最近的幾年中可是沒少撈到真金白銀哩.其實保健品對我們的傷害還包括一旦發現沒有效果後的心痛感.
6,葯品
葯品的暴利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一般人的眼裡,葯品的利潤似乎也應該是最高的.但事實卻並不如此.比較以上行業,葯品的設備、廠房及研發成本都要高出許多,而進口葯品的研發成本因為高工資等原因確實比國內更高一些.雖然葯品中的有效成分說實話也不值什麼錢,但經過三五道手之後葯品的價格就象孫悟空一樣一翻身就高出去了十萬八千里.我們都知道酒類行業的一些潛規則,譬如當銀六福賣不動的時候,酒廠可以注冊一個福六銀的品牌繼續賣以前的酒,而葯品行業其實在某些葯品淘汰以後也是可以這樣如法炮製的.說心裡話,葯品的高利潤如果拿去搞研發也還可以接受,感到受傷害的是葯品的高利潤多用在了各個環節的回扣上了,這才是最郁悶的.
7,通訊
其中以移動通訊利潤為甚,典型的一次投資終身受益.至於維護以及運行的費用和它所獲得的利潤相減則還是可以用暴利來形容的吧.再加上咱如此龐大的使用人口,通訊業的利潤就更為可觀了.一個春節全國收發的簡訊數量就多少個億,那利潤真是崗崗的.回顧過去,電訊業對老百姓傷害最久.記得一個老鄰居曾經花了5000元的初裝費安裝了一部電話,每月還要交月租費.後來當聽說國外大都沒有什麼初裝費以後居然還不敢相信呢.
8,軟體
對於一套正版軟體來說,每張光碟的製造成本是一塊多錢,高檔軟體加上包裝成本充其量也就幾塊錢,可它賣多少錢大夥不是不知道吧-動不動就幾百上千!當然,軟體的價格不能僅僅看製作成本,由於它更大的成本來自研發和設計費用,因此與其他傳統商品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點無法否認,軟體行業仍然是利潤極高的行業,不然蓋茨也就不會是世界首富了--我們熟悉的windows98賣了近8年,剔除它龐大的研發成本,賺的錢已經足夠再搞幾十個win98了.之所以感覺受到傷害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微軟的壟斷性經營行為,
9,小家電
比起空調彩電等等,小家電的成本要低很多,而其利潤卻最高.灰里浦就是做小家電起家的大公司之一.據測算該品牌售價2000元的剃須刀製造成本也就只比售價200元的剃須刀高2倍左右,但在零售時卻可以賣到普通產品十幾倍的價錢.你說它的利潤高不高.
10,房地產 利潤第十,傷害第一
和以上的各個行業相比,房地產的利潤好象低一些,但是因為房地產的銷售比較而言容易一些,銷售額也極其巨大,最主要的是低投入(基本靠買房人和銀行的資金以及承包商的墊資)高產出見效快,所以房地產的斂財和暴富功能是最最強大的,看胡潤每年的財富榜吧,房地產商人所佔的份額一年比一年多,這足以說明房地產業強大的吸金力.
另外,和其他暴利行業比起來,房地產行業對老百姓的傷害最大最深-因為電信的利潤再高每個家庭每年的支出也是有限的,而且電話費貴還可以少打;進口化妝品貴也可以買國產的;牙膏買便宜的一樣很好使用;飲料貴可以喝白開水;白酒利潤再高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葯品很多人可以報銷或參加了醫療保險;保健品本來就名聲不好也可有可無;軟體用不著天天購買;小家電利潤再高價格也貴不到哪裡去...而房子卻不可以不住!且必須要花錢租買.關鍵是僅僅一所房子就可以把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生的財富全部掠奪走,作了房奴甚至永世都不得翻身.
8、保健品可以申請專利嗎
保健品專利多的是了;你在知識產權局網上 名稱裡面輸入 保健品去檢索,可以看到很多!
保健品不一定要求專利才能生產,只是現在的保健品要說服消費者;有專利的就含金量大一些;然後就是更好的「壟斷」
9、我國保健品的現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完成的專項研究顯示,從全球市場來看,2001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場銷售額達476億美元,預計到2005年,全球保健食品的銷量將超過600億美元,2010年時,該值會接近1000億美元。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保健食品的消費國,2001年其市場總量達到182.5億美元,其保健品的銷售量佔全球保健品市場銷售量的38%。
目前已有約400個進口保健食品獲准陸續登陸我國市場,近5年來,洋品牌在我國市場的銷量以平均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長。
――我國保健品產業現狀不容樂觀
我國現代保健品產業的發展大概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的緩慢起步和迅速崛起,到90年代的惡性膨脹和無序競爭,再到2000年以來重新洗牌和逐步尋求標准規范的幾起幾落。
我國保健品產業自上世紀80年代興起,年產值從不足20億發展到目前的300多億,不可謂不多。然而目前我國保健品生產企業雖有4000多家,但2/3以上屬中小企業。上市公司不超過6家,年銷售額達到1億元的不超過18家。2/3的產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調節、抗疲勞和調節血脂上,針對專門人群的新的功能領域鮮有企業涉足。保健品行業存在管理不規范、標准不健全、相關企業各領風騷三五年、消費者對保健品行業信任度不足等缺陷。簡單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市場發育不足。保健品魚目混珠,產品應接不暇,市場魚龍混雜。整個行業整體呈現企業主體實力較弱,產品功能雷同,低水平重復嚴重的局面,企業經營陷於同質化惡性競爭。
知識產權落後。我國保健品生產技術尚未形成大規模的通過專利形成即使競爭力和壟斷的能力。全國保健食品企業用於新產品研發的投入,即科研經費支出僅占銷售收入的1.55%。
管理體制不順。保健品監管涉及的部門,初步統計有19個部委,其中主要的有8個部門。從監管環節看,主要集中在審批,對研發、生產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監管。缺乏統一的產品技術標准(生產標准、檢測標准),造成了審批後沒人管,生產過程沒人管,流通過程缺乏管理。
整體信譽不高。生產企業重營銷輕實力,廣告宣傳往往言過其實,「概念炒作」現象比比皆是,使保健品在消費者心中出現信譽危機,以至給保健品產業可能帶來毀滅性打擊。
――保健品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目前,我國保健品、我國保健品產業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之上。
據統計,全球保健食品銷售額已佔整個食品銷售額的5%,達到2000億美元,而且每年都以很高的速度增長。我國保健品市場的兩大消費人群:「白領市場」和「銀發市場」對保健品的需求正趨旺盛,由於他們的購買力非常強,也成為了國內保健品市場的生力軍。
有關資料顯示,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平均用於保健品方面的花費占其總支出的25%以上,而我國只有0.07%。我國人均保健品消費支出僅為31元/年,是美國的1/17,日本的1/12。這表明,保健品市場潛力巨大,以目前全球保健品占整個食品銷售的5%來推算,我國保健品消費還將大幅增長。
從發展戰略看,必須積極培育保健品產業這一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使保健品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增長點。力爭到2010年,保健品人均消費100元,保健品產業市場總容量突破1000億元,達到1300億元的消費量;到2020年時,人均消費達到300元,市場容量突破4500億元。
10、馬雲買下了400家保健品是真的嗎
作為中國最大市值的阿里巴巴創始人,在很多人看來,馬雲已經無人可以超越了。
但是馬雲自己說的一句話,卻震驚了所有人——
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
拿下400家醫院,放言讓全國醫生失業
馬雲曾放豪言:「我們投資做對的話,30年後應該是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越來越少了,葯廠少了很多。」2014年,馬雲花10億元收購中信,改名 「阿里健康」,拿下近400家醫院,覆蓋全國90%的省份,以此凸顯進軍健康產業的決心。進軍大健康產業,轉行賣保健品
1
4月,阿里健康發布公告:獨家運營天貓醫葯保健電商業務。
2
6月,阿里健康與政府官方合作,確保保健品正宗道地。
3
7月,阿里健康第二次直播賣保健品,拉上香港著名影星劉嘉玲,喝著燕窩,聊著天,就讓用戶把產品給買了。花10億創辦的阿里健康,如此聲勢浩大的賣保健品,可見馬雲對健康產業的野心。
4
7月18日,阿里健康發布公告,截至3月31日,集團實現收入5659.5萬元,同比增長90.3%;毛利為3799.3萬元,同比增長138%。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行業政策的逐步放開,保健產業作為利潤率超100%的暴利行業,就連首富馬雲都要來分一杯羹,你還沒看到機會嗎?
千億保健品市場,直銷占壟斷地位
20年前沒有健康產業,如今健康產業成了金融風暴中唯一「不縮水」的行業,早已被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在我國,直銷模式占據保健品市場主流,行業佔比近80%,且增長勢頭不減。因此,不少傳統企業開始向直銷模式靠攏,26家葯企、國企也已經拿到了直銷牌照。
馬雲給不相信保健品的人上一課保健:從看不見到來不及
未來10年將是健康產業發展最迅猛的10年,今天當你還在暗自竊喜拒絕了養生「能省下一筆錢」的時候,未來將會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後悔沒有提早保健。2016還剩4個月,有兩件事真的不能再等了,那就是——重視健康和投資健康。